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89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等到皇后与福康安消失在视线范围之中,乾隆才屏退了众人,指着自家身边儿的座椅对芃芃道:“坐,今儿个咱们父女便来说说心里话,你在朕面前,不必这般拘谨,反倒显得生疏了。”

  芃芃依言坐在了与乾隆相邻的黄花梨椅子上,手边儿摆着芃芃素日里爱吃的糕点与爱喝的茶,看这架势倒像是父女之间随意的一场闲聊,芃芃不必直面乾隆的双眼,无形之间也少了很多压力。

  乾隆率先拿起一块板栗糕吃了起来,芃芃见状,也捻起一块花生糕开吃。

  那糕点软糯香甜,在嘴里化开的感觉吗,无形之中让芃芃的心情好了那么一点儿。

  两块点心下肚,乾隆问芃芃:“十二的事,你可怪朕?”

  芃芃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若她回答不怪,那也未免太假了一些。这些日子以来,她对乾隆态度上的转变,乾隆自然不会察觉不到。可若是回答怪,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她这样回答了,乾隆就会改变主意,不再忌惮十二阿哥了?除了在乾隆心中落下个“心怀怨望”之名外,对他们兄妹没有任何好处。

  最终,芃芃只是避重就轻地答道:“这是十二哥自己的选择。若是他不曾存了出海的心思,没有任何人能够逼迫他。”

  她与乾隆坐在这儿进行父女谈心,一切都看似与往日没什么区别。只是,芃芃在乾隆面前,终于也学会了斟酌,她没法再对乾隆畅所欲言了。

  “汗阿玛,您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十二哥,觉得他过于平庸,达不到您对他的预期,是吗?即便没有种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十二哥也不会是您最喜欢的皇子。您对十二哥,一直存有偏见。可我的十二哥,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哪怕他不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也绝对不会被埋没,您且等着瞧吧。”

  话语末尾,芃芃的语调中带了几分调皮的意味,像是在与自家老父亲打赌一般。

  唯有她自己知道,她说这话时,有多么认真。

  乾隆显然也没太把芃芃的这番话当回事儿,在海上漂泊着,最多也就能够赚回一些金银钱帛,或是与他国之间建立交往关系,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但今儿个是女儿三朝回门的日子,他好不容易才让女儿对他缓和了态度,自然不想惹得女儿不快,便顺着芃芃的话道:“那朕可就等着看了。”

  顿了顿,乾隆对芃芃语重心长地道:“你是固伦公主,是国之祥瑞,无论继位者是何人,都不会亏待了你和皇后。”

  看样子,您心里头有人选了。是谁,八阿哥吗,十一阿哥吗,是小十四、小十五,还是去岁由宫人诞下的、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十六?

  芃芃忍了忍,终究还是没把这番话说出来:“立储之事,乃国之根本,您不该与儿臣说的。”

  “朕只不过是希望你心里头能有个底罢了。”

  事后,十二阿哥永璂得知了芃芃与乾隆的部分谈话内容,眉宇间带着些许讥诮道:“看样子,汗阿玛还真是对我不抱任何期望啊。只怕在他看来,我坚决要航海的行为,也只是一种胡闹吧!”

  永璂对芃芃道:“妹妹放心,既然你在汗阿玛跟前替我说下了豪言壮语,我必不会打你的脸,总有一日,我要让汗阿玛认识到他自己的狭隘!”

  芃芃叹了口气:“虽说前程要紧,可你出门在外,也得主意自身的安全。还有皇额娘那儿……如今,皇额娘还跟你闹着脾气呢。你在外头过得好一些,让皇额娘放心,皇额娘保准就不生你的气了。下次回来的时候你要是再给我带个小侄儿或是小侄女回来,那可就更好了。”

  话音刚落,芃芃脸上就挨了永璂一记拧:“好啊,如今你胆子是越发大了,连自己兄长都打趣起来了。”

  两人说说笑笑间,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很快就到了永璂启程的时候。

  这一回,十阿哥会跟着永璂一道离开。

第207章 一更

  初夏的树上知了有些聒噪, 闹得人心里头不安生。

  若是搁在往年,这个时候,内务府的冰早已开始预备起来了, 随驾前往圆明园避暑的人马也该开始忙活起来了, 然而今年与往年不同, 乾隆决定南巡,途中的路线经清景陵、明孝陵,最终抵达苏杭一带。

  此行的目的既是为了考察经济民生、收拢民心,也是为了顺道散散心。

  清景陵是康熙的陵墓, 景陵不远处, 还有顺治的孝陵。对于乾隆来说,南巡途中顺道给自家祖宗烧个香上个坟, 这没什么好说的。若是乾隆不这么做,才会让人觉得奇怪。

  至于前往明孝陵祭拜朱元璋之事, 也不是乾隆首创的了, 他的祖父康熙当年为了归拢民心,也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大清皇帝的气度, 就曾五次谒明孝陵①。

  ——看,你们汉人的皇帝, 我大清皇帝也给予其相应的尊敬。你们汉人的文化, 我们满人亦颇为尊崇,满汉一家亲, 你们何必反我?从前是什么样儿, 如今还是什么样儿, 只是换了个统治者罢了,朝代更迭也不过是寻常之事。

  康熙这么做了,效果斐然, 不少文人都被他的这种举动所安抚,对满清的排斥也不再像以往那般强烈。乾隆作为康熙的孙子,且他又向来对自己的祖父颇为崇敬,自然也打算效仿康熙,去争一争汉人的心。

  此外,考察沿途是否有吏治腐败的现象,检验各处道路修缮成果,以及作物生长情况,都是乾隆的目的。

  当然,对于乾隆本人而言,外出散心这一条也很重要,成日被关在宫殿内批阅奏折处理公务,着实让人沉闷,偶尔也得让人缓口气不是?为了维持乾隆在人前英明神武的形象,此条就不足为外人所道了。

  这次南巡因路途遥远,乾隆只打算带上皇后、几个高位妃嫔,并新晋低位妃嫔中两三个最为得宠的,至于居于嫔位却不得宠的,都让她们留在紫禁城中。

  如今,后宫之中,居于妃位的有舒妃、婉妃、庆妃、容妃等几位妃嫔。婉妃、庆妃与容妃都被乾隆点了随驾,唯有四人之中出身最好、资历最老的舒妃留在宫中。

  对此,乾隆的解释是,后宫之中高位妃嫔不能全走光了,得留下一个负责主事的。舒妃协理六宫多年,且性子也是个沉稳的,在帝后南巡之时,由舒妃来代为管理六宫事务让人放心。

  这个理由,听着倒也算是合情合理。只是,乾隆作为帝王,其一举一动,都能被人解读出不一样的意味来。

  有些人暗自琢磨着,是不是乾隆因为十阿哥自作主张跟乾隆闹着要出海的缘故,惹恼了乾隆,让乾隆迁怒到了舒妃身上。如若不然,为何留宫的不是婉妃与庆妃,而是舒妃呢?

  要知道,婉妃协理六宫的时日并不比舒妃短,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庆妃虽说没摸到几回宫权,但也曾在婉妃诞育十五阿哥时给婉妃顶过一阵子班,且将宫务处理得有模有样。倘若乾隆只是想留个人在宫中坐镇,并不是非舒妃不可,可最终留下的却是舒妃,这难道不是乾隆不待见舒妃的证明?

  再联想到舒妃自从被晋为妃位之后,十来年位份都没有再动过,当初婉妃、庆妃、容妃起--点都不如她,如今却与她平起平坐了……有些自诩聪明的人顿时恍然大悟,看样子,舒妃如今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几何,还真是有待商榷啊。

  十二阿哥出海一事,在宫人们眼中是十二阿哥被乾隆变相放逐了,十阿哥作为素日里与十二阿哥走得最近的皇子之一,在这档口不思量着怎么与十二阿哥划清界限,反倒吵吵嚷嚷要跟着十二阿哥一道出海,也难怪乾隆如今越发不待见舒妃母子。

  这般想着,一些偷奸耍滑的宫人们对待舒妃的态度难免有些怠慢,不再如以往那般谨慎。

  对此,舒妃的反应是,将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轻视她的人给收拾了一顿,好让那些人明白,就算她再怎么不得宠,她也是身居高位的实权妃嫔,能够轻易操纵他们这些见风使舵者的生死!

  除了后妃之外,此次出行,乾隆还把自己的子女们也给带上了。

  三公主、四公主因为要照顾各自的家庭以及事业而留京,新婚的五公主被乾隆带上了,五额驸也被顺带着捎上了。

  诸位阿哥之中,得享伴驾之荣的只有十三阿哥与十五阿哥。

  乾隆从不掩饰他对八阿哥的不待见,八阿哥不能伴驾实属正常,十阿哥与十二阿哥出海了自然不消多说,至于十一阿哥,原本依着他的圣眷,伴驾该有他一份的。只是不知乾隆是不是不想让他以及他的生母金嫔再抱有那不该有的妄念,总之,这一回,南巡没他的份。

  而十四阿哥又身子弱,不能承受长途跋涉的旅行,如此一来,能够伴驾的,的确也只有十三阿哥与十五阿哥。

  十三阿哥在乾隆跟前一直颇为受宠,但这种宠爱仅限于老父亲对一个无知孩童的喜欢,若要说乾隆对十三阿哥寄予某方面的厚望,那还真没有;反倒是十五阿哥,颇得乾隆重视,乾隆时不时就要亲自过问十五阿哥功课,得了闲还会亲自将十五阿哥唤到跟前来指导一番,这落在周围的宫人们眼中,自然又有一层非同一般的含义。

  十五阿哥得宠,连带着婉妃在宫中的地位似乎也提升了不少。

  婉妃母子的得意,与舒妃母子的失意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若不是婉妃一直小心地维护着她与皇后及舒妃之间的关系,就凭着乾隆这样的操作,她只怕早就要与皇后以及舒妃离心了。

  对此,婉妃曾私底下与她身边儿的心腹道:“也不知是不是本宫的错觉。本宫总觉得,皇上似乎不乐意看到本宫与皇后娘娘以及舒妃姐姐走得太近。”

  婉妃的心腹茗香为自家主子点了一支熏香,那香味儿清新怡人,浇灭了婉妃心中的些许焦躁,只听茗香道:“这是自然,按理来说,有嫡子在的情况下,该立嫡子才是。可皇上非但不器重十二阿哥,还默许十二阿哥远离朝堂,又抬举起了咱们阿哥,这摆明了是在忌惮皇后娘娘一脉的势力。娘娘若是继续与皇后娘娘为伍,只怕皇上的这份忌惮就该落在娘娘身上了。”

  按照茗香所想,自家主子这些日子就该远着皇后一些才是。

  婉妃听懂了茗香的言下之意,却摇了摇头:“本宫深受皇后恩泽,就连小十五……若不是五公主当初出手相助,他怕是也无法顺利出生。如今,本宫又岂能为了安眼前的一点子蝇头小利,就与皇后娘娘离心?”

  茗香是个忠心为主的,在她看来,皇后虽要紧,但若论紧要程度,却没人能越得过自家主子去,闻言压低了声音:“若当真只是些许蝇头小利,奴婢也就不劝主子了。可主子有没有想过,讨得皇上欢心的嘉奖,兴许是咱们小主子的锦绣前程,是那万里江山……”

  话还没说完,茗香的嘴就被婉妃给堵住了:“此事休要再提。皇上欲立谁为嗣,不是你我可以置喙的。”婉妃叹了口气:“若是事事依着皇上的意思来,那咱们与皇上手中的提线木偶又有什么两样?倘若皇上只是将本宫的小十五当做他心中储君的磨刀石,本宫又该如何?别忘了,底下还有小十六与小十七呢,他们也同样受皇上喜爱。皇上如今只管将本宫的小十五高高地捧起来,倘若最后继位的不是小十五,到时候,本宫与小十五得罪了皇后,又与新君交恶,哪里能落下什么好?与这份风险相比,本宫倒情愿小十五能够定定心心、安安生生地长大。”

  茗香有些为自家主子感到不甘:“主子,这大好前程,您当真说弃就弃了?”

  婉妃冷笑一声:“究竟是大好前程,还是皇上在捧杀咱们小十五,还不好说呢。皇上最是个薄幸之人,十二阿哥到底是他的嫡长子,竟说弃就弃了,皇上与本宫的十五相处的时间甚至没有与十二来得多。他如今如此‘看重’十五,究竟是因为喜欢十五,还是因为十五无母族可依,身边儿又没个同母兄弟帮衬着,好拿捏掌控?他想要让本宫和十五做棋子,却要问问本宫答不答应!实话与你说吧,本宫实在是信不过皇上,也不敢去赌他有几分真心。”

  “往常咱们是如何与皇后走动的,往后照旧就是。皇上即便不高兴,也顶多就是将本宫叫去训斥几句,或是等十五到年龄了给十五配个空有架势实则娘家不显的福晋罢了,怕什么!只要本宫与小十五不参与夺嫡之事,该感到害怕的就不是咱们!皇上若是认准了十五,便不会因为本宫的行为而迁怒十五;皇上若是没认准十五,只准备拿十五当新君的磨脚石,本宫也算是阴错阳差,带着十五躲过了一个陷阱……”

  却说乾隆在对着婉妃身边儿的人明示暗示了一圈,最终发现婉妃就是个榆木脑袋,听不懂自己的言外之意时,他彻底放弃了。往好处想,虽说婉妃是个榆木疙瘩,至少拉帮结派这种东西,她大概率是不会有的。

  且日后倘若小十五当真有那大造化,有个婉妃这样愚蠢的生母,至少不会出现太后把持朝政之事。

  想到这儿,乾隆心里头似乎得到了些许安慰。

  然而,在出发的前一日,当乾隆随口问起小十五未来的志向,小十五一脸天真地仰着小脑袋,告诉乾隆他想效仿十阿哥与十二阿哥的时候……

  乾隆的心情……实在是一言难尽。

  若是小十五告诉乾隆他对成为乾隆的接班人非常有性趣,乾隆指不定还会疑神疑鬼一阵儿。可这会子乾隆得知小十五对皇位毫无想法,他总之……心情也是十分微妙。

  海上到底有什么好的,怎么他的儿子一个个的都想往海上跑,反而对他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毫无兴趣呢?在他阿玛那一辈的时候,以及他自己那一辈的时候,明明争斗皇位、继承大统才是诸位阿哥们的毕生所愿啊!如今究竟是他跟不上时代了,还是他的孩子们想法太过稀奇古怪了???

第208章 一更

  按照乾隆的想法, 他手底下的这些个儿子们,合该尽可着他来挑选才是,他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自己选中了人, 那人却不愿意继承自己事业的这种可能性。

  然而, 事实有时候还真不能尽如乾隆所愿。

  接下来几日, 乾隆时不时便将十五阿哥永琰叫到自己跟前来,试图改变永琰的想法,好让他把心思收一收,别学着他的两个哥哥, 总想着撒丫子往外跑。

  可惜收效甚微。

  只见永琰掏出了十二阿哥寄给他的书信, 献宝似的递到乾隆跟前:“这是十二哥在海上的见闻,我从不知, 在海上竟会遇到这样惊险刺激的场景,也从不知, 海的对岸, 会有那样的国家,那样的土地……汗阿玛, 我知道,您既然能够同意让十哥与十二哥航海, 肯定不是觉得航海没前途, 您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不相信我的能力, 觉得我不能做到兄长们那般出色。您只管放心, 我会向您, 我不比我的两个兄长差!”

  永琰是真心实意地在夸赞乾隆,可这话听在乾隆耳中,却只让乾隆觉得内伤加重。

  看重的继承人都要被人给拐跑了。乾隆当下也不再含蓄, 径直问永琰,若是他与他的兄长们都航海去了,大清的江山该怎么办,他们这几兄弟难不成只顾着自己,心中毫无皇父、毫无属于自己的责任吗?这番问话,却只得道了永琰十分诧异的一句“不是还有十六弟和十七弟吗”,让乾隆险些憋屈到内伤。

  乾隆年岁渐长,但精神头依然好得过分,自觉还可以再掌几十年权,这也是他不希望找一个年长且羽翼丰满的继承人来与自己分庭抗礼的原因。但话又说回来了,乾隆虽身子骨还算硬朗,到底也是年近六十的人了,挑选继承人之事自然也不可能选那尚在襁褓之中连话都不会说的,这样的孩子,且不说资质如何,能不能立得住还算两说呢。从身份以及自身的资质与秉性来说,十五阿哥是最合适的。

  可十五阿哥在这方面颇为执拗,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继承皇位这种可能,而是一心想要追随两名兄长的步伐到海上去,一旦乾隆流露出不情愿的表情来,十五阿哥就说乾隆偏心他的两名兄长,这让乾隆颇为发愁。

  当日十阿哥在乾隆跟前跪请追随十二阿哥的步伐而去时,乾隆心中的那些个担忧,终于成为真了。

  乾隆看着十五阿哥固执的小脸,心道,难不成,他真要放弃十五阿哥这么个他所看好的苗子,从头开始培养十六阿哥以及十七阿哥吗?

  还没等乾隆考虑出个所以然来,京中便传来了噩耗。

  原来,在乾隆一行人离京后不久,年幼的十六阿哥就因为下人的一时疏忽染上了风寒,连着发了三日高烧,最终没能熬过去。

  这则消息,让乾隆最近本就不虞的心情雪上加霜。

  十六阿哥不过是一名宫人所出,乾隆对十六阿哥有几分喜爱,但要说这份喜爱有多么深,倒也没有。

  只是从前乾隆总是觉得自己的儿子数量虽不及祖父康熙,也还算是够用了。直到如今,考虑继承人时,乾隆才深深意识到,儿子到用时方恨少,别拿儿子当根草。

  ……

  七格格捧着一碟子茶点候在乾隆的营帐外。

  此次南巡,乾隆对儿子们颇为吝啬,只肯将十三阿哥与十五阿哥带在身边儿,对闺女们倒是不赖,他膝下的几个未出嫁的女儿们,包括六格格、七格格与九格格在内,全部都在南巡的大名单上。在乾隆看来,儿子们错过了这次南巡,兴许还有下一次,女儿们若是日后去抚蒙了,可就没有这等机会了。

  如今,五公主已经出嫁,六格格与七格格眼看着也到了议婚的年龄了,七格格自然也是愈发焦虑。

  四公主与五公主都未抚蒙,乾隆余下的三个女儿之中,总得有抚蒙的。不然,只是送宗室女去抚蒙,也不合适啊,回头那些个宗室该有意见了。

  六格格不想抚蒙,为此早早便开始做打算,跟着芃芃与和嘉做了不少事,在乾隆跟前很是露了几回脸,这一招如今看来颇有成效。先前蒙古一个部落向乾隆求娶六格格时,被乾隆给婉拒了,转头就嫁了一个多罗格格过去以示安抚,看起来倒真有几分要将六格格留在身边儿的架势。

  不过,这也怪不得乾隆,六格格手段了得,其又对芃芃的许多想法接受良好,帮了芃芃不少忙,而她本人在做生意这方面也是手段了得,每年都有不少进账,其中一部分钱被她拿来“孝敬”乾隆,将乾隆哄得颇为开心。虽说乾隆不差这几个钱,但女儿有这份孝心,有这份能耐,也是一件好事不是?

  但最终促使乾隆做出决定要将六格格留在京城中的缘由却不仅限于此。

  大半年以前,在芃芃的提议之下,大清开设了第一家银行,由于芃芃本人事务繁忙,手上还有皇家报刊的业务要管理,便只在这皇家银行中挂了个名儿,关键时刻出些主意,而这皇家银行的日常运转则是由六格格在负责。

  皇家银行虽没法子像后世的银行功能那般五花八门的,但基本的存储与借贷功能还是有的。起初乾隆没把这银行当回事儿,以为银行只是钱庄的别称,但他远远低估了以官方的名义开创银行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

  由于有皇室的名义背书,不少百姓对于皇家银行都有极高的信任度。家中有余钱的百姓们纷纷将自己的积蓄存入了皇家银行之中,以赚取利息,而一些资金一时难以周转过来的商人们也选择向皇家银行借贷,到了还款之时,要给皇家银行支付一笔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