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 第157章

作者:漫漫步归 标签: 穿越重生

  那官差似是也被挤得够呛,连声道:“且让开些,我不过是过来找甄大人请他让大理寺衙门一同贴个告示罢了。”

  听他提到自己,甄仕远连忙走了过去,乔苒适时的在一旁喊了一声“甄大人来了”。

  到底是上峰过来了,先前围着那官差的大理寺官员们让开了一条路,甄仕远走了进去,伸手接过那官差手里的告示,而后在看到手里告示的那一刻便愣住了:“这是……”

  “吏部周大人走丢了,眼下周大人的家眷正在到处寻人呢!”那官差说道。

第307章 他的手,好了

  吏部的周大人?乔苒心里一跳,忙探出头望了过去,而后在看到甄仕远手中那张告示时便不由呆住了:“周……周大人?”

  甄仕远闻言,本能的蹙起了眉头,本想私下问的,可此时这么多人都在,且都听到了她这一声惊呼,再私下问便不大好了。

  众目睽睽之下,不得已,甄仕远只能板着脸开口问她:“你见过?”

  她才来京多久?就是大理寺的官员也多如牛毛,未必认得全,几时又认得这吏部的官员了?

  “昨晚,”乔苒解释道,“周大人也在宫中同我们查证巴陵公主意外之事。”

  对于这等事,大理寺的这些人从来都是十分敏感的,自然一早便打听了巴陵公主的事情。

  说实话,得知巴陵公主的死是意外,他们还十分失望,毕竟无处可以施展拳脚了。

  对了,既提到了巴陵公主,有不少人便忍不住暗暗向那边站着的女孩子看去:这乔大人的运气也委实太好了吧!老实说,先前舞弊案和阿芙蓉案他们不是不怀疑这人暗地里扮猪吃老虎什么的,毕竟断案有所怀疑是一种本能。

  可瞧瞧昨晚,进宫一趟,据说又是她同吏部几个人接了巴陵公主的事情,虽然是个意外,但不妨碍这个事情这个案卷总结还是要记在她头上的。

  诺,瞧瞧,难道是平日里为甄大人买饼买多了,天上掉馅饼了?

  而且这饼不仅简单,还入了陛下的眼。

  这等运气简直好的让人望而生畏。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得了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的,譬如周大人被砸了个馅饼居然走丢了。

  对这位周大人,他们也有所耳闻,毕竟年轻时也是个声名赫赫的断案高手,不少人初入大理寺、吏部时还暗地里画了周大人的画像拿来震胆子呢!

  “周大人的两位儿子证实周大人有轻微的呆症,”官差也是唏嘘不已,道,“这一点太医署的太医也是知晓的。不过他症状轻微,平日里也瞧不出什么来。”

  有好些人年纪大了就会犯呆症,这位周大人显然也没有免俗。

  “昨晚蒋、周二位大人出宫晚了些,据宫里的宫人称听到蒋大人说要送周大人回去的,而这一点才从蒋大人那里证实,”官差解释道,“不过之后蒋大人说两人没走出多远,周大人突然说肚子饿了要去吃夜宵,蒋大人又急着回去,见周大人情况也没什么不对劲,看起来好好的,便自己走了。”

  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去吃夜宵的周大人一整晚没有回府。周家的人起先还以为是留在宫里过了夜,毕竟先前宫里留人时,吏部的同僚特意去周家说过一声的。可待打听之后才知晓昨日半夜周大人就出了宫,如此到现在还不见人影,怕是走丢了。

  周家上下可吓坏了,连忙去衙门报了案。

  之后就是找五城兵马司、长安府衙还有各部衙门贴告示寻人了。

  毕竟周大人断案的声名还是不错的,在长安城也小有声名,虽然年纪大了,吏部敬他的人却也有不少。

  如今人走丢了,自然是要发动各部衙门一起帮忙的。

  “……蒋大人也是直到今早才听到了周大人走丢的事情,委实是吓了一跳。”官差说道,“如今正是万分懊恼。”

  将周大人的画像交给甄仕远之后,那官差便转身走了,毕竟还要去别部衙门请人帮忙来着。

  “断案高手老了会犯呆症吗?”待到官差走后,有个官员嘀咕了一声,忽地惊呼一声,“那我们还是少查些案好了。”

  “天下太平就不用你查案了。”甄仕远瞥了他一眼,毫不客气的指向一旁的乔苒,“看看人家乔大人,才进大理寺一个多月便连办两件大案了。你呢?一件案子拖了多久了?”

  真是原先不比没发现,比了之后,才发现她查案确实快的惊人。

  “她那是运气。”官员嘟囔了一声,有些不平。

  可不得不说,运气又如何?这件事的结果是案子她办妥了。

  虽然众人都在感慨周大人走丢这件事,可寻人这种事毕竟不是他们该做的。待到众人散去,甄仕远将画像交给手下的官差让人张贴出去帮忙寻人。

  一个老去的断案高手,怎的说都是与案子打交道的人,周大人的际遇委实会让他们感同身受,不管如何,大理寺的人还是不希望这位周大人出事的。

  乔苒也不希望这位周大人出事,不过找周大人这种事并不是她该做的。

  午时吃过饭后,乔苒走到甄仕远面前,道:“大人,我想去买饼。”

  饼?听到这个字,甄仕远本能的喉头一干,有种被噎住了的感觉。

  她又要买饼了?甄仕远皱眉看向她:“你要做什么去?”

  这些时日也未听说什么事啊!

  女孩子也未瞒他,开口道:“我想去看看林元郎。”

  林元郎是林娘子的儿子。

  林娘子犯了杀人大罪,且还是有预谋的杀人大罪,律法当斩,不过陛下到底念及她事发有因,还是将死罪判成了流放,听闻待秋后就要流放了。

  本以为是必死之罪,现在可活,对林娘子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慰藉了,对此,她已毫无所求,唯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林元郎了。

  林元郎的手断了,家传的灯铺生意因着林娘子的入狱几乎就要失传了。

  不过好在现在,有个技可通神的神医在,治手这等事于神医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昨晚中秋陛下生辰宴后原娇娇便出宫回家了,毕竟中秋佳节再将原娇娇留在宫中也委实太过不妥。

  乔苒向张解打听过今日下午原娇娇要回宫中的。所以,原娇娇若当真应了她昨日的事,那么今日上午一定会去见林元郎。

  而她救林元郎与一般大夫并不一样,几乎是抬手间,立竿见影的事。

  所以,林元郎的手有没有起色,她现在去林家灯铺看一看应该就能看到了。

  去看林元郎啊……甄仕远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允了。

  得了甄仕远的允许,乔苒出了大理寺,直往林家灯铺而去。她走的很快,直到临近林家灯铺时,脚下便不由慢了下来。她只见往日挂着花灯的灯铺前摆了一只蒲团,有人跪在蒲团上伏地叩首。

  是林元郎。

  而他自出事之后一直不正常折着的手眼下却已与一般人无二了。

  他的手,好了。

第308章 证实

  林元郎的手是怎么回事得益于先前房值周被杀的案子,所有人都是知晓的。

  甚至在事情揭露之后还有不少人跑到林家灯铺来围观这位林元郎。

  有人同情,有人怜悯,更有人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来看他。作为被人围观的林元郎,心头各种滋味委实难以成说。

  这其中不乏想要一试来治林元郎的手以求扬名的,可无一不是失望而归。

  医者不少,神医难求。

  林元郎的手是治不好了,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

  直到今日,那位原家传说中的神医原小姐来了林家灯铺一趟,有人亲眼看到她进去,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林元郎的手便好了。

  世人多以恶度人,不是没有人想说这是早就编好的“故事”,为的就是让这位原家的神医扬名。可没有哪个早就编好的“故事”能赔上一朝右相子侄的性命,也没有哪个故事能让林元郎赔掉自己的母亲。更遑论这些天来来回回这么多大夫上门,那么多人看见岂能有假?

  不得不承认,这位原小姐真不是一般人。

  “神技啊!”一个背着医箱的老大夫看着叩首的林元郎表情似悲似叹,“符医一道竟出了个如此人物。”

  林元郎还在叩首,听闻那位原小姐治好林元郎的手之后就走了,并没有多留,但林元郎的感激并不会因为她不在了就停止。

  乔苒心头一动,耳边仿佛响起了林娘子的声音。

  “我家元郎最是记挂他人恩情,分分毫毫的,不管是谁的恩情,他都会记得。他是个好孩子……”

  确实,林元郎是个好孩子。

  乔苒认真的看了许久,这才转身离开。

  她去而复返,带了张饼回来。甄仕远看着那张饼,眉头便本能的一簇,而后开口道:“你没事吧?”

  女孩子看起来与平日没有什么不同,可不知道为什么让他觉得有些怪怪的。

  乔苒摇了摇头,道:“没事。”她说着转身欲走,可临走时却又似是想到什么一般停了下来,对甄仕远道,“对了,甄大人,那个林元郎的手好了,我同你说一声。”

  “好了?”甄仕远被她这一句吓了一跳,开口嗓子也有些大。

  这林元郎怎么回事,经办此案的甄仕远自然不会不知晓,这手多少人看过再无生机了,怎么可能突然好了?若是真能好的话,以房值周那等谨慎的性子又怎么可能容许他活下去……不,不对,还是有可能的。

  甄仕远脑中蓦地闪过一个念头,脸色随即变得微妙了起来:“原家……出手了?”

  乔苒点头,道:“是原小姐出手了。”

  “那不是一样?”甄仕远的眉头却皱的更紧了,“他……他们这是疯了?”

  房相爷能起势当年也得过焦、原两家的助力,所以房家与焦、原两家关系一向很好。逢年过节的礼物常常互通巩固情分。这等时候原家突然治好了林元郎,这是怎么个说法?

  甄仕远觉得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京城的局势了,怎的说怎的有些怪怪的。

  “他们……应该没疯。”乔苒想了想,道,“是原小姐救的人。”

  她再三强调“原小姐”让甄仕远不由奇道:“你什么意思?难道这原小姐还能与原家不同不成?”

  女孩子却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顿了顿,她又道,“但我知晓原小姐想做的可不仅仅是原家的小姐。”

  “这已经是她第二次违背原家的意思了。”乔苒说道,“先前在江南府已经有过一回了。”

  虽然那等将她当靶子的办法是原二爷想出来的,而且听闻原、焦两家的老祖宗对这位原二爷微词颇多,可这么多年也不见原、焦两家出手,可见这法子虽然混账,也是这两家默许的。

  原小姐当时突然出现,自然是违背了原家的意思。

  有一就有二,这一次再来一次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连对家里说的理由她都能替原小姐想好了。

  一个林元郎不足挂齿,房相爷既是做相爷的人,自当胸襟宽广,何必容不下一个灯铺的少当家?而救林元郎,对原小姐的名声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且因着阿芙蓉、房值周案两件大案,林元郎的伤几乎有大半长安城的百姓都知晓了,这时候去救林元郎,自然能挣来声名,而且这声名还是送上门来的,到时候趁热打铁,再将原小姐的事抖出来,一来二去,原小姐的神医之名只会更为响亮。

  这也是她敢为林元郎的事请求原娇娇的原因,因为原娇娇没有理由不答应。

  听乔苒将昨晚的事情说了一通,甄仕远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道:“你这不是平白为他人做嫁衣吗?虽然说也不是要林元郎的感恩,可你出手帮了忙,林元郎却根本不知道,百姓也只会念着原小姐的好……”

  “可是我要证实的事情已经得以证实了。”女孩子突然打断了甄仕远的话,眸子亮的惊人,“这件事我怀疑很久了,此时才终于得到了证实。”

  证实?甄仕远拿起桌上的茶杯灌了进去,开口问她:“你要证实什么事?”同她说话,还是先喝口茶清醒清醒来得好,免得到时候听不懂。

  “她一路而来都是善良、清白且有济世之心的,这一点同原二爷他们全然不同。”乔苒说着,顿了顿,认真的想了好一会儿才想到个确切的形容,“就像庙里供奉的神像一般,干干净净的好像不沾染俗世之事一般。”

  江南府的事可以怀疑,却没有最终的证据证明这位原小姐另有所图。毕竟或许人家只是善良不知世事所以没想那么多呢?

  “可一个善良到能为武安郡王府小世子的事向我道谢,我不邀功,因为知晓自己在里头并没有做什么,可即便如此她还向我道谢,不愿遗漏与此相关的任何一人,这样的原小姐,”乔苒说着一哂,“碰上今日这么大的事,她却没有跟林元郎提过我。”

  甄仕远听明白了,此时脸上的神情也有些玩味:“武安郡王府小世子的事可有可无,这感谢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可林元郎的事不一样,这是雪中送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