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37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饶是如此,四格格还是觉得很开心。这对于她来说,大概是今天唯一值得高兴的事儿。

  在见到乾隆和皇后之后,四格格冲着乾隆和皇后行了礼,唤了声“汗阿玛”和“皇额娘”。

  她的目光从跟在乾隆和皇后进来的六阿哥身上一扫而过,语气平淡而又疏离地唤了他一声“六皇兄”,而后,就没有再给他一个眼神,兄妹俩之间生疏得像是陌生人一般。

  至于被皇后提溜进来的六福晋的那名手帕交,此时她正缩在角落里,极力想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可惜,翊坤宫正殿之中此时一共就这么几个人,她一个大活人杵在那儿,让人想要忽视她都很难做到。

  “说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老六媳妇,你来说说,有什么冤屈,让你连这么一时半会儿都忍不了,非当着宗室命妇们的爆出来?你四妹妹的所作所为,就让你这般厌恶吗?厌恶到,你要当着众人的面与她决裂?”乾隆的目光带着一种迫人的威慑力,扫过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向来是个好面子的人,可总有人要把他的面子往地上踩,这让他心中很不痛快!

  乾隆入场比较晚,一开始,他并不知道宴会开始前发生的闹剧,在场的人怕扫了乾隆的兴致,也没有人敢告诉他。直到宴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皇后派人到乾隆身边儿向乾隆说明了情况,乾隆才知道,原来今天又有人枉顾他的旨意,将家中的矛盾捅到了外人面前。

  对于四福晋干的那些蠢事儿,乾隆已经不想说什么了。横竖四阿哥如今已经被出继了,名义上与乾隆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大不了日后不再召四阿哥和四福晋夫妇入宫,眼不见心不烦。

  相较于四福晋,还是六福晋让乾隆更为愤怒。毕竟四福晋再怎么杠,也只是跟三福晋杠,六福晋却是在破坏他女儿的名声。乾隆对四格格虽说不上有多么喜爱,但六福晋这个刚嫁入皇家没几年的媳妇,在乾隆心中的地位,肯定是比不过乾隆的亲生女儿的。两人之间发生争执,只要四格格做得不是太过火,乾隆天然就会偏向自己的女儿。

  若的确是四格格理亏,六福晋私底下跟乾隆和皇后告个状,乾隆可能还会站在六福晋一边把四格格训斥一顿,并让四格格给六福晋赔不是。但六福晋选择将她与四格格之间的矛盾披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无疑触及了乾隆的底线。因为六福晋不把四格格的名声当回事儿,也就相当于她不把其他公主格格们的名声当回事儿。四格格名声受损,无疑会牵连到底下的妹妹们。

  这下子,无论谁对谁错,乾隆都会把错算在六福晋的头上。

  纯妃见乾隆的态度对六福晋和她不利,刚想开口,就听乾隆道:“纯妃你闭嘴,让老六媳妇自己来说。怎么,敢做,难道当着朕的面,还不敢说吗?难道说,你一早就知道你所做的事会触怒朕?”

  六福晋定了定神,将她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向着乾隆缓缓道来。

  为了降低她自身的责任,她肯定是要尽量将过错推到四格格头上去的。在她的口中,四格格成了一个不懂孝悌、不敬长嫂之人。为此,纯妃示意六福晋派人找上了四格格未来的夫婿,想要通过四格格未来的夫婿,来缓解她们跟四格格之间的关系。可惜四格格在得知此事之后,丝毫不给六福晋留情面,直接将六福晋派到四格格未来夫婿府上的下人给骂了回去。

  六福晋着重强调,她是见四格格对皇后孝顺有加,又想到四格格对纯妃的冷淡,以及对她的不留情面,情绪激动之下才在皇后跟前说了那番不合时宜的话,并不是有意要将皇室的颜面放在地上踩。

  可惜,有她手帕交的证词在,对于六福晋所说的话,乾隆是一个字也不相信:“四格儿,对于你六皇嫂的控诉,你怎么说?”

  “回禀汗阿玛,六皇嫂避重就轻,在您的面前颠倒是非黑白。其一,她身为皇家媳妇,派人去找我的未婚夫实属不妥;其次,六皇嫂派人去找我未婚夫,并不是为了与我未婚夫打好关系,而是为了让我未婚夫为她的亲戚谋求官职,此举乃是干政之举,行为极为不妥。我为此而严词警告了六皇嫂派去的人,虽说话语很不客气,似乎不大给六皇嫂面子,但我不认为我做错了。我不能让我未来的夫婿因为六皇嫂的缘故而因私废公,更不能让六皇嫂懵懵懂懂,一错再错!若是汗阿玛不信我说的话,可以派人去我未来夫婿府上查证一番,我能保证,我的每一句话都绝对属实!”

  不得不说,四格格的一番话语极有气势。与她相比,六福晋的强自辩驳,苍白而又无力。

  “老六媳妇,你有什么话想说?纯妃,你又有什么话想说?”乾隆用一种看不出喜怒的眼神盯着六福晋与纯妃:“你们当真如四格儿所说,意图干政吗?”

  干政这顶大帽子扣下来,别说六福晋了,就连纯妃都受不了,赶忙为自己进行辩驳。可惜乾隆已经不想听她们说这些废话了,他决定此次要给纯妃和六福晋一个难忘的教训。

  谁知,乾隆刚欲开口,就听一旁的六阿哥道:“汗阿玛,额娘和我福晋所作所为,皆是因我而起,因为她们对我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望,才会一次次做出这等让人难堪之事。儿子听说叔祖父慎郡王无嗣,汗阿玛最近正在考虑过继一事。儿臣恳请汗阿玛将儿臣过继到叔祖父那一脉,如此一来,可从根源上断绝额娘与福晋的妄念!”

第119章 一更

  此话一出, 震惊全场。

  乾隆皱眉看着六阿哥:“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对于这个儿子,乾隆虽说算不得有多满意和看重, 但在四阿哥出继、八阿哥纨绔已见端倪, 十阿哥等小阿哥们尚未长成的情况下, 这个儿子在他的心中,并不能算是无足轻重。尽管纯妃这些年来的做派让乾隆越来越不满意,但乾隆并没有准备将六阿哥也出继掉,而是考虑着要不要让关系跟自己比较亲近的弘昼过继一个儿子到慎郡王允禧那一脉去。

  在真正确定未来的储君人选之前, 多几个备选者总是好的, 不是吗?

  只是,乾隆着实没有料到, 六阿哥竟会主动向自己要求过继到慎郡王名下。

  六阿哥可知,他这么做, 等于是主动放弃了竞争皇位的机会?并且, 从此之后,他也无法再光明正大地唤乾隆一声汗阿玛, 只能恭恭敬敬地唤乾隆“皇上”或是“皇叔”?他到底为何要这么做?他在想什么?

  至于纯妃和六福晋的反应……不提也罢,她们到现在都还没有缓过神来呢, 她们甚至因为六阿哥的话, 而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

  顶着乾隆堪称严厉的视线,六阿哥开口道:“儿子自知才能平庸, 只盼着能够为汗阿玛分忧, 为百姓们做点事, 对于‘那个位置’,并没有什么想法。可惜额娘和福晋总是对儿子期望过高,时常背着儿子做一些让儿子无法认同的事。因为她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 打着为儿子好的名号,儿子哪怕甚至无法说她们半句不是。”

  说到这儿,六阿哥露出了一个自嘲的表情:“有时候,儿子甚至不知道,儿子究竟是自己,还是她们手中的提线傀儡。儿子知道,汗阿玛肯定会觉得儿子是个没出息的人,竟让女人牵着鼻子走,儿子承认,自己的确无能,既管不了额娘,也管不了自己的福晋。因此,儿子还是保持现状的好。若是让儿子这样的无能之人坐上了高位,那是对天下苍生的不负责。”

  他承认,自己既怯懦又平庸,不敢正面违背纯妃,甚至连纯妃教唆他的福晋做事,他也无力阻止,但这不代表他傻,相反,他一直很清醒。他连自家额娘和福晋的行为都管束不了,又凭什么去管束天底下的其他人?乾隆又怎么可能让他这样的儿子成为他的接班人?

  因为怯懦,六阿哥在纯妃面前一退再退。这回,纯妃和六福晋联手闹出了这样的事来,也终于促使优柔寡断的六阿哥下定了决心,要釜底抽薪,彻底斩断她们的妄念。

  这回纯妃和六福晋的所作所为,在前来赴宴的各宫妃嫔以及宗室命妇们之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若是再有下回,指不定就是更为要命的事情了。六阿哥对自家额娘和福晋很是了解,只要她们某方面的念头一日不绝,她们就会持续不断的生事,小错变成大错,终致无可挽回。

  六阿哥既不愿意给她们陪葬,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她们踏上不归之途,这便是促使他在乾隆跟前说那番话的原因。他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乾隆,并为纯妃和六福晋的所作所为向四格格道了歉。

  “汗阿玛需要安排一个人承慎郡王之嗣,儿子也需要彻底斩断额娘和福晋不切实际的妄想。因此,将儿子过继出去,是当前最好的选择。”六阿哥有理有据地分析道。

  乾隆听了这番话,心中其实已经同意了大半。但他的儿子亲自来向他提出想要过继给别的人当儿子一事,终究还是让乾隆心中有些不得劲儿。

  为帝者就是容易多想,六阿哥要是不这么做,乾隆兴许会怀疑六阿哥盯着他的龙椅,如今六阿哥明确表示他对继承乾隆之位没有任何想法与野心了,乾隆又要考虑六阿哥是不是对他这个做阿玛的不满,才会主动提出出继。

  为此,六阿哥少不得又要在乾隆跟前演一出父慈子孝的戏码:“儿子这么做,只是因为眼下看来,这般行事无论是对儿子来说,还是对汗阿玛来说,都最为有利。即便是儿子被过继了出去,在儿子的心中,汗阿玛依旧是儿子的阿玛,咱们之间的父子情份,原也不差一个名分。”

  “说得好,若是父子情深,又何必在意一个名分之差;若是没有父子之情,哪怕名为父子,实际上也是陌路人。”乾隆其实一直对六阿哥不大满意,觉得他既不如五阿哥聪慧过人,又不如十二阿哥胆大心细,若不是因为乾隆膝下儿子少,立住的儿子数量更少,六阿哥是怎么也入不了乾隆的眼的。

  乾隆第一次对六阿哥表达赞赏之意的时候,却是在他准备依六阿哥之言将六阿哥给过继出去之时,这让纯妃很是接受不了。她甚至宁愿自己被乾隆降位份,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这件事发生。

  只是,纯妃刚开口说了两句话,就听见乾隆冷冷的质问声:“纯妃不同意将六阿哥过继出去,是否当真如六阿哥所说,是对大位有妄念?”

  “这……臣妾不敢……”哪怕是心中有那个想法,纯妃也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啊!

  她心念电转,迅速又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臣妾,臣妾只是舍不得六阿哥,六阿哥毕竟是从臣妾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您将六阿哥从臣妾这儿夺走,臣妾后半辈子,还有什么指望呢?”说着说着,纯妃又开始抹起了眼泪。

  不同于之前的几次逢场作戏,这次,纯妃是真的怕了。三阿哥这些年跟她的关系已经十分疏远,四格格跟她也已经反目成仇,且在她三番五次地作妖之下,跟她之间连表面的和谐都维持不下去。如今,她身边儿的孩子之中,还肯听她话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六阿哥,且她还能够指望的上的,也唯有六阿哥。

  若是连六阿哥都被过继出去了,她还有什么呢?她在宫里头斗了那么多年,扮了那么多年的笑面虎,岂不都成了一场笑话?

  六阿哥看了纯妃一眼,道:“没了儿子,额娘还有三哥和四妹妹,怎么能说没有指望呢?您这样,置三哥和四妹妹于何地?更何况,儿子即便是被过继了出去,也只是名份上不是您的儿子了,该尽的孝道,儿子还是会尽到的。”

  “不一样、这不一样……”纯妃痛苦地摇着头,仿佛是今天才认识自己的儿子一般,她不明白,自己亲眼看着长大、从小就那么乖顺的儿子,为何会突然忤逆自己。只见她擦去了脸上的泪,对六阿哥厉色道:“你若是还认我这个额娘,就不许再提出继之事!”

  可惜,事情发生到这种地步,已经由不得纯妃叫停了。

  乾隆见了纯妃的表态,越发肯定六阿哥所说的是真的,他本人是出于无奈,才自请出继。思忖片刻后,乾隆允了六阿哥所求,并准备择日公布此事。

  纯妃和六福晋一听此言,险些要当场昏厥过去。

  最后,乾隆对这对婆媳道:“鉴于老六出继在即,朕就不为今日之事对你们做出额外的处罚了。但你们得记住,原本并非非要过继老六不可,是因为你们自作聪明的缘故,才使得老六被过继一事成了定局。”

  这番话语,对于纯妃和六福晋而言,无异于剜心之语。如若她们知道,自己枉顾六阿哥意愿的所作所为,会将六阿哥逼到这种地步,恐怕她们在行事之前,会多思量一番吧?只可惜,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尽管明面儿上,纯妃和六福晋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可实际上,她们已经受到了最为严厉的惩罚。

  ……

  四格格对于这个结果感到很是满意。事后,她甚至拉着芃芃的手,对芃芃说,这么多年以来,那一日是她最为舒心的日子。

  纯妃为了自己的盘算而疏远了三阿哥,对四格格视而不见,又不惜利用六阿哥与六福晋,终于自食其果。她终于明白,儿女不是她的附庸,哪怕是表面上再怎么乖巧听话的儿女,也不会任由她为所欲为。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中,不知纯妃是真的悔过了,开始重新反思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是认识到六阿哥已经指望不上了的事实,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又开始重新亲近起三阿哥和四格格来。总之,纯妃对三阿哥和四格格的态度无比的耐心,反倒与忤逆了她意愿的六阿哥断了往来,也不知是还在生六阿哥的气,还是觉得六阿哥没用了,准备跟六阿哥划清界限。

  随便吧,四格格冷漠地想,这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纯妃在三阿哥和四格格最需要她的时候缺席了,如今,不管她这迟来的关心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对于他们而言,都不再重要了。如今,三阿哥身边儿有了更重要的人,四格格也同样如此。

  一想到自己未来的额驸在收到钻戒之后,还特意为自己寻了一只样式相仿的钻戒作为回礼,四格格的一颗心,就仿佛浸泡在蜜罐子里一般。

  在小十三的周岁宴结束后,“十三阿哥日后是个没有出息的孩子”这个消息开始在小范围内流传,皇后也着手调查周岁宴上的抓周之物被人暗中调换究竟是怎么回事。

  然而,没有等皇后查出个头绪来,大清各地就开始闹起了旱灾。几个大郡欠收,闹得人心惶惶。

  后宫不干政,这些事儿按理来说应该与皇后没有什么关系,可偏偏,一则扩散在民间的流言,却让她也变得忧心忡忡。

  不知那则流言究竟是从哪儿传出来的,大意是有祥瑞公主在,公主会庇佑大清度过这场旱灾,百姓们无需担心。

  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们的确暂时被这则流言安抚了,甚至芃芃的声望也因为这件事在民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皇后却明白,那散布流言之人,是将芃芃架在了火上烤。

第120章 二合一

  那些流民如今将缓解旱灾的希望都放在了芃芃的身上, 对芃芃推崇备至、视若神祇,可一旦旱灾的情况迟迟得不到缓解,或者是, 即便旱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那么这些人如今对芃芃有多么期待和推崇,届时就会对芃芃有多么怨恨。

  皇后不得不承认,幕后之人这一出捧杀,实在是手法狠辣, 杀人不见血。相较之下, 先前魏氏散布十三阿哥生而克母的流言,简直就是小儿科。

  可事情不该是这样的, 那些流民不该将虚无缥缈的期盼全部压在芃芃的身上,说到底, 即便芃芃当真如前几次一样, 得了“上苍指示”,这些东西也只能做锦上添花之用, 能不能很好地去执行这些指示,还得看乾隆的, 看朝中官员的, 看底下办事之人的。

  若是这则流言只在小范围之内传播,还没有蔓延开来, 皇后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将之压下。偏偏等到乾隆和皇后察觉到的时候, 这则流言已经弥漫了开来, 不好去澄清了。否则,难道要跟底下人说芃芃不是祥瑞,不能庇佑大清度过这次旱情, 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芃芃的身上吗?

  要知道,在全国范围内的旱情大规模爆发的现在,底下的流民们还没有乱,隐匿在流民之间的叛乱者还没有打出“皇帝失道,上苍不满”的旗号揭竿而起,就是因为有人先一步抛出了“祥瑞公主必能庇佑大清度过难关”这个概念。倘若早知道有一天芃芃会面临这样的境况,皇后恐怕宁愿自家闺女身上没有“祥瑞公主”这个名号,没有那么多的圣宠和荣耀,也只愿她能平平安安地长大。

  若是朝廷对旱灾的处理措不能让人满意,芃芃必将成为众矢之的,乾隆也将面对天下人的口诛笔伐。毕竟自古以来,人们往往都会将天灾人祸与君王失德挂上钩,在灾情严重而朝廷无力控制的时候,君王通常是要下罪己诏的。

  皇后在为自家闺女操心的同时,也分出了小半的心思来为乾隆担忧。虽说她与乾隆之间相敬如宾,感情算不上有多深厚,但她与她的儿女们一身荣耀皆系于乾隆身上,乾隆若是遭了难,她自然也会跟着悬心。

  芃芃走上前为皇后奉上了一杯清凉降火的茶,而后又伸出手,为她揉了揉太阳穴:“额娘不要焦虑了,您要相信汗阿玛,也要相信我啊。”

  在芃芃刚刚得知有人利用“祥瑞公主”这个名号捧杀她的时候,她自然是不高兴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能以此为由头暂时稳住底层人民的情绪,也算是一件好事。底层人民情绪的稳定,有利于朝廷后续工作的开展。如果这件事能够妥善得到解决,无论是她,还是乾隆的声望,都将更上一层楼。至于失败之后会有什么后果,芃芃拒绝去考虑,到了那时,她多半也凉了,考虑这些也是多余。

  芃芃当初借由“祥瑞公主”的名头来影响乾隆、影响大清的发展,如今,虽说她的这个名头被有心人利用,她本人也因此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她却并不感到后悔。她既然选择踏上这样一条路,便愿意承担随之而来的风险。

  皇后见自家小闺女这般淡定从容的样子,立马捉住了她的手,一双眸子牢牢盯着她:“你可是得到了来自上苍的启示?”她怕自家小闺女不知道轻重,强调道:“你若是得到了什么启示,你就只管告诉你汗阿玛。你若是没有得到任何启示,这些日子,你就低调一些,这件事儿你也莫要掺和了,明白了吗?”

  “启示自然是有的,我准备向汗阿玛自请去灾情最为严重的几个地方祈雨。而后,还有一些措施,需要交给汗阿玛和他手底下的官员去实施。”

  要想稳住人心,光靠着“祥瑞公主”的名头,是支撑不了多久的,而最为立竿见影的法子,莫过于祈雨。只要芃芃能够通过祈雨的手段“求”得雨来,便能暂时稳定住人心,后续一些挖井修渠、在干旱地带推广耐旱作物、从周边国家“进口”一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乃至于后期一些水利工程的兴建,才能够得到实施。

  在后世有一位伟人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构想,以此来缓解部分干旱地区缺水的情况。芃芃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当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事。眼下的灾情无法通过南水北调来解决,但在度过本次的旱灾之后,却可以将之作为长远计划来统筹。

  对于芃芃提出要亲自前往旱情最为严重的几个省份祈雨的想法,皇后持反对态度。

  芃芃对此却十分坚持:“既然我顶着‘祥瑞公主’的名头,这祈雨之事,自然该由我去做。若我果真对得起这个名号,想来上苍也会给我几分面子的,若是我对不起这个名号,便索性让上苍借由这件事收回我的名号。”

  随即,芃芃又开始给皇后安排工作,以分散皇后的注意力:“虽说如何缓解灾情,是我与汗阿玛要考虑的事,但皇额娘也并非无事可做。近些年来,随着大清国库日丰,后宫之中各宫妃嫔的俸禄以及平日里的用度也提升了不少。如今旱灾严重,许多百姓怕是无粮下锅,皇额娘不如趁此机会暂时削减后宫妃嫔们的用度,并号召京城贵妇们进行募捐,得来的钱银拿来买米买粮,派可靠的人手送去给各地受灾民众救急,也算是您和后宫娘娘们的一种表态。”

  “由您出面亲自做募捐之事,民间的百姓们念着您的好,指不定就会对女儿宽容些。若是全国各地的贵妇们都因此而效仿您,行此善事,同样也有您的一份功劳在里头。”

  不得不说,芃芃的最后几句话,着实打动了皇后,只要一想到她多费些功夫,就能够为女儿分担一些压力,她恨不得立马就开始行动起来。

  等皇后思考完之后,眼前的女儿已经不见了踪影,她微微垂眸看向身侧的黄嬷嬷,却听黄嬷嬷道:“公主趁着您思考的时候去找皇上了。”

  皇后顿时无奈地扶额,如今孩子大了,当真拦不住了。

  哎,罢了罢了,既然拦不住,那她就为她守好后方,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吧。

  此外,究竟是谁想要捧杀芃芃,还得继续调查下去。皇后不能放着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她们却对此人一无所知,这太危险了。

  ……

  “主子,一切都在朝着您预料中的情况发展。眼下,五公主被逼到风口浪尖儿上,已经自请代皇上前往旱情最严重的几个地方祈雨。皇上同意了。”

  “皇后会同意让自己的女儿前去求雨,倒是出乎了本宫的预料,不过,倒也正中本宫的下怀,这雨又岂是那么好求来的?五公主大张旗鼓地出宫秋雨,到时候,她站在祭台上求不来雨,本宫倒要看看,皇后准备如何收场。皇后当初为了争宠,硬是为自己的闺女造势,给她安上了‘祥瑞公主’之名,眼下,她怕是要骑虎难下了。身为皇后,竟做这欺世盗名之事,偏偏皇上和大臣们还信了……哼!”

  宫装丽人抚了抚自己额边的鬓发,看着鬓边染上的几缕白丝,不由伸出手,忍痛将那白丝拔去。她看着手中的白丝,对着身边儿的宫女感叹道:“本宫到底是老了。难怪皇上这些日子都不愿意往本宫这儿来了。”

  “可皇上对您还是很敬重的,毕竟,您把小主子养得这样好。只要咱们能够为小主子将拦路石除去,日后,您和小主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宫装丽人闻言,唇畔划过了一丝笑意,但很快,她就将这丝笑意给收了起来:“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且先等着那‘祥瑞公主’之名被人扒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