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61章

作者:屏娘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众人觉得此人有些眼生,正欲问上几句,而胤祉却在此刻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叫好道,“好!没想到在座之人竟有这样的志气,我定要向皇阿玛为尔等请命,此等大义之事若不昭告于天下,岂不是寒了文士爱国之心!”

  众人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就听到了胤祉要为他们请命,顿时被唬了一跳,可不等他们开口拒绝,就紧接着又听了胤祉说了一连串,无外乎是那些西洋传教士们都能漂洋过海来此传教,而他们作为孔孟圣贤的传人,也该为他们的圣贤做些什么,总不能被那些洋人传教士给比了下去。

  听着他这般一说,在场的读书人也说不出要拒绝之话,反而有些羞愧,原本他们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至今没有一个施展的机会,如今仔细想来,若真是去出海讲学,对他们而言何尝不是一条出路。

  胤祉见好几人脸上出现松动,决定再加上一把火,定要再鼓动几人,至少要将那出海讲学队伍给搞出来才够。

  众人本就被胤祉一套接着一套的说词给弄得晕陶陶的,紧接着胤祉又夸大其词,只差没将那西洋诸国描述成是一个完全没开化之地,那里的百姓一个个都粗俗不堪,而他们若是能去西洋讲学,那就是救万民于水火,是开万世之贤德,此话一出,当即让这些书生们都忍不住热血澎湃起来。

  说实话,这大清读书人委实不少,而每次科举考试只能招收其中很少一部分,他们能不能榜上有名,不仅仅在于他们个人的学问与实力,有时候也是一种运气,这在场之人有不少都已经三四十了,甚至有些都已经抱上孙子了,但是依旧只是白身,对于他们来说,此刻是无比渴望能有一个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哪怕是在隔了重重海浪的西洋诸国,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完全不能接受。

  对京中的书生来说,这两年他们对出海了解得多了几分,每年都能看到商船从海外满载而归,虽然听闻这些商船也会在海上遇上风险,但是他们大清派出的人手船只多,几乎都是安然无恙地回京。

  而他们若出海讲学,诚亲王可是说了,到时候朝廷会让他们跟着商船一起,而且到时候也会派人保护他们,只消在那西洋待上三四载而已,到时候就能跟着商船荣归故里,这么一想,这事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当这四五载是出去游历一番,他们回京后甚至还能继续科考,压根没什么损失,为何不尝试一番呢?

  胤祉眼看已经说动了不少人,这才心下松了一口气,这些人虽然没什么功名,但也是认真读了十几年书的人,对儒学经义的掌握并不比寻常秀才差,他觉得拿这些人去与弘晖交差应是足够了,顿时心情松快起来。

  不仅是胤祉将这件事给解决了,乌智与德伍那边同样进展得很顺利,甚至他们的进度比胤祉还要更快些,那国子监有不少人本就前途迷茫,而弘晖作为雍亲王的嫡长子,他本身也是在康熙与百官面前多次露脸,早就有不少人想要来攀附于弘晖,尤其是那些年龄较轻的人,他们可不像家中的长辈那样见到弘晖就头疼,相反而是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就能跟在弘晖身后一起搞事,可惜却一直没有门路。

  这出海讲学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条门路,就像那些书生们指望着顶多在西洋那边待上三五载,这国子监不少二世祖如今也抱了这样的想法。

  听乌智与德伍将国子监那边的情况与进展报上来后,弘晖压根没将这些人心思当回事,如今的第一步是要将一批讲学队伍送到海外,至于他们要待上多久,那就是之后要考虑的事了,而且就算待不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漂洋过海去异国他乡本就是难度相当大的事情,若真的坚持不下来,大不了让人轮着来,一茬接一茬不怕队伍会空缺下来。

  乌智见此,心头才松一口气,若是按照弘晖阿哥这般说法,那他与德伍这差事算是完成了,不曾想他才舒了一口气,就见弘晖阿哥突然伸手将他腰间别着的荷包扯下。

  乌智一惊,手比脑子反应更快几分,伸手就要摁住对方的手阻止,结果手里却反被塞了一个荷包,做工十分精细,乌智微愣,但盯着手里的荷包,瞧着似乎也很眼熟,下一瞬他脸上露出笑来,欢喜地准备将那荷包挂在自己腰间。

  弘晖在换了荷包后,一直盯着对方的反应,瞧着乌智脸上露出笑,他沉思几瞬,难道自己原先猜想地不对?他盯着自己手里那个明显做工蹩脚许多的荷包,再看一眼乌智正往身上挂的精致荷包,突然再次伸手,将那个精致荷包又拿了回来。

  既然摸不准情况,那这两个荷包他就都要了。

  乌智瞠目结舌,万万没想到弘晖居然还将递出去的荷包抢回去,一时觉得自己亏大了,伸手就要将原先自己那个破旧的小荷包抢回来,可惜却被德伍从中途给拦住,直接半拖半拽将他拉走了,对此,弘晖还特地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

  等到晚间,乌智愤愤回到瓜尔佳氏府邸,然后直接奔着他妹妹的院子而去。

  “小妹,你这次可要再给我做一个荷包!”乌智一脸心疼,他好不容易才从小妹这里弄来一个荷包,没想到居然还被弘晖阿哥给抢了去,原先他怎么就没看出对方竟是这么不讲理的人呢。

  瓜尔佳·静懿听着外面传进来哥哥的声音,脸上并未露出太多的神色,而是不急不缓走出来,慢吞吞坐到一张绣凳上,然后才吐出两个字,“不行。”

  见着亲妹这样惜字如金,乌智已经有些习惯了,这外面的人不知道,其实他小妹一向话少,甚至府上的人以前还怀疑过她是否有口疾,但是乌智却不信,他曾亲耳听过小妹喊过哥哥,故而一回府他就会往小妹的院子来,只为了多与她说些话。

  这些年坚持下来,虽然静懿平时说得话不多,但好歹也会给出一些反应,这与以前相比已经好出太多了。

  乌智进了院子后,早就有眼色的小丫鬟搬了凳子上前,他自己将凳子拖到静懿身旁然后才坐下,眼神巴巴望着妹妹,“你原先给我的那个荷包,已经被弘晖阿哥给抢了去……”

  瓜尔佳·静懿在听到乌智提到弘晖时,眼珠微动,但却未说一字,乌智明显察觉到了妹妹的变化,心里有了计较,继续道,“妹妹是不是也觉得他过分?明明你都给做了一个更精美的荷包,他怎么能还抢你给我做的荷包呢……”

  “你在与你妹妹说什么呢?”那拉氏在听闻儿子回府时,就等着见人,半天没等到,就猜到儿子定是又跑到小女儿的院子了,过来一看果真如此,关键这小子居然还与他妹妹说弘晖阿哥的坏话。

  乌智见他额娘还未听自己讲明情况,就已经开始护着弘晖阿哥了,当下就开口道,“额娘你这可不公,怎地不问问我弘晖阿哥都做了什么?”

  那拉氏睨了他一眼,“你一回府就来这儿了,我上哪儿去听呢?”

  乌智告饶一番,这才将弘晖抢了他荷包的事情说出,没想到那拉氏听了却是一脸的高兴,她见儿子还一脸不高兴地与小女儿抱怨,没好气地伸手指点了点儿子的脑袋,“你可不要再闹你妹妹了,这弘晖阿哥将你身上的荷包抢了去,那是看中你妹妹呢……”

  若不然,怎么会连静懿做的荷包都要收了去,那拉氏脸上的笑容盛了几分,她作为过来人,一下子就能看出弘晖阿哥的用意,如今女儿尚未过门就已经得了对方的看中,这对静懿而言可是好事。

  在经过了废太子那一遭后,那拉氏就不指望女儿将来嫁一个权势富贵人家,一心只盼着女儿将来日子能过的安稳便是极好,万万没想到皇上竟然将静懿赐婚给了弘晖阿哥。

  她一开始对这门婚事也是心存忧虑,不提对方亲王之子的身份,光是弘晖在京中的名声就已经很令她头疼,如今这京中可是有不少人家将他当作是混世魔头呢。

  但是那拉氏后来从儿子口中了解到的弘晖阿哥却是另一番模样,虽然与京中大多数的公子有所不同,但却更有所作为,而最令那拉氏满意的一点就是这弘晖阿哥相当地洁身自好,如今身边居然连一个通房丫头都没有,将来女儿过门后要处理的糟心事就少了。

  那拉氏如今是对弘晖的情况越来越满意,故而也就越发抓紧对女儿的教导,趁着如今离婚期还有一段时间,她定要将女儿教得更完美,既然这弘晖阿哥于女色上很是收敛,将来后院的人肯定不多,那女儿过门后只要将婆母伺候好,日子就顺畅多了,为此她才特定盯着静懿练女工,将原本粗糙的技术练得越发精湛,才能做出那精致的荷包来。

  弘晖也是没想到,原来不管是他收到的精致荷包,还是从乌智身上搜刮下来的做工粗糙的荷包,其实都是他那未来福晋做的,不过如今两者都握在他手里,也算是尽在掌握之中了。

  弘晖在等出海讲学队伍组建时,也没忘记派人去海南那边接手张瑚的差事,从他得到这么多侍卫为此,一直以来行事都颇为顺风顺水,而这也离不开四爷身份的原因,只要他待在这京中,就是康熙的皇孙,寻常人根本就不敢动他,便是对他心生怨气却也只能忍耐着,或只是出阴招,而海南这次算是他头一回翻跟头。

  这也让弘晖清楚认识到,其实他眼下的顺利,并不全是他自己的手段,很多时候还是收益于原身的身份,而这大清以外的环境仍是不明朗,那些人仍是觊觎着他脚下的这块土地,因为他们还不够强,若是让脚下这片土地强大到让所有国家都不敢冒犯,那张瑚之事就根本不可能会发生。

  弘晖派人送了一笔银子给张瑚的家属,还安排他年幼的弟弟去私塾读书,承诺等他考上秀才功名到时候就会给他安排一个好出路,可即便如此,弘晖心里还是很不好受。

  张瑚跟随他身后这么久,为他办下了不少事,就连这次也是为了守住橡胶开发利用的秘密未曾泄露分毫而被那些人给毒害,可他给出的这些补偿张瑚本人却再也无法亲自享受,只能给他的亲属而已,这对弘晖来说只能勉强算是一个安慰。

  但是他依旧有许多事情要忙活,在讲钢铁厂上交给了康熙以后,山东那边的石油工坊仍然是在他的手底下运营,由弘晖派去的管事在接手。

  与钢铁厂不同,这石油工坊如今仍在开发探索中,石油能开发的项目非常多,可以利用到好些的领域,如今不过是初露头角,燃料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弘晖在之前曾经给康熙递过一个折子,上面大致罗列了这石油将来的开发方向,上面密密麻麻写满的东西便是康熙见了都心中火热,觉得若是将这石油开发好,将来大有可为,故而仍交给弘晖,让他去放手大胆地去干。

  但是这石油的开挖也是受限的,弘晖清楚地知道这些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他这次找到的油井并不深,如今瞧着快要被开采殆尽,他不知道这附近是否还有其他的油田资源,但是目光却瞄向了清朝北方的俄罗斯。

  据他所知,这俄罗斯可算不得老实,尤其是这几年,似乎又开始小动作不断。

  而在几十年前,康熙二十八年的时候,在当时索额图与佟国纲与俄罗斯签订了一份《尼布楚条约》,这份条约让俄罗斯占了不少便宜去。

  当时的俄罗斯多次滋扰黑龙江流域,偏偏当时康熙既要平三藩,又要对付台湾的郑氏家族,就连蒙古那边也不安定,对于这俄罗斯当时的侵扰便忍让几分,割让了不少土地给他们。

  如今弘晖就瞅中了这些土地,据他所知,那些被沙俄抢去的地方,可都是好地方啊,底下估计有着不少资源呢。

第78章 二合一

  这《尼布楚条约》是当初雅克萨之战时签订下来的, 是在康熙二十四年至康熙二十七年,在明末的时候,俄国就多次南下扩张, 多次派遣武力入潜黑龙江一带, 而当时的后金忙于在关外与明政府对战, 根本无暇顾及,这才给了沙俄那边可趁之机。

  雅克萨曾是满人祖先所居之地,从唐至明,官府一直在这里设置关卡派人守护, 而等到清朝入关后, 不仅在此设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与黑龙江将军,甚至还将当地的居民编入到八旗当中, 清廷在这一带开仓设镇,对此地尤为重视, 而沙俄士兵却南下烧杀抢掠, 四处蚕食,这样的行为在顺治年间就接连不断, 等到康熙初年的时候,沙俄趁着康熙政权不稳, 既要平三藩, 又要与郑氏家族较量,更是趁机滋扰生事, 侵入了尼布楚地区。

  但是当时这雅克萨之战清廷是打了胜战的, 正是因为如此, 弘晖心里才更痛惜,明明是他们清廷打赢了,没有派兵对沙俄乘胜追击便罢, 怎么还让他们占了便宜去。

  据说这条约当时是由索额图与佟国纲共同签订的,看似是平等的,但是却没有将尼布楚收回来,甚至连西伯利亚那些原本归属不清的地也全都被俄国占了去。原本沙俄与清廷在西伯利亚这一块地域是没有明确划分的,这也是多年来那里滋扰不断的原因,而《尼布楚条约》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划给了清廷,这差不多就是将西伯利亚原本归属不明的土地都让给了沙俄。

  在弘晖看来,当初负责主要谈判的索额图就是一个外行的人,在清廷取得战胜优势前提下,根本就不该再让沙俄占了这么大便宜,要知道被沙俄占去的那块西伯利亚土地可是将近一千万平方公里,不过弘晖也清楚,索额图能做出这样的让步,也是考虑到当时清廷面临的局势,不仅仅是三藩与台湾问题,还有准噶尔的叛乱,而且西伯利亚一向温度低,大部分地区都是常年零下几十度的样子,不适合人们居住,也不适合农业种植,或许在当时的清廷大部分官员眼里,将这样的土地让给沙俄,从而换来两方的友好往来是很划算的事情。

  弘晖面无表情,但是他却知道那被让出的土地简直就是一块聚宝盆,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后世俄罗斯能成为强国,它简直是功不可没,光是石油资源就至少价值几十万亿,再算上其他资源,那更是不可估量,甚至西伯利亚还与北冰洋相连,若是拿下这块庞大的地域,可谓是拿下一个核心战略点,偏偏这样的好地方,在如今人们看来只是蛮荒之地。

  我们不是没有能力拿下,而是一直看不上,这么一想弘晖就越发心痛了,简直就是心口在滴血,连忙掏出毛笔与折子,情真意切地开始给康熙写起小文章。

  ……

  ……

  乾清宫里,康熙拿着弘晖递上来的折子陷入沉思当中,许久都没作出反应,这让梁九功都有些好奇,弘晖阿哥是又给皇上出什么难题了吗?

  可不是难题嘛,康熙难得叹一口气,原先他还当这石油是好东西,开挖出来后不仅可以用来制蜡烛,当驱车之燃料,甚至还能用来作炼钢之物,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利器,后来才知道这玩意还是有限的,这油田压根就不像水井那样可以自动生成,等用完一块后就要去找下一块。

  康熙在见识过这石油的厉害后,自然是舍不得放弃这么宝贵的资源,等看到弘晖折子上提到当初让给沙俄的那一片土地下更是埋藏着大量的石油,同样心痛不已,甚至还在心里将索额图大骂一顿,不过这家伙早在几年前就被他处置了,让他如今想要发火都找不到人。

  康熙是个要面子的人,尤其是这些年更是越发注重自己的名声,故而对弘晖折子上提到的事情很是犹豫,他当然也想像弘晖那样,将当初让出去的那块地给重新抢回来,只是两方都已经签订了条约,若是无故出战岂不是会让这天下百姓都觉得他是一位穷兵黩武的皇上。

  对于大多数的百姓而言,都是不喜欢战争,一旦开战就意味着他们的亲人要上战场,甚至朝廷为了筹集军资往往也加大征收,而且那些记载到史书里穷兵黩武的帝王往往都会将一个帝国拖垮掉,虽然以朝廷目前国库的库银来看,他们完全可以轻松发动这场战事,但是康熙对此还是忌讳如深。

  对于弘晖递上来的折子他只是暂时收起,而并未做出布措来,对此弘晖并不意外,若是他直接一份折子就能让康熙立马发动对战争,他倒要怀疑起自己的魅力来,这件事只能徐徐图之,他已经派了人去黑龙江一带北部盯着,若是沙俄那边有异动他就能及时采取行动,尽量把握住机会。

  弘晖在将人手派去黑龙江边境后就打算消停一段时间,这几个月来他先是在山东那边开挖石油,后来又忙着炼钢造弩,海南那边还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故,如今他已经找过胤禟,在新式蒸汽商船上安装了那连弩队,不过这连弩手都是康熙亲自挑选的,对此弘晖是半点意见都没有,反正他的目的又不是为自己培养人手,只要这些人到了欧洲那边能发挥作用,他心里就满意了,而康熙手头的资源可比他好多了,由康熙来亲自选人,这连弩队伍的质量比他原先预想的还要厉害。

  等到商船出发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那支精锐的连弩精兵,还有胤祉与乌智、德伍他们选出来的出海讲学队,弘晖在他们出行前,还特地送上了一本讲学纲要。

  既然是出国讲学,那走出去就代表着他们国家的形象,出门在外不仅要注重外在形象,还有说话谈吐都很重要,虽然这些出海讲学的书生们看着几乎都文质彬彬的,但里面不是还夹杂了不少国子监出来的二世祖吗,弘晖亲自给他们上纲上线一番,这些原本还不太乐意的讲学队伍,忽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脸上神色都肃穆起来。

  弘晖阿哥说了,若是他们讲学顺利,日后这世上所有的国家都会高看他们国人一分,甚至还会仰慕他们的文化、特地前来学他们的语言,然后让他们如今所说的汉语成为这世界上最广泛的语言。

  虽然他们并不觉得让那些蛮子们学说自己的语言有什么好的,但是不知怎的,还是被弘晖阿哥的一番话听得浑身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让那些西洋蛮人都见识一番他们这诗书之邦、礼仪之国。

  弘晖不仅仅是对他们的思想做了一番训练,就连出海讲学的内容也做了一个方向规划,其实以国人受到的文化传承与西洋那边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而对于本土的文化,弘晖觉得其中也是有不少糟粕,为了不引起那些海外人士的否定与反感,弘晖挑出来的都是值得传唱的,譬如仁义礼智信那些,还有法家、道家、墨家以及阴阳五行家的一些学说,既然各家学说一向有争议,而如今的清廷对于文化禁锢还是挺严重,那不出走出国门让海外人士也来感受一番。

  在弘晖看来,这些各家学说流传下来的大多都是精髓部分,有着各自哲理,即便是走到海外去,那也是能争光的!

  而这些出海讲学要做的就是文化输出,弘晖让他们准备的不仅仅是这些充满哲理的说教,也有不少娱乐休闲的项目,如今的读书人大多讲究修身养性,不少人都是会一些琴棋书画的,弘晖还让他们准备了不少国乐,若是遇上合适的机会,也可以让他们的传统乐器扬扬名嘛,弘晖如今时常听到一些不错的国乐而大受震撼,一点也不觉得它们哪里输给了西洋乐,等到了后世反而不少国乐乐器失传了。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戏曲小说也被他整理出来,弘晖算过时间,这个时候在欧洲惊才绝艳的莎士比亚已经过世差不多一百年了,但是他的作品仍然广为流传,弘晖让讲学团将汤显祖的作品都整理起来。

  其实对于弘晖的各项提议,这讲学团并不是很理解,在他们看来,既然他们出海是为了讲学,那只要准备好孔孟圣贤的学说便好了,到时候那些西洋蛮人在接触到这些圣贤的著作时必然大受震撼而心向往之,对于他们这么乐观的想法,弘晖不过是一笑而过并没有泼冷水,但是他自己的态度却还是很坚决。

  他说是要这些人出海讲学,但真实目的在于文化输出,这正经的说教哪里比得上娱乐放松让人更快速接受,像是汤显祖写出的那些旖旎哀伤的唱词,便是放到欧洲那边,弘晖也有信心能吸引住一大批曲迷,不过翻译倒是要紧问题。

  令弘晖比较失落的是,如今四大名著只出来了三部,而最让他期待的一部如今还没影,弘晖特地关注了曹家一波,发现那人生坎坷的曹大家如今似乎还没出生,只能再过些年了。

  故而这段时间里,弘晖说是在家消停,但其实待在王府里的时间并不多,而是各处整理典籍,要么就是好听的曲子,然后打包好就殷殷送到出海讲学团手里,让那些原本只是打算随便出去走个过场的书生们都越发紧张重视起来。

  见识到弘晖阿哥这认真慎重的态度,他们对自己原先的想法感到十分羞愧,尤其是在听了弘晖阿哥一番宣讲,瞧着他将这些平时他们都没放在眼里的戏曲、小说当作珍宝一般品鉴一番时,他们更是觉得自己原先的想法实在是浅薄了。

  这哪里只是一首曲子、一本话本子那么简单,这唱的都是人世百态、写的更是忠义侠胆,必须得带到海外去,让那些西洋蛮人都感受感受这里面蕴含的哲理韵味!

  而对于弘晖每日与这些出海讲学团厮混在一起,这京中百官不过是稍微留意了几分后没太当回事,只要这阿哥别再出来在朝中搅合,他们觉得万事大吉,区区一个讲学团还能弄出多大风声,不过是一群不及第的书生罢了。

  而没有弘晖的搞事,这朝中却并不是一番风顺,康熙五十三年冬,康熙前往热河巡幸,他这一次出行同样带了不少儿子,原本是打算将胤禩也打算,但是恰逢十一月赶上了胤禩生母良妃去世三年忌日,为此胤禩特地请旨留在了京中,为了向康熙禀明此事,他特地让人准备了两只鹰,打算交给康熙身旁随侍的太监以禀明未能前去请安之由,但坏就坏在这两只鹰被送到康熙那里时出了事。

  这事传到弘晖耳中已经是几日后了,他听闻他那位八皇叔特地让人寻了两只海东青献给康熙,海东青属于大型猛禽,一向以威猛著称,而对于满人来说,在未入关前他们有游猎海东青的习俗,故而胤禩选择在康熙出巡热河时送上海东青本是不错的一件事,哪里能想到那海东青在运送过程中居然会发生变故,等送到康熙手上时,原本还凶猛神武的鹰反而变成了奄奄一息起来,这简直就是犯了康熙的忌讳。

  如今这京中不少朝臣都明了,他们如今的这位陛下已经上了年龄了,再怎么英明神武的人,终究也会有老去的一年,这可惜眼前的这位帝王他却是不服老,而随着身子越发老弱不堪,就越是无法面对自己在逐渐老去的事实,在康熙看来,胤禩送来两只奄奄一息的海东青,这就是在讽刺自己正在老去,为此而大发雷霆。

  以弘晖来看,这八皇叔就算心里再有想法,也不可能在康熙面前表露出来,更别提还送上病弱的海东青暗讽,这不过是康熙自己的心理作祟,再加上这朝中百官如今对胤禩的推崇而给这为年老的皇帝带来恐慌,如此他才会怒不可遏地喝斥着自己的儿子。

  只不过这两只海东青被送到康熙那里变得奄奄一息这才是导火线,弘晖也不清楚这里面究竟还有哪些人掺了一脚,毕竟以胤禩的手段与脑子,他压根不会选两只有问题的鹰,那就只能是旁人从中动了手脚了。

  康熙对这次的海东青事件反应很激烈,不仅认为胤禩这是在诅咒自己,而且居然还发出了自己与胤禩父子之恩断绝的话语来,这让朝野哗然,此言一出,差不多就是否认掉了胤禩作为皇子的身份,一时间原先还对胤禩很热衷的朝臣们都纷纷避嫌起来,恨不得从未与胤禩打过交道,而胤禩也是走到哪里都成了冷清一片,这对一向人缘广泛的胤禩而言,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弘晖在亲眼见识到这位八皇叔的遭遇后,都忍不住对胤禩生出几分同情来,虽然这个家伙相当难缠,当初可是坑了他阿玛不少,而且这些年来也是隐隐与他们雍王府这一系过招不断,但正是因为如此,弘晖才知道对方的手段与能耐,能和他阿玛斗得伯仲之间,弘晖还是愿意赞对方是个人物。

  可这样一个能耐的人,不过是在康熙的一番痛责贬斥之下,所拥有的几乎尽数毁去,短短几日就成云端跌落凡尘,从众人追捧到避之不及的存在,弘晖有些齿冷,不是为了胤禩,而是在这一刻他深切感受到皇宠是什么,究根到底不过是胤禩失了圣心,没了康熙的宠信,才会有今日这番遭遇。

  等翻过年到康熙五十四年正月时,康熙甚至还下旨,将胤禩如今身上担任的差事与职位全部撤销,就连胤禩府邸上属官的俸禄与俸米都尽数停了,这下全京城的人都更清楚地认识到,皇上是真的厌恶了这位八皇子,八贝勒爵位登位的可能性。

  八贝勒府与雍王府不过一墙之隔,在胤禩府上属官的俸禄都被停了后,隔壁府上几乎没了动静,偌大的府邸寂静无声,鲜少能传出声响来,因胤禩如今停了职差,平日也无需再去上朝,差不多就一直待在府上,可弘晖却从未听闻到里面的动静,不仅都有些怀疑这位八皇叔如今是否还住在里面。

  自然是还住在原先的八贝勒府的,便是胤禩遭了皇上厌恶,他也不可私自出京,弘晖在一次出府时,竟在雍王府府邸门前撞见对方,此时胤禩恰好从马上下来,准备抬脚进隔壁的八贝勒府,似乎是感受到了弘晖的目光,胤禩抬头时二人视线正好撞上。

  弘晖微愣,这个八皇叔像是变了很多,又像是并没变化,还是像原先那样脸上挂着温润的笑,他原先瞧着胤禩这副模样只觉得虚伪假意,如今瞧着竟觉得有些发苦,可胤禩并没有与他对视很久,不过微微颔首,便拍了一下衣摆进府而去。

  后来弘晖就没怎么看到这位八皇叔了,只是听闻府上的宫女太监们议论,说是隔壁府上的八贝勒病了。

  胤禩病了这件事不仅仅是雍王府的人知道,京中各家也都听闻了消息,他们原本对胤禩避之不及,但是听闻这八贝勒如今病了也是心生感叹,心里百味陈杂,而康熙对此却很是冷漠,弘晖冷眼瞧着,康熙竟一直未派太监过来慰问一下,哪怕他曾经也对胤禩多番宠爱过,可在如今贬斥厌弃后,哪怕得知他病重,也没有丝毫触动。

  这事放在康熙身上其实也不足为怪,对于胤禛而言更是早有预料,他与胤祥关系一向不错,胤禛清楚记得以前皇阿玛是如何疼爱十三与十四的,尤其是十三,哪怕只是庶妃所出,但皇阿玛对他却也格外重视,各项待遇不差十四分毫,甚至更器重几分,而在太子一废后,十三受了牵连也被圈禁一段时间,虽然很快就被放了出来,但是皇阿玛从此对胤祥就格外冷漠,仿佛以前的疼爱都不从有过。

  或许只有对胤礽,康熙才会多几分真心疼爱吧,能在一废后还重新立起,只不过这“二立”里有几分真心几分算计,也只有皇上本人清楚了。

  康熙的年龄终究是大了,即便是他贬责厌恶胤禩,也无法否定他正在逐渐老去的事实,康熙五十四年过得极其压抑,等到十月的时候康熙病了一场,等病好后却发现右手不重用了,而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放松对朝局政权的把控,亲自下旨以后圣旨皆由他左手来御批,他如今越是年龄大,越是无法容忍旁人觊觎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肯分出一丝一毫出去。

  而等到十一月份时,被圈禁在咸福宫的废太子胤礽却以矾水写信给大臣普奇,想要让普奇举荐自己为大将军从而谋划逆反之事,胤礽这番谋划很快就落空,为此普奇获罪。

  胤礽如今被圈禁在咸福宫,他的人手与势力几乎早就被康熙拔起,故而如今谋事失败并不足为奇,胤礽此举就像是一场闹剧,甚至就连康熙都没打算要怎么处罚这个曾经心爱的儿子,偏生在此时,胤礽的庶长子弘皙居然被人揭发私造大量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