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后我名留青史了/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第141章

作者:落雨秋寒 标签: 爽文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是的,他们前后抵御了这三个外族的入侵。先是打败了狄罗族,后面又令西戎主动退出北境战场,如今更是不畏艰险前往交州与南蛮交战。”不是一国,胜似一国,国之仁心仁德,在伊春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伊春取大梁而代之,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因为,伊春目前的所做所为,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国家的样子。

  这些都是事实,不容歪曲的事实。

  面对伊春的所做所为,就连大梁境内最迂腐的那些书生老顽固,得知了幽州出兵攻打南蛮,解救交州之后,都哑口无言了。他们在心中默默地道,再也不骂幽州那帮人是乱臣贼子了。

  徐州

  汝阴王面对伊春军团进军交州,拿下了南海郡的消息,也是满目的不可置信,“刑长风竟然出兵攻打南蛮?”

  司马贤坐在下首,也有瞬间的无言,虽然先前他已有猜测,但仍旧不愿相信它会成真。交州的情况,他在得知后,也曾思索过。但最终的结论是,等他们攻占了兖州、豫州后再南下攻打杨州,打完扬州之后,才会开始着手处理交州的问题。

  司马贤感叹,“伊春城主府此举,真的是剑走偏峰啊。”幽州真是敢想他们不敢想之事,做他们不敢做之事。

  莫怪乎他主公对此不敢相信,谁会想到伊春竟然会出兵交州呢?幽州在北,交州在南,两个地方,相距有三千公里吧。先别说打下来的难度,就说打下来后,治理起来也很麻烦。

  还是他们伊春就如此有信心,最终的胜利是他们的?等将整个中原打下来之后,土地重新连成一片,在治理方面就不存在相隔三千里的难度了。

  汝阴王甚是无语,“这会风头都被幽州给抢尽了!”原本,安南王的归附,以及兵合一处,他是想趁机宣传一下,为自已添点威望的。估计朝廷也是一样的想法,所以才会在打败了安南王之后就明发圣旨昭告天下。

  司马贤回过神后,无奈地摇着扇子道,“不仅如此,伊春此举,在朝廷不作为的前提下,老百姓的好感都被他们给拉满了。”

  想到伊春这次获得的偌大的声望,汝阴王不甘地道,“不然我们也出兵?总不能让幽州专美于前吧?”

  司马贤并不赞成这个提议,“不,我们此时出兵,得不到太大的好处,我们加入进去,反而替伊春分担了南蛮给予的压力。”

  汝阴王想想也是,头道汤已经被伊春喝掉了,他们再加入进去,在声望方面也不可能赶超对方,何必呢?紧接着,他又想到一个问题,“等等,伊春的船和水军这么厉害了吗?竟然能横跨了那么长的海域?而且三十万兵马,不是三千人,更不是三万人,运送那么多兵马经过他们青徐两州的海域,他们竟然丝毫不知情?”

  “前面他们出兵的时候走的应该是外海域。”

  “算他们聪明!”

  “不过,依属下估计,接下来,伊春的船应该会改走内海域了。”

  汝阴王虎目一瞪,“现在他们就敢走内海域了?”

  司马贤解释,“事以密成,先前他们出兵,需要保密,好杀南蛮一个措手不及,现在不需要保密了,而且外海域不安全,肯定会改道的。”

  “我们青徐两州也是有水军的,他们就不怕我们截道?”

  司马贤连忙道,“主公,在这当口,咱们万万不能截他们的道。现在幽州军占据大义,咱们非但不能攻击他们,若是可以,还应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汝阴王再次瞪大了眼,“不能截道,让他们大摇大摆地穿过我们的海域,还要给他们提供帮助?”美不死他们!

  司马贤无奈地点头,当他看到自家主公长吁短叹之时,开始分析起目前的形势来,“其实,伊春这样子搞,对我们也不是全无好处的。现在伊春被牵制在交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伊春想要打下交州,估计得源源不断地增兵,否则,他们可保不住在交州打下的城池。主公,依你估计,伊春得抽调多少兵源前往交州?”

  说起军事,汝阴王熟稔,他很快就估算出伊春得投入的兵源数量,“保守估计,至少得投入三十万这样。毕竟南蛮驻交州的军队数量可不少。”

  司马贤又笑着问他,“伊春才有多少兵马?”

  汝阴王灵光一闪,“你是说,幽州空虚?”

  “嗯,我们能想到这点,朝廷肯定也能想到,以三皇子的疯狂,肯定会趁机攻打幽州的。”特别是在刚打败安南王的当口。

  汝阴王隐约知道他们能做点什么了。

  司马贤也不卖关子,说道,“现在伊春占据了大义,朝廷此时出兵攻打幽州实属不义之举。等朝廷一出兵,我们可以趁机发表檄文,然后出兵攻打兖州和豫州,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就是这样!”汝阴王附掌而笑。

  司马贤心中暗忖,等占据了兖州和豫州,再视情况,看看是北上冀州还是南下杨州,或者西进司隶,都是很好的选择。

  朝廷和伊春斗这么一场,若是朝廷弱势,他们就直接进军司隶:若是伊春被朝廷所压制,他们就可以北上:若是二者势均力敌,他们还可以南下扬州。

  皇宫

  正如司马贤猜测的那样,三皇子得知刑长风出兵交州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趁幽州空虚,大军直接压境,趁他病要他命!

  太子得知消息,拖着病体前来阻止,“现在伊春占据大义,朝廷这时出兵的话,会被天下人所骂吧。”

  三皇子不以为然地道,“不然你说怎么办,任由伊春坐大吗?至于骂名?因为伊春城主府那帮人,我们大梁朝廷背负的骂名还少吗?就拿交州来说,谁说我们朝廷不管了?事有轻重缓急,等我们收拾了安南王之后,自然就会处理交州的问题了,谁让他们多事了?太子殿下,现在是幽州最虚弱的时候,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消灭伊春势力的机会。本王就问你,面子和里子,哪个重要?”

  “咳咳——”太子一边咳嗽一边思考,这选择真是难啊。

  太子咳完之后,一直没说话,三皇子理解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太子殿下,历史是为胜利者书写的,只要能将伊春消灭,我们大梁朝廷的一切骂名,将来都不会存在。”

  朝廷这个时候发兵攻打幽州,令举国震惊。

  无数人惊呆了,无数劝谏和骂人的信件飞向朝廷,朝廷这是在干什么啊?伊春城主府攻打南蛮,朝廷不帮忙就算了,怎么还反过来攻打幽州,帮起南蛮的忙来了?

  他们知不知道这样做是在助纣为虐?

  他们这样做,根本就不顾交州四五十万大梁子民的安危!

  寒心,太让人寒心了!

  三皇子面对群情激愤的言辞,依旧不改其志,就是要在此时发兵平定幽州!

  就在这当口,京城太学的山长卢谦挂印而去,离去之前,他曾在书院鲜明旗帜地反对朝廷在此时发兵攻打幽州。

  他当时面对着所有太学的学生,“说实话,一直以来,我都知道,朝廷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比如税收重,有贪官污吏,也不那么爱戴百姓等等,但是再怎么不好,一直以来它都护着我们不受外族的侵略。”

  “我不知道对人对国家对朝廷是如何要求的,但我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它可以不那么完美,甚至可以有些贪官污吏,但是但是,面对异族外族,是一点也不能退让的,因为民族大义不容退让!”

  卢谦的话,让在场的学生有人震惊,有人深表赞同。

  “但是近些年,我对朝廷是失望的。皇室一直在拼命地维系着自已的统治地位,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

  卢谦仍旧自顾自地往下说,“而伊春呢?他们这两三年为境内老百姓所做的事就不说了,就说幽州的四五十万兵马吧,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和北狄、西戎、南蛮都打过仗。可以说,幽州的五十万将士,代替了朝廷,镇守了大梁四方。故而,我不希望朝廷在这时候攻打幽州,强烈反对朝廷出兵!”

  说罢,他便挂印而去。卢谦很清楚,当着众学生的面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他这山长是不可能再做下去了。而且,他本人也极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死亡之祸。但是,他不在乎。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身为读书人,与身俱有的清正之气不能被现实所污。

  果然,三皇子听说了他的大胆狂言之后,极为震怒,当即下令让人将其捉拿下天牢,并细查他是否与伊春方面有勾结!

  没两日,卢谦身死,官方给出的对外的说法就是卢谦被伊春所收买,所以那一日才会面对众学生大放厥词,抹黑大梁朝廷,污蔑皇室。

  卢谦人虽死,成就了他不畏皇权的名声,进而得以青史留名!

  可以说,他给了这个风雨飘摇的朝廷在声望上致命的一击。

  而且他的那番话流出了皇宫,无数老百姓听了心有戚戚。甚至有老百姓自发地组织到衙门前,想请求朝廷收回成命。

  卢谦的一番话也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伊春,传到了姚春暖的耳中。

  卢谦不是他们的人,她没想到卢谦会替他们说话。

  大梁朝廷虽然腐朽不堪,但是老百姓有很多读书人是正气凛然铁骨铮铮的。

  自古以来,宣扬的忠孝礼义耻,所谓的忠,就是忠于民族和国家。你愿意为了老百姓牺牲和退让,老百姓也不愿意看着你倒下。

  有些事情,你做了,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心中都有一杆称,公正的评说,虽迟但到。他们功劳不会被抹灭。

第191章

  就在朝廷上下被骂得狗血淋头的当口,老皇帝难得清醒,无意中听到宫人对目前局势的议论,惊得他连忙坐起来将人喊进来问话。

  伺候的宫女太监看老皇帝面色红润,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跌跌撞撞地跑出去寻太子和三皇子了。

  被喊进来问话的两位宫人哭丧着一张脸,忍不住在心里打自已两嘴巴子,叫你多嘴叫你多嘴。但面对强势的老皇帝,他们只能吞吞吐吐地将自已知道的说了出来。

  老皇帝没想到,大梁竟然糜烂至此,特别是伊春代替大梁出兵交州攻打南蛮的消息,让他心中忧急如焚,他呼吸急促,一口气上不来,最后哇的一声喷出了一口血,然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骂了一句‘乱臣贼子,野心勃勃,取代之心,昭然若揭’之后,就瞪着眼直挺挺地驾崩了,甚至没有见到赶来的太子和三皇子一眼。

  太子和三皇子很伤心,下旨举国同哀,后又令大臣协同宫人操办起先帝的后事。

  老皇帝驾崩,太子下旨举国同哀,老百姓说实话,并没有太多悲伤的感觉,生活已经够苦的了,他们每天都是愁眉苦脸地过,再悲伤又能悲伤到哪里去?

  更多人关心的是,朝廷还会继续发兵攻打幽州吗?

  没多久,太子和三皇子联手明发圣旨,再次重申发兵三十万攻打幽州的决定,甚至称平定叛乱乃先帝遗愿。

  所有人都意识到朝廷出兵幽州的决心。卢谦死了,舆情激愤的前提下,朝廷依旧不曾更改决定。这下更是利用先帝之遗愿为理由来发兵。这个发兵的理由很充分,堵住了不少人的嘴。

  但不少有识之士暗地里还是摇头,觉得大梁朝廷没救了。

  而此时的皇宫内,太子和三皇子兄弟二人相对而坐。

  三皇子道,“这次出兵幽州,一定要成功!”不成功便成仁!

  太子缓缓点头,“嗯。”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如今的刑长风,终于成长为大梁的心腹大患,比汝阴王还要严重的祸害。老百姓们对幽州那位对伊春城主府乃至伊春军团的好感度太高了。他派人暗中调查过,底层的老百姓提起伊春,虽然因为戒备心很多不会明确地表示好感,但恶言恶语极少。

  太子此时比较能理解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了,虽然现在他们大梁仍然占据着大半壁江山,但是大梁总给他一种随时都会倾覆的危险感觉。

  这个时候,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将刑长风这支势力给消灭掉!他担心,再不将刑长风给摁死,就真的是后患无穷了。

  就在这时,交州传来一个骇人听闻的噩耗。一个镇上万平民被南蛮军队杀害,他们的头颅被砍了下来,垒成京观,堆在小镇的街道两旁。

  发生惨案的小镇名叫芝江,是南海郡和苍梧郡相邻的一镇子,这个镇子属于苍梧郡的,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游离在苍梧郡之外,作为两郡枢纽。

  伊春军团打算西进,在攻打这个小镇时发现南蛮军队早已撤出了这个小镇进入苍梧郡,在离开前,他们杀光了所有的大梁子民,给他们留下一座空荡荡没有一丝人气的小镇。

  对于伊春军团攻占了南海郡一事,反应最大的是南蛮,伊春城主府打脸的速度太快太及时了,南蛮首领阿各里简直恼羞成怒啊。

  芝江这个小镇因其游离在苍梧郡外,注定是保不住的,所以阿各里就决定给伊春军团留下了这么一份大礼。

  消息传来,大梁举国上下震惊到失声,然后就是痛哭,物伤其类,芝江的平民老百姓实在是太可怜了。阿各里的残暴令人发指。

  这事,伊春城主府反应最为迅速,他们直接发文警告阿各里:尔敢再滥杀交州境内的无辜百姓,来日,我伊春必灭汝全族!

  仿佛为了证明伊春城主府这句话的力度,伊春军团不计一切代价,攻下了苍梧郡,期中,动用了几个秘密武器,大型的,可拼装的投石机,还有无数的汽油瓶。最重要的,伊春军团也因此伤亡达到了三万余战士。

  南蛮俘虏一个不要,全部都杀了。交州七郡,苍梧郡一共留守了七万大军。这七万大军,其中就有在芝江犯下弥天大罪的那支军队,除去溃逃的五六千士兵,其余的不是死于战场上,便是在战后被杀掉来祭奠芝江的一万多平民。

  伊春军团此举,对外的说法是,面对残暴的南蛮,他们只能以暴制暴,哀求求饶都是无用的。

  伊春军团强硬的作风,让无数的大梁子民泪目又心折。

  无数读书人还有不怕事的老百姓联合起来泣血上书朝廷,请求他们不要攻打幽州,至少不要在这时候去攻打他们,最后还提议,若朝廷实在想打仗,就打南蛮吧。

  面对这些,太子是既麻木又心惊,“老三,不能再等了,出兵吧!”

  三皇子点头,这段时间,军队已经集结得差不子了。

  朝廷一动,汝阴王和凉州北境的霍家军也动了。在朝廷宣布三十万大军进军幽州之后,汝阴王发檄文斥责朝廷无道,替幽州鸣不平,勒令朝廷退兵,不然他们也紧跟着出兵了。

  显然,朝廷不可能听他们的警告,于是,汝阴王出兵了,目标——兖州和豫州。

  霍家军是迫不得已动的,目的就是迫朝廷抽调一部分军队回援,减轻幽州的压力。

  但朝廷全然不管这些,直接抽调二十万兵马疾驰冀州,加上冀州本身就有王朗所掌的十万兵马,一共三十万兵马,即将压向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