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第264章

作者:箜之伶/天予昭晖 标签: 清穿 甜文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他举剑便刺,身形灵动飘逸,眨眼间,剑尖已经到了曹寅近前。

  纳兰见势不妙,赶紧躲开,曹寅仓惶应战,傅先生和小狐狸坐在回廊的栏杆上看热闹。

  胤祐出招既快又狠,招式凌厉,七星本来就是一把难得一件的利刃,在他手里更是如鱼得水,剑刃从曹寅手臂旁边擦过去,都能感觉到那种剑气破空的刺痛感。

  抬手一摸,果然外袍和里衣都破了条口子,却丝毫没有伤到皮肉。

  回过头来,朝他眉眼弯弯的一笑,笑得软糯又可爱:“我不是故意的。”

  “……”

  曹寅点点头,四处找那把刚才被他扔地上的剑:“我知道,我知道……”

  捡起剑,两个人真刀真枪再比一场。曹寅的功夫比起纳兰这位风花雪月的贵公子自然要好上不少,胤祐这小家伙虽然剑法练得不错,但实战经验几乎没有,对上曹寅确实略显吃亏了些。几十招之后,就败下阵来。

  曹寅抹了把额上的汗水,对胤祐笑道:“侥幸,侥幸……”

  他又看向纳兰,摇头苦笑:“已经不是那个可以抱在怀里随意揉搓的小团子了。”

  胤祐收了剑;“明日再战!”

  曹寅摇摇头:“明日有差事,可来不了。”

  胤祐抬剑,又放下,过去拉着他的衣摆撒娇:“来嘛来嘛~~你不来我就找熹姑姑告状,说你欺负我。”

  曹寅从善如流的改口:“好好好,明日再战!”

  蒙古的战事进展速度超乎想象,噶尔丹带着两万精锐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锡林郭勒盟内的乌珠穆沁,可以说是一击凿穿了整个蒙古高原,直接朝着大清而来。【百度百科】

  康熙再也坐不住了,命大将军阿尔尼率军两万,出塞外迎战。

  然而,无论是蒙古部落还是大清这边,形势都比康熙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噶尔丹有俄国人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枪实弹和军队上的。

  沙俄正打算向准噶尔出售一批武器,多达3000支滑膛枪。但是,目前尼布楚正在进行谈判,如果大清国这边肯松口,放掉尼布楚,沙俄便答应缩减对准噶尔出售武器。

  这种被人卡着脖子割让领土的感觉实在不好受。但是噶尔丹就要打到家门口了,破使康熙不得不重新考虑对方的诉求。

  朝堂上,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以大清现在的国力实在难以招架多线作战,不如就按俄国人说的,把尼布楚让给他们,腾出精力全力对付准噶尔。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俄国人又没说完全不卖给准噶尔武器,只是缩减,那这个缩减究竟是个什么程度,谁也说不好。他们签的是个边境条约,俄国人完全可以这边和大清国签订条约,那边继续派兵增员准噶尔。

  这个事情,康熙也很难抉择。他问太子,太子思忖片刻,同样拿不出个主意。他又问大阿哥,大阿哥是习武之人的脑回路,让什么让,就是干!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向皇父提出,要跟随阿尔尼将军一起,领兵上前线打仗。

  康熙都烦死了,挥了挥手:“要打也不是现在,别添乱,退下吧。”

  左思右想,康熙的决策是尼布楚绝对不能让给俄国人,哪怕终止两国的贸易往来。

  谈不拢那就不谈了,他传旨让索额图和佟国纲即刻返京,着手应对准噶尔的进攻。

  快要打仗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北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不少有钱的商贾都在观望,见势不妙准备收拾金银细软,带着全家老小逃离京城。

  老百姓能逃跑,皇上能逃吗,逃了那不就是亡国之君。大清才如果不到五十年,这就要攻受让给噶尔丹这个蒙古人了?

  当初尚未亲政之时,鳌拜凌驾于皇权至上,百般欺凌,康熙就没有怕过。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发起三藩之乱的时候他也没有逃,更何况是现在。

  他很快决定返回紫禁城,但是他没打算带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临走前,他去向太皇太后请安,胤祐也在。康熙看了一眼儿子,这个时辰,他应该在无逸斋,或者自己的承露轩读书才是,却不知为何出现在这里。

  胤祐并没有像往日那样,摆弄玩具、陪乌库玛嬷聊天或是吃他喜欢的点心。

  而是规规矩矩的站在乌库玛嬷身旁,看到阿玛进来,第一时间行礼问安。

  康熙有些惊讶于儿子今日的礼数周全,但也没有细问。他只是像太皇太后禀明来意,却没有提及现在大清面临的危机,只说:“孙儿要带着太子和大阿哥回宫一段时日,老祖宗在这里静养便是,让皇贵妃和小七留下来陪着您。”

  胤祐点点头:“阿玛你放心,我会陪着乌库玛嬷。”

  他想说的是“我会好好保护乌库玛嬷和额娘”,但是他看出了康熙并不想让太皇太后知道准噶尔的事情,便只说自己会陪着乌库玛嬷。

  太皇太后缓慢的抬起头来,用苍老而浑浊的目光看向他,缓缓伸出手:“孙儿,玄烨,我有话要跟你说。”

  康熙赶紧握住皇祖母的手:“皇祖母您说,孙儿听着呢。”

  “我要同你一道回宫。”

  “皇祖母……”

  “你不必再说,我已经决定了。我这辈子什么刀光剑影没见过。社稷危亡,就算他噶尔丹打进紫禁城,我也要同你站在一起。”

  康熙无话可说,只能带着太皇太后一同返回紫禁城。他也不得不承认,太皇太后就是他的定海神针,只要有皇祖母在,他什么难关都能闯过去。

  在回宫的路上,胤祐没有陪太皇太后乘坐马车,而是骑马走在马车旁边。

  大阿哥走在他前面,胤祐想了想,打马上前,与兄长并驾而行。

  大阿哥回过头来,漫不经心的看着他,见他那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问道:“想说什么就说!”

  胤祐问道:“我听说大哥主动向阿玛请缨,要领兵上前线打仗。”

  大阿哥点了点头,有点沮丧的说道:“不过阿玛没有同意。”

  胤祐露出沮丧的表情:“那真是太可惜了。”

  大阿哥奇怪:“你在可惜什么?”

  胤祐冲他嘿嘿的笑:“你要是能去前线打仗,也带上我呗。”

  “带上你做什么?”大阿哥一脸惊诧的看着他,“我是去打仗,你当是郊游呢?”

  “我怎么不能打仗?我的功夫可好了,也是大清的巴图鲁!”

  “你呀!你还是在宫里做你的小皇子吧,陪着乌库玛嬷念念经,下下棋,带你上战场,是去打仗还是去添乱呢。”

  胤祐嗤笑一声:“好意思说我,你不也是去添乱的吗?”

  “我怎么是去添乱的?”

  “你要不是去添乱的,那阿玛怎么不让你去?”

  “你……”

  大阿哥无言以对,懒得跟他拌嘴,催着马儿快走几步,不理他了。

  回到宫里,生活也没有多大影响,大家的日子仍旧是照常的过。

  康熙开始着手安排,一方面开始让兵部做好持久应战的准备,一方面秘密派出使者,联络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是噶尔丹兄长的儿子,也就是上一任准噶尔首领僧格。

  去年,噶尔丹为了巩固自己在准噶尔部的统治地位,杀掉了亲弟弟索诺木阿拉布坦,又暗中派人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进行刺杀。

  策妄阿拉布坦被迫率领父亲的旧部5000战士,数万部众逃往别处游牧。

  期间噶尔丹几次派兵想要将其歼灭,却都以失败告终。

  康熙此次派人去联络策妄阿拉布坦,目的是让对方配合大清对噶尔丹腹背夹击。

  既然清廷不愿让步,索额图那边和沙俄的谈判没能成功,这边已经和噶尔丹开战,只能先返回京城。

  回到紫禁城,胤祐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就要方便许多,小家伙每天都往慈宁宫跑,虽然呆的时间不长,但也能陪乌库玛嬷聊聊天。

  兴许是因为正在打仗的缘故,小家伙对乌库玛嬷口中见惯了的“刀光剑影”很是感兴趣,每天都要让乌库玛嬷给他讲从前的故事。

  从他的祖先打败九部联军统一女真,到曾祖父称帝改元,再到祖父入主中原,父亲评定三藩……

  每一段都是传奇,每一段都伴随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激战。

  半大的孩子听得热血沸腾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第121章

  胤祐来到承乾宫的时候皇贵妃正在看书, 看的就是那本从他那里借去的《聊斋》。

  他走到炕边坐下,皇贵妃从另一边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口问道:“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问完之后, 她又低头继续看书, 蒲松龄先生的故事写得太好了,引人入胜,让她总想把这个故事看完了再去跟儿子说话。

  胤祐也没有催促,只是点了点头,见她低着头看不到, 又说了句:“下学了。”

  这时候, 宫女给他端了盏茶上来, 是加了冰糖的梅子茶,酸酸甜甜他最喜欢, 顺带着放了一碟子坚果,给他打发时间。

  小家伙蹬掉靴子,盘腿坐在炕上开始剥松子。

  他时不时抬起头来看一眼皇贵妃,从小他就觉得, 自己的额娘和别人的额娘不一样。

  别人的额娘喜欢聚在一起赏花、聊天、听曲儿、做女工。

  他的额娘只爱读书,比上书房那些整改读书的小皇子们还要喜欢读书, 刻苦程度跟他的阿玛和太子哥哥有的一拼。

  而且, 他还一直觉得自己额娘是一个学识和见闻甚至不输给翰林院那些师傅们, 自己问她什么他都知道,当然也有不知道的, 那些《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就有许多她不知道的,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 只要是胤祐感兴趣的那些知识, 额娘都会细细的与他讲解, 观点和角度都很新颖,是胤祐在别人那里听不到的。

  过了一会儿,皇贵妃终于看完了那个故事,抬起头来,发现小家伙剥了一桌子的松子壳,旁边的小碟子里装满了松子仁。

  胤祐抬起头来,问道:“看完了?”

  “看完了。”

  胤祐把剥了半天的松子仁推过去:“吃了吧。”

  皇贵妃一脸欣喜的问道:“这是专程给我剥的?”

  胤祐点点头:“不然呢?”

  皇贵妃拿起一颗放进嘴里:“那我都舍不得吃呢。”

  “吃呗,”小家伙又从碟子里抓了一把,开始剥起来,“吃完了我再给你剥。”

  皇贵妃清了清嗓子,胤祐立刻抬起头来,紧张的问道:“最近天气转凉,你这是受了风寒吧。”

  皇贵妃摆了摆手:“没有,秋天天气干燥,嗓子有点痒。”

  胤祐点点头,回头喊道:“白姑姑。”

  白露从屏风另一头转过来:“奴婢在,哥儿有什么吩咐?”

  “额娘说他嗓子痒,你让小厨房给她炖些冰糖雪梨过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