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遗珠(隽眷叶子) 第178章

作者:隽眷叶子 标签: 青梅竹马 穿越重生

  比起在青州府时只一心听从叶老爹安排行事,如今的叶大民心思敏锐细腻了许多,脑子一转便多陈氏的话中听出了些许意思,看了吴氏一眼,不由暗自叹了口气,却还是耐心地为陈氏释疑。

  “娘,你看那边!看到那条道没有?酒坊就建在那里面。”叶大民直起腰对着山坡下的一条路指了指。

  “还要往里去?酒坊怎么建山里去了?”别说陈氏,连吴氏也很是惊讶。

  叶大民摇头笑了笑,别说陈氏和吴氏,就是他自己刚知道酒坊建在那里的时候,也以为是建在了山里。

  要不是林文卿告诉他们这个地方是林婉带着工匠一起确定的,他和叶老爹说不定会认为林文卿是在开玩笑。

  就算如此,待转过山脚,豁然开朗之即,心里却又增添了新的疑惑。

  这是一块近二十亩的平地,上面只稀稀拉拉地有些杂草矮树。

  在京城附近居然还有没人开垦的荒地?!

  真正踏上这块地,才发现这是一块没有什么开垦价值的沙石地,土壤及其贫瘠。

  记得当时叶老爹和叶大民合力往下挖了差不多三尺深,每锄挖出来的都是沙石。

  这样的地别说开垦,用来建房也不相当大的难度。

  难怪会成为荒地!

  但是林婉为何会选这样一块地来建酒坊,难道是被随同她来看地的工匠欺骗了她?

  当然不是!

  在林文卿陪同叶老爹父子来此看酒坊建址之前,林婉便将自己与工匠商讨的结果一一告诉了林文卿。

  虽说要在这块地上建起房子,需要动些脑子,可是对于世代以建造这生的杨家而言并不是什么不可攻破的难题。

  林婉之所以看中这块地,首先是因为这块地够大,够便宜;其次便是这块地有可取之水源,且水质清而微甜;再次便是这块地附近有个稍做改善并可以用来当酒窖的山洞,当然还因为交通便利,只需将京城往葡萄庄来的路向这片地延伸即可。

  不待酒坊动工,大家只看了杨家按林婉建议画出来的酒坊效果图,便没人再提出异议。

  当酒坊真正建起来并投入使用,大家对林婉选址的眼光更是大为赞赏。

  叶大民不是个很善言的人,索性便带着疑惑的陈氏和好奇的吴氏往酒坊那边走了一趟。

  转过山角便见到前方一座极其气派的大院,陈氏先是以为这是哪个大户人家。

  眼见着叶大民带着她们走向这座院子,陈氏略有些胆怯地拉了拉叶大民。

  叶大民却扶着她脚步不停坚定地走向那深深大院。

  一直到站在大院里面,陈氏还是没有缓过味儿来。

  不是说带她们到酒坊逛逛嘛,怎么带她们来别人家了?

  胆怯令陈氏失去了嗅觉,自然也就失去了判断能力,而对叶大民深信不疑的吴氏,却已经从随风飘来的缕缕酒香中明白这便是酒坊!

  “是不是没想到?”叶大民含笑看着吴氏道。

  “的确没想到。还以为酒坊建山里了。这么大个院子,光这块地就要花不少钱吧!”想起刚才转过山角时的震撼,吴氏抿了抿嘴道。

  叶大民摇了摇头:“这里原是片荒地。”

  “荒地?怎么可能!虽说这里离城里是远了些,到底也算是京城地带,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片荒地!”吴氏自然是不相信的。

  于是叶大民便将这片地在建成酒坊之前的情形细说了一番。

  “这里真的就是咱们的新酒坊?”陈氏总算慢慢地缓过神来,拉着叶大民再次确定。

  “是啊,娘,怎么样?新酒坊不错吧!”叶大民乐呵呵地看着陈氏,眉目间满满都是自豪。

  “这得花多少钱啊!咱们家哪里来那么多钱?!”陈氏犹自担忧道。

  叶大民少不得又要细细解释一番。

  “全由震南侯府出资,却分了咱们家一半?”陈氏再次睁大了眼睛。

  不算这块地,只看这个院子,没个几千两哪里能建得出来,更别说还要添置酿酒用的设施!

  叶大民默默地看了陈氏一眼道:“咱们家向来娘管账,娘应该最是清楚咱们家的家底。这些年咱们家的确是赚了些钱,可是咱们家在京城也添了不少产业。

  墨香街的宅子、南郊的田庄还有这里的庄子,娘觉得咱们家还能拿得钱来投资酒坊?”

  陈氏被叶大民问得哑口无言。

  叶家从蜀地逃难到青州府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甚至在红枫村一连过了五、六年的苦日子。

  要说叶家的日子真正好起来,还真是从林婉到叶家才开始,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六年的时间。

  能在京城置办起这么些产业,的确没有耗尽了叶家之所能,自然没有余力再出资建造这么大个酒坊。

  作为陈氏如今唯一的儿子,叶大民自然清楚陈氏某些膨胀的心思,曾经想过找机会与陈氏谈谈,只是叶老爹还健在,便让他有些开不了这个口。

  这会儿看着陈氏脸上那极其丰富的表情,叶大民便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便脱口而出:“娘会不会觉得震南侯府分咱们一半是应该的?”

第364章

  陈氏脸上明显有那么一丝僵硬,片刻之后抬起眼皮极不高兴地瞪了叶大民一眼:“怎么说话呢!娘只是觉得不敢相信!这么大座酒坊,咱们家没出一份钱却拥有一半,还不许你娘惊讶?”

  叶大民连声讨饶。

  吴氏则抿了抿嘴,只做四下里打量状,假装没有听到身边这对母子的对话。

  陈氏心里是什么样的想法,就算不能猜个透彻,总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这会儿她心里还不知怎么乐呢!

  少顷叶大民幽幽叹了口气,似是无意地说道:“若当初慧能大师没将婉婉托给咱们家收养,这会儿咱们家还不知怎么样呢!咱们家啊,还真是托了慧能大师和婉婉的福!”

  吴氏与叶大民恩爱二十载早已心意相通,自然明白叶大民话中有话,这时也不由顺着叶大民的意思长长地叹了口气:“是的!婉婉来咱们家之前,那些卖不出去的葡萄最后只能烂在地里。婉婉一来,便与深哥儿捣鼓出了葡萄酒,有了葡萄酒咱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

  “可不就是这样!当然这也是因为娘疼爱婉婉和深哥儿,他们才有机会捣鼓。别人家哪里容得小娃娃这样瞎捣鼓”今日的叶大民如有神助,这话还真是说到了陈氏的心坎里。

  陈氏默默地看了叶大民一眼,半晌才喃喃说了句:“那也是婉婉该得了!那么聪明可爱的小姑娘放谁家能不爱?!”

  叶大民和吴氏相视一眼,知道需得给陈氏留些颜面,有些话点到为止,于是便见好就收。

  这一日两家人在震南侯府的葡萄庄聚宴,林婉发现桌上的居然是杨梅酒,自是又惊又喜,少不得追问杨梅酒的来历。

  “去年的时候便听婉婉说杨梅也可以酿酒并有诸多好处,也知道婉婉留了些杨梅核子做种,你阿爷便留了心,特地向侯爷打听了杨梅的产地以及杨梅成熟的季节,三月底便带着人亲自去了趟江南,在当地赁了个小院,酿了些杨梅酒。”这事林文卿最是清楚,一边品尝琉璃杯中的杨梅酒一边为林婉释疑。

  难怪整个四月都没见到叶老爹的人,原来下江南酿杨梅酒去了!

  叶老爹抚了抚下巴上养出来的花白胡子,笑呵呵地看着林婉:“婉婉品品这酒,可与你相信中的一样?”

  林婉压下心中一阵又一阵的暖意,轻轻摇了摇手中的琉璃杯,杯中酒呈深红色,随着的摇动闪着莹润的光泽,艳丽而不失深沉,放在鼻前醇厚的酒香果香便扑鼻而止,轻啜一口入嘴,更觉香味浓郁口味香醇,由衷赞叹道:“好酒!若是婉婉没猜错,这不是用白酒泡的杨梅酒而是直接用杨梅酿的杨梅酒,阿爷的手艺棒极了!”

  林婉特意点明这个直接用杨梅酿的酒,又如此不遗余力地夸奖叶老爹,自有她的目的。

  前世林婉自己种有杨梅,自然也酿过、泡过杨梅酒,这两种不同工艺的杨梅酒自然是有差别的,而且若是要用用白酒来泡制杨梅酒,所白酒的度数不能低。

  大虞国的酒业并不发达,就算最烈的白酒如果不进行提纯也达不到泡制的要求。

  从开始酿葡萄酒,叶老爹已经酿了六年的酒,叶家的果酒中自然也有用白酒泡制的果酒。

  叶家的果酒在短短的六年里几乎占据大虞国果酒业的大半江山,离不开叶老爹的钻研和大胆尝试,当然也有林婉不动声色的带动。

  在青州府的时候,林婉就算有心进行白酒提纯也没那个条件,到了京城之后,特别是叶家迁来京城以后,提纯白酒便有了条件。

  在建造这个酒坊之时,林婉更是特地划了个比较偏僻的小院,找了专人展开对白酒的提纯,经过数十次失败,甚至还出现过几次爆炸和人员烫伤事故,终于在年初的时候将白酒的纯度提炼到基本满足泡制果酒的需要。

  只是这个时代的科技实在太过落后,一些主要的设备很难达到提炼的要求,就算成功提炼出了高度数的白酒,依然无法保证提炼的成功度和安全性,更无法提高高纯度白酒的产量。

  经过慎重考虑,便还是没有正式上马这个提炼白酒的工程,只是需要的时候,才会偶尔开炉提炼一些,却还是难免失败,也无法完全避免人员烫伤。

  既然叶老爹可以直接用杨梅酿出美味香醇的杨梅酒,就无需再用白酒来泡制杨梅酒,自然也就无需冒险开炉提纯白酒,这对大家都是件好事!

  别人也许听不出来林婉话中有话,叶老爹的心里却十分清楚。

  原先他是打算有空的时候,开炉提纯一些高度数的白酒出来,就算不用来泡果子,这样的酒也很有销路。

  既然林婉不赞同,那便不冒这个风险,毕竟钱赚得再多,也要有命花才行。

  这一趟葡萄庄之行,林婉也算是很有收获,至少亲眼看到了已经有差不多两尺高的杨梅苗正在山凹里茁壮成长。

  看着杨梅苗这个喜人的长势,若是还能在这个山凹里安然度过第一个严冬,也许后年便能开花结果了!

  确定大家都喜爱喝杨梅酒,叶老爹便想着能不能扩大杨梅的种植面积。

  这片温暖的山凹地拢共也就只有七、八亩,去年冬日里除了让几户亲近的人家在严冬也吃上了新鲜蔬菜,还赚了一小笔。

  叶老爹有些舍不得只在这里种杨梅树,又想着扩大杨梅种植面积,便想着试一试能否在京城这一带种活杨梅。

  于是找到林婉道:“婉婉,我想移几棵杨梅苗去其他地里,试试看杨梅能不能在其他地里过冬。”

  林婉心里是十分清楚杨梅生长习性的,自是知道在京城这一带是种不了杨梅的,可她知道却又没法说破,总要让叶老爹试过才有说服力,不过只只牺牲几棵杨梅苗而已。

  “阿爷想试便试,若真能在京城一带试种成功,说不定不用两年咱们的杨梅酒便可以大量上市了!”林婉满脸笑容地看着叶老爹,眼里满满都是对叶老爹的无限信任,瞬间让叶老爹生出许多豪情。

第365章

  根据前世的种植经验,林婉深知杨梅的生长习性,是一种较为喜欢温暖、湿润生长环境的果树,就算抗寒能力比柑桔、枇杷强,生长环境的气温也不能低于零下八、九度。

  只是这些知识是林婉无法告诉叶老爹,移植的结果一如林婉事先的预测。

  纵然林婉从玉佩商场选择了最为耐寒的一种杨梅品种,可是失去山凹子地热优势的加持,移植到普通山地的几棵杨梅苗,在熬过了京城的第一场雪、第二场雪之后,依然没能熬得过京城严冬时少说也有零下十几二十度的酷寒。

  当然一亩地只种了三十棵左右杨梅苗的山凹地,因为林婉“无意”的一句话,在这个冬季甚至在以后每一个冬季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冬季的绿色蔬菜也就成了叶家这个果园的一大特色,既能让几个府第在冬季也能吃上新鲜的绿色蔬菜,又能小赚一笔。

  也许是山凹子的生长环境适合杨梅的生长,也许是叶老爹和齐俊等人的精心培育,第二年秋季种在山凹里的杨梅苗已长成高过七尺冠径近丈主干周围近尺的杨梅树。

  看着在秋风中摇曳,几可与成年果树媲美的杨梅树,林婉心里便多了份期盼,也许明年初春便可以看到杨梅树开花了!

  “这些杨梅树真的是去年春用种子育苗移植的,而不是移植或者扦插的果树?”叶氏三兄弟只在这个庄子买下来的时候来过一次,之后因为功课紧便没再来过,看到山凹里的杨梅树,难免生出疑问。

  说真的,虽说她极为清楚这些杨梅树的来历,看着眼前已然长成的杨梅树,心里也会闪过疑惑,这样的成长速度应该已经超过杨柳树了!

  该不会品种变异了吧!

  当然这样的想法也不过是一闪而过。

  面对叶氏三兄弟疑惑的目光,林婉只笑不语,陪着他们一同来的齐俊却忍不住了。

  山凹里的这些杨梅树从下种开始便由他一手一脚进行管理,如今长出来的,自然他最是清楚!

  “江南的杨梅树如何,我是没缘见过,可是咱们的这些杨梅树从下种子到如今就没离开过我的视线!一定要找出个原因,只能说咱们这块地比江南更适合杨梅树的生长!”齐俊蹲在杨梅树下,一边伸手拔除刚冒头的杂草一边道。

  林婉连忙点头:“齐俊哥说得有道理!咱们这块地还真是宝地!杨梅树长得快不说,冬日里还能让大家吃上新鲜瓜果蔬菜呢!”

  今年葡萄庄里的晚熟葡萄开始挂果,晚熟西瓜也试种成功,这个旱季正是晚熟葡萄和晚熟西瓜成熟的季节,林婉便与蔡氏和陈氏等人商量决定以啃秋的名义邀请了几家姻亲,毛府、钱府和安府都在其中。

  当然也没落下年初便回到京城重归英华书院读书的林梓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