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825章

作者:花柒迟迟 标签: 长篇言情

最后建国庄,也就是夜岚名下那个庄子,只建了两排大通房,备着夜岚带亲亲卫们回来时候,住着方便。

村外那条水泥路,路边也立了石碑,狼头村通往粮囤村的一段取名叫新路一段,而粮囤村到京都,就是新路二段,用以纪念这是大越第一条水泥路。

村路同新路交叉口,左侧路边修建了山神庙,右侧打算再起六间排房,每三间后边还有一个院子。

第一个三间是茶馆,旁边带草棚,平日来往行人,可以存自行车,夏日有冷饮凉茶,冬日有热水点心,暂时歇脚儿,后边院子是修理铺子,可以刷车,可以给自行车换零件,可以修理小毛病。

第二个三间是食铺,专门卖些热汤面,水饺,小炒菜之类的简单吃食,后院也有客房,可以供给天晚路过的行人投宿,来往回来办事的自家人也可以落脚儿。

林林总总加一起,足足要建百余间房子,不说投入的银钱,就是整个村子的人力抽掉了大半,也是人人都忙的脚不沾地。

家里妇人们又忙着进城卖冰棍儿,饭菜跟不上,有的汉子眼见就瘦了下来。

林大海就同老爷子商量,然后就开了大灶堂。这一月,无论是田间还是建房子的爷们儿,一日三餐都在大灶堂吃饭。

消息传出去,可是让一众糙汉子们欢喜坏了。虽然每月家里都按照人头从库房领粮食,也绝对够家里人吃用。但穷日子过怕了,妇人们往锅里下米,往菜里添油总是舍不得,就是分到家里的肉,也多半做成腊肉挂上房梁,不敢一次都吃了。

可主家宽厚,每次开大灶堂,饭菜的油水都是足足的,比家里可是好太多了。

自然也是人人爱吃,人人都盼着吃大灶堂。

小厮们记录了男人的名字和人数,库房那边扣了他们这月的口粮,然后另外立了账册,从库房搬了米粮,大灶堂就开始冒起炊烟。

早饭是粥汤,包子或者馒头,各色炝拌菜。

午饭是加肉的炖菜,馒头或者米饭管饱,外加紫菜蛋花汤随便喝。

晚饭有时候是打卤挂面条,有时候是发面饼和骨头汤、羊杂汤。

总之,顿顿有肉,细粮多于粗粮。每次下工吃饭,成了所有人最期待的事。

如此不过三五日,房子地基打下了,众人也吃的脸上有肉了。

宋大人带了三五个小吏,原本每日是自己开伙儿,但小吏水平实在有限,饭菜实在做的算不上好吃。宋大人还好,隔三差五会得了林家那边送去的食盒,但小吏们就难过了。

这会儿眼见林家大灶整日飘出香味,小吏忍不住就同宋大人提了提。

宋大人满心都扑在金米和地瓜上,这等小事儿自然不放眼里,直接把几人的补贴银子都送去了大灶,请求搭伙。

六个人的补贴银子,一月足有十两,也算不得少了,林家不吃亏也没占便宜,不过是多烧一把柴,多添一把米,也就应了下来。

老爷子喜欢凑热闹,这几日天热,又抽烟抽多了,有些咳嗽,被老太太念叨得受不了,于是跑去大灶堂同众人一起吃饭,图个高兴。

正好宋大人也过来吃饭,两人坐一起,边吃边闲话儿。

“国公爷,我几乎是趴在田里,不错眼珠儿的看着金米苗,一棵草都不敢留,怎么看着还是不如你家那边长得好呢?”

宋大人狠狠咬了一口馒头,不甘心的眉毛眼睛都挤在了一起,惹得老爷子哈哈笑的得意又爽朗,“第一年种,照本宣科,怎么也不如我家小子们种了几年有经验。你放心,秋日时候再选种子,我家那些肯定也是要贡献一半给朝廷。”

“当真?哈哈,我就等国公爷这句话呢!”

宋大人终于笑了起来,夸赞道,“就知道国公爷是个大方的,我就占一次便宜了。”

“这怎么叫占便宜,你又不是往自家拿东西,都是为了大越,为了百姓。宋大人也是个好官啊!”

老爷子这话也不是恭维客套,毕竟宋大人扎根儿在自家农庄,一举一动,他和满庄子老少都看在眼里。晚睡早起,偶尔半夜还要跟着巡逻队在田里转几圈儿,对金米和地瓜可谓是万分用心。为的不就是以后推广开来,大越百姓不用挨饿,不用为了吃饱肚子犯愁吗。

对于这样的好官,大伙儿怎么可能不喜欢。

第921章 微服私访

正这样的时候,就听有人在背后笑道,“这话没错,宋大人确实是个好官。”

两人回头一看,一个穿了青色薄绸圆领袍的男子正笑呵呵站在他们身后,五十岁年纪上下,身形还算富态,眼下却有些青黑,脸色不算很好。但额头饱满,双目有神,浑身的气势很是惊人。

宋大人惊得猛然站了起来,腿一软就要跪倒,林老爷子迟疑了一瞬,却是抬手就扶了宋大人,然后笑着高声说道,“哎呀,黄老爷,您怎么来了?这大晌午的,吃过饭了吗?”

果然,黄老爷笑的更是和气,应道,“我一时兴起,出门来游玩,路过这里,眼见这处热闹就过来看看。”

这么说就是没吃饭了?

林老爷子赶紧请黄老爷坐下,眼见周围吃饭的村人们都是边吃边好奇看过来,他就吆喝了一声,“都看什么呢,别把米饭吃鼻子里去。家里来贵客了,大伙儿都是读过书的,别失了礼数给家里丢脸。赶紧吃,吃完睡一觉,起来抓紧干活儿,过几天就有雨了,怎么也要抢在之前把房盖儿上了啊。”

“知道了,老太爷,我们心里有数呢!”

村人们笑呵呵应了,果然就不再盯着这处看。就如同个老太爷说的,他们家里孩子在读书,娘们儿们晚上也去读书,他们就算长个榆木脑袋,那也学会写自己名字,会简单的写算了。全家都是读书人,哪有在贵客面前失礼的,让人笑话呢。

老爷子喊了两个负责盛饭盛汤的妇人,吩咐道,“去喊娇娇过来,就说黄老爷过来了,让她炒两个清淡的菜色送来。”

一个妇人应声去了,一个妇人留下,麻利的撤了桌上吃了一半的饭菜。

宋大人同桌儿而坐,拘束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屁股搭了一半凳子,脸色僵的厉害。

老爷子倒是没什么惶恐之色,手里的大蒲扇替黄老爷摇着,半是得意半是期待的问道,“黄老爷,您以前来过我们家里这边吗?如今看着如何,是不是比先前变化太大了?”

黄老爷点头,应道,“路修的不错,屋舍也多了,特别是稻田改的很多,远远看着真是不错,秋日时候想必是个大丰收。”

果然,老爷子立刻笑的更欢喜了,直道,“借您吉言。”

几句话的功夫,林大海已经极有眼色的招呼了吃完饭的村人们去歇晌了。

放了饭菜的桌子上,还剩了一下饭菜的底子,灶台间忙碌的妇人们收了碗筷,然后把剩菜剩饭一分,寻了个阴凉通风的地方,小声说笑吃饭。

黄老爷瞧着她们碗里是白米掺了粟米的蒸饭,炖菜是豆腐炖海带,一碗里也有五六片肉,瞧着很是不错,就笑道,“你们这庄上,伙食不错啊!”

“黄老爷有所不知,平日伙食也没有这么好,不过最近大伙儿又要忙田里的庄稼,又要加紧盖房子,家里的妇人都跑城里卖冰棍赚钱去了。爷们儿们干活累,又没人好好整治饭菜,我就让大伙儿都来吃大灶堂。家里多添点儿银子,大伙儿吃饱喝足,肚子里油水多,也有力气干活儿。”

老爷子手里的蒲扇摇得快了三分,显见说起这些,他还是有几分得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