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呆点点
十日过去,李阳一大早就来接外甥了,虽然那天晚上唐石去跟唐大海提了,可唐大海一口就回绝了,李阳是唐林的舅舅,他想带外甥去县里,谁都说不了什么,木头跟去像什么话呀!
到县城后,李阳找人问了妙笔书斋的位置,把唐林送到书斋后,就想到县城的其他地方去看一看,逛一逛,毕竟,他也很少有机会来县城。
进了书斋后,唐林发现县城里的书斋明显和镇上不一样,除了环境更好,书本更多外,还多了几分人气,有很多书生在里面挑选、翻阅书籍,再往里一些的地方似乎还有书生在里面抄书,因为屏风的遮挡,唐林看得并不清楚。
因时间关系,唐林想要速战速决,看到一个比较清闲的伙计后,就过去问他:“这位小哥,我想问下店里有没有关于匠艺方面的书籍?”
申二看到一个小童来找自己问书,还有几分新奇,可是听到他问的是关于匠艺的书籍,就失了兴趣,带着他走到一堆旧书之中,说:“关于匠艺方面的书本都在这里了,平时都没人来看,小孩儿,你要是真想读书,还是读《三字经》这类的书好,而这些,也就一些工匠会去看,不过工匠们都不识字,几年下来,都没人问。”
说完,申二就走了,唐林看着这些书,心里感慨万分,虽知道古代的工匠地位低,可万万没想到关于匠艺的书籍竟会被这样对待,也难怪几千年后有些匠艺会消失,若是以后有机会,定要多多收集这些书,多印刷几本,这样传下去的几率也能大上一些。
唐林一本本的翻找着,终于在最底下,找到了关于造纸的书,这书是关于文房四宝的,里面有笔谱、墨谱、纸谱、砚谱四类,造纸的方法就在纸谱里面,虽然过程并不是很详细,但对于唐林来说也够了,他以前亲眼看过别人造纸,也听过造纸的流程,可比这书上要详细的多,找这本书,也不过是为了以后他人问起,有个说法而已。
虽然,找到了书,但唐林并不打算买,也不白看,他算过爷爷给他的钱,够买一本好一点的字帖,至于四书,他打算在镇上的习文书坊抄录一套,虽然要给些银钱费些纸墨,抄的时候也要费心,不能错一字,但也比直接买要实惠些,一套四书,全部买下来要3两银子,这开销不用二婶说,唐林自己也有些肉疼。
最重要的是,字好看、端正了,以后可以去习文书坊里抄书赚钱,不算书坊不收,还有妙笔书斋呢,里面是有这个业务的,日后自己肯定会来县城里,这样也有个营生,赚几个钱。所以,唐林下定了决心,趁现在,好好练字。
唐林身上有爷爷给的1两银子,爹爹也给了500文,他挑的认真,虽然都是楷书,但风格各有不同,以前读书时,唐林学的是欧体,他打算继续学下去,等欧体练出火候,再换另一种字体练习。
唐林看的仔细,他会不自觉的把手里的字帖和以前练的字帖进行对比,终于挑好了,这一本字帖,让他的身上只剩下了300文,他把钱都藏好,在书斋里看书等小舅舅来接他。
另一边,李阳离开了书斋后,就去了县城里的集市,里面摆着各种摊子,突然听到旁边有人说买牛,李阳眼睛一亮,这一年因为帮人盘炕,家里赚了一笔,自家爹正好想要再买一头小牛犊,长大后可以接替现在这头老牛。
南方耕牛难买,真的可谓是一牛难求。
往往他们得到卖牛的消息后赶过来,牛早就被人抢买光了,没想到现在误打误撞听到了消息,李阳立马就去人群里打听,原来是这次卖牲畜的商队跟衙门有些关系,在衙门那儿请人张贴了告示。
一听到这消息,李阳就跑到书斋去找外甥,想带着外甥去县衙门口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卖牲畜的商队过来,看看一头牛要多少钱,也好回家拿钱,尽早来买牛。
第17章
唐林在妙笔书斋里发现一本他感兴趣的书,正当他看的起劲的时候,店里伙计申二过来,说是有人在外面找他。
往外一看,正好看到自己的小舅舅在门口向他招手,他把书本放回去,又去柜台把买好的字帖拿上,跟小二哥告辞离去。
“小舅舅,我已经找到我想要的书,我们现在要回去了吗?”唐林走到李阳旁边,向他问道。
“林子,我们等会儿再走,得先去个地方,刚刚舅舅在集市里听到过段时间有商队来卖牛,告示就在县衙门口那里,我们快去看看,要是真的,我们就赶紧回去,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提早准备起来。”李阳一把抱起外甥,向县衙走去。
唐林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高兴不已,有一头牛,以后去镇上、去其它地方都会方便很多。
年前,唐林向爷爷旁敲侧击过买牛的事情,只可惜虽然有了银子,但附近并没有卖牛的人家,爷爷也没有办法,只能逢人就打听一番,没想到现在居然听到有商队来卖牛的消息。
走到县衙门口,告示牌前面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李阳抱着唐林,让唐林看告示。
唐林第一眼看到的是今年发布的政策,上面说因为册封了太子的缘故,今年夏税减去了三成,看到夏税,唐林大体知道了现在宁朝实行的是两税法,就是每年要收两次税,夏税和秋税,以前唐林虽然知道要交税,但没有直接看告示来的清楚。
之前县志里有说,每次税收,泽山县要交近万两银子,要是减三成,按户分摊,每一户地税要出5两,户税也要4两,唐林算了一下,如果不减赋税的话,一年唐家就要交税24两,怪不得明明家里有十几亩地,一年只能存下二三两!
看完赋税后,唐林看到了最下面的一张告示,是说别地的商队将在三日后到泽山县集市,想要买牛羊牲畜的百姓可以提前准备好,上面还把价格也写好了,一头母牛四两,一头公牛三两五百文,小牛犊二两五百文。
李阳听到这价格后,皱了下眉头说:“这价格上涨了不少,之前我们买家里这头牛的时候,也是小牛犊,只要一两银子,没想到过了七年,价格上涨这么快。”
“可能是时日长,价格涨上去了,”唐林猜测道。现在不管怎么样还是先把牛买下来比较好,回家后一定要赶快和爷爷说这件事,对了还有税收的事也不能忘记。
唐林在说完商队的事后,又跟小舅舅说了夏税减三层的事情,李阳听到后,大为惊喜,止不住的感谢官家,觉得官家真是个明君。
有的时候,获得民心就是如此的简单,只要让百姓比之前的日子稍微好过一些,他们便会心生感激。
之后,李阳带着唐林去客栈把牛车取出来,又给客栈小二一笔钱,两人坐车回家。
回到家,时间还早,唐林在家里没看到爷爷,知道他们去地里耕种,便将书籍放回到房间里,把自己买的点心交给奶奶后,打算出去找他们。
唐王氏看到自己孙子刚进来就要出去,连忙问他:“林子,怎么了?”
“奶奶,我去找爷爷。”
“你爷爷他们马上就回来了,你在家里等着就是了。”
“奶,今天我看到县里的告示,说今年的夏税减三成,还有三日后有商队来卖牛,想到之前爷爷说要买牛的事情,就想赶紧过去跟爷爷说一声。”唐林走回到唐王氏身边,笑着跟她说。
“真的啊,那可真是个好事情,你先去把你爷爷叫回来。”唐王氏听到减夏税的消息,又听到有商队来卖牛,顿时喜不自胜。
“好嘞,孙儿马上就去。”唐林应了一声,要不是还有读书人这一身份束缚着,唐林怕是要跑过去了。
午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唐大海听到消息之后,注意力全在夏税上面,连忙问道:“林子,今年的夏税真的减了三成,你没看错吗?”
“没看错,上面说了因为册立了太子,所以陛下才会减免我们夏税,减了三成呢,反正三日后我们也要去买牛,爷爷,你跟我一起去看就不行了?”唐林扶着爷爷,向爷爷保证道。
“看林子那么说,应该是真的,爹,我们三天后就去县里看看,这夏税减三成,我们可是能省好大一笔钱了。”唐石高兴的说。
“是啊,爹,这钱省了,我们要不就买一头成年公牛吧,到时候拉车、干活都方便啊!”唐竹建议道。
唐大海一听也有些意动,另外几个男丁,包括唐木唐林都觉得很不错,成年公牛那可是比得上两个壮劳力呢,而且还能拉车,小牛犊可没那么快就能耕地拉车的,至少得等个两三年才行。
“想什么呢?我们家什么时候有这么多银子让你们这么大手大脚的,挑一头牛犊子,养个几年不是更好,不要忘了,家里几个小的都是要去读书的。”唐王氏看到这一家子的样子,立马把那些想头给断了,这次连几个儿媳妇儿都同意唐王氏的说法,这可是一两银子,两个孩子的束脩。
被断了这念想后,大家又商量了一会儿,决定先把牛的事情说给村里人听,至于税收,唐大海想带着两个孙子再去看一下,不然总有些不放心。
三日后,唐林特意让两个孙子请一天假,带上大儿子一起去了县城,这次他们是借了村长的牛车去的,村里想买牛的也就这么几户,一起去也方便点。
把牛车拴好后,留下一个人管着牛车,顺便给牛喂些食物。他们先去了集市看看,发现商队已经到了,他们挑了一头小母牛,比一般的小牛犊还贵了200文,这是因为唐林说等母牛长大后,可以生小牛犊,其奶还可以让人饮用,身体变得强壮,才让家里人同意买的,为了这,唐林是彻底豁出脸去,成为了一个还没断奶的孩子,因为喝牛奶有助于生长发育,他对自己未来的身高还是挺看重的。
把小牛犊交给唐石管着,唐大海立马带着两个孙儿去了告示牌那边,让唐林将告示念给他听,听到减税三成后,唐大海笑的合不上嘴,连唐林说要给家里带几个包子都同意了,还多买了几个。
和村里人汇合后,唐大海就把消息告诉了他们,要不是因为已经走了一段距离了,那些人还想回去亲眼看看告示牌呢。
唐林拉着小牛犊走进新建好的牛棚里,所有的孩子都来看热闹了,大丫二丫摸了摸小牛犊,心里乐呵呵的,森森和阿宝两个孩子更是想要进去和小牛犊玩,几个大人也不管,就在一旁看着,止不住的欢喜。
最后,还是村长带着几个老人过来商量事情了,大家才没有继续挤在牛棚里看牛,村长他们是因为减税的消息来的,跟唐大海一样,想再确认一遍。
村长让唐林再背一遍那份公告,听完后说:“现在镇上、县里都没有给我们传消息,我明天去打听一下,对了,林子,你能把这份告示默写下来吗?我怕我记不住。”
“村长爷爷,那你等一下,我现在就去默。”唐林说完后,就跑进屋子里默写告示内容。
村长姓孙,大名唐林也不知道,村长爷爷行事还是比较公正的,不会过于偏袒孙姓人家,对村里的小孩都很好。以前村长爷爷还经常抱他,有时候还会给他冲糖水甜甜嘴,所以唐林对他是比较有好感的。
将告示写出来交给村长后,唐林也就不管了,专心读书,有的时候去竹林边的小池塘看看他浸的那些竹子,操心操心哪里去找石灰石。
大概过了十来天,才有确切的减税的消息传过来,事后,听村长爷爷说是县里的小吏搞的鬼,想着偏远些的村子消息滞后,将那三成扣下也容易,这是唐林第一次知道一个小吏居然可以瞒下这么重要的事情。
第18章
李童生看着自家的得意学生,心里颇为感慨,才短短两年功夫,这位学生就学完了全部的启蒙书籍,还粗粗背诵了一遍四书,可惜自己对于四书也就学了半吊子,要是真的理解其中大意,也不至于到现在都考不上秀才。
这时,他又想起前几日去县里参加文会时看到的常秀才,就想和学生父亲说上一说,把推荐信给他,让唐林跟县里的常秀才继续进学,说不定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的得意学生考上秀才呢!
唐林看着李先生,想起先生昨天说今日要让父亲过来一趟,隐隐有些猜测,心中虽有不舍,但也知道这样下去对自己读书并没有好处。
从几月前开始,先生就只让自己多读多背,很少讲解四书内容,有些地方还没有自己理解的透彻,虽然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这样一来真的太慢了,唐林想要尽早有功名,只有有了功名,才能让家里过的更好一些。
下午唐明拉着牛车过来了,虽然这头牛买来才6个月,如今一岁大小,但也能拉动牛车,只是还不能载过重的东西,不然对于小牛来说不好,对于这头牛,全家都仔细着呢。
唐明早早地等在外面,一想到要见唐林的先生,就紧张的不行,虽然昨天老爷子说了是好事,要不是因为秋收,地里离不开人,先生也指明找自己,老爷子就要自己来了,想起下午离开时,老爷子看自己的眼神,唐明一哆嗦,反而不怎么紧张了。
还没等学生们起身回家,唐林就跟先生说了一声,想去门口等自家爹爹,他知道爹爹对自己念书的事情极为看重,所以想早点去外面等,哪想到,刚开门,就看到自家爹站在门口,还朝自己打招呼:“林子,你们这是下学了?要不我等里面学生都走了再进去吧?”
唐林看到自家老爹脸上淌着汗,说:“爹,外面这么热,你这站了多久了?你到了,就敲门叫人,进来便是,虽然屋子不能进,但院子里也比这门口凉快啊!先进来,我去跟先生说一声。”唐林拿出手帕帮唐明擦了擦汗,把他拉进院子,让他在凳子上休息,然后就去里面,找李先生了。
进了屋子里,学生们都还在收拾东西,唐木也一样,不过他知道今天三叔要来,所以也不急,看到二弟这么快回来,就知道三叔已经到了,往外一看,果然,三叔就等在外面,立马就背起自己的背箩走到三叔旁边。
这边,李先生知道唐林的父亲已经到了后,对于他们这么重视自己的学生感到很满意,回到自己的书房,让唐林将他的父亲带到书房里,就打发唐林出去了。
等到唐明出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嘴角翘起,要不是顾及这里是私塾,怕是会笑出声来。
在回家的路上,唐林和唐木想要问一问究竟是什么事情,可唐明一直没说,只说是大事,要等到所有人都齐了才能说,也只能作罢。
看实在问不出什么,唐林索性就看周围的景色,想要写上一首诗来,这一年来,唐林坚持三天琢磨一首诗,慢慢的也写出感觉来了,虽然还是要思考很久,写的还不是很好,但总算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套格式了。
到家后,唐明先将牛牵进牛棚,再让唐木唐林去屋子里歇息一会儿,自己去地里老爷子,想让老爷子快些回来,临走时,还不忘唐林把那封信保管好,唐林也想一起去地里找,可唐明说什么都不让,只让唐林在家休息着。
还是唐王氏看到自家小儿子走来走去太过辛苦,在门口叫住了他,让二孙女跑一趟,反正二丫如今也才八岁,虽然说男女有别,但这么小的丫头,也不用顾忌这么多,至于稍微讲究点的人家则是在女儿大点后,就让她待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儿,无父母亲人相陪的话,是不能出门的。
以前老唐家也不讲究,大丫二丫也在外面干活,前段时间农忙时还想让大丫下地,李大娘坚持不行,王丽娘声援,唐林也说家里现在有了些钱,不必如此,这才作罢。
也是这件事,让唐林大伯母对他的态度好了不少,她虽然疼儿子,可女儿也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哪舍得让她下地干活啊。
很快,一家人都到齐了,唐大海连忙问:“老三,先生找你什么事啊?还有这封信,先生给的?”
“爹,李先生说林子特别聪明,已经学到四书了,他没什么可教的,就写了一封推荐信,是县上的一名秀才。李先生说,这个常秀才的私塾很不错,出了好几个童生,几年前还出了个秀才,路远的学生还有住宿,只不过束脩比较贵,一年要六两银子。”
唐明刚开始说的兴高采烈,可说道束脩,眉头就皱起来了。
听到这话,家里每人反应不一,李月娘既高兴又有些担心,怕公爹不想出这笔钱,其他人都有些沉默,唐木也一样,他已经九岁了,知道二弟继续进学的话,家里的银子就会减少,可二弟在读书上是真的有天分,而不像自己,现在才学完《三字经》。
安静了一会儿,唐林二伯母坐不住了:“爹,这一年6两银子真的太贵了,之前,我们家有一年也就只能结余6两,难不成以后这些银子就供林子读书,其它的都不买了?”
“还没到这光景,去年我们盘火炕赚了不少,够林子读好几年书了。”看到二媳妇儿这么说,唐王氏先忍不住了,反驳道。
“就是啊,这火炕可是我儿子弄出来的,赚了钱,还不让我儿子读书了不成?”李月娘看到婆母开口了,就知道这事有希望,跟着帮腔。
另外三个男人,想的也简单,觉得之前火炕自家是赚了不少,够林子继续读书,那就读下去。
李大娘偷偷算过家里的钱,知道这钱是够的,可用在林子身上还是有些不甘心,便说:“既然林子能去县上读书,那木头呢?总不能弟弟去县里读书了,哥哥还在村子里读吧?那让人家怎么看我么家啊?”
“大嫂,你在开什么玩笑啊?林子去是因为先生说林子已经学的差不多了,还给写了荐信,木头现在学都没学完,花这钱作甚?”一听到这话,王丽娘先炸毛了,一个唐林她已经勉强了,再加上唐木,这是要命。
“别胡闹,先让木头在李先生那儿学完了再说。”唐石也不太赞同,拉了李大娘一把。
唐石也有自己的考量,唐林一看就是有出息的,而且老爷子主意已定,说破嘴也没用,还不如什么都不说,这样以后木头读书,他们才好张嘴。
唐明看到大家说着说着就默认了林子去读书的事,心下窃喜,但面上还是劝到:“嫂子,我也问了先生木头的情况,先生说木头还没学到这一步。那这样,先让林子去,等以后木头在李先生那儿学的差不多了,再去,行吗?”
李大娘本来就知道这事儿难成,可还想努力一把,没想到这次连自己的丈夫都不同意,心情有些郁郁,便不再开口了。
最后还是唐大海一锤定音:“那就这样,这两年我们去盘炕应该还能赚一些银子,够孩子们念书了。过两日,我带林子去县上找常秀才,要是成了,以后林子就住在学堂里,也不用来回走了。”
这天晚上,李月娘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还没什么,晚上却回过味来了,一旦去了县里,林子就会在县里读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一想到这里,她就止不住的忧心,想着,等林子去县上了,就让他爹去送,看一看日后林子要住的地方,东西也得多准备点。
第19章
两天后,唐大海就带着唐林去了县城,将牛车寄放在客栈里,两人走到了李童生说的桃李巷,刚走到里面,就听到了朗朗读书声,唐大海听着声音走到一户人家,想着应该就是这儿了。
唐林敲了敲门,听到有人走了过来,把门打开了,是一个男子,看起来有些年纪了。
那个男子看到一老一少两个人,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问道:“你们可是要找秀才先生,想来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