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那拉氏 第79章

作者:马卡龙不甜 标签: 清穿 穿越重生

  参加的老人年龄必须在70岁以上,分为三班:诸王及在朝文职九人为一班, 在朝武职九人为一班, 已休致仕者九人另为一班, 计二十七人, 统名一会,合称“三班九老会”。1

  除此之外,乾隆还到处搜罗了许多珍贵物什, 接连八日给太后送上最高规格的“九九寿礼”八十一件。

  给太后是乐的合不拢嘴。

  安絮自己送的则是一套金镶红宝石的凤栖梧桐摆件, 倒是得了太后的青眼, 毕竟在她的审美里就喜欢这样华丽到甚至有些俗气的东西。

  紧接着刚过完年, 闲不住的乾隆再次带着太后和后妃第三次南巡江浙, 这次的主要目的是要去海宁阅视海塘。

  说来海塘,就得讲讲钱塘江口江流海潮的出入情况, 口门分为三个,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

  如果海潮从北大门过,那压力就在海宁一带的海塘上;如果从南大门过, 那就是绍兴一带的海塘比较危险;只有从中小门过的时候,南北两岸才会少发海潮之灾。

  而自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海潮便常从北大门过,一旦海宁一带的海塘决堤,那么临近的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这些城市便会被海水淹没,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

  御驾到海宁的时候,下榻陈家, 毕竟海宁这地方小,陈家所居的园子已经是最适合的地方了。

  这次南巡乾隆带上了五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一共七个阿哥,外加五格格这一位公主。

  乾隆一个不落的把成年的儿子都带去海塘巡视,留在陈园里的也就只有太后和皇帝阿哥们的内眷,作陪的是陈家的夫人小姐。

  说起来,安絮曾看过一部电视剧,那部剧里陈家的小姐似乎是五阿哥永琪的嫡福晋,现在想来都是杜撰的,陈家是纯粹的汉人,在满汉不通婚的规矩下,一个皇子的嫡福晋怎么可能是汉人?

  陈家确实有个女儿,名字叫陈昕薇,今年却只有八岁。

  南方的景致一如既往,小桥流水,细雨蒙蒙,颇有细腻缱绻的气质,而陈家隅园中光池塘水面便占了三分之二的地方,真正称得上是曲径通幽。

  还种植有松树桂树等常见或不常见的树木,各种花朵应有尽有,园子东边就是梅园,南方种植的梅花品种跟北方不太一样,花型要更小巧精致些。

  “这园子是真的修建的极好,不管是风水还是景致。”太后转了一圈后感叹道:“住的也舒服。”

  陈夫人小心翼翼的说:“海宁曾有一座十分灵验的寺庙,园子便是在那寺庙主持的建议下修建的。”

  “果真?”太后在亭子里坐下歇了歇,她再怎么样也是七十岁的人了,身子骨虽然在老人里算是健壮,但走了这么久也是累极。

  “那是自然,当初海塘决堤就是那主持算出来的,才保住许多人的命,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泄露了天机,没多久就圆寂了。”

  陈夫人语气里有些许的遗憾。

  太后听的认真,到最后也跟着叹了口气,“这种才是有真本事的大师。”

  “是啊。”

  安絮对这种事一向秉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听过就算,倒是太后又接着询问道:“如今那寺庙还在吗?”

  陈夫人连忙回答:“自然是在的,虽不如前主持在时名气那么大,但也是众多香客常去上香的地方。”

  太后听完,对着安絮说:“哀家也想去上一柱香。”

  “等万岁爷回来,让几个阿哥带您去,咱们一路女眷到底是有些危险。”

  太后出行可是极其麻烦,但好在她是准备微服私访,因此等乾隆回来后,安絮便把这事都交给他了,自己当了个甩手掌柜。

  有乾隆做主,出行上香一事很快就敲定了下来,没带后妃,只带了几位福晋。

  安絮的马车里坐着七福晋还有和熙,永璟直接被他十一哥十二哥给拐走了,现在估计正在外边骑马。

  “今天天气不太好,看着像是要下雨。”安絮掀开帘子望了望天边,略有些忧虑。

  “咱们把伞都备齐了,您就放心吧。”

  寺庙就叫无名,建在郊外的一座山上,但并不荒凉,相反的是四周有许多叫卖的小摊贩,并且人来人往,大部分都是香客。

  因着今天是阴天,寺庙在周围的云雾中若隐若现,显得十分飘渺。

  刚进去就闻到一股檀香,里面的和尚应该都是有些功德的。

  殿里虽然人多,但是很安静,香客说话都压低了声音。

  和熙刚来就跟着永璟跑走了,永瑆永璂两个也不见踪影,到最后安絮身边就只有几位福晋陪着。

  “你看看他们,一个个的跑得比兔子快。”安絮边往厢房走边抱怨道。

  “一会把我送进厢房,你们也出去转转,这寺庙里据说有一处桃花林风景甚美。”

  “儿臣也有些累了,等您休息好,咱们一同过去。”

  说话的是七福晋,安絮暗赞一声灵巧,她情商真的很高,在宗室福晋之间的评价不低。

  坐进厢房后,安絮叹道:“可真是年纪大了,原来我能亲自爬上来呢,现在只不过多走了些路,就累成这样。”

  “皇额娘哪里老了,您比儿臣可是好多了。”

  四五六七几位福晋连连吹捧,听得安絮哭笑不得,“你们先聊着,我去里间休息一会。”

  等安絮离开,几位皇子福晋才放松些,方才毕竟是当着皇后娘娘的面,有些话不好说。

  五福晋看着面色有些苍白的四福晋,关心道:“你这是又犯了头痛的老毛病?”

  六福晋也望过去,她向来心直口快,直接脱口而出:“四嫂若是不舒服,今日就不该来。”

  七福晋嘴角抽了抽,连忙制止她,幸好在这儿的几人都了解她的性子,也没说生气。

  “不打紧,一会吃颗药丸子就好。”

  四福晋苦涩一笑,“我们爷就连陪万岁爷南巡都要带着府里的格格。”

  五福晋听完,倒水的手顿了顿,“一家有一家的烦心事,我现在对府里的阿哥那真是恨不得一点都不沾手,全甩给他亲额娘做去。”

  五阿哥府里接连夭折了两个阿哥,仅剩的三阿哥也是三天一大病两天一小病,愉妃成天把五福晋叫进宫里敲打她,简直是有苦难言。

  六福晋和七福晋对视一眼,不由得开始庆幸自家爷不是个宠妾灭妻的。

  四阿哥府里的完颜氏,五阿哥府里的索绰罗氏,都是能在府里跟嫡福晋叫板的,追根究底还是仗着爷的宠爱。

  “我们爷还保留着一张画像,画的是前头没过门的钮祜禄氏,之前有一位格格不知情,去书房给他送汤的时候,把汤滴在了画像上,惹的他大怒,到现在也没把那格格解禁。”

  四福晋感慨道:“若是那位钮祜禄氏没有得病去世就好了。”

  也不知道说他是多情好,还是薄情好。

  “还是你们幸运,六七八三位爷性子好,府里也没那么乌烟瘴气。”

  五福晋还是羡慕的。

  “咱们还算不错,千万不能像三嫂那样,一手好牌硬生生的给搅合烂了。”

  四人纷纷点头,这是她们的共识,三嫂这些年一直拉不下面子,就越发把三爷往其他人那里推。

  如今两人不像夫妻,反而像是仇人,就连和硕淑慎公主都没法子,只能眼不见为净。

  安絮稍微休息了半个时辰,出来后带她们去桃花林里转了转,但是在她们眼中,那桃花林却很一般,只是有些野趣罢了,毕竟都看惯了圆明园的武陵春色。

  南巡结束回宫已经是五月份,每次回宫安絮都要忙上好一阵,这次也不例外,首先就是容嫔和慎嫔的册封礼,这两人在去年十二月被晋封为嫔,册封礼则是推迟到了现在。

  除此之外,还有恂嫔霍硕特氏的追封礼,她是二十四年进宫的秀女,初封常在,后来晋位贵人,二十六年木兰秋狝的时候不幸染病去世,乾隆在今年五月初下令追封她为嫔。

  紧接着六月份的时候豫嫔身边的宫女被乾隆临幸,第二天便封做新常在,与豫嫔同住一宫。

  忙完这些事,乾隆又动身前往木兰围场,这次安絮没跟着,因为七福晋查出来有孕两个月,但是孕期反应十分强烈,她实在担心,因此就留在宫里照看七福晋。

  而七阿哥本人却被乾隆给带走了,他顺带还把几个小的也都带走了,翊坤宫瞬间安静下来,让安絮颇有些不习惯。

  “真是奇怪,原来和熙在的时候觉得她吵,但是当她真的走了,却突然发觉有些寂寞。”

  安絮用小火煮着花茶,桂花的清香渐渐散发出来。

  壶是透明的,能看见黄色的小花在水里浮沉。

  容嬷嬷坐在她对面,慈和的笑笑,“您就放下心,这段时间多休息,等七福晋生下小阿哥,您可是又要开始忙了。”

  “不管是阿哥还是格格都好,只是希望两者都平安。”

  安絮将花茶倒出来,配着点心开始享受午后的阳光。

第102章

  安絮难得盛装打扮, 两把头上戴着嵌珠石凤钿,小珍珠细细密密的垂落下来,身上则是穿着皇后的明黄色吉服, 妆容齐整,端坐在紫檀木的椅子上, 嘴角微笑向前望。

  她身边是七福晋。

  这是在画画像, 从刚进宫开始, 安絮每年都会叫如意馆的画师为她画一幅画, 随着年数的增加,画里的人也越来越多。

  “娘娘可以站起身稍微休息一会。”

  这次为她画像的画师名为张廷彦,其父张为邦去世之后基本就由他全权接手, 他如今也是五十多岁的年纪, 虽然手不抖, 但站久了还是腰酸背痛。

  安絮便吩咐宫女替他拿了个小凳子, 凳面上缝着棉花, 这样坐着画会好一些。

  由于端坐实在是件体力活,因此画了一会, 几人便会起身去屋子里歇歇,这样一番折腾下来,没有几个时辰是画不完的。

  “幸好现在是四月, 天还没那么热,若是再过两个月,这一身衣服穿的简直是要把人热的闷过去。”安絮进屋后松了口气,拿起扇子扇了扇。

  两个小宫女正轮着番的给她捏肩捶背,听到这句话后,名字叫玉荔的开口道:“咱们这是在园子里还算好的,若是在宫里, 现在就该热起来了。”

  安絮点点头,闭目养神了半晌,突然想到什么似的,睁开眼问:“可派人给张画师送上茶水点心了?”

  另一个小宫女玉妍连忙应道:“奴才早就让人同一小盆的冰山一起送过去了。”

  “那就好。”

  又过了一会儿,内间的帘子被掀开,只见穿着一身福晋吉服的七福晋走了进来,她刚进来就告罪道:“方才绵惟哭闹不休,乳母实在是没办法,就来叫了儿臣。”

  绵惟是永琮的嫡长子,现在才两个月,满月的时候由乾隆亲自赐名。

  “无碍,倒是绵惟如何?”

  看七福晋的表情,他应该是没事的。

  “不过是天气太热,绵惟出了些汗,那些乳母不敢开窗户,我就让她们把窗户开开,在风口处放了一座屏风,屋子里瞬间凉快不少。”

  这一画就是三个时辰,最后完成的画像让安絮很是满意,把赏给他的赏赐又加厚三分。

  晚上乾隆过来之后,欣赏了一番画作,然后有些遗憾的说:“张为邦从郎世宁那里学会了一些技巧,但总的还不如他,更不用说张为邦的儿子了,若不是郎世宁近些年年纪大了,病痛甚多,合该让他替你画像。”

  安絮前几年的像儿都是由郎世宁画的,他的技巧确实纯熟,其实若不是她不想自画像,应该是自己画才更贴合。

  “我前段时间曾见过他,确实老态明显。”

  郎世宁历经康雍乾三朝,能一直平平安安的也是一种能力。

  两人刚聊完郎世宁,第二天乾隆就给他赐了膳,并且吩咐他与方踪、王致诚几人一同为“接秀山房”澄练楼画绢画三幅。

  紧接着永琮几人的画像也画完了,安絮挨个装裱好,放进盒子里,此时那盒子里已经没什么剩余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