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98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这一次的决口不算大,还能勉强堵得上,但,下一次呢?

  

第1633章 董万瑞的援军

  

  谁也没能想到,下一次的溃堤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急,并且,如此地凶猛。

  8月7日13时50分,仅仅在上一个决口被封堵上几个小时之后,长江九江大堤再次发生决口,决口位于九江市城区长江大堤上游段4号—5号闸口之间,而这次决口异常凶猛危险,因为其宽度超过了30米!

  望着决口处的滔滔江水,董万瑞咬紧了牙冠紧张地思考着对策——30米的宽度,这已经不是跳几个人下去能封堵住的决口了,必须得用足够分量的物资才能压得住,最好是巨石,可一时半会儿,上哪里去找这么多巨石?而且就算能找到,又怎么把这些物资运到大堤上来?

  或者还有一个办法,用船。

  在船上载满沙土,将其行驶到决口处,然后凿沉它,应该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然而,此时此刻此地,江面上风大雨急,哪里还会有船?

  除非立即发动当地政府,让他们紧急征调当地的船家,可那样一来,最起码要耽误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而现在,时间,就是降低损失、挽救生命最缺的物资!

  怎么办?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董万瑞咬着牙,一边继续思考着一切可行的办法,一边叫通了当地九江市政府的电话,准备先通报当前的情况,让他们立即组织九江市群众撤离到安全地点,同时也寻找当地的船家,看能不能找到愿意参加抢险的人和船。

  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听见堤上传来了一阵喧哗,在雨幕中很难听清守堤的战士们到底喊了些什么,但至少还有一个字无比清晰地传入了他的耳膜。

  “船……”

  船!

  有船!

  董万瑞用最快的语速向接电话的九江市政府人员交代了相关事项,然后放下电话就一个箭步冲上了大堤。

  果然,在风雨交加的江面上,有船正逦迤溯流而上。

  而且,不是一条船,那是一支船队!

  从船队行驶的方向判断,它们正是冲着溃堤处而来!

  难道是……有援军到了?

  可是,身负九江段大堤抗洪抢险总指挥重任的董万瑞搜遍了自己的记忆也没能想起来,有哪处单位给这里派出过援军的信息。

  答案很快揭晓,通讯员满脸兴奋地跑来向他报告,已经用民用频道联系上了那支船队,证实了对方的身份,并且获悉,对方,果然是援军!

  船队是属于“华夏港湾工程有限公司”的,他们此来,就是为了帮助九江段的抗洪抢险!

  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好消息——这支船队上装载的,满满的都是建筑材料,水泥、黄沙、钢筋甚至还有混凝土预制桩,一样不缺!

  这才叫雪中送炭!

  董万瑞一面在心中叫着侥幸,一面让堤坝上的战士们指挥着这支船队靠岸,同时也在心中盘算,看能不能征用这支船队中的一两条船,用来充当填堵决口的物资,赔偿什么的只能事后再议了——对方单位的性质也是国企,在这种要命的时候,想必通过上面的交涉,最终是能沟通得下来的,只是国企的沟通效率么,总是那么差强人意,但时间,却又是此刻最宝贵的资源,现在只能希望,对面船队的主事人是个有担当的。

  事情的发展却比董万瑞设想的还要顺利,也不用他前去沟通,船队上就已经传来了消息,他们看到了决口,并且,已经安排了两条吨位在500吨的船,由经验最丰富的老水手驾驶着,向着决口驶去,船上已经装满了水泥黄沙,他们准备,将这两条船横在决口处后,将其沉没,同时希望堤上的战士们做好配合工作,一旦船只沉没,立即开始下桩和抛填沙袋的作业,尽快完成决口处的封堵。

  啥都不用说了,人家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那还等什么?

  干就完了!

  接下来的整整2天时间里,船队与守堤的战士们默契地配合着,没日没夜,终于,在沉掉了整整4条船之后,终于将决口封堵到了仅剩不到2米的宽度,眼看着就要合拢,胜利在望,而就在此时,江面上却又来了一支船队。

  还是“华夏港湾工程有限公司”的船队,只不过,这一次,船队送来的不是建筑材料,而是数十台巨大的机械——有直径1.6米,每台排水能力为2万方/小时的巨型水泵,有驱动这些水泵的大功率柴油机,当然也有满满一船的柴油;有挖掘机、碎石机、压路机、打桩机,就连土方运输车也不缺,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来的不仅仅是机械,还有操作这些机械的人,上百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也随着这些工程机械一同抵达,他们得到了指示,将在决口被封堵住之后,立即展开加固堤坝的作业,务必将新建堤坝修筑得钢浇铁铸!

  到了这个时候,董万瑞终于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他知道,战役虽然尚未结束,但胜利已经在望,有了这些机械、这些人和这些物资的援助,长江这一轮的洪水虽然极尽凶猛,也终将被乖乖地束缚在河道之中,九江市保住了,整个江汉平原,也保住了。

  可当他终于能够放松一点精神的同时,一个疑问也随之浮上了他的脑海——“华夏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怎么能够那么巧地带足了最急需的物资,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时间和地点,而且仅仅2天之后,又再度送来了那么多的机械和人员?

  要知道,调度和集结这些人员和物资,都需要投入巨大的金钱和人力,并且,还需要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才能做到,可在九江大堤最危险的时间,他们就那么恰到好处地出现了,这,绝不可能是巧合,只有可能是有人预先预料到了这里可能发生的一切而特意准备安排的!

  他找到了“华夏港湾工程有限公司”在现场的负责人,并很快知晓了答案——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建设黄岩岛准备的,包括建筑材料、机械、人员以及从事内河运输的船舶,这些物资原本的目的地是魔都洋山港,它们本应该在那里被装上海轮运输到黄岩岛去,但谭总在知道了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之后,立刻更改了计划,要求他们将这些物资人员都运到九江来,并且事先都打好了招呼,只要抗洪需要,那这些船上的物资,包括船本身,都属于可以被征用的范围,所有损失,全算他的。

  董万瑞注意到,这位负责人在讲述事件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对那位并没有露面的“谭总”透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而在听完他讲述之后,董万瑞本人也认为,那位“谭总”的确配得上这份尊敬。

  因为董万瑞非常清楚地知道那位“谭总”是谁——在当今华夏,随着改开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各种经济体不断涌现,导致“总”这个称呼已经有渐渐泛滥的趋势,但“谭总”这个称呼却是属于某一个人的专属名词,通常意义下,人们说“谭总”,就是指的那一位传奇人物,不过那位好像并不太喜欢这个称呼,他更喜欢人们叫他“谭博士”。

  

第1634章 守信

  

  1998年8月10日,当董万瑞率领着他麾下的子弟兵们历经艰苦鏖战,终于将长江九江段最后的决口封堵,全员厉兵秣马,在援军的支持下,充满信心地迎接即将抵达的下一个洪峰的时候,被他暗暗感激着的谭博士正站在比另一个时空提前一年落成的魔都浦东机场上,遥望着一架银光闪闪的大飞机。

  C929,华夏首型能够执行洲际航线飞行任务的大飞机,将在今天首飞!

  从1993年正式立项到今天,C929已历经5年零5个月的研制时间,如果横向对比国际先进企业,这并不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例如,波音公司研制767客机仅用时3年零7个月即实现首飞,而空客研制同级的A310达到同等进度也仅用时3年零9个月,但对于华夏来说,这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已经投入市场运营的C919,虽然被华夏人亲切地称为“我们自己的大飞机”,但其实,它本质上还是一架窄体的中短途客机,属于客机中的“小号”,而C929不一样,这是一架起飞重量超过200吨,能够在载客接近300人的情况下,执行12000公里航程任务的双通道宽体客机,是一架真正的,不折不扣的大飞机!

  能够制造这样的飞机,标志着华夏的航空工业乃至整体工业水平,已经进入了全球第一阵营,同时,它的首飞,也代表着华夏几代航空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谭振华知道,在已经渐渐喧嚣起来的互联网上,有不少“恨国党”在喷这架飞机是“万国牌”的组装货,更有人阴阳怪气地宣称,“组装货”根本不靠谱,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将来坐飞机的时候,绝对不会购买采用这型飞机执飞航班的机票。

  但他根本不想也无暇理会这些聒噪杂音。

  因为他实在太忙了,忙到不愿意为此而浪费一点点时间和精力。

  也因为他知道运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工程的难度和艰辛,并且亲眼见证了无数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制造工人们为了这架大飞机的诞生而付出的劳动和汗水。

  嘴炮党和键盘侠总是容易,毕竟他们只需在脑子里装满水再喷出来就好,而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连拧个螺丝都不会。

  两台推力达到2700KN(约27.5吨)的罗罗RB211-524HT发动机推动着机长超过55米,翼展超过48米的C929一跃而融入了蓝天,眼角已经爬满皱纹的王清平仰望着它,满头白发的马峰山仰望着它,因为病过一场而行走不便,必须坐在轮椅上的吕光杰也仰望着它,他们默然无声。

  巨大的飞机从这几人的头顶掠过,将夏日里的骄阳遮挡住了片刻,谭振华转身,看向了身边的这几位同伴,却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晶莹的泪光闪动。

  吕光杰忽然转脸看向了谭振华,脸上满是郑重:“振华,你是个守信的人,当年你答应我的事,做到了。”

  谭振华轻轻点头,又微微摇头道:“我只完成了一部分,我记得,我答应你们的是一架4发的大飞机,那是除了客机之外,解决我们华夏战略运输能力的关键,“运十”的血脉,也将在那架飞机上得以重生,我想叫它“运20””

  马峰山则接话道:“是啊,“运20”,那将是一架承载我们华夏蓝天梦想的展翅鲲鹏,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不过可惜,我们几个老家伙已经跑不动了,后面的路,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自己走啦,对了振华,你觉得吴广辉怎么样?”

  ……

  C929首飞成功当日,为华夏的大飞机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的马峰山宣布辞任华夏商飞公司总工程师一职,除了保留一个“顾问”的头衔之外,正式退休,而接任这一职务的,是时年38岁的吴广辉。

  上任伊始,吴广辉就发现自己面对着若干庞大的发展蓝图:有进一步完善C929,并力争尽快交付商用的计划;有在C929基础上以全国产零部件进行改装的军用型号发展计划;也有谭振华提出的,以4发15吨推力发动机为基础,研制一款全新战略运输机的“运20”计划……

  而当意气风发的吴广辉正式接过这一任重而道远的光荣职责,并立即投入了紧张繁忙的工作之时,远在蓉城的宋文华也正在与杨巍促膝而谈。

  “杨巍,你对去年米国试飞的YF22怎么看?”

  “老师,我觉得YF22的设计理念很先进。”杨巍轻轻摇了摇头道:“根据公开资料显示,YF22这型飞机,具备了“4S”能力,可以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做到超音速巡航、具备在一定雷达频谱下的弱可截获率、超级机动能力和超强的战场势态感知能力,这需要战机有强大的动力系统、优秀的飞控、气动外形需要兼顾高升力、高可操纵性和低雷达截获率,同时,还需要有强大的信息获取和综合处理能力,对比现在的战斗机,这几乎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如果这型战机能按照这个标准正式服役,当前世界上的所有战机恐怕都不是其对手。”

  宋文华点了点叹道:“是啊,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米国人又走在前面了,不得不承认,米国人对未来战场环境的评估以及对武器设计的要求,确实有着非常高明的前瞻性眼光,我们要追赶的路还很长。”

  杨巍却道:“不过老师,根据我们前几年和西京所、4014所联合推进的预研课题得到的成果来看,要实现部分雷达频谱下的弱可截获率,并不是无法突破的技术难关,可采取的手段有在机身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外形对雷达波的反射角度、尽量减少飞机外形中易产生雷达波反射的外露部件、整机涂覆雷达波吸收材料等措施,这其中,最难的其实是后两项,要减少飞机外形中易产生雷达波反射的外露部件,我们就需要建设一座先进的大型微波暗室来做测试,需要高精度的钣金加工能力来工艺实现,如现在这般的机身蒙皮安装工艺肯定是不行的,需要进行一次大的升级,因此我们还需要高精度的专用机床。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将所有武器从外挂改为内置,这对飞机的外形结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不过我相信,米国人既然能做,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只是这个吸波材料就不是我们航空工业领域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能单独解决的了,需要看我们华夏全社会基础材料领域能否进展到那一步。”

  宋文华的嘴角闪过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不过很快就将其敛去了,接着追问道:“看来这段时间你也一直在关心着米国人下一代战机的进展啊,那么你再说说看,这4S中的其他3S你又是怎么看的?”

  

第1635章 光明的前途

  

  “老师这是在考我了。”杨巍歪着脑袋仔细思考了一阵才答道:“其实,我认为,其他3S实现起来反而相对容易,至少,我们通过之前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也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比如这个超机动性,它其实是建立在战机良好的气动外形、可操作性以及强大的动力基础之上的,我们所从研制“歼十”的过程中,已经充分掌握了鸭翼的气动布局特点,这种布局虽然有可能稍微牺牲一点点对雷达波的RCS反射面积,但更有可能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升力和更良好的操纵性,结合细致合理的飞控系统,能获得比常规布局更优的飞行性能,这一点我们其实已经从“歼十”上获得了验证,而且,优秀的气动布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动机推力不足导致的缺憾,那么就算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音速巡航,至少也能保证战机在开小加力的情况下便能获得超音速飞行的能力,这在战术上已经能够获得极大的优势。”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至于最后的那个超强势态感知能力,则要求我们将战机上综合光、电、磁等所有的传感系统,并能够通过数据链做到战机内部甚至与整个战场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这一点我在和谭师兄的日常通信中,已经多次聊过,他说,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来要实现起来,应该是能够做到的,而且他一直在与国内的几个相关的研究机构在进行这方面的技术研讨和准备,并已经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阶段性成果,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看到相应的方案。”

  杨巍不提谭振华还好,一提到他这位挂名师兄,宋文华不由得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道:“那个臭小子,有什么好东西好想法,第一个就去西京找陈义坚,就连新一代战斗机的联合预研推进课题都是以西京那边为主,杨巍你给评评理,明明我才是他老师好吧?这小子为啥老是胳臂肘往外拐?”

  这茬没法接,况且杨巍也知道,老师并不是真的对他那位挂名学生不满意,事实上,但凡有人在老师面前提到谭振华的时候,宋文华总是会一面满脸得色,一面装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来上这么一句:“我那个学生实在太不成器了,白瞎了那么聪明的脑瓜子,一点学术上的成就都没有,当初我怎么就一时瞎了眼,看上了这么个家伙……”

  讲真,杨巍有时候都不由得暗自腹诽:“宋老师,你这么赤果果地当众炫耀,真的好么?”

  再说了,谭振华将重心放在了西京,那也是必然的选择,因为杨巍和宋文华都非常清楚,西京那边,除了已经在进行试飞的“飞豹B”的一机三型之外,已经于1996年秘密启动了另一个重大项目——“飞豹II”。

  计划中的“飞豹II”,将比现有的“飞豹”战机尺寸略小,不过它虽然体格上小了一点点,其战斗力却有了成倍的提高!

  首先,“飞豹II”并不是将“飞豹”战机按比例缩小,而是计划运用最新的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成果彻底重构“飞豹”的气动外形和内部结构,同时结合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战机雷达低截获率预研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目标是将新战机的正面RCS值降低到0.1平方以内的水平。

  其次,“飞豹II”战机计划以全新研制的“涡扇12”发动机为目标动力,这其实也是“飞豹II”战机不得不缩小的原因之一,因为“涡扇12”虽然尚未完全研制成功,但其基本参数却已基本定型,其第一阶段的实用型号,推重比能达到8.05,最大可以提供8.7吨的推力。对于华夏来说,这是国内首台推重比超过了8的发动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但毕竟这只是一台中推,就算双发,也只能提供最大17.4吨的加力推力,因此必须限制战机的整体空重。

  其实蓉城这边也对“涡扇12”这型发动机的进度极为上心,该发动机自1993年完成首台样机的点火测试,至今已经完成了6个批次、数十台技术和工程验证机的迭代改进,最新的06批次阶段型号也已经上了飞行台进行测试,累计运行了数万小时,已经非常接近成熟可用的阶段了,因此,该发动机有很大可能能够赶在“飞豹II”之前投入实际使用——但这型发动机的首个用户却肯定轮不到“飞豹II”,因为出口型的“枭龙BLOCK 2”早就预定了这套动力系统,巴铁方面已经催了很久了。

  除了这些改进之外,“飞豹II”的另一项重大改进就是其上的机载火控雷达——随着4055所第一代砷化镓基T/R组件的研制成功,4014所立刻展开了多种新一代雷达的研制工作,包括并不仅限于,机载X波段、机载S波段、舰载C波段、舰载X波段、舰载L波段、弹上K波段、机动式S波段、大型固定式L波段等各型雷达的研制工作,而且这些雷达,全部都采用了主动式相控阵体制!

  毫无疑问,“飞豹II”战机,必将成为华夏首款采用AESA体制火控雷达的战机!

  新的雷达在提供了更远的探测距离、更清晰、分辨率和灵敏度都更高的空勤信号之后,也必然对整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飞豹II”在设计之初,就提出了要采用建立在大带宽光纤主干通讯网络下的分布式联合航电系统,该系统将把战机的雷达系统、全新的光电联合探测系统、被动式雷达照射警告系统、敌我识别系统、战机飞行姿态控制及反馈系统等一系列分系统提供的数据和情报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供给飞行员做决策参考,甚至能够自主执行部分辅助动作,更有正在研制中的全新制式的高速数据链将战机与整个战场环境下的友军指挥控制系统交联。

  总之,“飞豹II”的设计思想,相比“飞豹”也可以说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很多地方都能看到YF22的影响,而且杨巍还知道,在西京所,“飞豹II”这个划时代项目的负责人是谁——正是他的同学兼大学同寝室舍友,陈义坚总师的得意门生,唐长虹。

  显然,唐长虹能够单纲这么重大的项目,与陈义坚的培养和力荐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也可以想象得到,“飞豹II”这个项目一旦成功,昔日那位同学将收获怎样的荣耀——虽然这个项目目前依然还是打着“出口”的幌子,但有那位投资人在,谁说出口就不能转内销呢?他又不是没干过,嗯,更准确的说法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儿吧,他就没少干,手法娴熟得很。

  只是,杨巍真的好羡慕唐同学的好运气啊,有陈义坚这位总师当老师,中途还有卢赫生这位全球战机设计界的大拿临场指导,现在又实打实地成为了一个非常具有发展前途的型号的总师,未来的前途,可以说一片光明!

  那么,自己呢?

  

第1636章 好大一个“土”

  

  “其实你完全不用羡慕你那位同学的。”宋文华显然从杨巍脸上的表情变化猜出了他的心中所想,紧接着,仿佛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他递给了杨巍一份文件道:“国防科工委那边已经开始论证下一代主力战机的各项性能参数了,第一次正式论证会议也即将召开,这标志着,可能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将迎来下一代主力战机的招标,而这一次,我想将这副担子交给你。”

  一种被信任、被认可的幸福感顿时涌上了杨巍的心头,他不禁望向了已经满头白发的宋文华,叫了一声:“老师……”

  宋文华自嘲地抹了抹自己满是皱纹的脸道:“你看,我都已经这么老了,总不能一直霸着这个位置不走吧?之前是因为“十号工程”没有收尾,我呢,想着要踏踏实实地站完最后一班岗,所以啊,就一直没和上面提这件事,不过现在看“十号工程”的收官工作一切顺利,我啊,也到了该退下来的时候了,将来的担子,要交给你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来接班了。”

  杨巍忽然觉得自己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张了张嘴,却发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好又叫了一声:“老师!”

  宋文华摆了摆手,继续道:“别的事以后再说,我们先讨论正题。这次的下一代主力战机招标,我们的对手主要有两个,其中之一自然就是我们那位老对手盛京所,我估计,他们应该还是会拿三翼面布局的K98方案的进一步发展计划出来竞争,这个计划他们已经预研了很久,具体情况你也了解,三翼面的布局,有助于K98获得更大的升力和更好的机动性,但这个方案明显对雷达隐身性能考虑不足,这是其最关键的弱点,而从我们自己研究论证的结果结合米国人的技术路线选择来看,雷达隐身,才应该是下一代战机最重要的性能侧重点,所以我觉得,盛京所的方案有明显的缺陷,相比起来,倒是另一个竞争者更值得我们警惕。”

  说到了正事,杨巍也收敛了情绪,想了想,不免有些担心地说道:“老师您说的和我的感觉一样,西京所选择的技术发展路线和我们不谋而合,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西京所的“飞豹II”计划也将雷达隐身当成了第一侧重点来考虑,而且他们还在这型战机上大量采用了很多全新的技术,比如相控阵雷达,比如“飞火推”一体的飞控系统,比如联合航电以及高速数据链,以他们在“飞豹”战机上积累的经验,我觉得,他们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杨巍这话里透着点信心不足,但宋文华却微微一笑道:“不过我倒是觉得,西京所有一个重大疏忽。”

  “重大疏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