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8 第128章

作者:天真蓝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第二天,林清飞回家,这是她重生后第一次坐飞机。现在的机票还很贵,但是工商局那边催得急,要是林清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注册获得劳务派遣资格,她不仅要停止经营,还要缴纳罚款。

  林清最庆幸的是千禧年初银行的贷款规定还很宽松,贷款购买的房子依旧可以二次抵押贷款,把买房时付的首付款贷出来。

  银行这边,林秀英也托了老邻居张阿姨儿子的关系,希望办快一点、房屋评估的时估价高一点。

  这两样都办到了。两天后,十五万的贷款到账。

  林秀英买了牛奶和水果礼盒送去张阿姨家,感谢张阿姨家帮忙。

  结果当天晚上,林清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

  有林秀英的同事打来的、有家属院的老邻居打来的,还有林清小姨、林清舅妈打来的。

  “秀英,家里是不是遇到困难了啊?”

  “我听说你把新买的两套房抵押给银行了?”

  “林清今年是不是炒股了啊?”

  “姐,到底怎么回事?家里没事吧?嫂子刚才打电话问我,我说我也不知道。”

  “秀英,是我,你嫂子。林清做生意赔了多少啊?房子卖了钱肯定够吧?唉,我和你哥也没钱。今年小雪谈对象了,我和你哥本来还想找你借点钱给小雪陪嫁一辆车呢。不过你放心,现在你们遇到困难了,我们肯定也不能再张口找你们借钱!只是我和你哥俩人也没本事,你心里有数……”

  林秀英气得把电话挂了:“你舅妈生怕找她借钱!”

  “说这么多不就是哭穷么!”

  “谁想找她借钱了!”

  显然,林清家抵押房子的事情,在药厂家属院里一天之间就传开了。

  甚至穿到了药厂外的林清小姨一家、舅舅一家的耳朵里。

第101章 冬训 “让我和一群七八岁的小萝卜头一……

  千禧年初, 人们对贷款买房的接受度尚且不高。很多家庭更倾向于全款买房,贷款买房都觉得压力大、心中不安。

  林清家这样两套新房原本就有贷款,又二次抵押给银行, 把房子的首付款贷出来, 在亲朋邻居眼里,就像每人脑门上写着“破产”两个字。

  第二天, 林秀英去单位上班后才发现, 昨天晚上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根本不算什么。

  不在同一栋楼办公的老熟人, 都特地跑到林秀英办公室来找她。每个人的语气都装作关切, 然而从眼角眉梢泄露出来, 他们跑过来不过是为了看个热闹、获得一些谈资。

  林秀英同一个办公室的年轻人看不下去, 把办公室门紧紧关上,对林秀英说道:“林姐, 你回家吧,你的工作我帮你做两天。”

  林秀英答应了, 她是真不想看到那些幸灾乐祸的嘴脸了:“谢谢你啊小王,等过了这一阵, 我也替你上班, 让你调休几天。”

  林秀英叹息道:“怎么会这样呢, 都是老同事老街坊,认识这么多年也没矛盾。”

  现在她家遇到难处了,怎么一个个都看笑话呢?

  小王说道:“越是老同事老街坊,就越容易有人眼红。”

  “大家一个单位上班、一个家属院住着,过了几十年差不多的日子。”

  “结果林姐家突然变得不一样了,女儿上了名牌大学,做生意还特别赚钱。”

  “老同事还在食堂里当临时工,林姐调回了办公室。”

  “老街坊一家五口人在家属院的两室一厅里挤着, 林姐家一口气买了两套商品小区里的电梯房。”

  “落户北京那么难,老同事老街坊想也不敢想,林姐家一下子就拿出大几十万,全家都落成了北京户口。”

  大家知根知底地相处几十年,从心底认为都处于同一个水平上。林清家突然富裕就格外难以接受,凭什么发财的是林清家不是自己家?凭什么自己家还要继续过这样的日子?

  原本药厂里的家家户户觉得自己家的日子也不错,每家至少一个人有稳定工作,还有单位的福利分房。但是看到林清家,才知道两种日子真的没法比。

  最重要的是,林清太年轻,发财太突然。

  大学都没毕业就开公司赚大钱,这超出了药厂家属院里绝大部分人的认知。

  人生几十年的固有认知被打破,无疑是不适的,甚至是痛苦的。

  因此现在得知林清急需用钱,把两套新房做了二次抵押,这样的发展反而回到了许多人的认知范围内。

  普通家庭出身药厂家属院长大、大学在读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林清,做生意不该发财。

  “就算一时侥幸赚了钱也留不住,还是要赔回去。”

  药厂很大,职工众多,配套一应齐全。但同时药厂又很小,半封闭的熟人社会里几乎没有秘密。

  林清一家找银行上班的张阿姨家儿子办贷款,然后消息不胫而走。

  同样的,此时谁在背后嘲笑林清家,一句句也都传到了林秀英的耳朵里。

  林清办完贷款后立刻又飞回了杭州。

  这些话林秀英烂在肚子里,一个字都没对林清提。

  林清这时候的压力一定比她大,她帮不上忙就算了,绝对不能再让林清反过来担心家里。

  林清小姨天天打电话宽慰她:“姐,那些话我都听到了,你听到的肯定更多。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那些风言风语,听到的人在乎,才能伤人;听到的人不在乎,那就屁都不是。”

  林秀英嗯了一声:“趁着这个机会看清身边的人也挺好。”

  如果不是遇到了这个困难,林秀英是真不知道原来身边这么多人看不得她家日子过得好。

  明明林清做生意赚钱后,林秀英身边的笑脸一下子多了。

  现在林秀英才知道,原来脸上对她笑的人,心里未必也在笑。

  林秀英年近五十,生活给她上了一课。她对林清小姨说道:“当初林清考上大学、林清做生意赚钱,我不该在单位里在家属院里说的。”

  当初林秀英太高兴了,女儿如此有本事,她这个妈妈太自豪了。

  林秀英听到旁人夸林清一句,比听到夸自己一百句还要高兴。

  林秀英和老同事老街坊们分享这份喜悦,以为别人脸上的笑容也是真心实意的,现在却知道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有人真心为她高兴,也有人脸上带着笑、心中满是妒意,巴不得赶快看到她家倒霉。

  林秀英对林小英说道:“在家买两套电梯房的事瞒不住,落户北京的事不该说。”

  “在北京买房、投资,我不说根本没人知道,我当初就该说去北京旅游了。”

  林秀英把落户北京的事说出去后,不少人问需要什么条件,林秀英实话实说:“买一套二三十万的房子,再存五十万在银行里,存五年不能动。”

  大家听到之后都倒吸一口冷气。

  林秀英现在想想,最招人嫉妒的一点就是这个了。

  经历这一回,林秀英心中牢记:以后再有什么好事,自己家人知道就行了,没必要对外人说。

  林秀英把林清舅妈,甚至还有林清舅舅,从“自己家人”的范围内刨除。

  这次最让林秀英心寒的就是林清舅舅和舅妈的表现。

  林秀英对林小英说道:“杨凤妮这次可让我恶心透了。”

  “林清赚钱的时候,天天凑过来。现在遇到困难了,有多远躲多远,生怕沾上她一点。”

  林秀英话头一转:“不过小雪是个好孩子,没看错她。”

  听说林清做生意亏损,林冰雪主动提出把自己的存款借给林清。

  林清拒绝后,林冰雪买了不少吃的,给林清寄到了杭州。

  林清小姨说道:“小雪有这么一对爹妈,自己还这么优秀,真不容易。”

  餐桌上,林清小姨说了小雪的事情,感慨道:“小雪现在说话做事都像个大人了。”

  林清小姨父说道:“她也该有点表示,白得一个北京户口。现在林清遇到困难,她要是什么表示都没有,那就是白眼狼了。”

  李子浩张口:“爸,你心里是不是还不平衡啊?”

  林清小姨父瞪了李子浩一眼:“瞎说。”

  李子浩心中有数了,每次他爸说“瞎说”,那就证明他说中了。

  李子浩摇头,虚伪的大人们。

  -

  外人不清楚情况,对林清的生意生出诸多猜测,林秀英自己心里却是有底的。

  林清的美妆门店生意好好的,这次抵押房子贷款只是为了再开一家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不赚钱,甚至赔钱都不要紧,有美妆门店一直赚着钱。

  假如依照林秀英的性格,她根本不会再开一个不知道是赚是亏的劳务派遣公司,但是林秀英一句劝阻的话都没说,做生意的事情林清比她懂。

  林秀英也给林清小姨交了底,让她放心,至于林清舅舅和舅妈,林秀英直接不理了。

  外人林秀英没解释。

  一开始她试着解释了两句,但是听到的人明显不信的样子,林秀英也就懒得再说了。

  林秀英开解自己,一直开解得挺好。直到几天后,程菲菲放学回家问林秀英:“妈,我同学问我是不是不能去北京读初中了。”

  林秀英脸色一下子变了:“学校里有同学看你笑话了?”

  程菲菲摇头:“没有啊。”

  林秀英松了一口气,看来小孩子的世界还是比大人的世界单纯。当然也有可能是以程菲菲的性格,就算有人阴阳怪气,她也根本发现不了。

  对于程菲菲而言,去北京读初中和留在家读药厂附中并没有高下之分。

  妈妈和姐姐都说去北京读初中更好,程菲菲听多了也觉得好。但是留在家里读药厂附中,好处更是现成的,升入初中后身边的同学依旧是小学这一批,处处都熟悉,对程菲菲来说诱惑力更大。

  程菲菲只是好奇:“我到底在哪里读初中啊?”

  林秀英说道:“去北京读。”

  “家里的事情影响不到你,你好好学习就行了。”

  林秀英说得斩钉截铁,然而当天晚上嘴角却起了两个泡。

  她在办公室里泡降火的菊花茶喝,结果好几个人问她:“林姐,怎么上这么大火啊?”

  林秀英第二天就改了,晚上在自己家里狠狠喝两壶去火,白天在办公室就喝白开水!

  程菲菲同学的问题,正好戳中了林秀英最大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