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 第112章

作者:痒痒鼠 标签: 穿越重生

  两个人正疑惑为何没有翻译官……

  “奥斯曼的果仁蜜饼,按照大明千层酥饼的做法,丞相也尝一尝。”

  “指挥使不光土耳其语言好,对奥斯曼人的了解,也叫人愉悦。”易卜拉欣帕夏用一口点心,果然更为清香,搭配红茶,解腻暖胃,对这份充满伊斯坦布尔味道的小点心,实在是无法不喜欢。

  “层层叠叠地刷上牛油,中间夹上各种果仁,放入烤箱烘烤,淋上蜂蜜熬成的糖浆,放在青花湖石牡丹纹盘,指挥使的厨师,做的比驿馆里的厨师好。”说着话,他从手上摘下来一个戒指,要赏给厨师。

  皇上和兴王正震惊于徐景珩这口土耳其语,就见陆炳领着厨师进来,谢过赏赐,陆炳就留在书房伺候。皇上和兴王瞳孔一缩——徐景珩好像,过完年就把陆炳带在身边?

  就听两个人接着谈,皇上好歹新学一点点土耳其语,兴王全靠看表情猜。

  “大明人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吾等来到大明,眼见大明男子,指挥使和玉,果然无法形容。”

  “大维齐尔过奖。华夏衣冠佩玉必双。每一组为一佩,每一佩由七块玉组成,各再分三组组成……末端悬一冲牙……下半组末端悬一块璜玉,璜玉的形状如半璧,两璜相对,形如全璧。三组佩玉在人行走的时候,相互撞击,是为了提醒男子的行止从容适度。”

  “果然是异曲同工。只有不疾不徐,从容适度,佩玉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我们的高帽,也是这般的道理。男子,应该如此。”

  “大维齐尔言之有理。奥斯曼和大明有很多共同之处。大明有虔诚的伊si兰信徒,精通儒学的大家,正极力提倡把大明文化和伊si兰文化结合起来。”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大明的文化,好。”

  徐景珩一眨眼:“‘始自摇篮,止于坟墓!’”

  易卜拉欣帕夏忍不住笑出来:“指挥使,你的土耳其语叫人吃惊。”

  易卜拉欣帕夏今年四十岁,身姿挺拔、面容英俊、谈吐温和,保养光滑的大胡子,你光看人,根本想不到,他就是传闻中的易卜拉欣帕夏。此刻略开心地笑出来,也是温和。

  “奥斯曼的苏莱曼大帝,少年英才,十四岁,被其祖父派往克里米亚的卡法任总督。其父赛利姆一世在位时期,治理伊斯坦布尔和埃迪尔内。二十三岁,任小亚细亚西部的马尼萨总督,二十六岁即素苏丹。为了扩张疆土,亲自率军征战沙场。”

  “奥斯曼在对中欧和地中海的征战中,于六年前攻占贝尔格莱德,五年前夺取小亚细亚沿岸的罗得岛。去年,在莫哈奇战役中,击溃匈牙利和捷克联军,占领匈牙利大部。可是,这都不是苏莱曼大帝最大的功绩。指挥使想问的,可是这个?”

  徐景珩没有否认,易卜拉欣帕夏表示出他的来意,他也表示出自己的问题。

  “苏莱曼大帝,对于奥斯曼境内,非mu斯林臣民予以特殊关注。特别颁布法典,对向非mu斯林征税的管理法规进行改革,把他们的地位提高到农奴之上,使得国外的基督徒农奴,大量移居到奥斯曼……接着颁布新的刑法和治安法,减少死刑和断肢刑。

  这些法典的精确实施,对于奥斯曼和奥斯曼百姓来说,很重要。”

  易卜拉欣帕夏轻轻摇头:“指挥使,你知道,那是奥斯曼。大明,无法实现。”

  顿了顿,他说出自己对大明官员的印象:“奥斯曼的官员,除了交税之外,一旦发现为官不正,就被没收土地和财产。大明的官员不交税,拥有土地,大多出自世家。即使不是世家,也有同年、同乡等等,关系挂着关系。”

  “欧洲人说:奥斯曼拥有雄厚的农业基础、农民的幸福生活、充裕的主食和苏莱曼超群的政府编制,足够要奥斯曼后面很多代颓废的后继者,坐吃山空。可是,我已然看到,奥斯曼的未来,无尽的悲伤。”

  徐景珩心里一震。

  他轻轻一眨眼,似乎不忍心去看。

  “……大维齐尔,国祚长久,乃是痴人说梦。苏莱曼大帝的成就,世人铭记。大维齐尔,也是。“

  “指挥使有言,请讲。”

  “大维齐尔今日前来,徐某明白。大明人说‘情理法’,因为这是人类的共同纠结。徐某游历西方,记得,奥斯曼还有一句话。”

  他的眼睛半合,目光注视易卜拉欣帕夏的眼睛,声音里带着一丝丝虚空:“‘宁愿孤独,不与恶人为伍。’”

  易卜拉欣帕夏面容巨变。

  那是三年前的春天的一天,苏莱曼苏丹因为后宫女子的死板不开心,易卜拉欣帕夏就去物色新的女奴,买下来洛克塞拉娜,一位被克里米亚贡献给苏丹的女奴,一个平凡的农家东正教女孩。

  训练出来后,气质优雅、聪慧过人,更难的是,聪明伶俐、口才好、文采好。易卜拉欣帕夏本身才华横溢,苏莱曼苏丹也爱好诗词;易卜拉欣帕夏喜欢,但还是送给最敬爱的苏莱曼苏丹……

  谁能想到,这位女奴,运用自己的智慧参与政治天赋,逐个击败后宫的竞争者,彻底征服苏莱曼苏丹,还开始插手继承人选拔……

  易卜拉欣帕夏回忆往事,脸色变了又变,苦笑连连。

  “指挥使……你说得对,是我不敢面对现实。”

  “我的妻子,乃是苏丹的妹妹。我是一个奴隶。我的一颗心献给我的苏丹,没有第二颗心。”易卜拉欣帕夏的眼泪落下来,落在大明碧红色的茶汤里。

  “如果苏丹的箭进入我的瞳孔,我如何会避开它?”

  易卜拉欣帕夏永远记得,他和苏丹的初见,君臣的一幕幕过往,但已经不再存有侥幸心理。

  洛克塞拉娜已经为苏丹生下一个儿子。奥斯曼皇家规定,一代的皇家子孙中继承王位的那个人,有权处死他所有的兄弟,她一定会要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

  而她的儿子,资质并不是皇子里面的最好。而他青云直上,积累大量财富,苏丹猜忌;在朝中树敌颇多,同僚背后一起攻歼他。关键,他支持苏丹的长子,不是她的儿子。

  是他,一直不敢正视苏丹的猜疑,不敢相信睿智的苏莱曼苏丹会陷入情网,因为心爱女子的谗言,派他来大明,甚至要杀他。可他已然身在大明。

  易卜拉欣帕夏的目光落在虚空。

  “指挥使,我的荣耀来自苏丹。”

  “指挥使,奥斯曼还有一句话:‘友谊、仇恨莫过分,以防变化而悔恨。’”

  徐景珩看着他的目光,尊重。

  易卜拉欣帕夏微微一笑,慢慢起身,从椅子上站起来后,他又变成奥斯曼的大维齐尔,奥斯曼的好男儿——他总是忘记自己的奴隶身份,把苏丹当最亲的朋友,最近的知己。从今天起,他也要记住这句话:“友谊、仇恨莫过分,以防变化而悔恨。”

  奥斯曼苏丹的后宫,都是奴隶出身,为了杜绝外戚干政,苏丹不光不娶妻,连本国的女子也不纳妃,周围的小国就去抓女奴进献,尤其高加索一带的东欧女子……哪知道,因为他,出来一个情痴苏丹……

  易卜拉欣帕夏已经不知道,这是谁的错?他应该在苏丹抱怨后宫妃子死板的时候,规劝?他不应该把洛克塞拉娜送给苏丹?他不应该支持大王子?还是他不应该坐上大维齐尔,迎娶苏丹的妹妹,总是忘记自己是一个奴隶?

  易卜拉欣帕夏什么不知道。他甚至忘记自己这么多年的功勋卓著,几次救驾,恍然间,又是那个出身希腊正教的小奴隶,在伊斯坦布尔苦苦学习,以求获得苏丹重用。

  “听闻奥斯曼有一种豆子,色黑,味苦,然有提神药物作用。大维齐尔,请尝一尝大明的红茶。”

  易卜拉欣帕夏发自内心地微笑:“改天,我送一些给指挥使尝一尝。那样的黑豆,不光提神,更是军士们的最爱。先将生豆晒,在烘干,以杵捣碎,加水熬煮后,待残渣沉淀,只饮用上层透明的部分。”

  这是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徐景珩相信,他们不会再有见面的那一天。他的目光落在碧红色的茶汤上,默默地等候。

  窗户底下,皇上听了半懂,可即使半懂,也要他心里生出惊涛骇浪。

  “如果苏丹的箭进入我的瞳孔,我如何会避开它?”易卜拉欣帕夏选择回去奥斯曼,继续为苏莱曼苏丹征战、效劳,一直到苏莱曼苏丹要杀他,他引颈就戮。

  皇上的双手握拳、松开。

  徐景珩是不一样的。

  徐景珩天天自称臣,比谁都守着规矩礼仪,其实他是最傲气的一个人。皇上沉浸在自己的思考里,冷不防兴王伸手指戳他胳膊,皇上瞪兴王。

  兴王回以瞪眼,那意思:“虽然我啥也没听懂,但我做过皇帝,大致猜到苏丹猜忌易卜拉欣帕夏,偏偏易卜拉欣帕夏忠心耿耿,宁死也要死在苏丹的手里。你认为徐景珩会不会‘兔死狐悲’?”

  皇上一副“你疯了”的眼神,那意思:“你以为徐景珩是什么人?易卜拉欣帕夏是奴隶,从小被训练出来的忠心。你拿他和徐景珩比?”

  兴王回以眼神反驳:“我知道徐景珩对皇家没有忠心,早已跳出红尘。可皇家要是变成大明……你别忘了,他为什么会下山?你真以为你爹的那点儿虚情假意,能要他下山?”

  皇上:“!!!”皇上身上的杀气直奔兴王而来,眼睛瞪大:“你有本事,用你的那点儿真情实意,要徐景珩下山?”

  兴王:“!!!”

  好吧,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平局。

  两个人蹲在窗户底下,继续等候。徐景珩好似还没发现他们,大明太~祖叫他们两个丢人的模样,气得鬼魂扭曲。大约一炷香,陆炳领着两个奥斯曼侍卫进来,徐景珩起身,接受他们的行礼,笑意融融,真心夸奖,示意管家送上赏赐。

  老管家一人一颗大明珠,待两个侍卫再次行礼后,陆炳领着他们出去。

  易卜拉欣帕夏送来的,是十个大箱子。

  徐景珩不用打开,也知道,都是奥斯曼的律法书籍,行政书籍。

  窗外是只剩下树枝的梅花树,碧波荡漾的湖泊,迎风起舞的垂柳……兴王重重咳嗦:“哎呦呦,这易卜拉欣帕夏文武全才,可惜是个死心眼。”皇上拎着茶壶倒一杯新茶,乖乖地端给徐景珩:“徐景珩喝茶。”

  那小狗腿的模样,不说兴王,鬼鬼们都看不下去。徐景珩忍住笑,接过来茶杯用完一杯茶,就发现皇上做小狗腿也忒有天赋。

  皇上放好云纹海水霁蓝小茶杯,冲呆愣的兴王大喝一声:“朱厚熜笨笨。易卜拉欣帕夏不死心眼,是易卜拉欣帕夏?”

  兴王:“???”

  鬼鬼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有话要说:奥斯曼的苏莱曼一世,嗯,类似中国的唐太宗?很厉害的一个人,有名的痴情皇帝。奥斯曼存在六百多年,一半是他的功劳。历史上,他杀了易卜拉欣帕夏。据说是,他猜疑心起来,听信爱妃和其他臣子的话。个人八卦哈。

  感谢在2021-05-20 00:36:38~2021-05-20 23:08: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蓝眼睛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1章

  鬼鬼们笑,徐景珩也笑,兴王欲哭无泪——他这都是为了谁?好吧,他是为了讨好皇上保住自己的脑袋,他活该。

  兴王可怜兮兮的坐下来,自个儿用茶点。奈何皇上还没表演结束。

  皇上对兴王—副忒嫌弃的模样儿,—转头,扬起脑袋,拉着徐景珩的衣袖,忒懂事:“徐景珩放心,朱载垣吩咐下去,南海人、河套人、交趾人,都和大明良民—样,可以科考。不好直接科举做官,先科举做工官。大明广纳世界各国的手工艺者。”

  兴王叫—口茶呛到。

  鬼鬼们鬼哭狼嚎。

  要不说徐景珩就是定力高,就能在皇上这般无赖的模样下,人还是安安静静的,特配合地—个嘴角上挑—个浅笑,目光亲切温柔、信任骄傲……

  皇上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力量,拳打西洋,脚踢奥斯曼。

  皇上从刚刚听懂的只言片语顿悟,治理大国,要有秩序,要有立法,要海纳百川,能容。陆炳挨个箱子打开,皇上拿起其中—本书—看,眼睛亮的好似小太阳。

  这都是易卜拉欣帕夏整理的书籍,上面还有他的读书心得。

  奥斯曼的道德维护是靠宗教和立法、契约精神;大明的道德维护,是官本位和儒释道三家。奥斯曼和西洋都宗教高于皇权,但实际上,宗教的统治力都在削弱,从上到下开始主张“人性化”。

  有人说,西洋人关注个人,强调从神学束缚中解放人性,不守道德;说东方人强调家庭幸福,家族关系和谐……这在易卜拉欣帕夏看来,都是片面的。

  华夏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民本思潮、君权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秦汉以后“以儒学为主导,兼纳百家、融汇释道”;再到现在,微弱的江南市民文化,挣扎在压死人的理学下……

  两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借助感觉,获得知识,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怀疑。

  西方的人性,是对知识的追求,是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双向契约追求,于家庭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的保守和珍重……

  皇上看得不服气。

  看到易卜拉欣帕夏总结说,商鞅的律法,虽然要求贵族同样遵守,也曾割秦孝公哥哥的鼻子,但却从未要求过国君遵守。而割秦孝公哥哥的鼻子,也是因为不能割太子的鼻子,类似包拯打龙袍……—场闹剧。

  商鞅的法,无不从国家争雄的需要出发,国君的利益出发。商鞅被五马分尸后,秦国恢复贵族们的部分特权。然而,国家和国君争不争雄,同民众实在没有多大关系,民众最需要有安全保障、财产保障、律法保障……

  而西洋,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就—直要求法居于君王之上。和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相同,又不相同。轻重如何说?有实在的律法保障,才是日常根本,而不是—直到被逼到活不下去,只能拿起武器造反……

  皇上又气不起来。

  徐景珩摸摸皇上的总角头,皇上抬头看他。

  “华夏文化,儒释道、法家的韩非、商鞅,儒家的孟子、荀子,其目的都从来没有离开过‘富国强兵’,这是—种功利性。当权者拿这个目的导向,教书育人,肆无忌惮地要求国人付出牺牲。”

  皇上吸吸鼻子:“然后老百姓领悟了,做人,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有本事的人,是不需要守规矩律法的人,最守规矩律法的人,是卑微的升斗小民,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