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64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乾隆心中对六格格懂得礼让姐姐们的行为很是满意,嘴上却道:“你这猴儿倒是精明,朕原本只需要给你准备一份赏赐,如今依着你的意思,倒是需要给你的两个姐姐各自准备一份赏赐。算下来,还是朕亏了啊。”

  说着,他叹息着摇了摇头,芃芃立刻道:“这就叫亏了?那汗阿玛您是还没有问过女儿想要的赏赐。您听好了,女儿想要的赏赐就是,您要给女儿好好儿地准备一份能够让女儿满意的赏赐,且您给女儿准备了什么,也要给六妹妹准备一份。这样一来,再加上您要给四姐姐准备的那份赏赐,您就要准备三份赏赐了。”

  乾隆瞪大了眼,似乎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们居然一个比一个“奸诈”。半晌后,他摇摇头,肉痛地道:“看样子,朕今儿个不狠狠出一回血,是别想脱身了。吴书来,你带他们进朕的库房好生挑选一番吧,赶紧把她们给打发走,好让朕清静清静。”

  乾隆这“生动”的表情逗笑了他的三个女儿们,只是,碍于乾隆的颜面,她们不敢当着乾隆的面笑出声来,忍笑忍得极为辛苦。

  “汗阿玛,您想要打发咱们走,只凭着您库房里头的那些个东西,怕是不够,还得再加上点儿添头。”芃芃十分光棍地冲着乾隆伸出了手:“咱们手底下没人,光杆儿将军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不成的,您得派些人手来给咱们使唤才是。”

  “你可真是雁过拔毛,非但要朕的东西,还要朕手底下的人。”乾隆伸出手,愤愤地捏了捏芃芃的鼻子:“胃口这么大,也不怕撑死你。”

  他虽然这么说着,却没有拒绝芃芃的提议。显然,他也明白,女儿们手底下没有多少可用之人,他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女儿们为了人手的问题而卡在了事情的开端。

  芃芃无辜地眨了眨眼:“胃口大?哪有?咱们遇到麻烦不来找汗阿玛求助,又该找谁呢?待明年,四姐姐出嫁了,有公主府上的人手作为班底,到时候咱们再去跟四姐夫借点儿人来,这用人荒的问题,就能够解决了,到时候,咱们就不用来劳烦汗阿玛了。所以说,留给汗阿玛您表现慈父风度的时间不多了,汗阿玛您得抓紧啊。”

  在芃芃提到“四姐夫”的时候,又被四格格给拧了一下。

  乾隆面儿上的笑容却是渐渐收敛了起来。从前他将四格格许给九门提督之时,心中没有半点儿不愿。可随着他对四格格的感情逐渐加深,近来却是越看那未来的四额驸越不顺眼了。

  尤其在芃芃说到,未来她们姐妹还有“四姐夫”可以求助,并不一定要指望乾隆的时候,乾隆的表情变得更加可怖。

  好在芃芃很快察觉到乾隆情绪的不对劲儿,及时在乾隆爆发之前安抚住了乾隆的情绪。

  一旁的吴书来看着这“惊险”的一幕,不由捏了把汗。

  恐怕也就只有五公主敢在撸完虎须之后,还从从容容,全身而退了。

  过了几日,京中西郊的百姓们果然因为连日大雪而房屋坍塌,无处可去。

  好在芃芃姐妹三人早有准备,指挥着乾隆派给她们的人手搭建好了一个临时的避难所,让这群无家可归的百姓们住了进去,又在他们即将冻僵之时给了他们一碗热腾腾的粥,让他们能够继续活下去。

  这群百姓们在最危难的时候被芃芃姐妹三人救了,自然对芃芃姐妹三人感恩戴德,恨不得给她们每人立个长生碑。

  很快,北郊的百姓们也遭了秧,由于光是西郊的百姓们就将避难所给填得满满当当的,一时腾不出地儿来安置北郊的百姓们,芃芃便出了个法子,让北郊的百姓们以工代赈,自己给自己修建临时的避难所,与此同时,芃芃还鼓励避难所中的西郊百姓们去给北郊百姓们帮忙。

  那等愿意干活的百姓,每日除了早晚两顿粥之外,每顿还能领到一个肉饼子并一个馒头,晚间还有一碗熬的喷香的骨头汤,那等不愿意干活只等着芃芃他们救济的,每日则只有一碗粥,确保他们能够活下去,但想要吃饱吃好那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鼓励机制之下,是个聪明人都知道该选择干活,好歹能够填饱肚子不是?

  更何况,芃芃姐妹三人对他们有救命之恩,大多数百姓还是知恩图报的,即便是芃芃没有设立这样的奖励机制,他们也愿意为了芃芃三人而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京中虽发生了雪灾,但在芃芃等人新成立的应急救援组织的干预之下,死在这场雪灾之中的人数无限趋近于零。少数几个遭遇不测的,也不是被饿死、冻死的,而是房屋坍塌之时没来得及跑出来的人。

  这样的数字,若是放在过去,见状不可想象。

  不少百姓们都将这场救援视作奇迹,还将负责组织救援的三位公主格格称为上苍派下凡来拯救百姓们的仙女。

  类似的名声,芃芃倒是早就有了,四格格和六格格却是头一回被捧到这么高的位置上,一时有些无措,但渐渐的,她们也适应了。

  看着百姓们因为得救而充满感激的表情,她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芃芃心知,这件事过后,四格格与六格格的“身价”就大为不同了。

  能够为乾隆赢得民望的格格,与面都不露、百姓连其名号也叫不上来的格格,差距可是很大的。

第163章 二更

  乾隆虽说在三个女儿找到他时, 对她们的想法表示鼓励,但他其实并没有太把六格格所言当回事儿。

  直到这回真的有雪灾爆发,而三个女儿的行为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并狠狠为乾隆刷了一波声望之后, 乾隆才真正开始正视这件事。

  朝堂之上, 官员们先是将一众赈灾事宜给安排得明明白白,随后又夸几位公主格格宅心仁厚,得女如此,是皇上之幸, 亦是大清之幸云云, 而后又夸乾隆慧眼识人,若是没有乾隆的首肯和支持, 几位公主格格便是有心,也不可能做得这样好。

  五公主倒也罢了, 如今朝堂上的人, 谁不知道她的“能耐”?

  可四格格与六格格竟也这般聪慧能干,小小年纪就能为皇家争脸, 为朝廷争脸,着实难得。

  四格格未来的夫婿站在朝堂上, 听着同僚们对自己未婚妻的夸赞, 亦是与有荣焉。

  四格格刚刚被指婚给九门提督之时,朝堂上的人以同情居多, 都说四格格是个张扬的性子, 且又失了圣心, 被乾隆送去了皇家寺庙,日后九门提督怕是要被自己的四格格连累。

  那时候,九门提督心里头只想着, 乾隆提拔了他,又以爱女下嫁,这是乾隆对他的看重。为了回报皇恩,即便四格格当真是个嚣张跋扈的性子,他也会尽到属于自己的职责,不会苛待了四格格。

  后来,在与四格格接触后,他发现四格格与传闻中似乎并不一样,是个爽利而又有主见的性子,恰好对了他的胃口。私下里相处时,四格格又不失温柔细致,九门提督自然也慢慢儿喜欢上了自己的未婚妻。

  如今,看着其他人也开始夸赞起他的未婚妻来,他的心中更是有种说不出的骄傲。

  现在可没有人会再说他要娶那样一个妻子,十分“可怜”了。相反,他们都在说,他是走了大运,才会受到这样的提拔,还能够娶到四格格那样的女子。

  至于四格格从前那些略显黯淡的过往,似乎已经完全被人遗忘了。

  ……

  乾隆被人夸得飘飘然,回去之后就下旨褒奖了三个女儿。

  他还在养心殿中设宴,准备等三个女儿回宫后,好生犒劳一下她们。

  这一等,就是一旬。

  待芃芃三人回宫之时,乾隆发现,四格格的手上生了冻疮,肿得跟萝卜条似的,芃芃与六格格虽然没有生冻疮,但也是一脸疲惫与沧桑,眼下挂着两个黑眼圈,小脸被外头的风刮得通红,肌肤也不复往日的白嫩,变得有些粗糙。

  在朝廷中的多数大臣们眼中,三个皇女是出宫捞功劳去了,这些日子定然过得十分惬意。可只有她们自己清楚,这些日子的劳累与奔波,是实打实的,她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偷半点儿懒。

  毕竟,若是只是躲在乾隆派来帮助她们的士兵们的身后,指挥着他们去卖命的话,百姓们就算再怎么感激芃芃三人,对她们的爱戴之心也不可能在极端的时间内飙升到这样的高度。

  正是因为她们以金枝玉叶之身,亲自奔走在现场,与百姓们同甘共苦,百姓们才会觉得她们更加亲切,也更为敬重她们。

  当乾隆满脸疲惫的女儿们的那一刻,原本准备好的夸赞之语,顿时都说不出口了,剩下的,唯有心疼。

  “傻孩子,都是傻孩子……”

  乾隆命下人们取来了药膏,亲自为四格格涂在了手上,而后又生怕三个闺女冻着似的,又命人取来了三个精致小巧的暖手炉,给她们一人一个揣在怀中。

  芃芃见状,提醒道:“汗阿玛,您这养心殿里头,地龙烧得可暖和了,若是您再让我们三个揣着暖手炉,我们可就要冒汗了。”

  乾隆闻言,顿时有些尴尬,他也是关心则乱了。

  四格格笑了笑,为自家老父亲解了围:“女儿瞧着这暖手炉委实不错,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都是女儿极为喜欢的,且抱在手中亦是十分暖和。不知汗阿玛可否让咱们姐妹在宴会结束后将这暖手炉带回去?”

  乾隆闻言,面色稍霁,只见他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既然给了你们,就是你们的了,朕不至于连个暖手炉都舍不得。咱们父女也有一阵子未曾好好坐下一起用膳了,你们且把你们在宫外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告知朕……”

  嘉奖之事,乾隆没有当场提,芃芃三人也没有问,仿佛这只是一场极为寻常的父女谈话。

  只是,在姐妹三人离去后,乾隆将礼部尚书唤来,与礼部尚书讨论了许久。

  在灾情彻底控制住后,乾隆下旨,册封四格格为和硕和嘉公主,又下旨册封六格格为和硕公主,封号待定。

  按理来说,格格们都是在正式出嫁前才会获得品级与封号,如今乾隆提前将这品级给了,足见他对四公主与六公主的重视之情。

  至于芃芃,因为早已获得了品级与封号,封无可封,所以乾隆只是给了她一些物质上的奖赏,譬如给她新建的慈善组织注资,将她的食邑翻倍,将她的公主府再扩建一些,在帝王陵附近为芃芃修建一个公主陵……

  关于最后一条,芃芃实在是不知该如何吐槽,最后只得暗自在心中道一声,我谢谢您嘞!

  芃芃三人都是上书房中的学生,她们回归之后,上书房中的其他人自然开始拉着她们问东问西,好奇得不得了。

  自从上回上书房一众小团子们“进谏”成功后,他们便不满足于继续在上书房中老老实实地读书,总想着搞点事情出来。

  而这回,芃芃姐妹三人的成功,就让他们看到了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上书房中的人对芃芃三人道,日后芃芃姐妹三人若是人手不够了,只管来找他们,他们都愿意为做善事而出一份力。

  谁不喜欢做英雄,谁不希望得到长辈们的夸赞,谁不想干出一番成就来证明自己?

  对于这些孩子们的心情,芃芃自然是十分理解的。

  她说好,若是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她不会跟他们客气。

  与其余人的随意相比,七格格则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的:“四姐姐,五姐姐,六姐姐,日后,你们若是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能够也让我加入你们吗?”

  和嘉道:“当然可以。”那些重臣之子的请求,她们都答应了,自然不会刻意为难自家妹妹。

  七格格闻言,似乎放下了心:“那就好,那就好,我还以为,姐姐们恼了我了,所以做事儿不愿意带着我……”

  在她看来,前头的三个姐姐都参与了此事,却不带她,怕是因为先前“进谏”时她所做的事不待见她了。

  只是,七格格却不知,这件事是芃芃起的头,主要是已被封为和硕公主的和嘉与芃芃在处理,六格格之所以能够参与到这件事中,也是她自己为自己争取来了这个机会。

  平日里分发礼物之时,芃芃与和嘉兴许还会为着姐妹们面儿上好看,对所有姐妹都一视同仁,只是做事之时,却没有谁刻意拉拔谁一说。总不至于七格格什么贡献都不出,芃芃与和嘉还要刻意把她拉进来,给她分一份功劳吧?

  只是,这个道理,芃芃三人也不可能明着告诉七格格,只能看七格格自己是否能够想通了。

  她们与七格格到底隔了一层,七格格近来心思又有些重,她们便是什么都不说,七格格自己也能够脑补出一堆有的没的来。她们若是如实告诉七格格,只怕七格格更要多想了。

  因此,最终,她们选择沉默。

  这个冬天,兴许是注定让人不能安生。

  京中发生的雪灾好不容易熬了过去,宫中却又穿出安贵人腹中的皇嗣早产的消息。

  在芃芃找人询问时,芳柔告诉她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奴婢也不大清楚。只是听说安贵人那一日不知怎么有兴头出了门,结果在雪地上摔了一跤,就生了。八个月大的小阿哥,长得瘦瘦小小的,又是在这般天寒地冻的时候出生……底下人都悄悄儿的议论,说他怕是不好养活。”

  “旁人说什么咱们不必管,只是这样的话,万万不可从你们的口中说出。”芃芃提醒道。

  “这个奴婢自然明白,奴婢定会管好底下人的嘴,不会给皇后娘娘惹来麻烦的。”说着,芳柔有些欣慰地道:“公主如今是越发有身为嫡出公主的威仪了。”

  在安贵人腹中的皇嗣出生之前,翊坤宫中的十三阿哥是最小的阿哥。

  如今,安贵人早产生下个小阿哥,自然就是十四阿哥了。

  乾隆到现在也没有要晋安贵人位份的意思,显然不准备让安贵人抚养这新出生的小阿哥,也不知道,这小阿哥最终会被送去哪个宫中。

第164章 一更

  对于十四阿哥的去向, 宫中诸位妃嫔还是十分关注的。

  乾隆膝下存活下来的子嗣不多,有望继承皇位的更是少数。

  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六阿哥都已出局,文武双全又得乾隆看重的五阿哥虽然一度被视为除十二阿哥以外最有希望继承皇位之人, 但他在木兰秋弥一役落下了跛足, 虽说乾隆对他的宠爱不减反增, 但他继承皇位的希望也因此而被无线拉低。

  除了这几个人以外,八阿哥永璇素来不得乾隆喜爱,甚至可以说是乾隆最为厌恶的儿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这八阿哥基本是没有可能继承大统的;十阿哥尚武不尚文, 向来表现既不差劲,也不十分突出, 可以说是给十二阿哥陪跑的,十阿哥的额娘舒妃也以皇后马首是瞻, 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与皇后的儿子相争, 宫中其余的妃嫔们多把舒妃和十阿哥母子视为了皇后与十二阿哥的党羽。

  满打满算,眼下也就一个十一阿哥可以与十二阿哥争一争, 尽管无论从身份还是圣宠上来说这希望十分渺茫。

  从学识上来说,十一阿哥倒是可以与十二阿哥一争, 但是自从上书房中引进西学课程之后, 十一阿哥的成绩就被十二阿哥远远甩在了后面。

  不同于自幼在芃芃的影响下对西学课程颇感兴趣的十二阿哥,十一阿哥对西学打心眼儿里抵触着。哪怕后来, 因着乾隆的态度, 十一阿哥捏着鼻子接受了他必须学习西学课程的事实, 学得终究也没多用心。西学终究是一门新兴学科,哪怕是用尽全部心思去学,也未必见得能够学好, 何况是不肯花心思在上头呢?十一阿哥的西学成绩,可想而知。

  有西学成绩拖后腿,在读书方面,十一阿哥在十二阿哥面前也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优势。若是十一阿哥要与十二阿哥相争,宫中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十一阿哥。

  往下数,刚能把路走稳当,还看不出性情与资质如何的十三阿哥是十二阿哥的同胞兄弟,暂时可以忽略不计。除非十三阿哥日后的天资远胜于十二阿哥,否则皇后也不会轻易放弃长子改为扶持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