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47章

作者:花柒迟迟 标签: 长篇言情

这些人大半都是学童们的父亲或者兄长,年轻力壮,干活的好手。

林家自然要推辞,毕竟马上就要开春种地了,家里修理个农具,往田里送个肥料啊,马上都要开忙了。

有些家里没有牲畜的,还要人力拉犁耕地呢。

可是这些人却没一个回去的,这学堂是他们家里的孩子也要住的,怎么能让林家自己出力建造?

大伙儿日子穷苦,帮不了钱粮,但力气可是不缺啊,尽最大心力,才是受人家恩惠该有的本分。

林老爷子见此,也就不再坚持,转而吩咐做饭的妇人们,不要吝惜米粮,多做一些,让大伙儿都吃饱了。城里的便宜坊也送了消息,每两日送半头新鲜的猪肉过来。

骨头炖汤,肥肉榨油,瘦肉就切片扔进菜里。

白生生的馒头更是管够吃,偶尔还会蒸大锅的二米饭,吃的众人是赞不绝口,嘴角流油。

农家过日子,冬末春初是最苦,夏日有野菜或者偶尔打些野味打牙祭,秋冬刚刚丰收打了粮食。只有冬末春初的时候,青黄不接,一日两餐还只能喝稀粥,肚子里半点儿油星儿都刮不出来。

这般,待得乡亲们回去说起,自动自发赶来帮忙的人就更多了。即便家里孩子不能过来读书,但也不能阻挡众人的热情。

老话说儿,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干活儿,学堂就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建好了。

北地民风彪悍淳朴,特别是村屯,少有偷盗。所以,学堂外没有建围墙,只等春日时候栽种一圈儿榆树。一来,给学童们一片开阔的眼界,二来绿色围墙,总比冷硬的石墙多几分生气和舒坦。

松木打制的两扇大门,很是整齐气派,右边又开了角门,平日学童从角门出入,但凡有大事才能大开中门。

坐北朝南是一溜七间大房,之所以是七间是取了七上八下之意,盼着孩子们好好读书,积极向上。

其中,六间是孩子们的学舍,顶头一间则是先生们平日备课或者休息的地方。

东西两边都是整齐的七间大厢房,东厢房预备着先生们安身。每个房间都是一明一暗,明间给先生们待客,暗间就是卧房。

林家别的都缺,就是不缺木器,林大江知道,村里人搭把手,又给每间厢房,添了桌椅,盆架,衣柜,甚至还有书架,很有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思。

西边厢房分了两部分,两间做了灶房,其中放置盘碗的木架,气死猫柜子,大灶铁锅,炉子砂锅,甚至水井都打了一口。

另外两间打通,做了食堂,整齐摆了条凳和木桌,预备孩子们平日在这里吃饭。

还有两间做了库房,一间放置米粮和油盐菜蔬,一间则备着干柴。

最后一间才是做杂活儿的妇人们歇息之处,也是值夜之人的落脚点。

而一正房,两厢房,中间夹着的大块空地被擂实,铺上了青石。其中又有四分之一被空了出来,埋了木桩,这是刘师傅特意提出来的。不知他是打算训练小子们拳打木桩,还是什么功夫。但众人眼见碗口粗的木桩埋的结结实实,就忍不住替小子们捏一把汗珠子。

至于演武场正前方,还圈了二亩菜田,准备春日时候由学童们亲自动手种上菜蔬,供给他们自己一年食用,也是寓意学堂不出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废物。虽然读书习字神圣,但农家孩子,不会种菜不会耕地,这可是忘本。

在最西南角落还建了三间茅厕,一间学童使用,一间先生专用,一间女厕,分得很是清楚。每间茅厕都是青石板搭建,中间添了隔断,虽然在娇娇眼里还是简陋,但在这样的乡村,已经是惊人的干净整齐了。

这般,学堂就算彻底建好了。

挑了个好日子,大灶同铺了地龙的各个教舍和先生暂歇屋舍,都烧起了柴火。

不过一个时辰,房间里就热得要脱夹袄,泥水糊的大灶也烧干了。

第165章 京华堂

各村学童们在长辈那里得了消息,不等开学就聚了过来,有帮忙打水擦抹桌椅的,有拎了扫帚打扫院子的,就是灶间都有人帮忙烧火,各个都是勤快又懂事。

林老爷子聚了里正和族老们想要给学堂取给名字,但里正和族老一来没读过多少书,二来自觉林家出钱出力,就算顶着族里的名号,那是林老爷子厚待族人,族人可不能没了分寸。

于是,林老爷子想了想,也没有再推辞,最后定了名字叫京华堂,取到京都北地,华彩绽放之意。

里正和族老们都赞这个名字听着入耳,喊着也响亮。

林大江亲自雕刻了匾额,第二日就挂上了学堂的门楣,第三日就直接开课了。

各村的学童们被族老和家中长辈带着,亲自送来了京华堂。

眼见如此气派的学堂,众人无不是激动之极,有些人甚至偷偷抹了眼泪。只要孩子进了这里,出来时候能写会算,就算脱离了必须泥土里刨食的命运,不管是进城还是自己做个小生意,总算有个不同的人生,养家糊口容易很多。

林老爷子带了林大山同林家一众孩子们,亲自站在校门口,迎进每一个学童。

学童们整齐站在院子里,林大山站在前边,挺直脊背受了所有孩子的三个响头。

这三个头,谢的是林家的大义和仁善,发达不忘乡邻,也是从此拜在林大山门下,从此就要把他当半个父亲对待,不可慢怠半分,林大山对他们不论打骂,都是应该。

林大山很是激动,背在身后的双手藏在袖子里有些抖动,这些孩子里,一半是林氏一族的希望,将来光耀门楣,庇护族人,兴许都要他们出力。而另一半都是左右乡邻的孩子,从华北堂走出去就刻印了半个林家的印记,以后必定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成为林家的助力。

林家在这一日开始,踏上了丰满羽翼,逐渐强大的道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入京华,终身是京华学子,遵规守矩,敬师忠孝。

春初的晨光里,华北堂的操场上,人头济济,却雅雀无声,只有林大山在诵读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他读一句,孩子们就跟着读一句,慢慢不自觉的挺直了胸脯,非常认真。一旁的父母瞧在眼里,好似孩子一夜间就长大很多,心理那份骄傲和激动,简直说也说不出来。

弟子规,全文三百三百多句,外加三字经和新式算法,都是娇娇同四叔一起商量过后,准备在学堂里教授的。

本来林大山还有些犹豫,毕竟用百家姓和千字文启蒙是大越不成文的规矩,若是换了书籍,实在有些标新立异。

但娇娇耐心的给他讲解了其中的故事和含义,林大山就一点儿顾虑都没有了。弟子规劝诫孩童们孝顺师长,有爱兄弟,行事严谨仁爱,有余力之后更要习学本事。简直是最好的蒙童启智之书。跟别说三字经了,几乎每句话都是一个故事,让孩子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明事理,学习起来自然更快。

当然,最让他惊喜和感兴趣的还是新式算法。

这两年他一直在城里,家里子侄们都是娇娇在教授,他也知道娇娇聪慧,但一直以为不过是识字快,背诵理解比较迅速,可是没想到,他的小侄女居然还会这样的神奇算法。用符号代替了繁复的数字,加减有公式,乘除有口诀,简单又容易背诵。只要孩子不是太过愚笨,一年之内,绝对可以胜任任何账目计算。

怪不得,小侄女给学童们定的规矩就是一年内会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