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78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不过,关于欧洲列国的发展,终究不像先前那两次一样,这不是一件具体的事,而是一种状态,芃芃没法直截了当地告知乾隆。因此,在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她对乾隆道:“不知是不是神仙灌输给我的念头,总之,我方才坐在桌前时,似乎自然而然就‘看’到了,大洋彼岸,有个叫做英吉利的国家,耕种了一些作物,并发明了一些农具,在使用了那些农具之后,田中的产量似乎有了较大的提升……如果可以的话,汗阿玛一定要把他们的农具以及作物种子弄到手,指不定会对提高咱们大清的作物产量也有一些帮助呢!”

  芃芃兴致勃勃地拉着乾隆的手说道。

  乾隆“唔”了一声,对于芃芃的这些话是来自仙人的教诲一事倒是毫不怀疑,毕竟他本人对于欧洲那些事儿不怎么感冒,压根儿就没有告诉过芃芃世界上还有英吉利这么个国家,芃芃虽说平时也能接触到一些传教士,但这些传教士中以法国人为多,既然如此,芃芃能够清楚地得知英吉利的事,自然就只有可能是仙人告诉她的了。

  想到此处,乾隆不由看向了桌案上那封被他放在一边的书信,那是来自英吉利的通商请求书信。就在方才,他刚准备拒绝这在他看来对大清而言毫无益处的请求,不过在这档口上,仙人却忽然告知了芃芃关于英吉利之事……

  看样子,这通商请求,还得再斟酌一番呢。

  若是果真要与英吉利通商,他们是不是能够把英吉利的农具以及种子给弄过来?英吉利还有什么东西,是大清恰好需要的吗?与英吉利通商,要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比较好呢?

  不知不觉间,乾隆的心思已经转到了“如何与英吉利通商”上,这时候,他早已不记得方才自己在骤然收到这份通商书信的时候,心中是何等抵触了。

  芃芃眼尖地看到了乾隆桌案上摆着的一封具有异域风情的书信,不由有些了然。看样子,她这回也算是歪打正着,恰好赶上了英国那边儿给乾隆传递书信,意图与大清通商。既然如此,这个机会可得好好把握住。

  眼下英国还没有成为后世那个日不落帝国,且又身陷欧洲霸权争夺战中,大清若是在此时与英国建交,双方还能够平等往来,大清在进口一些有用的器物之时,还能够顺带着偷师几手。

  “汗阿玛,您在想什么呢,怎么不说话了?”芃芃轻轻推了推乾隆的手臂。

  乾隆像是忽然从梦中惊醒一般,看向自家小闺女天真无邪的面容,他轻声道:“芃芃,英吉利求朕与其进行通商往来,你觉得,朕要不要答应呢?”

  芃芃心中一喜,心道,来了。

  “为什么不答应?他们既然向我们提出通商请求,自然是看中了我们的东西,刚好,我们也看中了他们的农具和种子,双方进行交换,岂不是正好吗?”芃芃深深地看着乾隆:“汗阿玛,八旗军困居一隅,最终由老虎沦为家猫,我大清固然强大,可若是不与其他国家往来,最终,又焉知不会步了八旗军的后尘?”

  “我听说,老祖宗康熙爷曾十分推崇法兰西,当时的法王路易十四几乎称霸了整个欧洲,但汗阿玛可知,现在的法兰西已被英吉利迎头赶上?英吉利是法兰西的临邦,常与法兰西发生冲突,虽说不能每战必胜,但这些交锋,终是促使着英吉利不断高速地发展着。这世间兴许会有一时的霸主,但没有谁能够一直称霸。唯有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才能够不被他人赶超。一旦自以为没有了天敌,便会从内部开始瓦解……我认为,英吉利与法兰西等国之间的关系,也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在说完这么一番长长的话语之后,面对渐渐露出震惊表情的乾隆,芃芃的神色忽然转为迷茫之态:“哎?女儿方才是不是对汗阿玛说了一些奇怪的话?”

  说着,芃芃有些苦恼地拍着自己的脑袋道:“不知怎么的,今天女儿头脑中,忽然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来,女儿自己都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呢。总之,汗阿玛要是觉得女儿说的话很奇怪、很不能够理解的话,就忽视这些话吧。我会努力地学习,努力地理解这些话的意思。”

  乾隆见状,越发笃定,芃芃方才的那些话,不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上苍借她之口告知自己的。

  他原以为,自己文治武功,指谁打谁,连难缠的俄国也对他服了软,想来离万国来朝之景也不远了。可没想到,在这档口上,上苍却当头给了乾隆一棒,告诉他,别自作多情了,着眼看世界才是紧要事,他不免有些郁郁。

  倘若说这话的是乾隆手底下的普通臣子,只怕乾隆会对这番话嗤之以鼻,并狠狠地惩罚那个胆敢唱衰大清之人。但说这番话的是芃芃,且乾隆已经认定了芃芃说这话是上天在背后示意……

  总之,眼下,他的心情很不妙。

  乾隆觉得,哪怕是面对女儿可爱的笑脸,他一时之间都不能很快地平复心情了。

  他需要好好冷静一下。

  而弄乱了乾隆一颗心的芃芃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这方面,她只负责敲闷棍,平复心情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乾隆自己来吧,毕竟,她可是对这些事一窍不通呢,又怎么能安慰到乾隆呢?

  后来,芃芃听说,乾隆去了嘉贵妃的宫中,指望解语花能够劝慰他几句,缓解一下他的郁闷之情。可惜,嘉贵妃对乾隆因何而郁闷,也是摸不着头脑,只知道乾隆在心情变差之前曾与芃芃说了好一阵儿话,以为是芃芃惹得乾隆不高兴了,还想趁机给芃芃上个眼药呢,结果被乾隆逮着狠狠骂了一顿,拂袖而去。

  ……

  也不知乾隆是怎么与前朝那些大臣们商议的,在经过几日的争吵与商讨之后,乾隆终是答应了英人的赴浙贸易请求,与此同时,他还有意派遣使者,去英吉利考察一番,看看英吉利究竟是否与仙人说得一样,超越了法兰西。

  与此同时,乾隆心中还有些隐隐的不服气:仙人对他的统治这般不看好,反倒一味推崇那英吉利,他倒要看看,英吉利究竟有多好,又有什么值得大清学习的。

  不过,这出使他国之事,非同小可,更何况还是出使遥远的大洋彼岸的某个国家,单只是坐船,就得几个月才能抵达英吉利,是以,即便真是确定了要走这一趟,也得提前先花个几年的时间做准备。更何况,乾隆只是生出了这个想法,还没有正式与英吉利建交,并向英吉利递交国书呢。眼下,还是先把两国的生意做起来了再说。

  乾隆有意促成两国贸易往来,有大臣赞成,便有大臣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蛮人教化未开、大清不该自降身价与其平等建交啦,什么海上贸易会导致大清百姓外流、滞留在他国不肯归来啦,甚至还有人把矛头指向了芃芃,道芃芃是假借仙人之名,行装神弄鬼之事,那人引经据典,言之凿凿,搬出了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一套,指责乾隆不该以一个小孩子的胡言乱语,作为行事的准则和依据……

  最后这人当然是被乾隆给好生收拾了一顿。

  底下有些人既没有出言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乾隆知道,他们的想法,未必与方才的那二愣子不同。只是他们不想轻易触了乾隆的霉头,才不愿意在此刻跟乾隆对着干罢了。

  也唯有乾隆和芃芃用事实证明了,与英人进行海上贸易的确能够给大清带来很大的利益,且这利益能够抵消掉开海禁带来的那些不利影响,到了那时,这些臣子们才会真正相信芃芃的“铁口神算”,在此之前,所有的压力,只怕都要落在乾隆与芃芃的身上。

  好在,乾隆也是个喜欢乾纲独断的帝王。一旦他决定去做某件事,就没几个人能够让他改变主意。

  大清终是同意了与英人在浙江一带进行贸易。至于未来能不能扩大合作规模,还得看双方合作的成果如何。

  而在这时,远在莫斯科的俄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将逃到俄国的阿睦尔撒以及达瓦齐汗旧部的尸体交还给了大清,以此来表达俄国对大清的友善之情。

  大清官员见状,纷纷道俄皇这是怕了大清。

  也唯有收到俄国国内消息的乾隆,面上流露出凝重之色来。

第65章 三合一

  “如今人人都道俄国衰落了, 非但推个女人出来管事儿,还对咱们大清毕恭毕敬,不敢收留咱们大清的逆臣贼子, 可朕知道, 压根儿不是这么回事儿。”

  乾隆将芃芃抱在膝头, 叹道:“若不是你说,你做了一个俄国兵强马壮的梦,一时好奇,想要看看俄国所用的武器, 只怕朕也不会注意到, 咱们这位老邻居,在示人以弱的表象之下, 究竟隐藏着何等样的野心。”

  乾隆想起,密探在信中告诉他的信息, 那俄皇兵强马壮, 不输大清军队,且手中用的火器, 亦是让人不可小觑。在面对犯上作乱的流民之时,俄国正规军便是利用这火器, 轻轻松松地击败了当时数倍于他们的乱民, 本身则毫发无损。

  不得不说,这一幕, 给当时被乾隆派去俄国的探子, 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虽然叶卡捷琳娜被称为开明君主, 其实施的政治也被称为开明□□,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她在位期间, 竭力为贵族争取权益并大力发展农奴制,激化了底层农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一群人对她歌功颂德之时,有不少农民想要反抗她的统治,甚至是想要她的命。

  因此,这样的“起义”,乾隆派去俄国的探子,时不时就能够看到一出。大清的探子甚至还悄悄为这些起义的农民提供了一些便利——他们显然也很清楚,对于大清而言,一个陷入内乱、割据状态之中的邻国,比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邻国威胁要小得多。

  然而很可惜,事实是,这些手中举着锄头、榔头、菜刀亦或是自制弓箭的农民们,在俄皇装备精良、配有火器的正规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每回看到这样的场面,乾隆派去的探子们对俄军真实实力的认知,就会变得更深一层——哪怕人人都知道,火器比冷兵器厉害,可具体厉害多少,没人能够说得清。若是没有数量上的对比,人们是不会有这样直观的感受的。

  探子能够感觉到,俄国的火器很强,在探得俄皇曾有意远征大清之后,他们忍不住将他们看到的俄军与清军作对比,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容乐观。俄国比大清强大,大清对此却一无所知,在他们来俄国打探消息之前,大清上上下下,甚至没有几个人把“一个女人统治之下的俄国”放在眼里……

  正是因此,探子才深感时间紧迫,拼着暴露的危险也要尽快将这消息传回国内。

  乾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收到了来自俄国的书信和火器。

  乾隆对火器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在经过一番查探之后,不难发现,俄国的火器的确比大清的厉害。联想到探子书信中所说,俄国军队轻轻松松就用这些火器,击毙了数倍于他们的起义军,而那一贯被乾隆轻视的俄国女皇,居然还打过大清的主意,且派人来大清打探过大清的虚实,这让乾隆心中生出了浓浓的危机感。

  叶卡捷琳娜二世。

  这是乾隆第一次正视这个名字。

  这个女人有着如此实力、如此权柄与如此野心,居然还能在大清面前装得像一只无害的猫咪一般,她所图谋者,定不会小。

  看样子,得命人加紧研制火器了,否则,待俄国回过头来得了闲,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对大清动手。

  “汗阿玛,这就是来自俄国的武器吗?”

  芃芃见乾隆把玩着眼前的火器,时不时还比划一下,似是意识到了什么一般,双眼亮晶晶地看着乾隆:“这武器,是您特意为我找来的吧?那它们现在是不是归我了?”

  此时的芃芃,就像是一个找家长讨要压岁钱的小朋友一般。

  然而寻常人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小朋友从家长口中得到的回答会是“你还小,我先替你收着,等你大了再给你”之类的敷衍之语。

  乾隆在芃芃这儿一贯信誉颇好,他答应给芃芃什么,就绝不会食言,然而这一次,他也要做一回熊家长了。

  “这火器与我大清制式不同,威力颇大,且容易走火。你现在年龄太小,若是朕将这火器给你拿着,未免太过危险。不如这样吧,朕命人为你找一些俄国的特产回来替代这些火器,待你长大一些,朕再将你要的火器给你,你看如何?”

  俄国火器一共就得了这么些,乾隆既然下定决心要让人好生研究一番,争取让大清也掌握同等技术,自然要留待他用,不可能直接拿给芃芃了。

  且乾隆对芃芃说的那些话,也并不是敷衍芃芃的话,而是他真的就是这么想的——哪怕是再宠孩子的人家,也不会在孩子只有一丁点大的时候,把火器拿来给孩子当玩具吧?

  至于为什么之前芃芃跟乾隆提出她想要俄国火器时乾隆没有拒绝……那只能说是乾隆自个儿一开始也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等到他真的将俄国的火器握在手中了,面对向他索要火器的小女儿,他这才感觉到不妥。

  芃芃向乾隆索要来自俄国的火器,其实也只是为了提醒乾隆重视这一块儿,并不是真的想要自己拿着火器把玩,毕竟她又不会亲自上战场杀敌,这火器与其让她拿着炫耀或者耍酷,倒不如送到真正需要它的人手中。

  因此,对于乾隆食言而肥之事,芃芃并没有生出多少失望之情来。

  尽管如此,这也不妨碍芃芃做出一副失落之态来,为自己争取一些小小的福利。而且,不管怎么说,食言总是不对的,对小孩子食言却不当一回事儿的大人最最糟糕了,芃芃决定让乾隆意识到这一点,可不能惯得他养成了食言的习惯!

  因此,乾隆的话音刚落,芃芃的小脑袋就耷拉了下来,一双充满了粲然光亮的眸子也瞬间变得黯淡了。

  虽然芃芃一句话也没有说,但乾隆看着这样的芃芃,就是莫名觉得心虚,于是他轻咳了一声,对芃芃道:“这样吧芃芃,这些日子朕正好要考察一下八旗军的实力,这些年朕也给八旗军配了一些火器,到时候,朕带着你一起去看看,如何?你不是总是嫌在宫里待久了闷吗?这些日子,你天天都可以随朕出宫,想去哪儿看就去哪儿看,怎么样?”

  在物质方面,乾隆从来就没有亏待过芃芃,一旦有了什么好东西,他都会优先送到芃芃和太后处,而只要是适合芃芃用的,太后得了之后也多半会给芃芃送来,可以说,乾隆已经很难找到什么能够打动芃芃的东西了。

  若是那等太过珍贵、乃至于劳民伤财的人造之物,芃芃又不喜欢。曾有一回乾隆就给芃芃送过这么个华而不实的东西,芃芃虽当着乾隆的面没有说什么,但私下里却有些怏怏不快的,乾隆在得知此事后,在感慨女儿聪慧过人的同时,也不再给女儿送这些东西。

  乾隆思来想去,觉得对于芃芃这种年龄的孩子来说,应该还是“出宫玩”的诱惑力更大一些,特更有助于芃芃消气。

  事实上,哪怕是再宅的人,在一个地方闷久了之后,也会想着到外面到处走一走。

  芃芃在听了乾隆的提议之后,果然有些意动之色,但她很快就忍住了,用一副“你就拿这来打发我”的表情看着乾隆,希望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福利。谈条件嘛,总要一步一步的来,哪儿能乾隆这边一开出价码,她就立刻欢欢喜喜地答应了呢?

  总要让乾隆肉痛一把,才能够让他明白,对小孩子撒谎,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乾隆见自家闺女这般做派,不由有些犯了难。他没想到,连出宫去玩这个条件,也不能完全打动自家小闺女。看样子,自家小闺女是越来越难哄了。

  他思忖片刻,又道:“待处理完八旗军这档子事后,朕欲前往圆明园住一阵子,要不,芃芃到时候与朕一道?到时候,朕再召几个年龄与你相仿的重臣子女来圆明园,与你一道做个伴,免得你感到孤单寂寥。这样总行了吧?”

  圆明园啊,这可以有,很可以!

  据说,康熙就是在圆明园中,首次见到了乾隆。

  对于雍正、乾隆而言,圆明园显然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而对于芃芃来说,她也早就对这座闻名后世的园林充满了兴趣,因此,乾隆这话一出口,她就有几分愿意了。

  不过,芃芃显然深谙“得寸进尺”之道,她对着乾隆竖起了一根指头:“接下来要是有跟英吉利和俄国有关的信息,只要不涉及机密,汗阿玛就要说给我听。”

  乾隆无奈地曲着手指轻轻弹了弹她的额头:“你这等半点儿亏也不肯吃的性子,也不知道是随了谁。罢了罢了,依你,都依你。”谁让他是理亏的那个呢?为了把自家小闺女给哄好,少不得要吃些亏。

  芃芃闻言,喜笑颜开,对乾隆道:“我是汗阿玛的女儿,这性子当然是随了汗阿玛呀!怎么,汗阿玛难不成是那等愿意吃亏的性子吗?”

  说着,她小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只是那惊讶之色太假,让人一眼就能看穿。

  “你这孩子,居然敢埋汰起你汗阿玛来了,着实是讨打。”

  乾隆这话音刚落,芃芃便立刻捂着自己的小屁屁,警惕地跑到了离乾隆最远的地方。她虽没挨过打,但她的兄弟小十二以前因为太皮,可是被乾隆揍过几顿的。芃芃绝对不能接受那么丢人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你要是打我的话,我就更不会原谅你了!”

  乾隆有些无奈:“朕不过随口一说,哪里就是真要打你了?朕把你养到这么大,几时动过你一根手指头?”

  芃芃依旧警惕不减:“以前不会不代表以后不会。”

  乾隆见状,只得对自家小闺女服了软:“罢了罢了,是汗阿玛说错了话,咱们芃芃这么善良大度,就不要跟朕计较了。”

  外出为乾隆和芃芃送茶点的吴书来见状,不由有些好笑。

  小公主当真是皇上的克星啊。

  ……

  乾隆向来对火器这一块不大看重,尽管知道火器的杀伤力远高于传统□□,但在大清前几代帝王的影响下,他依旧认为这是“奇技淫巧”,虽然可以作为辅助作战的一种手段,但战争能否取得胜利,还得落在骑射功夫以及刀术、剑术上。

  这样的乾隆,却忽然一改先前的态度,专门建立了一个研究火器的班子,虽名义上挂在兵部之下,实际上却是直接对乾隆交代工作,除此之外,乾隆还向民间发布“求贤令”,专门招收在火器研制方面有天赋的人才,准备赐予官职,敦促其对大清眼下所用的火器进行改良,并试着仿制俄国火器。

  这个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大臣们看着乾隆的眼神,就与他们在得知乾隆一意孤行要与英吉利通商时一般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