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34章

作者:屏娘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他这反应让胤禄心里有点发凉,但还是努力安慰自己,好歹有些货物在,就算不能将私房全部给赚回来,也能弥补一些损失,总比什么都没了要好,而等他跟着弘晖去了雍王府,见那摆得满满当当琳琅满目的好东西,顿时眼睛都不知道该放哪儿了。

  王岸他们居然带回了这么多好东西,弘晖还不满意?

  镀金珐琅怀表、铜镀金架香水瓶、手摇风扇、铜镀金珐琅转鸭荷花缸钟、八音盒,还有各色珠宝项链,镶嵌着硕大的宝石,眼色耀眼夺目,一旁还摆了许多盒子,胤禄走过去打开,里面装的全是东珠,胤禄眼睛都直了,哪怕他是个皇阿哥,他也没有一次性见到过这么多的财物啊。

  尤其是那些西洋摆件,好些他都叫不出名字,但光是看其中的零件精密程度,便知肯定是价钱不菲,这么多的好东西,弘晖居然还不满足?

  弘晖当然不满意,刚看到这些东西时他是满腹沮丧,或许是他将出海看得太厉害,结果对带回来的东西才失望。如今他不缺银子,那些项链宝石珍珠等物于他而言,都已经不是什么难得之物,至于怀表、香水、八音盒等物,在他面前就更没什么价值,这些东西他自己就可以造出来啊,等人手培养起来,他就可以自己组建工坊。

  若是冒了这么大的代价出海,得到的仅仅是这些,那弘晖是失望的。

  王岸自责地垂下头,“回弘晖阿哥,其实还有些东西……”他招了招手,就见一个侍卫搬来几个箱子,打开后里面竟然全是金币,金闪闪一片晃得人眼微闪,而另一个箱子打开,里面装的竟然是书。

  弘晖拧眉,以他与胤禄当时的财力置办下来的茶叶与丝绸,即便是去了欧洲那边,应该也是无法换回这么多的财物。

  “这些东西究竟是从何而来?”依譁

  王岸抿了抿唇,他们出海这一趟并不顺利,可谓是经历了重重磨难,他们从未出过海,一上船便晕头转向,好不容易适应下来后,又遇上了海雾和风暴,他们的司南失去了作用,商船也被吹得东摇西摆,偏离了他们原本的轨道,更可怕的是他们漂泊在海上时食物用尽,幸好有弘晖阿哥提前给他们作了很多预防,就教了他们如何在海上炼化海水,这才有水喝,然后捕鱼为食,艰难从海上找到了南洋那一带。

  后来是顺着南洋诸国去的西番,故而耽误了不少时间,而等到回程时,同样不是很顺利,他们的商船本就是旧的,在触礁后就有些漏水,后来又遇上西番海盗,王岸等人仗着自身武艺,不仅将那些海盗杀了,还反过来占了他们的船只与财物,如今带回来的不少东西,包括金币,都是海盗的东西。

  只可惜那些海盗的船只也不太行,比他们的商船规模还要小些,他们后来在海上遇到了巨鱼,海盗的船被巨鱼咬烂,他们被迫就近上岸,最后从陆路返回大清的疆域。

  弘晖与胤禄光是听他们的描述,就能想象出当时的场景有多危险,他们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就连语言也是不通的,在这种情况下,王岸等人还能将这些财务带回,可见他们本事了得。

  胤禄一脸复杂地看着王岸,“表兄……辛苦了。”

  王岸低头,“当不得十六阿哥的表哥,为阿哥们办事,是属下的职责。”

  弘晖与胤禄两人对视一眼,决定还是先让这些人下去修整,他们出海这一趟回来,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估计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状态,等他们休憩放松好,再来论功行赏。

  虽然王岸没说,但是弘晖方才清点人数时,发现比出海时少了几个,那些人很可能是在异国他乡的路上病逝了,而回来的人中,也有不少身上挂了彩,弘晖心情颇为沉重,他不知道自己让这些人出海究竟是对是错。

  如今他的工坊酒楼都能赚到很多的银子,似乎没必要让底下的人冒着这么大的危险千辛万苦跑去欧洲那边。

  弘晖扫了一眼装书的箱子,从里面捡起一本来粗略一番,目光一愣,这上面记载的竟然是一些生物知识,虽然还只是很粗浅的层面,但确确实实已经带了现代科学的影子。

  胤禄见他停下脚步,不由回头,“怎么了。”

  “没事。”弘晖如无其事将书放回箱子里,然后盖好才与胤禄并肩往前走。

  如今他们派去出海的人带回了这么多的财物,此事肯定是要上报给康熙的,还有他们带回的怀表、香水等物,同样都要带入宫给皇上过目,然后再听候上面的旨意。

  按理来说,这些东西是他们自己派人出海得来的,本该就是属于他们自己才是,可弘晖不敢保证康熙的私房里会有这些西洋物件,若是到时候他这个当孙子的,手里居然有康熙没有的东西,到时候只怕反而招来忌惮与祸事。

  这个道理胤禄也懂,他此刻心情颇好,就算是要带着这些西洋玩意见皇阿玛,依旧没有消减半分,因为他们这里还有好几箱子的金币呢,还有那些项链宝石,这些东西皇阿玛肯定是不会和他们抢的,到时候就全都是他与弘晖的。

  ……

  康熙这里已经得了消息,据探子来报,今日有数十个身手厉害的人手进了雍王府,后来还搬去了不少箱子,但探子却没有探到里面是何物。

  康熙本来是等着老四过来给自己解释的,没想到胤禛居然半句话都未说,他心里已有些不满,而这时弘晖与胤禄抬着好些箱子进宫。

  “皇玛法,孙儿来给您献礼了!”弘晖还没走近,就远远的扬声喊起来,满腔的欢喜雀跃。

  不管心里是否乐意,如今这些东西都要送进宫,那就必须喜气点。

  太监们抬着箱子小心翼翼,生怕磕坏了里面的好东西,弘晖与胤禄走在前头,却是脚步飞快,他们过来的时候,康熙跟前还有不少人呢,除了皇上的几个年长儿子外,还有一些朝中重臣。

  弘晖看了一眼,发现自己阿玛也在,仰头就给他大大一个笑脸,然后目不旁视看向上首,欢快地跑过去,胤禄却是缀在后头。

  弘晖仗着自己如今年龄小,对着康熙总是一副很亲昵模样,他语速飞快将自己与胤禄派人出海的事情给交代了,康熙与殿里众人面色各异,他们没想到这个弘晖居然这么能折腾,还派了人去出海,不少人都纷纷看向一旁的胤禛,心里怀疑这事该不会是他指使的吧。

  先前众人都没有怀疑过弘晖的所作所为会是胤禛指使,因为这小子滑不溜秋,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机灵劲,相比之下他阿玛反而要老实多了,虽然整日冷着张脸让人发憷,但也总好过小狐狸的满肚子算盘啊,

  可弘晖再怎么机灵也还是个孩子,从未出过京,他是怎么知晓派人出海的事情呢。

  弘晖交代得语速飞快,期间还捎带着提了一句自己见到的传教士,算是解释了自己出海念头从何而起,不管旁人信不信,反正他是坦坦荡荡,这事本来就是他与胤禄偷偷做下,若是派人去查还是能找到蛛丝马迹的。

  众人也不在这上头计较,他们如今好奇的是弘晖与胤禄两人,此番过来究竟是打算献什么礼给皇上。

  等太监们将箱子放好,弘晖拍手示意,太监一起开箱,那满箱子的项链宝石,还有那满箱的东珠颗颗饱、满色泽温润,还有一箱子里放着各色香水,全都是用漂亮琉璃瓶装着,至于旁边一箱放着的则是西洋摆件,虽然不知道是作何用,但瞧着便做工精细,只怕价钱不菲。

  众人一下看傻了眼,就连康熙也没想到弘晖两人居然给他抬上了这么大一个惊喜。

第41章 二合一

  前朝时海上倭寇泛滥, 海盗猖狂,时常上岸劫掠,又有很多百姓出逃海外, 弃田从商, 导致大量农田荒废, 后来前朝末年推行海禁。

  清朝入关以来,汉人抵制反抗,又有前明余孽潜逃出海,台湾的郑氏家族势力庞大, 为了防止郑家人勾结内陆反清力量, 自先帝时期就实行全面海禁,直到如今的圣上登基, 剿灭了郑家在台湾的势力,海禁与地方的“迁海令”才逐渐松动起来, 开始实行“开边展业”, 当年内迁的百姓得以返乡。

  所以此时出海已不算什么大事,但是京中官员却鲜有参与, 故而今日才会这么震惊。

  他们早就听闻福建、两广那边的官员富庶,原本还不以为意, 今日见到弘晖献上来的这些, 心里忍不住嘀咕起来,看来那些家伙们是没少赚啊。

  在京中大多数官员眼里, 外放最好的去处莫过于江南一带, 不仅人杰地灵气候宜人, 还经管着盐引油水很多,但如今看来,只怕两广、福建一带的官员平时捞到的油水不一定少于这江南地区, 不少大臣开始心思浮动起来。

  弘晖仿佛不知道自己献上来的宝物有多么诱人,他抬头看向康熙,一脸诚挚,“孙儿与十六叔听闻海外有颇多宝物,便派了船队出海搜寻,想要献给皇玛法,不想船队在海上遇险,时隔多日才回京……”

  康熙看向弘晖时,脸上神情不怒而威,“遇险?你来说说都发生了什么?”

  弘晖便一五一十地将王岸他们的经历给说出来,他希望康熙能让朝廷组织商船出海,但是这里面的风险也必须得提前说清楚,诱惑与风险都摆在那里,将来即便是遇上了海浪血本无归也不能怪到他这里。

  此刻待在这太和殿的官员都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各个都手握重权,要么就是康熙身边那的亲信以及儿子,方才他们见到弘晖抬出这么多的珠宝与西洋物件,都忍不住眼红心动,可这下听了弘晖提到的那些风险,无法预知的海浪、随处可见的猖獗海盗以及各种可怕的海怪,原本火热的心顿时冷静下来。

  出海确实可能会有巨额回报,但是更可能是血本无归。

  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以他们如今的身份,想要银子的手段有很多,似乎没必要选择这条路。

  弘晖看向康熙,“皇玛法,据说那些西番人数百年前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咱们大清如今吃的地瓜、玉米、马铃薯等物都是从此地来的,而且他们那里除了这种高产的粮食外,还盛产金矿,孙儿与十六叔此次还得了好几箱子的金币……”

  弘晖就这样上下撩动着众人的心,原本已经退缩的朝官如今听了又被燃起心思,金矿啊,若是能派人找到一个金矿,那么家族百年基业都不用愁了,甚至还可以更上一层楼,而康熙也同样呼吸一滞,作为一个帝王,他私库里财宝无数,但是高产粮食诱惑太大了。

  大清因为有着马铃薯、地瓜、玉米等物,养活了众多百姓,自他登基以来,就鼓励百姓多种这些高产的作物,如今的人口较之历代前朝都要多,焉知这不是天佑大清,便是那些汉人们,如今不也都臣服于他们的统治?

  若是能出海找到更高产的作物,只怕以后再也没人敢质疑他们满人的统治,但是这里面也是有很大的风险,看着明显心思浮动的大臣们,康熙眼睛微眯,看向弘晖与胤禄,“十六与弘晖这次算是立了大功,回头朕要好生奖赏你们……”

  胤禄的眼睛顿时亮起来,转头看向弘晖,两人都露出高兴的笑来,康熙瞧着他们这样天真模样,原本还有些烦闷的心情瞬间好了些,心里想着,果然还是年龄小些的更有趣啊。

  他大手一挥,就让弘晖两人将那些项链珠宝带回去,除了留下几件新奇的西洋物件外,康熙并没有多稀罕那些财宝,倒是那些大臣们眼巴巴地看着小太监们想那一箱箱的宝物给抬出,羡慕不已,他们中的不少人还要还国库的银子,而弘晖与胤禄两人不过是半大的孩子,却有这么多的财宝,怎么让人不眼红。

  弘晖与胤禄带着几个箱子出宫后,便打算按照之前约好的占比分成将手头的这些金银珠宝给瓜分了,不过两人决定,还是先抽出其中一部分,作为王岸等人的奖赏。

  这些财物是王岸等人历经千辛万苦才带回来,其中还有几人因此丧命,弘晖已经让陈福去联系丧者的家属,除了给家属一笔抚慰金外,将他们接到庄子上照拂。

  弘晖在不缺银子后,就将自己的那个庄子扩大了许多,还将它分成了好几个区域,里面住着的都是属于他的人,能收到雍王府的庇护,但是只有心腹才能去核心区。

  弘晖与胤禄给王岸的银子也不少,不仅如此,还打算为他牵个线。

  王岸本是胤禄外家舅舅的私生子,因母亲出身低微没有入府,他是作为外室子长大,并没有入族谱,也没有得到精心栽培,身上没有功名,但是在清朝却还有一种捐官存在。

  顺治在位时,因战乱导致国库的开支激增,当时朝中便有人提出了以捐纳充实国库,等到康熙十二年时,康熙想要平三番,偏生朝廷军饷捉襟见肘,于是各地富商豪门捐官便盛行。

  其实这样花银子捐来的官多只是虚职,差不多等同一种荣誉,却没有太多的实权,倒也不用担心处理不来政务,因为可以花银子聘请几个厉害的师爷。

  弘晖与胤禄给王岸的银子已经足够捐一个不错的官,甚至还能有富余,但是他却拒绝了。

  “属下只愿追随阿哥、为阿哥效力,还望阿哥成全。”王岸直接跪倒在地上,说出的话却是斩钉截铁的语气,而他却不是跪在自己的表弟十六阿哥跟前,反而是选择了弘晖。

  弘晖盯着他看了一会,眼神颇为复杂,半晌才道,“你还想出海?”

  “只要阿哥需要,便是上刀山下火海,属下也在所不辞。”

  “你先起来吧。”弘晖见不得这种磕头的礼数,让王岸站起来回话,“你既然不愿意离开,那便留下来,但是留在我身边最重要的就是忠诚……”

  弘晖直接告诉他,如果哪天王岸想要离开,可以直接说出来,到时候他会奉上一笔赏钱,但对方若是背叛,那他肯定也不会留情面。

  在弘晖与胤禄进宫献礼后的几天,京中权贵们纷纷得知雍王府的弘晖阿哥与宫里十六阿哥派人出海的事情,并且还带回了诸多的宝贝,一时间京中各家心里发热,都纷纷想要分一杯羹,偏偏圣上至今没有任何表示,他们也不敢私自行动。

  弘晖与十六阿哥尚且可说是当时年龄尚小,况且之前也没想到海外竟然有如此之多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皇家出生,一个是康熙亲儿子,另一个则是亲孙子,皇上难免会偏颇几分。而他们作为臣子,若是此刻出动,却极有可能招到上面的忌讳。

  四爷这阵子也找弘晖好几次,从他这儿了解了不少海外的事情,有不少都是王岸带回来的消息,但更多的却是弘晖夹杂在里面的私货,不出意外他阿玛会是下一个接任者,他想要潜移默化地给阿玛输入一些新思想,若是在将来能起作用就再好不过。

  弘晖也试探着从四爷这里打听消息,却是一无所获,谁也不知康熙这个时候是如何想的,足足等了三日,康熙才下旨将几个入朝办事的儿子给召集过去,一瞬间朝中众人都观望着。

  太和殿里。

  康熙这次只把自己的儿子招来,稍微年长些的几乎全部出面,从直郡王胤褆到敦贝勒胤誐,九个儿子长成一排,一眼望去各个都是人中龙凤,不仅身姿挺拔气质卓然,学识谈吐也非同一般,康熙看着这些儿子难得欣慰。

  “朕这次喊你们过来,就是想要听你们说说这出海之事,你们是什么想法?”

  康熙的话抛下,底下的兄弟们都相互看看,却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答话,若是往常,直郡王与太子必定要争这第一人,但是他们相争多年,对彼此都相当了解熟悉,却对这出海之事同样陌生,如今被康熙问起,根本说不出什么名堂,不仅是他俩,其他的兄弟几人同样沉默。

  “咳。”胤禟清了清嗓子,见兄弟们都看向了自己,便主动开口,“皇阿玛,儿臣觉得这西番诸国并非是我们原先认定的那样贫瘠,虽然他们文明礼数原不比咱们,但却极其富有,恰好咱们如今国库空缺,若是派人出海的话……”

  他话中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要朝廷派人出海,他都不知道弘晖与胤禄什么时候让人出海的,若是早知道了,肯定也会参一份股,这次望着两人满载而归,可把他羡慕坏了,如今皇阿玛问话,胤禟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让这事办成。

  胤禟对商贾之事格外感兴趣,如今又跟着弘晖一起赚了不少银子,可谓是热情高涨,现下得知海外也有许多金银财富,他比旁人更家激动,这时却出现了反对之声。

  “儿臣不以为然,”胤禩忽然开口,“海外西番不通礼数,目无法度,若是我朝百姓纷纷效仿,极易人心浮动,况且若百姓都慕利从商,何人事农?届时农田荒废,动摇国本,依儿臣之见,理当杜绝出海之事,重新实行先帝时期的海禁政策。”

  胤禩这番话可谓是有理有据,而且是根据前朝的历史之鉴,可谓是直接戳中了康熙心里的担忧,胤禟见皇阿玛果然脸上露出沉思,不免有些着急,也顾不得说此话的人是自己八哥,匆匆反驳,“皇阿玛,儿臣觉得并非如此……”

  在胤禟看来,前朝哪能与如今相比,当时确实有不少百姓为了出海私逃,致使农田荒芜,但是今日却不同。

  “……因皇阿玛大力推行那些高产作物,咱们的百姓粮食比原先多了许多,也正是如此,人口也比原先多了起来,如今乡野间每家人口都要比原先多,等到他们成人,分到手的土地反而少了……”

  其实他说的就是一种人地紧张的关系,这种事若是放在以前,他肯定是不懂的,但是自从与弘晖开办了那个琉璃坊,他还要时常过去视察,有时也会听到工人们的谈话声。

  工人对于琉璃坊的存在是极其感激,按照他们所说,他们家中的土地都不够多,偏生兄弟生得多,等到分家分产时,分到的田地很难养活自己的小家,工坊给他们的工钱反而成了一条出路。

  胤禟认为,如今的大清明显有好些人根本没地可种,还不如组织起来让他们出海。

  康熙没想到老九居然还能说出这般有见识的话来,可见这阵子是长进了不少,对于两个儿子的发言,他未作出点评,而是将目光落在胤禛身上,“老四,既然这事是你家的弘晖引起,便由你这个当阿玛的来说说吧,你自己是如何想的?”

  胤禛的眉头微蹩,这些日子他从弘晖那里听到了不少消息,心里还真有很多想法,但是很多念头都是又乱又杂,如今听康熙发问,思忖片刻,斟酌开口道,“儿臣觉得西番诸国虽只是蛮荒之国,却一直心怀不轨,于南洋一带多有滋扰,若是实行海禁极为不妥……”

  胤禩的唇微抿,手不自觉握紧。

  胤禛脑海里想的全都是从弘晖那里得到的消息,那些西夷人喜欢对外探险,寻求财宝,数百年前发现了一块未开化的大陆,对当地百姓大肆屠杀,只为了侵夺他们的金矿土地,而他们大清的富足足以引起这些海外之人的觊觎,南洋诸岛就有人前来滋扰,虽然大清兵强马壮,丝毫不畏惧那些西夷小国,却也该留心堤防,不能完全地推行海禁。

  “若按四哥所言,确实该派人仔细堤防。”胤禩眉眼含笑,看了一旁的胤禛一眼,“但是出海经商之事极为不妥,尤其是对朝臣与皇亲而言,此举有失身份……”

  所谓“士农工商”,商者为末,身份低贱,若是大清的百官与宗室也去海外经商,让那些汉人文臣如何看待?

  康熙听了这话心里也不太舒服,若是他真的让朝廷组织人手出海,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他这个当皇帝的,居然还要带人经商?顿时面上有些不虞,胤禟见此连忙开口,“皇阿玛,儿臣有一计。”

  胤禟此刻有些着急,为了不让皇阿玛下旨阻止出海,他想了各种招儿,总算是想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皇阿玛可知东印度公司?儿臣先前听弘晖提起过,这东印度公司是英吉利商人组成的一个集团,得了他们女王的许可,由一百二十五人控股……”胤禟只觉得自己此刻大脑无比清醒,明明当初从弘晖那里听来时,对其中的很多名词都不是很理解,可此刻他却可以完整地将当初听来的事情讲给康熙与众多兄弟听,甚至还自发地为他们解释起来各个名词的意思。

  胤禟脑海里的概念越发清晰,他目光灼亮地看向康熙,“皇阿玛,咱们也可以开一个这样的公司,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百官宗亲都可以入股投资,却不可以参与其出海之事,甚至还可以让那些富商来入股,他们同样不可参与出海……”

  出海只能由这个专门的公司来负责,关口看管严实,只能由官方来管理出海贸易,寻常百姓与朝中百官都不可私自出海,这样以上诸多问题便没有了,百官与宗亲只是入股,不会有失体面,百姓也无法私自出海,不用担心人心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