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93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谭振华手上这个基于砷化镓材料的T/R,功率为3W。

  有同学肯定会不屑地认为,一部3W的雷达,能做毛线用……

  然而你要知道,T/R组件,是可以并联的!

  那么,如果把1000枚甚至更多3W功率的组件并联在一起,就能得到一个最大功率为3KW以上的发射、馈电雷达天线阵面!

  而这,就是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的基本构型。

  这样一部工作在X波段的雷达,可以让150公里之内的目标,无所遁形!

  相比之前所有体制的雷达,包括无源相控阵雷达在内,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它天生就有移项器,因此可以认为,所有的AESA天然就是一部三坐标雷达;比如,由于所有的发射/接收系统都是并联工作的,因此,局部的T/R组件失效,并不会导致整部雷达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只是会损失一部分性能而已,维修起来也只需要更换损坏的组件就好,这在实际作战时,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比如,由于AESA的天线阵元后面直接连接功率源,故雷达的性能不受馈源和移相器损耗的影响,整体性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灵敏度远超其他体制雷达;比如,由于AESA可以取消机械旋转部分,全部采用电信号控制扫描角度,故而其数据刷新率大大高于其他体制的雷达;比如,有利于采用 MMIC 和 HMIC,可提高天线的宽带性能,实现频谱共享的多功能天线阵列,为综合化、标准化电子信息系统(包括雷达、通信和 数据链等)的实现提供硬件条件;比如,有利于与微电子、光电子、光纤通信技术结合,实现高密度集成的光控相控阵天线及天线系统……

  总而言之一句话,AESA是雷达领域革命性的体制变更,是否掌握了AESA雷达的研发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在雷达领域能否进入蓝星第一阵营的标志!

  在此,让我们为点歪了科技树的毛子一家再次默哀,至今尚未搞定T/R组件制造工艺的罗刹,已经被永远地排除出了雷达领域的蓝星第一阵营,其曾经引以为豪的军事工业,也将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当前苏俄的遗产被彻底消耗完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也就是战斗民族的热血冷却的时候,未来世界,没有电子工业做基础、信息能力做支撑,一切热武器都是纸老虎……

  顺便再解释一句,之所以T/R组件需要采用价格比硅材料贵至少20倍,号称“半导体材料中的贵族”的砷化镓而不是已经非常成熟的硅基材料,是因为砷化镓比硅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功率和更高的频率,也能在更大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而这些优点对雷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谭振华需要找上有色金属研究院,花血本搞出砷化镓单晶材料的根本原因。

  所以你看,想要弯道超车,你就得老老实实地从最基础的材料、工具、装备入手,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所有问题 ,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买几个别家拥有技术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来组装,那根本不叫“超车”——更何况,有些东西,你就算揣着大把的钱,也没地方买去。

  至于现在么,手上的这枚T/R组件清楚明白地告诉谭振华,基础已经有了,接下来,华夏的AESA,还会远么?

  4014所的张老总工曾经说过“有了行波管,才能造雷达,”而从今天开始,谭振华认为,这句话应该改成:“有了T/R,才能造雷达!”

  4055所研制成功华夏首枚T/R组件,只是一个在小范围专业人士中流传的消息,这种事情原本就被高度保密,不可能见诸报端,普罗大众根本没有渠道获知,或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对此并不关心,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却是他们期待已久的重大科研成果。

  比如已经当选工程院院士并调任京城,任职华夏电科总体研究院总工程师的王晓沙,在获悉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赶赴宁都,而此时在他的心中,已经开始勾勒一架顶着大盘子的大飞机的蓝图。

  比如谭振华的老师兼邻居大叔贲放,已经开始琢磨如何把这个T/R组件做小再做小,配上高速的DSP运算芯片和适应更高数据刷新率的全新信号处理算法,好把上千枚组件并联成的天线阵面塞进战斗机那空间并不富裕的机头里面去。

  比如汉阳船舶研究院院长朱英福,立刻推翻了之前已经做完了采购执行计划的新一代舰载雷达方案,伙同华夏海军方面,悍然撕毁了与某厂业已签署的新一代驱逐舰用雷达采购合同,买了头班火车票直奔宁都——干咱们这一行的,谁还没有个喜新厌旧的毛病呢?

  

第1619章 大猪蹄子

  

  有人说,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也有人说,军迷都是大猪蹄子。

  不过谭振华用自己两辈子几十年的军工行业从业经历证明了一点——军方才是大猪蹄子!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惦记着田里的,总之,华夏军方不分级别不分军种,“渣”属性全部满级!

  你就比如吧,以技术验证和出口为主要目的研制的“90式”坦克在经过了多年在中东地区的试用,被“红旗安保公司”证明了先进性和可靠性之后,已经在进一步升级了部分分系统并按照华夏使用习惯进行了一些改进之后,列装华夏陆军,并按照华夏惯例,以其正式验收批准列装的年代被命名为“96式”——按说,“96式”已经是当前华夏能够量产的最先进的坦克了,并且在性能上初步具备了与国际主流第三代主战坦克相抗衡的能力,比之前的“59”、“62”什么的可要厉害太多了,还经过了实战检验,可陆军方面的订单就是不肯痛痛快快地多下点,憋着就像挤牙膏,那个心思就是明摆着,他们就是在等另一型更先进的,完全按照国际第三代标准研制的主战坦克!

  你再比如,原本计划建造至少4艘的“051B”型导弹驱逐舰在今年刚刚下水了首舰(既舷号167的“深川”舰)之后,后续的生产计划就被紧急踩了刹车,并且朱英福原本主持的在“051B”的舰体上进一步改进发展“051C”的方案也被彻底推翻重来,新舰计划被改为“052B”。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华夏海军的驱逐舰型号命名规则,“051”的意思是采用蒸汽轮机动力的驱逐舰,而“052”的意思则是采用燃气轮机为动力的驱逐舰,由这个型号的变更可以看出,当海军方面得到了谭振华2年之内可以提供合用的2.5MW级燃气轮机之后,那是连夜加班就把未来的发展路线全改了……

  你再再比如,之前已经成功“出口转内销”的“枭龙”战机,在获得了华夏空军8个团的首期订单之后,突然就没下文了——因为宋文华的“十号工程”在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之后,终于结出了硕果,比另一个时空整整提前两年,于1996年年中首飞成功,并且,因为这是一架采用了大推力发动机的中型战机,其主要技术和性能指标对标的都是米制F-16C/D的标准,无论航程、载弹量、雷达、航电水平等都优于采用单台中推的“枭龙”,因此空军立刻就弃“枭龙”如敝履……

  这里咱们还得多几句嘴。

  其实“十号工程”原本可以再提前2~3年首飞的,在本时空,因为华夏的改开历程少踩了很多大坑小坑的缘故,相比另一个时空中对军费和科研费用的拨给还是宽裕了一些,至少“十号工程”这个空军力保的“国字号”重点工程的科研经费还是能够保证的,并没有出现上一个时空那样断断续续,时停时走的情况,这样整个项目的推进自然就顺当了许多,也没有上马下马地瞎折腾。

  而且6011所的小日子一直过得挺滋润,别的不说,仅出口米国的那一票“歼七”,就比另一个时空多挣了不少,后来又和巴铁以及谭振华联合开发了“枭龙”,不但一口气斩获了巴铁的150架订单,后来还获得了本国空军的采购订单,如此一来,经济效益自然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宋文华就不用下了班还要和媳妇一起去摆地摊卖面条来补贴家用了,杨巍也安安心心地做着科研,没有乱动出国的念头。

  但坏就坏在,某只幺蛾子当年一时兴起,送了两件礼物给宋文华。

  其中一件大家已经知道了,就是按照谭振华记忆中的“歼10”做的模型,只不过呢,这货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给这架模型的进气道上安了一个“鼓包”。

  为了这事,当年谭二在伦敦召开“大Part”的时候,宋文华还专门审问过他(忘记的同学可以回去看第564章《刨根问底》),谭振华没辙,只好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安上了一个他们都还没发明的技术,他那时候是顺嘴胡柴,顺便给自己解套,可宋文华却当了真,回去后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不过,他也只是私下在研究计算,并没有将其具现化,甚至都没向别人提起过这事,直到90年代初开始制造“歼10”的首架样机。

  在某一天的早上,宋文华从某个渠道获得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是一架F16战机。

  F-16战机的照片,宋文华见过不知道有多少,他甚至还在米国试图向华夏推销F-16-J79时,近距离地观察过这型战机,对其可以说相当熟悉——只不过,这一架有些不同。

  不同就不同在,这架F-16的进气道,就像谭振华送给他的那架模型一样,在进气道前端,也有一个鼓包!

  宋文华的第一反应就是,DSI进气道,真身终于出现了!

  就像他的老朋友郭蓉玮评价的那样,宋文华,就是个爱冒险的性子,当米国的F-16战机以验证机的形式安装了DSI进气道之后,宋文华确认,这项技术,它并不是谭小子凭空捏造出来的,米国人确实在研究这个课题,而他本人一直以来的研究和计算结果也证明,这项技术,是有发展潜力的!

  于是,一项新的计划就此展开,“歼十”首架样机的制造进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拖延,毕竟这是要对气动外形做出修正,需要大量的计算,更需要做无数的风洞试验,等等等等。

  所以在1996年首飞的“歼十”首架原型机上,进气道前端那里多了一个小小的鼓包,而在上一个时空中“歼十A”进气道与机腹之间的那几根加强筋却消失不见……

  好吧言归正传,说回军方都是大猪蹄子这事,嗯,陆海空都说完了,下面该说二炮……算了这个军种咱还是别细说了,免得作者连人带书一块去小黑屋里待着思考人生……

  反正,谭二旗下的企业只是材料供应商,他也不知道第一代碳纤维外壳材料制造的导弹弹体轻了有多少,对射程有多大帮助哈。

  嗯,同理,他就更不知道从乌克栏弄来的那4台KN-3-43型核反应堆以及4台GTZA-653型齿轮减速蒸汽轮机系统后来到哪儿去了,反正这东西他在自己的金陵造船厂里踅摸了半天也没找到过蛛丝马迹,倒是隐约听海军某位高级将领漏过一嘴,好像什么09X什么的动力系统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什么的。

  谭二听见这话的时候那是当场扭头就跑,速度比撒开了缰绳的哈士奇都快——废话,大黑鱼的事儿能瞎掺和吗?一个不小心就得被列入最高级保密人员名单,那就跟判了无期徒刑似的,不到七老八十,根本没指望放出来,二少爷这么个逍遥快活的风流人物,这种日子他可一天都过不下去。

  总之吧,在谭二这些年四面煽风、八方点火的折腾下,此时的华夏,虽然尚未出现各种先进新式装备井喷的壮观势态,但各种基础技术和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起了越来越深厚的底蕴,新材料、新技术、新体制不断涌现,突破,就在旦夕之间,或者,仅仅需要一个契机而已。

  

第1620章 反对

  

  等待突破的到来,是需要耐心的,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外部环境的催化。

  当然这不代表谭振华就可以安心地待在家里坐等结果了,事实上,他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忙碌。

  黄岩岛的施工进度已经到了中场,在那座遥远的岛上,上千台施工机械日夜忙碌着,一点点改变着这座岛的形态,谭振华也会偶尔搭乘“Twins”号出海去看看现场的进度,也不知是赶巧还是有意,只要他到黄岩岛,必然会见到有南海舰队的巡逻舰艇在附近海域出没,而在黄岩岛的临时码头上,也总会停泊着一艘涂装为“海警”的船,这条船虽然经过了翻新,但怎么看也有些年头了,谭振华还认得这船的型号,乃是50年代华夏仿制苏俄的“里加”级护卫舰,标准排水量1300吨,主要武器为3门100毫米的舰炮——不过这条转隶海警的船经过了明显的改装,主炮被拆掉了一门,而在原来的炮位上,安装了一部高压水炮。

  谭振华还听岛上的施工队聊过一些八卦——据说,黄岩岛刚开始动工的时候,菲律冰那边很是不安分,多次派“军艇”或者集结了大量渔船前来骚扰,两条“Twins”号虽然勇猛,但毕竟上面没带“硬家伙”,难免在有些场面上应付得比较吃力,不过等这艘“海警”船到了,又结结实实干了几架,“喷”得对方大败亏输、落荒而逃之后,形势顿时逆转,最近只敢派出零星渔船前来探头探脑地窥视了,海警方面为了安全起见,就把这艘船长期停在黄岩岛临时码头上坐镇,还干脆给这艘船起了个“黄岩岛”号的船名,那意思,将来等黄岩岛完工,这船啊,就要以这里为母港了。

  场子还没建完,看场子的打——咳咳,维护治安的警察已经到岗,谭二表示很感激,很开心,应该给“海警”那边送一面锦旗过去……

  除了关心黄岩岛的施工进度外,谭振华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并托邵六爷之名,发动了香江的诸多大佬们接连开了好几场大会,主要讨论了两件事,其一自然就是1997就要到了,如何平稳地实现过渡;要知道在香江,在西方世界的某些阴暗角落里,很是有些人看不得华夏的好的,他们巴不得在华夏接收香江的过程中出点什么乱子,或者,他们还会想方设法地煽动、制造点乱子出来,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谭振华在会上表示,只要稳住香江的经济、稳住香江居民的民生,稳住舆论,那就能稳住大局。而在这“三稳”之中,香江大佬们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收复故土,这是华夏民族百年来罕有的盛事,每一名炎黄子孙,不管他现在拿的是哪国的护照,都应该在这件事上出一份力,香江本土大佬们更是责无旁贷。

  对这一点,有资格与会的都表示了赞同,当然谭振华也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打着自己小算盘的,不过呢,历史潮流浩浩汤汤之下,总会出几个企图螳臂挡车之辈,这些人现在既然尚未暴露恶行,那暂时也不好对其下手,如果他们将来肯老老实实地夹着尾巴做人还则罢了,要是敢行那苟且之事,哼哼,还怕二少爷到时候收拾不了你么?

  这讨论的第二件事,就是香江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而对于这个议题,与会的大佬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分歧的焦点在于,房地产。

  说实在的,谭振华挺能理解的。

  香江这一帮成名大佬,起家的手段各种各样,有的靠开工厂做塑料花,有的靠在非常时期向大陆走私战略物资,有的靠捞海货,有的靠拍电影,还有最离谱的居然是靠捡钱……

  靠捡钱的这位真不是作者瞎说啊,算起来这位还是香江“甬港会”的核心成员大佬之一,当年他逃到香江的时候啊,已经身无分文了,只能靠收废品为生,49年后有一段时期,江湖疯传大陆方面要武力驱逐不列颠人,于是港币就像曾经的“金圆券”一样大跌,跌成废纸一样,然后这位头脑灵活的陈姓大佬就疯狂地押上了全部身家到处收购这种废纸,一口气收了一个亿!

  你说这位的发家史传奇不?

  从各种传奇般的冒险中挣到了第一桶金的香江各路大佬,却在后来奇迹般地选择了几乎相同的发家路线——投资房地产,就看现在香江排名前20的富豪家族吧,这20位大佬之中,就没有一家没吃房地产这碗饭的,包括跟着谭振华一起,因为创立了“红旗资本”而起家的两位后起之秀,郭钊德和余彭夏家族。

  “红旗置业”现在可是香江排名前三的房地产开发商!

  当然了,与谭振华交情最好的几位大佬,除了房地产之外,还投资了很多别的行业,比如邵家的主业还是影视传媒,郭钊德的主业其实是金融,余彭夏除了金融和本行律师之外,家族还有一项主业是家用电器的连锁零售,董家和包家则还有海运的一大块业务,曹家则在制造业领域有大块版图,何家则是奥门博彩业的大当家——但不管怎么样,房地产,都是这些家族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现在,谭振华却提出,希望各家联手,压制住香江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势头,这,不是明显的要与全体香江大佬们的钱包过不去么?

  所以,他的这项提议,招致一大片反对,并不出乎预料。

  甚至就连他最为倚重的“甬港会”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几位德高望重的镇场子的大佬也都没有在会场发表任何倾向性的意见。

  达不成一致意见也没有办法,这种事关家族未来长远利益的事情,强拧是不可能的,只能将这个议题暂时搁置。

  当然会后,六爷肯定是要问问谭振华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明显有损各家利益的提案的,这与他一贯用利益拉拢大多数力量为己用的做法非常不一致。

  对此,谭振华只能苦笑着解释:“六爷,这是因为我还年轻,可香江的大多数家族的掌舵人都已经老了。”

  邵毅夫浓眉一掀,问道:“哦?这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第1621章 正路不通

  

  “老的不是年龄,而是心态。”

  谭振华答道:“心态越老,投资行为就会越趋于保守,而最保守的投资,就是买下一片物业,然后坐地收租。”

  他的吐槽不免尖刻:“六爷您是看着香江发展到今天的,当年的这帮大佬,那是为了生存发展,什么冒险的事都敢去做的主,也正是因为他们当年的冒险精神让香江这个社会保持着创新与发展的活力,再加上背靠大陆,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今天香江的繁荣,可惜啊,可惜,他们如今都成了大佬,却丢掉了当年的那股豪气,只想着用最保守的办法守成,却不知道,这样会埋下将来香江衰落的祸根!”

  邵六爷的眉头一皱,追问道:“振华,你这么说,我倒是有点好奇了,他们只不过是想守好艰难创业的成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衣食无忧的基业而已,哪里有你说的那么严重,祸根?谈不上吧?”

  “爷爷,我这么说当然有我的理由,爷爷我问您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社会阶级固化,年轻人的上升通道被封闭,他们找不到奋斗的方向,甚至将来连安身立命都非常吃力,那这个社会,还会有活力吗?还会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吗?”

  邵毅夫思忖了片刻之后,微微摇头道:“难。”

  谭振华摊摊手道:“爷爷您看,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香江就这么点大,大家都在房地产行业刨食吃,由于财富聚集的标杆效应,会带动整个社会的财富向这一领域集中,也注定会导致地产类资产的价格不断飙升,资产价格高了,也必然会导致地产租金的上升,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我们日常生活购买的每一件商品或者服务中去,这就相当于,房地产行业在吸整个社会的血,而且这种吸血得到的财富最终会被房地产行业中几家寡头所瓜分,成就他们的财富神话,却会导致整个社会向其他行业整体供血能力的不足,制造业、科研、零售业等行业也就无法发展起来。那么将来年轻人的就业怎么办?都去搞房地产么?房地产能提供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么?”

  邵毅夫摇摇头道:“当然不可能。”

  谭振华道:“是啊,不可能,因为哪怕是最原始的社会构架也必须首先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现代社会还需要解决教育、医疗、文化等更高层次的人类发展问题,这就注定了构成现代社会行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房地产或者说任何一个单独的行业都无法提供一个自我循环的经济体系,而对绝大多数行业来说,房产,或者说因房产而产生的开支,它其实是被列在资产负债表中成本项下的,成本越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就越差,爷爷你想想,当这个成本上涨的程度超过了商品公允价值下的盈利能力之后,又会怎么样呢?”

  邵毅夫想了想答道:“会导致经营亏损,那么解决的办法要么是涨价,要么消减其他成本,要么干脆停掉这种产品。”

  “是啊,也就这有这三种解决办法,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商品都不止一家供应商,因此涨价这种行为往往很难获得市场认同,而消减其他成本呢,做起来其实也很难的,看看今天的米国就知道,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大量地将低附加值的产业向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我们华夏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从米国这样的国家承接了这些产业,对华夏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米国来说,却未必如此——短期来看,他们的企业通过转移产能,实现了成本控制,但长期来看时,这种行为也导致了其国内产业链条的中断,而现代工业的产业链条一旦中断,想要恢复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的转移也必然导致工作岗位的转移,米国人现在看似在斗垮苏俄之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体内却孕育着一个将来无法治疗的暗疮,它的工业能力会越来越差,过去从事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工人也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失业危机,锈迹斑斑的五大湖地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这块锈斑会越来越大,最终,可能会成为米国这个社会的不治之症!”

  邵毅夫的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型——谭振华看似在拿米国举例,但说的,又何尝不是现在的香江?

  曾几何时,香江的制造业是多么的繁荣啊,服装、小家电、各类百货、国药,香江制造的商品曾经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可现在呢?踏遍整座香江城,还能找出来几家工厂?那位号称“香江经营之神”的李佳成,恐怕早就忘记了当初做塑料花的手艺了吧?人家现在追求的是把香江变成他“李家的城”!

  而这座城的未来,在谭振华的眼中,却有可能变成一座毫无价值的空城!

  谭振华好像没有留意到邵毅夫的表情变化,他还在继续痛陈着自己的观点:“高昂的地产价格,还会导致年轻一代仅仅为了“居者有其屋”就需要背负沉重长期债务的负担,他们的收入如果能够支撑还好,如果无法支撑,那他们的精神气就会不可避免地向另一个极端滑落,也可能因此而变得里戾气重重,而整个社会的债务和金融杠杆率也会不断攀升,从而积累起越来越大的系统性风险,爷爷你说,这不是将来的祸根,又是什么?”

  邵毅夫默然无语,半晌才道:“振华你说的不错,但你说的这些现象,也许需要很多年才会表现出来,可你要用这个理由来说服他们放弃眼前的利益,很难。”

  谭振华道:“难也要说服啊,爷爷你说需要很多年,可我觉得,按照最近地产价格上涨的势头,也许不要20年就能看到那一天了,所以我才会在会上提出这件事,希望他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可惜,正路不通。”

  邵毅夫顿时浓眉一掀。

  他认下这个便宜孙子可也十多年了,眼见得他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一方豪杰、华人首富,知道他有一肚子的坏水……咳咳咳,那么他说正路不通,肯定早就准备了好了歪门邪道——这种事情吧,他这位便宜孙子干过不止一次,简直都成了他的标签之一。

  “你有计划?”他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