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大佬她穿越了 第223章

作者:文苑舒兰 标签: 穿越重生

  “再派人去!”

  身边的将领似乎有话要说,“将军,燕王是铁了心要反朝廷,我们这样子若是传到陛下耳中,怕是要出事的。”

  聂荣自然清楚皇帝绝不是什么心胸宽大之人,当日留着他也只是因为他有用罢了,可哪怕冒险也得试试!“燕王未必就真的想反,只不过是……不管如何,我都得见见燕王,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能让将士们继续自相残杀!”

  “是。”

  聂荣现在想杀的人只有一个,陛下突然间对两位王爷发难,齐王或许真的有不臣之心,可燕王是决计没有的!否则他当年便不会不争不抢,陛下忽然做出这些事情,还有齐王揭露的那些事情,一定都与那个妖妇有关系!

  他不奢望几句话便能让燕王相信,但至少让燕王知道,皇帝如今这般或许也和当年先帝一样,为人所控制!

  这样,或许能化解这一场灾祸!

  比起锦东的艰难,明州的齐王却巧妙地利用天灾,迅速扩充势力,甚至还将手伸到了皇帝派来的大军中,充分发挥他妖言惑众的本事,简直比当年所谓的妖后蛊惑人心的本事要害厉害,简直成了救万民于水火的圣人。

  朝廷十万的平乱大军还没开打便已经人心不稳了,几场仗下来,甚至出了将领带着手底下兵士投奔齐王。

  信国公府几代人的积累在此时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南边原本就是他们的大后方,虽说被两代皇帝困在京城,可如今回来了,底子半点也没掉。

  短短的两个月,朝廷的十万大军,便失了一大半了,除去在交战中死去的,便是叛了朝廷投奔齐王了。

  这对皇帝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而一向以仁义著称的永乐皇帝这回也没再仁义了,不但将阵前换将,命人将主将押解回京受审,还下令各州州府将那些叛逃的将领家眷一一都抓来,也不必押解回京了,当地州府验明正身之后便直接押送去刑场,三代以内,全都斩立决!

  一时间,南方各州哀嚎遍野。

  皇帝犯的最大错误或许便是从南边各州抽调了这些将士来平定齐王叛乱,而如今的雷霆之怒,除了挽回一下面子,却也没收到半分的好处。

  这一命令,的确是震慑了前线那些雀雀欲试的兵士,可也严重打击了将士们的士气,还让齐王抓住了把柄,大肆宣扬皇帝的残忍嗜杀。

第209章 狠辣

  京畿的水灾在入冬之后算是过去了,可又迎来了雪灾,还没从水灾中缓过气来的百姓,面对雪灾是措手不及,短短两日,冻死百姓无数,比起锦东的百年寒潮有过而无不及。

  天灾人祸,将皇帝的威信摧毁所剩无几了。

  哪怕后宫又传来了喜讯,刚刚入宫没多久的贤妃有喜了,这位贤妃与先前那些出身不高的妃嫔不一样,她乃丞相的族中侄孙女,虽说不是长房嫡出的,但到底是出身名门了,一入宫便是妃位。

  在齐王爆出了皇帝的丑闻之后,皇帝迎了丞相的侄孙女入宫为妃,目的显而易见了,也因为此举,朝堂在短暂的动荡之后,很快便稳定下来了,如今又传出喜讯,齐王的那些所谓的丑闻自然也就不攻而破了。

  先前那些后宫妃嫔出身低微,皇帝想如何便如何,可如今的贤妃出自丞相一族,还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宫的,皇帝哪怕真不在乎给自己戴绿帽子,可能瞒得过丞相?在这时候对贤妃下手,无疑是告诉丞相齐王所说的是真的!

  皇帝会这般愚蠢吗?

  还是不要脸面了?

  哪怕需要丞相的支持,也不至于这般不要脸面到这个地步吧?

  贤妃传出喜讯之后,丞相夫人还专门进了宫,出来的时候,红光满面的,转日便召开宴会,在宴会上,当众怒骂了齐王狼子野心龌龊无耻,人人得而诛之!

  这就更加证明了那些关于皇帝不能生的传闻全是齐王为了谋逆找的借口!

  然而,哪怕有了丞相一家的支持和证明,也还是有些人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宗亲当中不是每一个人都和康王府一样脑子清醒的,尤其是在齐王和燕王都谋逆了,各地更是天灾频频,这分明是在说皇帝德不配位!

  既然如此,怎么就不能让人取而代之了?

  丞相一家算什么东西?他们说的就是真的吗?齐王说的怎么就是假的呢?丞相那老东西分明是和皇帝沆瀣一气,企图瞒天过海,不然皇帝要证明自己能生,纳妃怎么就偏偏纳了他丞相家的?京城名门望族那么多,怎么就偏偏挑了他家的?

  丞相一家得皇帝宠信?

  笑话!

  头两年皇帝是对大家都很不错的,可等他坐稳了皇位之后,尤其是这两年,不都是在一批一批地清理那些倚老卖老的吗?连向来是宗亲领头羊的康王府也都被他给打压的连门都不出了,丞相算个什么东西?若不是他老子老丞相当年对皇帝夺位有过那么一丝帮忙,他能有本事接他老子的班?老丞相死了之后,丞相府早就没落了,若非发生了齐王与燕王之乱,丞相府早被皇帝给收拾了!

  所以,丞相府的人嘴里说出来的话,每一个字能信的!

  就算是真的,也必须变成假的!

  那是皇位,自古以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皇位!天底下所有男人没有一个不想要的位子,更何况是皇族的男人?

  贤妃有喜了又如何?别说还没生下来,就算生下来,皇帝拿什么证明孩子是他的?哪怕是长的像也证明不了就是他的种!

  皇贵太妃不也说过,她发现皇帝的秘密之时,皇帝身边有个与他长得极为相似的替身吗?那替身做太监打扮藏在后宫当中,是用来做什么用的,不必说也知道了,所以,就算贤妃生出来的和皇帝长得相似,也说明不了什么!

  总而言之,皇帝若是继续坐在皇位上,皇族的血脉便永远也干净不了,大殷的江山很有可能就要传到野种手里了!

  殷氏皇族哪里能忍?!

  于是,冬至太庙祭天这一日,以忠郡王为首的一应宗亲对皇帝发起了准备已久的逼宫,欲将皇帝一举拉下马,将忠王送上皇位。

  忠郡王这一脉,也曾参与了皇位争夺,落败之后新帝仁德,没抄家砍头,只是将爵位由王爵降为了郡王爵,此后,忠王后代子孙便龟缩人后,战战兢兢地在新帝跟前讨生活,直至新帝驾崩,新一任的皇帝继位,才算是真正地熬过了夺位失败的后遗症,只是,曾经有机会染指过皇位的人,哪怕只是其后代子孙,岂会那般轻易放下执念?每一人的忠郡王在临终之前,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抢回那个位置,留给子孙的,也都是这个要命的执念。

  现任忠郡王才到而立之年,正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三代的积累,也让他有了一争而全先祖心愿的底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场东风便是冬至的祭天。

  庄严的太庙,成了修罗场,殷氏皇族的列祖列宗再一次目睹他们的后代子孙为了皇位而相互厮杀,血流成河。

  黄昏,晚霞染红了天边。

  大门紧闭的康王府的角门悄然被打开了,钻进了一个身形矫捷的人,直接到了康王的面前,康王和康王世子一见来人,便异口同声地问:“如何了?”

  “回王爷……世子……”来人气喘吁吁的,“太庙……太庙戒严……陛下调动了京城驻军……”

  康王脸瞬间灰白了下来。

  康王世子后怕的冒出了一身冷汗。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康王喃喃说着,“忠郡王怎么会是他的对手?怎么可能成的了?”

  “父王,那此事会不会牵连我们康王府?”康王世子也已经不必去想忠郡王他们能不能有机会活下来了,以皇帝的心性,哪里会让他们活下来,他可没有他太祖父的心胸,尤其是在这等境况之下,若是他饶了逼宫的忠郡王,齐王和燕王怕是会更嚣张了,“先前忠郡王来过我们府中……”

  康王没有回答自己的儿子,这事哪怕他没有参与,哪怕康王府一直想要置身事外,可忠郡王的确来过,而康王府作为宗正,宗亲出事,康王府都无法置身之外,“来人,备马车,本王要去太庙!”

  “父王……”康王世子想要拦,他们好不容易借着祖父的病情躲过了这次的太庙祭天,如今岂能送上门去?

  “你待在家里。”康王打定了主意,沉着脸对儿子交代道,“陛下若要追究康王府,本王会一力承担下来,康王府到底是没有参与逼宫,皇帝也不会真的敢将皇族赶尽杀绝,最多是降爵位罢了,你且在家中候着,若是……若是……”咬了咬牙,“往后王府就交给你了!记住,从此以后闭门不出,绝不要再参与任何事情,更不要去掺和齐王和燕王的事情!你要记住,我们是宗亲,是皇族,不管将来是齐王还是燕王赢,我们康王府都能屹立不倒!”

  “父王……”康王世子的脸色更糟了。

  康王没有再和儿子多说,大步往外边走去。

  而此时,太庙的大殿之前,一具一具的皇族宗亲尸体整整齐齐地摆着,皇帝虽然下令格杀勿论,哪怕只是十一二岁尚未及冠的少年,也都一刀毙命,但却给了他们最后的颜面,整整齐齐地躺在那里。

  而最整齐的,便是忠郡王府了。

  府上所有男丁,都在那里了。

  而女眷没有资格入太庙,此时此刻都忠郡王府里面躺着。

  至于其他参与的宗亲,还活着的,都惊恐地求饶,哪怕心理承受能力再强大的人也扛不住皇帝狠辣的手段,更何况这些宗亲平日里都是养尊处优的。

  “太吵了。”皇帝站在大殿前的廊下,披着皇帝御用的斗篷,斗篷之上飞龙栩栩如生的仿佛要飞出来般,威严的脸上平静的完全不像是方才经历了逼宫,更不像才杀了一地的至亲血脉,那一句太吵了,也像是寻常的嘟囔。

  而就因为他的这一句话,那些还活着的不断磕头求饶的宗亲,一个个地躺下来来了,比起南边那些叛逃将士的亲眷,这些皇族宗亲至少是完完整整地死的,留了个全尸。

  康王赶到的那一刻,正巧目睹了最后的宗亲被一刀一刀地解决了,他双腿一软,摔在了地上,整个人瞬间像是不能动了般。

  那一刀一刀好像也砍在了他的身上,而那站在廊下的帝王,冷眼看着这一切,好像那些杀的不过是一只只的蝼蚁。

  皇位之争本就残忍他知道,他也不是没有见过,可是——

  都已经赢了,为何还要赶尽杀绝?

  他忘了,这些也都是他的宗亲吗?

  还是在太庙之前杀!

  你就不怕惊扰了太庙中的先祖英灵吗?

  就算要赶尽杀绝,菜市场中自有刑场,为何非得在这里?

  他……

  他还记得自己是殷氏皇族吗?

  康王知道当今陛下并非所表现的那般宽容仁爱,可却也没想到竟然狠辣至此,那些全都是他的血亲啊!

  皇族哪怕自相残杀,也不止于此!

  大殷皇族夺得江山至今百来年,何曾发生过如此惨烈的事情?

  “陛下……”

  康王喊了出来,可下一刻便再也喊不出任何声音了,整个身子都在痉挛,很快,便口吐白沫了,像一只半死的狗躺在地上继续痉挛。

  旁边的侍卫连忙施救。

  皇帝自然也注意到了,不过也只是简单地撇了一下,便道:“送康王回府,好生医治。”

  那情形,不必请大夫大家也能瞧出来是中风了。

  康王年岁也不小了,被这场面吓的中风了也是情理之中。

  那些跪在一旁也被皇帝的雷霆手段给吓的瑟瑟发抖的大臣们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关心康王府会不会也受牵连,眼下皇帝会不会再继续株连才是最重要。

  宗亲逼宫,怎么可能没有大臣参与?

  皇帝连宗亲都下这样的狠手,自然不会轻饶其他人,灭九族都是轻的了!

  果然,很快便又听皇帝轻描淡写地下令,命丞相彻查忠郡王逼宫谋逆一事,至于现场参与的宗亲,死了还不够,其余家眷也都不放过,这满地的宗亲一家一家地数过来,若真的执行皇帝杀无赦的命令,便真的要没了一大半了!

  历朝历代,除了亡国昏君,谁会对宗亲皇族如此大开杀戒?

  可没有人敢劝阻皇帝,哪怕理应为皇帝名声为江山未来而死谏的皇帝,也都集体哑巴了,永乐皇帝在登基五年之后,终于真正地做到了说一不二,令行禁止。

  只是,却并不是什么好兆头。

  然而此时此刻的皇帝哪里管什么好兆头?既然不想活了,那便去死吧,不但自己去死,全家也都得去死。

  他吩咐完,便也没再多看一眼了,仿佛多看一眼都会脏了他的眼睛似的,转过身,毫无负担地走近了供奉着大殷历代先祖的太庙大殿。

  历代先祖的画像不怒而威,届时盯着他。

  可这又如何?

  不过是一群死人罢了!

  还能真的爬出来骂他不成?

  更何况,乱臣贼子,杀了便杀了,皇族血亲便能轻拿轻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