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25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舒妃点了点头,示意自己身旁的心腹宫女拿着药方去了药房,而后,她竟以妃嫔之尊,跪在了芃芃面前,朝着这个尚且年幼懵懂的女婴拜了拜:“我入宫以来,就只此一子,疼得如珠似宝,毫不夸张地说,我将十阿哥看得比我的命更重!此番五公主受上苍指点救了我儿,便等同于救了我一命!日后,我愿为五公主和皇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舒妃本就投靠了皇后,如今听闻芃芃救下了自己的儿子,愈发坚定了自己要跟着皇后走的心思。皇上和太后娘娘说得没错,芃芃果然是个有福之人,与她走得近的人,就能够被她的福泽庇佑。

  她的这一举动,惊呆了在场之人。若是皇后在场,只怕早就将她扶起来了。可如今在场的几个主子都十分年幼,身边儿其他的又都是下人,做不得主,竟任由舒妃结结实实地在芃芃跟前叩了几个头。

  十阿哥睁着一双懵懂的眸子,懵逼地看着他家额娘的举动,似是不明白他额娘到底在做什么。至于芃芃……她也只能跟着十阿哥一起装懵,要不然,这场面也让人太尴尬了些。

  说来,舒妃倒当真是个爱护儿子的好额娘,因出身显赫,舒妃性子是有些高傲的,在宫中也不屑于拉帮结派,乾隆待她不似其余几个妃嫔那般宠爱,她也不会可以放下-身段讨好乾隆。然而这回,她却愿意为了自己的儿子向芃芃下跪,并再一次隔空向皇后表了忠心……芃芃觉得,她与自己想象中的不大一样。

  不过,并不让人讨厌就是了。舒妃这样的性情,想必更与她家额娘合得来吧。

  ……

  宴席上,正在招待朝廷诰命与宗室命妇们的皇后在得知十阿哥被人动了手脚之时起,心中就有预感,今日芃芃的周岁宴,怕是不会太平。乾隆和太后有意借着这场周岁宴,让芃芃坐实“祥瑞公主”的名头,好再抬一抬她的身份,但显然,有人不想让他们如愿以偿。

  十阿哥落水险些丧命,这不是一件小事,但在众多朝廷诰命与宗室命妇面前,皇后不能表现出分毫来。后宫之争,需关起门来自行解决,若是闹到外人跟前去,实在有失皇家颜面。

  皇后虽心中颇为忧虑,却不能表现出分毫来,只与周围的命妇们谈笑晏晏,说些与孩子有关的话题。

  这时,有人忽然道:“皇家人丁兴旺,后宫有皇嗣频繁降生,可见是皇后娘娘治理后宫有方。皇后娘娘淑贤良德,当为吾辈楷模。”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嘉贵妃新过门的儿媳,四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皇后与嘉贵妃颇不对付,四福晋当面这样盛赞皇后,倒是出乎了众人的意料,此时,嘉贵妃的脸,已经有些黑了。

  若这话语到此为止,诸人只会以为伊尔根觉罗氏是在拍皇后的马屁,可四福晋给了嘉贵妃一个安抚的眼神,话锋一转,又道:“说来,三皇嫂嫁给三皇兄也快五年了吧,怎么至今尚未诞下一子半女呢?”

  三福晋喝茶的动作顿了顿,冷冷道:“四弟妹才嫁入皇家,倒是为皇家之事操心得紧,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皇族宗亲中的大小事务,如今是四弟妹在管着呢!”

  三福晋的婆婆纯妃与四福晋的婆婆嘉贵妃在宫中关系时好时坏,时而针锋相对,时而又能联起手来共同怼人,但三福晋与四福晋之间的关系,却真真是水火不容,从未好过,这份不睦,自两人嫁入皇室之前便存在了。三福晋是和硕淑慎公主之女,四福晋是和硕格格之女,按理说,该是三福晋更尊贵些,可三福晋之母是允礽之女,其母不过是因为被雍正帝收为养女,才身份高一些,四福晋之母则是怡亲王允祥之女,虽只是和硕格格,但雍正帝爱屋及乌之下,对四福晋之母的宠爱反倒比对三福晋之母的宠爱更甚。

  和硕淑慎公主与和硕格格别苗头,作为她们的女儿,三福晋与四福晋自然也是水火不容。当然,四福晋作为一个刚刚嫁入皇家的媳妇,敢怼三福晋,也是有理由的。早在孝贤皇后的葬礼上,乾隆就以对嫡母不够孝顺、不够悲痛为由,当面斥责了大阿哥与三阿哥,并剥夺了他们的皇位继承权。本朝以孝治国,孝贤皇后是所有皇子皇女的嫡母,大阿哥和三阿哥得了个不孝的名头,可谓是前程尽毁。既如此,四福晋自然觉得自己不必再对三福晋客气了。

  “三皇嫂的话,我是不敢当的。正如三皇嫂所言,我不过是个刚嫁入皇家的新妇,能懂什么呢?我也不过是为三皇嫂操心罢了,毕竟,三皇嫂进门多年无所出不说,三皇兄膝下如今连庶子庶女都没有一个,外头人难保要说三皇嫂的闲话,觉得三皇嫂善妒不容人……”四福晋笑吟吟地看着三福晋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还偏要追问一句:“三皇嫂,你说是不是呢?我可是在为你的名声着想啊!和硕淑慎公主最是在意自个儿的名声,你可万万不能败坏了公主的名声,让她落下个教女无方的罪名。”

  三福晋听四福晋在针对她的时候居然还带上了她的额娘,顿时忍不住站起了身:“你!”

  “呀!”四福晋惊讶地指着三福晋的座椅,只见那座椅上,有斑斑血渍,甚是碍眼:“三皇嫂,你莫不是来小日子了?五皇妹的周岁宴见了血,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四福晋慎言!我儿带着祥瑞之兆出生,又岂会被这点血渍所影响!”皇后一听四福晋的话,顿时就皱起了眉。她听不得有任何人说她女儿不好,哪怕只是说说也不行。

  四福晋赶忙向皇后请罪:“是臣媳说话不当,五皇妹命格高贵,自不会被这些污物所影响。只是,三皇嫂在五皇妹的周岁宴上出了岔子,到底有些不美。”

  皇后轻“嗯”了一声,算是揭过了这茬,不再去计较四福晋所说的话。

  现在,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三福晋身上,三福晋顿时脸颊羞红,如有火焰在燃烧。

  皇后道:“你来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若真是来了小日子却没注意到,也得接受一番申饬。

  三福晋瞪了四福晋一眼:“回皇额娘,臣媳的小日子并没有来,怕是有人在恶意陷害臣媳!”

第28章 三合一

  四福晋用揶揄的语气道:“自打你入了翊坤宫, 也就只有皇额娘身边儿侍奉的人能够接近你。难不成,你是想说皇额娘故意栽赃陷害你?笑话!三皇嫂,我知道你在五皇妹的周岁宴上当众失仪, 觉得很没面子, 又怕皇额娘会找你问罪, 便想为自己寻个开脱的理由,但你也不能随意乱说话啊!欺瞒皇额娘,可是重罪!”

  三福晋看向四福晋的双眼都快要喷火了:“我说了,我的小日子并没有来, 这些血渍不可能是我弄的!”话虽这样说, 她到底也不可能让人现场检查一番,便有些底气不足。

  四福晋见她这副模样, 嗤笑一声:“那你倒是说说,究竟是谁, 会处心积虑的陷害你呢?除了皇额娘外, 又有谁有能耐在翊坤宫中对你动手脚呢?”

  皇后听到这话,眼睛危险地眯了迷。三福晋与四福晋互相找茬, 她管不着,又不是她的亲儿媳, 但若是哪个不长眼的胆敢把她给拖下水, 她必要让这两个皇家媳妇知道中宫皇后的厉害!

  三福晋平息了一下情绪,道:“今日是五皇妹的周岁宴, 皇额娘一心盼着五皇妹好, 盼着五皇妹的周岁宴能够顺顺当当地进行下去, 这血渍自然也不可能是皇额娘弄的。但方才,人多手杂,翊坤宫中的座椅容易在那时被人动手脚, 指不定就是某些与我不对付的人,见不得我好,便故意赶在我落座之前,将血渍涂在了我的座椅上——我记得,今日四弟妹就是在我之前来的,对吧?”

  此时此刻,三福晋当真是一点儿也不掩饰自己对四福晋的怀疑。毕竟自打她嫁入皇家之时起,三阿哥便已失了势,命妇和宫妃们对她都不冷不热,却也不会特意来陷害她,毕竟,她碍不着她们什么。唯有四福晋,素与三福晋交恶,巴不得三福晋倒霉,三福晋被人陷害了,自然会怀疑到四福晋身上。

  “三皇嫂,你的意思是,这血渍是我提前弄上去的,就是为了陷害你?”四福晋嘴角彻底没了笑容:“容我提醒你一句,说话是要讲究证据的!尽管我敬你是我嫂子,对你处处忍让,但这不代表我可以容忍你肆意污蔑我!若是你拿不出证据来,我可就要找皇额娘、额娘以及纯妃娘娘为我做主了!”

  与几乎已经被放弃了的三阿哥不同,四阿哥可是嘉贵妃的长子,嘉贵妃对其寄予厚望,自然不会任由三福晋给自己的儿媳安个罪名。想当初,四福晋也是挑了又挑,才从一众闺秀之中挑选出来的。嘉贵妃这个做婆婆的可以说四福晋不好,但她绝不会容许别人欺到四福晋头上去!

  嘉贵妃闻言,摆出了慈祥长辈的架势,和颜悦色地对三福晋开口道:“好孩子,你若是有证据证明是你四弟妹害了你,你只管告诉本宫,本宫自会为你做主,好生惩戒你四弟妹一番。”她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可你若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胡乱攀扯你四弟妹,你便需要好生给本宫一个交代!毕竟,你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控你四弟妹陷害你,一个闹不好,你四弟妹的名声可就要被你给毁了!”

  三福晋自然是没有证据的,她压根儿就想不到,她这样一个冷门阿哥的福晋,也会被人算计。她被这件突如其来的事打击得措手不及,若是她有证据,早就不会这样被动了。

  看似公平公正的嘉贵妃,实际上明里暗里也是帮着自家儿媳的,三福晋慌乱之下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婆婆纯妃,却见纯妃别过了头,看也不看她一眼,三福晋顿时心中一凉。

  四福晋见状,勾了勾嘴角:“所以,你拿不出证据来,是吗,三皇嫂?那你空口白牙地这样污蔑我,可不大像话啊。”

  “我是个愚笨之人,比不得四弟妹好手段!我没抓住谋害我之人的把柄,合该有此一劫!只是,那陷害我之人,也别以为自己就能高枕无忧了。这次没被我抓到,是那人好运,但这不代表那人次次都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按理来说,在这个时候,三福晋就该道歉了,可她终究有些咽不下这口气,她是公主之女,自幼金尊玉贵地长大,又何尝受过这样的委屈?!!!

  这时,纯妃开口道:“行了,别逞口舌之快了,还嫌不够丢人现眼吗?你说你是被冤枉的,可你既找不到陷害你之人,也拿不出在证据来,可见此事只能是你所为。本宫知道,你不是有意要破坏你五皇妹的周岁宴,但你这般推诿责任,可谓是罪加一等。还不快向皇后娘娘和你四弟妹赔罪?因为你一个人,闹成这个样子,着实不像话!皇后娘娘若是生气,要治你的罪,本宫可没脸替你向皇后娘娘求情!”

  纯妃是三福晋的正经婆婆,别人的话,三福晋或许可以不听,纯妃的话,三福晋却是不得不听,否则继她丈夫背上个不敬嫡母的罪名后,她也要被人指责不敬婆婆。

  只是,纯妃从头到尾的冷漠态度,到底令三福晋心寒。

  此时,三福晋在翊坤宫中四周环顾,却发现自己孤立无援。是啊,连自己的婆婆都不帮她说话,还有谁会帮她呢?在找不到证据的情况下,这个黑锅,她背定了。

  三福晋红着眼圈儿,如此骄傲的一个人,险些要落下泪:“臣媳在凤驾前失仪,请皇额娘恕罪。”

  她虽看起来十分可怜,但皇后只要一想到她让自家女儿的周岁宴见了血,心中就十分不痛快,若是皇后同情她,谁又来同情皇后遭了无妄之灾的女儿呢?

  皇后别过脸:“今日是芃芃周岁宴,本宫不欲罚人,你衣服上沾了血渍,继续参加芃芃的周岁宴也不是那么回事儿,不若去你额娘宫中,换件衣裳吧。”

  这是变相的在赶人了。纯妃的宫殿离皇后的翊坤宫相去甚远,这一来一去的,路上要耽搁不少时间,重新更衣梳妆也要好一阵。三福晋这一去,就不可能跟大部队一起前往太和殿赴宴了。

  四福晋听闻此言,暗中窃喜,三福晋低着头,不敢看任何人,她生怕她一抬头,眼泪就会控制不住的从眼眶中滑落下来:“是,臣媳遵命,多谢皇额娘宽容。”

  皇后并没有对三福晋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只是让三福晋去她正经婆婆处换一身衣服,这要求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三福晋的衣服上沾了血污,到底有些不祥,且也算是一种失仪。纵使皇后要通过这项举动变相地把三福晋排斥在宴会之外,三福晋也无话可说。

  ……

  三福晋离开后,很快便有人将她坐过的那把椅子给挪走了,那椅子上也沾染了些许血渍,下人们可不敢让它留下来碍了各位主子的眼。

  翊坤宫中又恢复了起初的热闹,好似三福晋之事不曾发生过一般。

  只有皇后眼中闪过了一丝深思。

  裙上沾染血污之事,是因三福晋的一时疏忽而起吗?

  在皇后看来,这种可能性有,但不大。三福晋虽被和硕淑慎公主养得骄纵了些,但规矩上的分毫不差的,该有的谨慎小心,她也都有,就连乾隆,也曾亲口夸赞过,说这个儿媳言行举止落落大方,有贵女该有的气度。

  三福晋嫁给三阿哥,是在三阿哥被当众斥责之后。彼时,三阿哥因为乾隆的当众打压,郁郁寡欢,借酒消愁,时不时就要病上一场。而乾隆呢,在气头过去之后,看着儿子这副萎靡不振的模样,到底也有些后悔了,但他本人说出去的话又不可能收回来,为了对三阿哥聊做安慰,便特意为三阿哥择了一名出身高贵、品行贤德的嫡福晋。若三福晋不好,乾隆也不会把她指给三阿哥。

  可这样一个得到了乾隆认可的儿媳妇,在如此重要的日子,竟然出了这样大的纰漏,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尤其皇后知道,就在不久前,才发生了十阿哥落水之事,若不是芃芃及她身边儿的人施救及时,只怕现在十阿哥的讣告已经传遍前朝后宫了。

  试想,若是前脚才发生三福晋衣裙见血之事,后脚又有十阿哥溺水身亡的消息传开,哪怕这两件事本质上与芃芃没什么关系,前来赴宴的人多半也会把这些与芃芃关联起来,觉得芃芃身负祥瑞之说不成立。

  芃芃会如此得宠,究其根本,是她身上自带祥瑞之兆,可若是周围人都不觉得她是福星,反而觉得她是灾星,她所面临的,又会是什么呢?先前她得了多少好处,如今就会因为这一点而吞下多少苦果。

  皇后越想,便越是心惊,若是有人在背后动手脚,那幕后之人必不是冲着三福晋来的,而是冲着她们母女!

  幸而十阿哥安然无恙,三福晋衣裙染血之事虽说不吉利,但也只能说是她自个儿不小心。

  又过了好一阵,芳柔、芳芷终于抱着芃芃和小十二到了。至于方才从宴席上匆匆离去的

  舒妃则还不见人影,诸位命妇不由浮想联翩。

  芃芃生得粉雕玉琢一般,十分可爱,一到场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她身边儿的小十二虽不似她这般五官精致,但也生得可爱而又讨喜,尤其是他一见妹妹的襁褓被风吹得掀开了一角,便赶忙伸出小手去替妹妹重新盖上,一面盖还一面说:“妹妹,冷。”

  那可爱的小奶音,惹得在场之人都忍俊不禁。

  在场的命妇有不少都是做了母亲的,对于乖巧可爱的孩子,总是特别的没有抵抗力。她们一见了芃芃与小十二,心里十分喜欢,恨不得把这样可爱的孩子抱回家养。当然,这种想法她们也只能放在心底想想,可不敢直接说出来。

  若是身份地位比她们低的人家的孩子,她们夸赞其可爱,说恨不得那孩子是自个儿家的,对于那孩子以及那孩子的家人来说,是一种荣耀。可芃芃与小十二是尊贵的天家血脉,且还是嫡子嫡女,她们若是随便说这样的话,对于这两个孩子乃至帝后来说,就是一种冒犯了。

  因此,她们哪怕再是喜欢,也只敢多看几眼,过过眼瘾。

  有人盯着芃芃目不转睛:“小公主生得真是好,臣妇就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孩子,难怪皇上和皇后娘娘爱得跟什么似的,臣妇若是有这样一个女儿,也必然是要宠上天的。”

  “听闻小公主出生之日,有漫天霞光与凤凰虚影,可惜当时臣妇在外地,无缘亲见这等盛景。好在臣妇也算是有福之人,今日在小公主的周岁宴上见到了难得的好景象,也算是沾了小公主一点儿福分。”

  有人立马就接口道:“若论福分,有谁比得过皇后娘娘呢?小公主玉雪可爱、命中带福不说,十二阿哥也是个乖巧懂事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照顾妹妹了。待小公主与十二阿哥长大,皇后娘娘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尽管知道,这些都是恭维之语,可皇后还是听得很高兴。谁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家儿女的好话呢?对自家的两个孩子,皇后是怎么爱都嫌不够。

  “你们出门之前,嘴上必是抹了蜜的,说话才会这般甜。”皇后道:“好了,算算时辰也差不多了,咱们启程前往太和殿吧。”

  宫中时常设宴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为乾清宫,一处为太和殿。

  乾清宫之宴多为家宴,当乾隆需要与皇族宗亲或是后宫妃嫔们一道用膳的时候,就会在乾清宫设宴。

  太和殿则多作大宴群臣之用,每逢重要节庆日,以及帝后生辰,便会在太和殿设宴,邀请群臣与皇帝共欢。芃芃的周岁宴之所以特殊,也正应在此处——不受重视的阿哥、格格们举办周岁宴,顶多由各自的额娘在自个儿宫中摆几桌,宴请一些宫妃。便是受宠如永琏、和敬,当初也只是在乾清宫中摆了家宴,邀请后宫妃嫔以及重要宗亲参加。本朝真正享受过群臣为其祝福庆生尊荣的,也就只有永琮与芃芃。

  四福晋闻言,有些犹豫地道:“皇额娘,咱们不等舒妃娘娘与三皇嫂了吗?”

  四福晋虽面带担忧,但皇后又岂会看不出来,她担忧是假,借机探听消息才是真。毕竟,四福晋与三福晋不睦,与又舒妃无甚交情,无缘无故的,她怎么会突然关心起这两个人的动向来?

  “十阿哥身子不适,舒妃要照顾十阿哥,今儿个怕是不得空了。至于老三媳妇,她若是能赶上,便让她直接来太和殿吧。”皇后将选择权交给三福晋自己。

  若是三福晋选择不去呢,皇后自然是不会有意见的,毕竟三福晋衣裙沾染血迹之事到底不大吉利,让皇后心中存了一丝芥蒂,不过这样一来,若是乾隆事后想起这么一茬,三福晋就得自个儿跟乾隆解释缘由,若是乾隆想不起这茬,对于三福晋而言倒是一件幸事了。只是,皇后不觉得,其他人会不提醒乾隆,比如与三福晋颇不对付的四福晋,一定不吝在乾隆跟前“关心”没有到场的三福晋。

  若是三福晋选择去,倒是没有这样被“秋后算账”的风险。只是,三福晋明明跟着其余的宗室命妇一道来了皇后的翊坤宫,最终却没有跟随大部队一起去太和殿,反倒是孤身一人坠在后面,这简直比她选择不去还要显眼。一旦她现身,乾隆必要询问缘由,届时,若是知道三福晋没有跟大部队一块儿到太和殿是因为她身上沾染了血渍,花了些时间绕道去换衣服,乾隆又岂会对她有什么好脸色?要知道,乾隆对于芃芃的这场周岁宴,比皇后看得还重!

  这对于三福晋来说,这也是一种考验。自嫁入皇家之时起,风险与荣耀并存,遇到这样进退两难选择的时候不会少。无论她选择怎么做,都得想好

  ……

  太和殿中,乾隆与大臣们言笑晏晏,氛围早已热络了起来。

  在见到皇后带着一种命妇并今日的主角到场后,乾隆双眼一亮,停止了与其弟和亲王弘昼的交谈,从芳柔怀中亲自抱过了芃芃,一脸自豪地对着群臣道:“这就是朕之五女和晏!”

  芃芃像是知道在说她,从襁褓中探出个小脑袋来,看着周围的大臣们,白皙娇嫩的小脸上,一双黑琉璃似的双眸微微一弯,冲着大臣们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来。尽管这是她第一次直面这么多的大臣,但是显然,她并没有怯场。

  诸位大臣们见小公主生得白嫩可爱,眼神灵动,又这般乖巧,心中也不由对她添了一分喜欢之意。

  对于乾隆的这个女儿,他们之前虽未见其人,但早就有所耳闻了。单从公主一落地就得了品级与封号,且封号还是取自“河清海晏”之意,他们便明白乾隆对这个女儿有着怎样的期待。按理来说,将这等寓意的封号赐予一个公主,是不合规矩的,但大臣们却一个也没有吭声——芃芃出生那日,看到天降异象的并不仅仅只有乾隆,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看到了,也因此认定了小公主来历不凡,指不定是天上的哪位星君转世投胎。既如此,乾隆破例给小公主一些封赏,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此刻,大臣们见乾隆不仅为了小公主的周岁宴大肆操办,还当众将小公主抱在了怀中,疼爱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对小公主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更为了解。

  乾隆对小公主如此宠爱,必会爱屋及乌,惠及皇后与十二阿哥,看样子,后宫的格局,要变了。

  果不其然,乾隆在向诸位大臣们介绍完芃芃后,看到一旁摇头晃脑、与有荣焉的小十二,示意芳芷将小十二抱了过来,而后指着小十二对朝臣们道:“这是朕的十二阿哥,亦是如今,朕膝下唯一的嫡子!”

  乾隆虽没有像对待芃芃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小十二抱入怀中。但他能够指着小十二对着朝臣们坦言“这是朕之嫡子”,就已经很能够表明他的态度了。上一个被这样隆重地介绍给诸位大臣们的,还是孝贤皇后的嫡子。

  当初,乾隆才一登基,便迫不及待地将永琏之名写在了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密立为皇储,永琮虽因过于年幼,没有得到如他兄长一般的待遇,但是,在座之人谁都不怀疑,若是永琮能够多活些年头,他也必会被乾隆密立为储。

  那么今日,与永琮有着相似待遇、在如此稚龄便被乾隆这样正式地介绍给诸位大臣的永璂,又是否有那等荣幸被密立为储呢?日后,他们该不该多派妻子往翊坤宫走动走动,或是与皇后的娘家乌拉那拉家联姻呢?大臣们心中思绪繁杂。

  尽管皇储由明立改为密立,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大臣们站队的烦恼。但若是他们能够明确未来的储君究竟是谁,提前与储君以及储君的母族打好关系,未来的路也能够走得更顺畅一些不是?

  底下的大臣们嘴上说着夸赞五公主与十二阿哥的话,心中却闪过了许多念头。

  与他们相比,后宫的妃嫔们心情可就没那么淡定了。她们虽然在看到十二阿哥与五公主一同出现在翊坤宫时,对于皇后的打算,就有所猜测,但她们没有想到,乾隆会如了皇后所愿,就着五公主周岁宴的机会,直接将十二阿哥介绍给满朝文武百官!这其中意味着什么,没有人会比她们更清楚!

  十二阿哥身为皇后嫡子,本就有先天的优势,往日乾隆对这个嫡子淡淡的,并未如重视二阿哥与七阿哥一般重视十二阿哥,因此后宫妃嫔们也对十二阿哥放松了警惕。可她们万万没有想到,今儿个帝后会给她们来这么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