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凤栖桐
如今正是春耕的时节,本就青黄不接,正是缺粮的时候,黄河一决堤,两岸的百姓可就受了苦了,被淹死的先不说,逃出来的那些没了家园田产,饿死了不知道多少。
大齐想要赈灾,奈何常平仓是空的,朝庭里也拿不出钱来。
萧元趁着这个时机召集文武大臣开会,开始布署北征事宜。
这一回他亲自带兵御驾亲征,让安宁和萧英坐镇苏州,萧英代为监国。
大靖的军队兵分两路,一路走陆路,吸引大齐那边的视线,另一队走海路,直接驾海船到津门登陆,悄无声息的逼近京城。
第1073章 乱世尊荣140
萧元带兵出征,安宁就和萧英稳定后方。
这两年萧元把江南经营的很不错,他在百姓中威望也很高,再加上宣传工作到位,江南的百姓丝毫没有因为打仗而受到影响。
相反,这些百姓十分欢喜,自觉陛下这次出征定然大胜而归,说不得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整个江北。
而此时的京城
银芽坐在鸾和宫,她看着张太后道:“姐姐,黄河决堤,建元帝已经带兵打来,这节骨眼上,你是挺不下去的,说不得根本不用大靖那边打过来姐姐手底下的官员就要开城门投降了,姐姐又何必这样硬挺。”
张太后阴着一张脸:“银芽,我念着咱们姐妹多年的情分照顾于你,你反倒总是和我说这些丧气的话,难道你不怕我杀了你。”
银芽笑了笑:“不怕,反正我已经过了几年好日子,我做为人活了那么几年,已经很满足了,我只是不想姐姐总是这么困住自己,姐姐,你是太后不假,可这太后做的有什么意思?小皇帝也不是你的儿子,就算你再护着,将来长大了不一定就和你亲,而且,你也知道大靖皇帝有多英武,人家兵强马壮,你们这边民心思变,军心不稳,如何抵挡得住,等到大靖军队攻进城来,姐姐又该如何?”
银芽凑到张太后跟前轻声道:“姐姐当一辈子太后,也不过被困在这四方天空下,一世拘于这方寸之间,见不得外边的大好世界,可你若是降了就不一样了,大靖皇帝仁善,是绝不会为难姐姐的,姐姐想要爵位也行,想隐姓埋名当个平民百姓也成,总归以后是自由自在的,岂不比现在要强的多,而且,姐姐归降对百姓也好,姐姐,你自己心里清楚,你是治理不了这一国天下的,如今大齐多灾多难,你也没有能力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何不将江山交给大靖皇帝,将这个担子交给他挑。”
张太后笑了一声:“这么几年没见,你这张嘴倒是越来越厉害了。”
这时候,外头有嬷嬷大声禀告:“太后,安公公来了。”
“让他进来。”
张太后说了一句,很快就有一个长的瘦高的太监进门。
他进来关好门,几步走到张太后跟前,伸手就握住她的手:“贞儿,你没事吧?”
张太后摇了摇头:“我没事,我好的很。”
她拉安庆泰坐下:“我这个妹妹正劝我投降呢,我……早先没有这般想过,如今倒是真动了这份心思。”
安庆泰就笑:“你做决定吧,你决定好了,我怎么都成。”
银芽看出了什么。
她抿嘴对着张太后一笑,压低了声音道:“姐姐你知道吗,早先张家那位把我送给了端亲王做外室,后头端亲王妃闹的厉害,这事惊动了大靖皇后,她不但没有为难于我,在知道了我的事情之后,反倒是帮了我一把,给我和兰生哥弄了户籍,给了我们银子离我们离开,便是端亲王那里,大靖皇后都帮着压制住了,这才有了我和兰生哥这几年的好日子,姐姐,你难道就不想正大光明的过日子,难道就不像和安大哥一样做一对寻常夫妻吗?”
说实话,张太后让她说的真的心动了。
安庆泰也心动了。
张太后进宫之后日子其实特别不好过,那个时候李贵妃被专宠,宫中的嫔妃日子都十分艰难,张太后也碰到过很多危险,都是安庆泰帮着她挡了的。
安庆泰和张太后是同乡,两个人小的时候就常在一起玩,只是后头家里遭了灾,安庆泰和张太后几乎同时叫人买了去。
安庆泰进宫当了太监,张太后则被卖到了张家。
安庆泰这个人聪慧异常,而且机灵善变又手段毒辣,进宫之后就拜了大太监做义父,没几年就取代了那位大太监,成了景庆帝得用的总管太监。
他在宫中经营多年,在张太后进宫之后,安庆泰就认出了她,然后利用手里的势力一直护着她。
这么些年,两个人在宫里也是抱团取暖,风风雨雨的一起走过。
天长日久的,自然生出很多情愫来。
但是碍于身份,两个人并不能正大光明的在一起。
张太后望向安庆泰,然后又问银芽:“如果我们归降,大靖皇帝能留我们性命吗?我……和安大哥也想像你和兰生一样隐于乡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就像这世上的寻常夫妻一样。”
银芽就笑:“我可以写信帮你问一问。”
“那你赶紧写。”
安庆泰很激动,赶紧寻出纸墨催着银芽。
而这个时候,董大已经带人走海路快到津门了。
那厢,萧元接到了暗探送回来的信,他拆开来看过之后就笑:“真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啊。”
他立刻修书一封,让人带着去津门交给董大。
同时,萧元又给银芽回了信,信中称可以满足张太后和安庆泰的要求,他们若是肯归降,萧元可以帮他们隐姓埋名,给他们寻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让他们过去生活,而且,萧元还可以帮他们收养一些孩子,也让安庆泰有个香火传承。
这信以最快的速度交到了银芽手里。
银芽把信交给张太后看了。
张太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她投降并不全因为私心,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公心。
张太后知道闹起灾害来,百姓流离失所是有多么痛苦,她也知道,无论是她还是安庆泰都没有能力治理好这次的水患。
他们没有能力,但是萧元却有能力解决这些事情。
为了天下百姓,也为了她自己,张太后终是做了决定。
就在董大从津门出发陈兵京城时,张太后带着幼弟大开城门,迎接大靖的军队出城。
董大没有先入城,而是在城外整顿军队,随后,萧元带兵赶来,张太后带幼弟奉萧元为主,迎他入主京师。
自此,萧元真正做到了天下一统,将整个江北纳入怀中。
萧元进了京城,又派了人去各地收拾一些叛军和匪患,以雷霆手段平定江北,并进了皇宫,发了诏书,决定定都京城,并立萧英为太子。
第1074章 乱世尊荣141
这几日苏州城一派繁忙景象。
安宁在行宫中忙着收拾东西。
萧元定都京城,安宁要带着孩子们跟去京城,自然需要收拾东西。
除了东西,还要确定跟随人员,哪些人留在苏州,哪些人跟着去京城都要确定下来。
原先乐阳公主说要留在苏州的,毕竟之后董大需要镇守南夷,乐阳也要回南夷的。
但是安宁劝她跟去,安宁的意思是董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去南夷,乐阳在苏州呆着难免夫妻分离,再者,她也希望乐阳去京城看一看。
乐阳想想也是,便也收拾了东西,准备跟着安宁一块去。
安宁才劝了乐阳,王启就找了来,声称也要跟着安宁一块去京城。
安宁也明白王启母子的想法。
这母子俩应该是怕安宁走后没人罩着,他们势单力薄被人欺负。
他们是跟着安宁才会安心的。
还有些文臣和武将的家眷也要动身去京城。
凤阳公主这几天也在忙,她也要去京城的,凤阳找了戚南雪问他:“公子是怎么想的?是要留在苏州城,还是去京城?”
戚南雪想也不想就答:“去京城,我是公主罩着的,自然要跟公主在一起。”
凤阳笑了笑:“那你好好收拾一番,过几日便要动身的。”
忙了好些天,安宁终于带着一大队人马在侍卫的护送下动了身。
这一路走去,她们走的都是水路,乘船走大运河去往京城。
偏生早先这里灾那里难的,可安宁北上的这段时间一切都是风平浪静,天天都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船行的也就快了,不过十几天就到了通州码头。
萧元那边派了萧瑾和萧松几个在码头迎接。
十几艘的船靠岸,岸边一辆辆的马车侯着。
安宁带着孩子们以及随行的下人下了船就直接坐进马车里去往皇宫。
他们前脚坐进马车,后脚便有两男两女,看样子像是两对夫妻的人从马车上下来,去码头乘船。
这两男两女其中便有银芽和兰生,另外便是张太后以及安庆泰。
四个人是坐船一起去南夷的。
萧元在进了京城之后见过张太后,也问过她的打算。
萧元让张太后挑选地方,他会跟那边的官员打招呼给张太后办户籍证明之类的。
张太后挑的是南夷。
她当时说:“一直听人说南夷如何如何好,那里是陛下起家的地方,我们就想去看看,再者,银芽妹妹在那里生活了几年,那边比较熟悉,我还是去那边的好,起码能和银芽妹妹做个邻居,我们两家也算有个依靠。”
萧元看她决定了,就叫了董大过来认了人,让他们先乘船去南夷,等董大去了南夷之后会帮他们办一些手续之类的,另外也告诉张太后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找董大帮忙。
张太后和安庆泰这些年在宫里也攒了些好物件,他们走的时候,萧元让他们都带了去,这些金银以及珠宝完全够张太后和安庆泰两人过一辈子的。
至于那个小皇帝,萧元也没有怎么着,小皇帝退位之后,萧元封了他一个康恩侯。
等着安宁带着孩子们进了宫,萧元和安宁夫妻团聚,之后便是礼部准备登基大典的事情。
这次,萧元才是真正的一统天下,自然要举行登基大典,而且还要封赏有功之臣,追封先祖等等。
登基大典过后,萧元手底下的这些人入驻各部,还有大齐的一些官员也重新启用。
那位惹下大祸的狄颂萧元也没有降罪,而是想封他做左都御史。
只是狄颂这个人脾气太臭,而且太过愚忠了,竟然不愿意做大靖的官员,反倒是直接在家自尽,追随大齐皇帝而去。
萧元是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人了。
不过卢旺萧元却重新启用了。
卢旺再次成为河道总督,萧元让他放手治河,给了他绝对的信任。
黄河决堤,两岸百姓受灾,萧元登基之后就让萧英和信郡王两个人带着人去灾区赈济灾情,同时帮助受灾地区的百姓恢复生产,平稳局势。
而李首辅萧元也启用了。
原先萧元想让李首辅做一部尚书的,但是狄颂自尽,萧元便让他先做了左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