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专业打脸指南 第733章

作者:凤栖桐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景庆帝这个时候光是对付四处的乱匪就足够头疼了,根本无力去征讨南夷,萧元递的讨官的折子向景庆帝表示了顺服,这倒是让景庆帝挺高兴的。

  在景庆帝眼中,南夷就是荒蛮之地,不值一提的地方,便是真叫人占了也没什么,关键的是,占领南夷的这个没有反朝庭的意思,愿意做朝庭的官,这便好。

  于是,景庆帝很大方的封了萧元一个镇南侯,意思便是让他坐镇南夷,也有把南边这几府之地送给萧元的意思。

  朝庭的圣旨分布下,萧元有了占领南夷诸府的正经的名义,他行事就更加阔朗起来。

  他在海边建了好些盐田,专门晒海盐,还建了好几个玻璃厂,专做玻璃,再有便是好些做精巧物件的厂子。

  而安宁也开始鼓励一些百姓种植棉花养蚕,她改良了纺车和织机,使得纺出来的棉线更加的细也更有韧性,织出来的棉布也特别的柔软细腻。

  另外,安宁还弄出一种扎染的技术,织好的棉布用这种技术染制,染出来的颜色十分漂亮,而且染的布料还带着花纹图案,这个自然也提升了布料的价值。

  南夷染的布料卖到各处,还运到南洋换取各种珍贵的香料以及宝石、玉石和珍珠。

  这么忙忙叨叨的,很快就到了水稻和小麦收割的时节。

  南夷好些地方去年便种了安宁提供的稻种和麦种,收获粮食的时候,安宁和萧元带着人专门过去瞧了。

  上好的水田里一亩地能收一千多斤水稻,便是中等的水田也能收获八九百斤,而小麦的产量也特别高,大部分的田里产量都在一千斤往上。

  这让跟随萧元专门过来视察的官员都十分吃惊,吃惊过后便是狂喜。

  有了这种高产的粮食,只要南夷没有大灾大害的,用不了几年,南夷几府便富足繁华的很了。

  当南夷府各县的粮食收获之后,安宁就让人用别的粮食换了百姓的这些良种,然后运到各府让人种植。

  之前萧茵专门让她培养的那些水军做了宣传工作,各府的百姓都知道三爷专门找了粮种给大家种,去年南夷各地都已经种了,而且产量特别高,有的水稻都能达到亩产千斤以上。

  有真实的数据在,百姓们自然愿意种的。

  当粮种发下,各地的百姓就开始种植这些优良的稻种以及麦子。

  安宁也把红薯和土豆种到了庄子上,派了专人照顾,每天都在记录生长情况。

  又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整个南夷诸府已经发展的十分的繁华。

  因为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齐四处灾害不断,又有流民作乱,百姓日子特别难过。

  而萧元派人去各地宣传南夷的安定和繁荣,引的很多百姓南迁,跑到这边来生活。

  南夷诸府人口几乎增长了一倍,大齐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但是南夷的村落里却是炊烟袅袅,大齐一些地方看着荒凉的很,南夷不管去哪里都觉得一片欣欣向荣之色。

  除了人口的增长,南夷诸府还大修马路,水泥路铺到了村庄里,安宁和萧元还建了好多的作坊,这些作坊的利润也十分惊人。

  再就是萧元为了培养人才,南夷诸府的乡间建了学堂,这学堂分为男子学堂和女子学堂,鼓励村子里的孩子都来上学,凡是年满六岁的孩子都可以去学堂读书,甚至在有些地方还硬性规定都要去读书,家里的男孩子去读,女孩子也要读书,否则就要挨罚的。

  当然,这些学堂也都是免费的。

  除了免费学堂,萧元还让人从大齐请了好些个大夫来南夷这边,他帮着这些大夫建了好些诊疗室,帮着村子里的人看病就医。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种植优质粮种,南夷诸府的百姓日子过的特别富足。

  这边地广人稀,谁家都有自己的耕地,哪家都有十几亩到几十亩地。

  早先产量低的时候,十几亩地的出产除去秋税,是不够一家嚼用的。

  那个时候上好的水田也不过一年产三百来斤的稻子,十几亩地也不过几千斤。

  可如今不一样了,上好的水田一年两季种,一亩地一季一千多斤,一年就是两千多斤,十几亩地就是三万来斤稻子,怎么吃都吃不完的。

  还有的人家一家就种了几十亩地,一年里头就有几万斤的稻子。

  自从萧元掌了南夷,他重新定制了农税,每年秋税征收的真的不多,而且他还禁止底下的官员胡乱加税,不让小吏滥收税务,更是让乡间秋税透明,告诉百姓该交多少,如果征的多了,可以去官府告发什么的。

  因此,底下的人还算是比较廉洁的,起码比早先要好多了。

  早先是十抽四的税,而萧元只是十抽二,用他的话来说,以后还会更少。

  一家如果一年收五万斤稻子的话,也不过交一万斤的税,还能余下四万斤,这四万斤,一天三顿白米饭那也是吃不完的,百姓的日子可不富足么。

  南夷的百姓那简直就要把萧元供奉起来了。

  萧元在南夷,那就是神明一般的存在,但凡有人说他不好,不用官府出面,光是百姓就直接能把这人给骂死。

  有那脾气暴的,你要敢当着他的面说萧元不好,他真敢抽刀子和你拼命。

  用百姓的话来说,谁要是骂萧三爷,那纯粹是好日子过够了。

  萧三爷不好,那谁好?

  萧三爷让大家吃饱穿暖也就算了,还给大伙修了好走的路,还给各地建了学堂,让家里的男娃女娃都能读书,萧三爷怕大家生病没地方瞧病,特地请了好多的大夫,在乡间都建了诊疗室专门给大伙看病,他为老百姓把能想的都想到了,你还想他怎么样?

  萧三爷管着大家衣食无忧,让大伙不怕生病,看得起病,还让孩子能读书,自家的爹娘都不见得做的有他好呢。

  可不就是么,早先萧三爷没来的时候,寻常百姓家,谁家的亲爹娘都能让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敢保证你一天三顿大米饭管饱?让你十天半月的就能吃得上一顿肉?

  别说笑了,稀米汤能糊弄饱肚子就真不错了。

  如今南夷诸府的百姓唱歌都唱萧元的好,那是打心底里真正的爱戴。

第1011章 乱世尊荣78

  南夷府的秋天和别处不一样。

  别的地方秋天树叶多少显的干枯一些,北边入了秋,树叶或红或黄,层层叠叠的染的四处都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萧瑟。

  可南夷府却不一样。

  这边的秋天和夏天几乎没什么区别。

  不管是什么树木,叶子都还是碧绿的,是那种油汪汪的绿,打眼一瞧,就透着生命力。

  除了树还有花,好些花都还弄的艳的很。

  天气也不会变凉,人们一般还是穿着夏衫。

  今年秋南夷府似乎比往年更热一些。

  府城的镇南侯府主子们的屋子里冰盆子都还没有撤呢。

  萧茵一头汗的从外边进屋,一进去,她就和春杏说:“春杏姐姐,还有没有凉茶,赶紧给我倒一碗,若是有凉凉的果子更好,给我弄一盘来,我能一下子吃光。”

  安宁正在书写着什么,她抬眼看了萧茵一眼:“春杏,结她一碗凉茶,至于凉果子先别给她吃。”

  春杏笑着答应,很快就给萧茵端过一碗凉茶来。

  萧茵一口气喝了,就看到安宁还在埋头写着什么,就过去问:“娘,你写什么呢?”

  安宁抬头笑了笑:“给娘的一个师伯写信。”

  “师伯?”

  萧茵愣了一下。

  安宁把信写好吹干墨迹装进信封里,用火漆封了口:“春杏,你叫松儿过来。”

  春杏便让小丫头去唤萧松进门。

  萧松进来,安宁就把两封信交到萧松手上:“松儿,这信你务必要送到扬州城青竹书院梅先生手上,另一封你悄悄交给梅先生的夫人。”

  萧松郑重点头:“娘,你放心,儿子必然好好送到。”

  安宁笑了笑:“让你爹给你派几个护卫随从,要多注意安全,信是次要的,你的安危是最主要的。”

  萧松把信装好:“娘,儿子省的,儿子会一路小心的。”

  萧松拜别安宁,萧茵才继续追问:“娘,您的师伯姓梅吗?”

  安宁笑着点头:“是啊,姓梅,梅师伯和你外祖父是同窗好友,是一个书院里出来的,当年我跟着你曾外祖母在乡间务农的时候,梅师伯经常去探望,也是他帮我启蒙,他每次去都要考较我读了什么书,学的如何,还指点过我作诗。”

  萧茵听住了:“娘给梅师祖写信做什么?”

  安宁摸摸萧茵的头:“梅师伯当年考中榜眼,后来一直在翰林院,后头他看不惯朝中一些官员的作派,便辞官归隐,到了杨州青竹书院教书,这些年,他一心钻研学问教导学生,不但桃李满天下,还写了好些书,可称得上当代大儒,娘给他写信,一来是叙旧,二来,便是想请他来咱们南夷做客。”

  说到这里,安宁还对着萧茵眨了眨眼睛。

  萧茵立刻会意:“做客啊,这个好,这个好,梅师祖来了,咱们定要好好招待,还要带他到咱们南夷四处转转,让他坐坐咱们造的新的马车,还要让他看看咱们南夷百姓的日子过的是什么样子,另外,也要让他尝尝咱们的土豆红薯,咱们南夷好物件多的是,一时半会儿可逛不完的,要慢慢的久久的逛,逛来逛去,做客就成了小住,小住就成了落户。”

  这小鬼精灵。

  安宁笑着点点萧茵的额头:“好,若是梅师伯来了,招待梅师伯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萧茵起身敬礼:“是,保证完成任务。”

  这边萧茵蹦蹦跳跳的出去玩耍,那边,袁氏带着两个丫头,还带着她家的两个孩子进了门。

  袁氏在老太太故去第二年春生了一对龙凤胎,萧令给取名萧莹和萧茂,如今这两个孩子走路都稳稳当当的了。

  两个孩子进门,一对小豆丁还像模像样的给安宁行礼。

  安宁逗的直笑:“是不是惦记着伯母这里的糖果啊。”

  小豆丁睁着一双圆圆的眼睛:“不是,是真想伯母了。”

  安宁把两个孩子叫到身边,让丫头给他俩现做了果汁喝。

  袁氏这会儿也歇了过来,她让丫头带着俩孩子去别的地方玩,她跟安宁说话。

  赵氏往我那里递了话,让我帮着求求情,让咱们替萧恩和萧铭说亲。

  “说亲?”

  安宁挑了挑眉:“这活可不能接,没的讨一身嫌,就萧恩和萧铭的样子,能说什么好亲,这南夷府但凡有头有脸的人家,谁肯把闺女嫁到他家去?可乡下的姑娘,赵氏也绝对不愿意的,咱们给他俩说亲,没得落一身埋怨。”

  袁氏点头:“可不就是么,好的不肯,次一些的他们也不愿意,说不得还以为咱们怎么看他们不顺眼,故意不给他们说好亲事呢。”

  安宁喝了口茶:“你叫人跟赵氏说,当婶子的哪有当爹娘的疼孩子,让她和大哥自己给孩子说亲去,若是说定了,咱们必然讨一杯喜酒喝。”

  袁氏一听就笑了。

  她喝了半杯茶:“要这么着,估摸着萧恩和萧铭还真说不到媳妇了,这南夷府谁不知道他家和咱们几家关系并不好,而且他们家那么些个人口没有一个出来做事的,全靠咱们养着,几乎就是废物,人家宁可把姑娘嫁到乡间种地,也不愿意嫁给那两位。”

  安宁估摸着赵氏是真急了,这才往袁氏那里捎了话,让袁氏帮忙求情的。

  估计赵氏也托人给萧恩和萧铭说亲了,可是没有姑娘愿意嫁,她被逼狠了,才这么退让的。

  袁氏歇了一会儿又道:“大房的那两个咱们先放一边,你家的松儿和荟儿可是该相看了。”

  安宁这才恍然记起萧松如今都十五了,萧荟也十四了,这年头,这样的岁数是该相看人家的。

  毕竟古代婚礼特别繁琐,相看好了先订下亲事,然后才过六礼,这么一来二去的一两年的时间就过去了,等到成亲的时候,萧松估计也都十七了,是大小伙子了。

  “我们家的松儿还小,不急。”

上一篇:大宋清欢

下一篇:在年代文里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