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66章

作者:屏娘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看着如今领了差事喜滋滋的胤祉,弘晖心里大发慈悲,决定还是等晚些再告诉他三伯这办报纸的具体事宜。

  这办报纸看起来像是文人的活计,不像胤禩先前接到的那些风吹雨晒的苦差,但其实操作起来反而更加老神费力,先是要解决稿件来源问题,说是让天下人都畅所欲言,但实际上能收到多少稿件就全看着编辑部的手段了,而等拿到稿件后还要进行审核编辑,等过审之后送去印刷,最后才通发到下面的书刊进行售卖,这些事情看似都不难,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相当伤脑筋。

  而这还只是在初期,等到这报纸做大之后,还要从京城发展到地方各省,所以每日都要与地方各省的人进行交接,而从地方来的稿件审核起来工作量就更大,而等到交稿、催稿的时候,那就更是忙得抓瞎,弘晖只要稍微一想,就觉得与其接手这样的文职,还不如到工地上当监工呢,至少爽快清净。

  但是胤祉压根不知啊,他与康熙一样,觉得这办报纸就是文坛的兴事,而皇阿玛竟然将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他,这就是对他的肯定啊,顿时激动得眼眶都微红,心里还对弘晖升起了那么一丝丝的愧疚。

  在以前众人为难雍王府的时候,胤祉可没少煽风点火,如今这办报纸的差事明明是弘晖提出的,最后却落到了他头上,胤祉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了,仔细想想,他好像还从这个大侄子身上沾了不少光,弘晖好像就是他的福星,好些皇阿玛器重的差事,都是弘晖给他带来的,胤祉决定以后还是对这个大侄子好点。

  看着慈眉善目起来的三伯,弘晖感受了一波突如其来的温暖,半点不心虚地接受了这些关怀,甚至还趁机提出这报纸之事就全权交给三伯,他只想宣传部门的工作。

  胤祉一听,更是觉得这个侄子不错,皇阿玛给了弘晖辅佐大全,若是侄子与胤祉争起权力,胤祉还真不太好处理,但是眼下弘晖明确提出只想负责宣传部门,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大手一挥就同意了,顿时叔侄二人之间一片和谐,他们看着彼此都觉得对方眉清目秀十分讨喜。

  所谓宣传部门,早在弘晖先前提交上去的策划方案里就提到过,就是专门来负责宣传各种事宜,包括政府传达下去的政令,日常操作起来比较轻松,所以弘晖就算接过这个差事也不用担心麻烦,而他的目的自然不仅仅在于省事,他是真正看中了宣传本身的功能。

  除了传达朝廷官府的政令外,胤祉显然没想过弘晖还想在这报纸上搞其他名堂,弘晖的那些国家、国民、民族思想就是在这宣传部门里传达下去的,这些词对如今的人们而言其实还有些新鲜,如今人们对国的认定更多的是偏向于一姓之朝,但是弘晖传达过去的却是疆域上的国,这是地域范围上的国家,而不是哪个朝代,不管是前明,还是如今的满清,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还是那些百姓,而这片土地还是那些国。

  弘晖的这种思想颇为新颖,他写的稿子也被传到康熙那里,康熙瞧了后没瞧出哪里不对劲,甚至觉得若是这样能消除时人对前明的追往,不失为一件好事,对于康熙的想法,弘晖心里自然清楚,只是笑而不语。

  康熙能这样想并不足为怪,估计这朝中不少人都是这样想的,但其实等家国民族的思想深入人心后,被消散了不仅仅是前明皇朝,甚至连如今的满清皇室,人们日后更重视的是这片土地,土地上的主人是百姓人民,是所有民族,但不会是一姓王朝。

  ……

  ……

  康熙五十八年,四月,京中热闹非凡,尤其是雍王府附近更是张灯结彩,宾客来来往往,过道的路边挤满各家的马车。

  今日是雍王府的二阿哥大婚之日,虽然这弘昀阿哥只是侧福晋所出,但作为亲王之子,又自幼与弘晖阿哥交好,京中人们趁着他今日大婚,更是想要想要来凑个热闹,说不准就能搭上一条路子。

  而此刻雍王府的外院,弘历仍然在屋里读书,突然皱起眉,一串脚步声扰乱他的思绪,不用抬头看,他就已经猜到来人是谁,无奈叹气,“弘昼,你就不能动静小一点吗?”

  从屋外窜进来一个微胖小子,直接一屁股坐在弘历对面,满不在乎地开口,“反正今日是二哥大婚,外面那么热闹,你还能静得下心看书?”边说着,还分神伸手抓了一把桌上果盘里放的零嘴,让弘历看得额间直跳,正要开口,就发觉不对劲,怎么门外似乎还有东西?

  弘历正要起身探看,就被一个庞然大物扑倒,他面无表情地将压在自己身上吐舌头的雪橇犬推开,转头看向弘昼深吸一口气才道,“你居然又偷偷将阿玛的爱犬放出来……”

  若不是顾及着仪态,他恨不得此刻就跳起来将眼前的弘昼暴揍一顿,上回的教训居然还没让这个家伙留点记忆?弘昼自从见过阿玛的这三只雪橇犬后就一直恋恋不舍,上月没忍住偷偷将它们放出来,结果将整个雍王府后院霍霍得不轻,弘历至今还记忆犹新,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还死性不改,在这大喜的日子将这三只放了出来,若是扰了宾客怎么办?

  弘昼的想法就截然不同,“正是因为今日是二哥大婚,我才让三宝它们出来热闹一下啊!”他说得理直气壮,看着弘历丝毫不心虚,“三宝它们多可爱,这京中好多人都没见过呢,如今合该让他们见识一下场面,让三宝他们威风一下……”

  弘昼是真的喜欢这三只雪橇犬,去岁过冬的时候,还央求弘晖带着他与雪橇犬一起去滑雪,后来每遇到好事情时,都想将三只雪橇犬拉出来一起庆祝一下,比起四爷来,弘昼也更宠它们,时常省下自己的口粮与银子,就为了给三只犬换点肉骨头加餐。

  看着弘历黑着一张脸,原本还满不在乎的弘昼突然气虚起来,摸了摸鼻子道,“若三宝它们真的闯了祸,我去与嫡额娘求情便是,嫡额娘一向宠我……”

  弘历深深叹了口气,觉得眼前这个弟弟着实有点傻,真是半点不长心,就是因为嫡额娘宠他,那就更不能闯祸啊,熟不知人家是真心宠你还是想要捧杀呢,说实话弘历自己心里也不清楚,这些年福晋从未为难过他与额娘,但也没过什么优待,可是弘历总是有些担忧,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宽宏大量的嫡母,尤其是阿玛这些年很少到他额娘院子里去,更是让他忍不住想了很多。

  弘历不知道福晋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些庶子的,他们的大哥弘晖自从去年就被阿玛上书立为世子了,在这之后又娶了福晋,如今长嫂瓜尔佳氏都已经有了身孕在身,大哥自身又在皇法玛那里十分得脸,身上担任着许多差事,而弘历却对自己的前程感到很迷茫。

  阿玛的儿子虽然不多,但是也不算太少,尤其他与前面几个哥哥差了岁数,比不得哥哥们在阿玛心里的分量,而他额娘也不算得宠,弘历一直为自己的前程发愁,往日里就读书十分刻苦。

  尤其是今日,看着外面弘昀大婚如此热闹,这让弘历心里生出几分渴望来,弘昀同样是庶子,却能得到这样的殊荣,在他看来已经十分了不起,可他只是格格所生,与弘昀相比还是差了几分,终究是要更努力才行。

  “弘昼你先出去耍吧,我打算再看一会儿书,待会儿再去外面接客。”弘历重新捧起书,一副誓要努力的模样,弘昼看了叹气,摇摇头只好自己拉着三只雪橇犬的锁链走了出去。

  他真不知道四哥怎知在想写什么,明明嫡额娘与阿玛都对他们不错,何必要将自己逼得那么紧呢,就算想要上进,也不急于这一时啊。

  想不通的弘昼,干脆一甩头,遛着三只雪橇犬,雄赳赳气昂昂地出门去,他才不想去接客呢,不是还有三哥嘛,那才是二哥的亲弟弟,弘昼早就听说了,最近今天京外码头热闹得很,因为二哥大婚,不少藩属国还派了使臣坐船来送贺礼呢,他要带着三只宝出去瞧瞧热闹,说不准还能逮到一些新鲜事说给大哥听。

  三只雪橇犬比他还要兴奋,才出雍王府侧门,就兴冲冲地往前冲,弘昼身形圆墩皮实,干脆将三条链子系在腰间,让三只宝拉着自己走,心里还盘算着,应该让人给自己造一个小拉车才是。

  反正雪橇犬本来就擅长拉雪橇,想必拉起车来应该也不耐吧?

第89章 日常一章

  弘昼几乎是被三只雪橇犬拖到了码头边, 哪怕如今京师城内各条道路都被弘晖整改过,每日行走的人群与车辆数不胜数,等到了码头边上时, 弘昼身上已经灰尘仆仆。

  但是他半点不介意, 等停下来后先是给三只犬顺了一下毛发, 这才兴致勃勃地看向河面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

  “好多人啊,果真是热闹……”弘昼看着河面上旗帜各异的船只,眼里亮晶晶,这些船舶多是从地方各省而来, 甚至还有不少是与大清相邻的藩属国来送朝贺礼, 都是一些京师没有的稀奇玩意。

  弘昼早就在王府待腻了,他往日里被拘着在府里读书, 极少有机会能出来放放风,如今好不容易趁着弘昀大婚而跑了出来, 看着码头上人们相互吆喝, 只觉得十分新鲜,脸上更是露出蠢蠢欲动的神情, 他看着离得比较近的几艘船只,也想要拉着三只雪橇犬跳上去。

  “哎等等, 那些船上的旗帜好像是出海公司的?”弘昼赶紧拽住遛狗绳索, 踩住脚步,探头探脑地躲起来探看河面上越来越近的几艘船, 等发现果然是出海公司的船只后, 决定先躲一会儿, 免得会遇上他大哥或者是九叔的人手,他可是好不容易才偷溜出来的,不能就这么被带回去了。

  这些年出海贸易公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地方各省都进行投资入股后,各项制度条约都逐渐完善起来,而出海公司家大业大,不仅资金充沛,又有着弘晖这边的技术支持,这两年出海船只造得越发宏伟壮观,张扬显眼的旗帜挂在帆船旗杆处,隔着老远,旁人就能认出这些船只的身份。

  商船甲板上站了不少人,漂泊了这么些日子,他们总算是见到京城码头了,心里都忍不住激动起来。

  这群在甲板上放风的人多数都是先前那批出海讲学团的,比起商船能一年半载就能回京一趟,他们在海外可是耽搁了好些年,如今再看到昔日熟悉的地方,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些讲学团在离京前各个都是一副书卷气,如今在海外待了数年再回来,都发生了不小变化。

  虽然他们一开始对于欧洲那些西洋人很是看不上,但在那边待久后,也渐渐接受了不少,这次回来他们脚上的布鞋都换成了小皮鞋,鼻梁上也架起了银链小眼镜,甚至还特地在长衫胸口处开出一个口袋来挂怀表,这些都是他们与那些西洋人学来的风尚。

  眼镜与怀表早在他们出海前,弘晖就已经折腾出来了,当时这些文人却并不喜欢这些东西,只觉得是奇淫技巧,但是在海外待了几年后,他们反而喜欢了起来。这些出海讲学团在海外也不是白呆了这么久的,他们自认为此番在外面涨了不少见识,也得到不少学识,打算在回京后好生写出一些文章呢,但没想到这京中变化同样不小,等商船行近岸边的时候,讲学团们也顾不得咬文拽句了,都目不暇接地看着岸上风景。

  码头是在京城城外,如今的京郊早就热闹起来,而离得远些地方还铺上了铁轨,一直通向很远的地方,讲学团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那远处铁轨上似乎还有一长车开了过来,连带着冒其一长串白烟?

  列车还没开近,就已经听到了轰鸣声,讲学团的文人都被唬了一跳,但看着岸上的行人都仿佛无事发生的样子,他们咽了咽口水才佯作淡定,身体僵硬地下了船。

  他们这次在海外增长了不少见闻,尤其是在英吉利的海军方面,原先他们并没有将这些蛮人放在眼里,但是在亲自去外面见识一番后,这些文人不得不承认那些文人的体魄比他们大清百姓要强壮不少,而且因为英吉利是岛国,故而操练海军更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故意养海盗来劫财。

  原本他们还对出海商船上带上一支连弩队而心生异议,觉得此举简直有辱斯文,但是在见识到了海上强盗的凶恶后,尤其是不少地方官府居然都对此置之不理,更是让这帮文人气愤不已,即便他们满腹经纶,但遇上不讲理的海盗那也只是秀才遇上兵,半点用也抵不上,等看到他们大清的连弩队将那些海盗打得落花流水时,他们才觉得心里畅快起来。

  不仅仅于此,讲学团们在欧洲的这几年不光是去了英吉利,包括英吉利附近其他的几个国家也都曾去住过,如今都能说出一些西洋话来,而去的地方越多,他们就越感到心惊。

  这些海外蛮族果然不习圣人之言,粗鲁蛮横却又野心勃勃,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头百姓,都一心一意想着出海探险,其实就是掠夺旁人,看着那些国家日日操练海军,又造出许多海舰船只,讲学团的文人们只觉得自己愁得快睡不着觉了。

  他们大清国富民安,这些野蛮子每次提起都是一脸向往,讲学团能从这些人眼里的向往中看出贪婪,顿时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根本就坐不住了。

  虽然他们大清离这西洋甚远,但听闻那美洲也不近啊,这群人都造了船找去,不仅大肆抢掠黄金,还对当地土著百姓赶尽杀绝,听闻幸者十不存一,这样的消息让大清讲学团听了心底发寒。

  这些人不仅贪婪无耻,而且还毫无人性,根本不懂何为仁义,讲学团在还没回京时,就已经想好了,他们一定要上谏皇上,大兴海军。

  如今他们大清国力强盛,想要练出一支强大的海军不是难题,而此举也算是防患于未然,若是那些西洋蛮子当真有那等祸心,他们大清的海军也能将这些强盗赶走。

  怀着这样慷慨壮志,讲学团文人们顿时肩负重任,恨不得一下船就立刻捧着折子去面圣,当初他们离京时还得了皇上的封官,可不能辜负陛下对他们的一番厚爱。

  可惜原本壮志踌躇的一群人在见到如今京中的大变化后,很快就傻眼了,他们不在大清的这几年,京城发展得非常快,刚到码头就看到新开的各种店铺,都是统一规划出来的房子,齐齐整整,街道也修得十分漂亮。

  可这根本不是他们记忆里熟悉的样子,宣讲团在海外呆了几年,如今回来后居然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而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很快就有几个孩童涌上来,主动问起来要不要领路服务。

  这些孩子们都是附近工匠人家的,一个个都精着呢,眼前这群人一看就是从外地来的,而他们京城新鲜事物多,这群孩子通常靠着对外乡人解说领路而赚到不少银子。

  讲学团的人相互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行吧,还是先别去上书皇上,眼下他们该找到弘晖阿哥才是,好生了解下如今这京中究竟是何模样。

  孩子们欢喜地给他们领路,还滔滔不绝地解说着京中的一些,有些是他们离京前就已经有的,而有的是最近才出来的新鲜玩意。

  “那是什么车?”一个比较年轻的青年指着街道中心穿行而过的长车,一脸惊奇地问起来,这京中何时多了这么怪异的车子。

  不仅是他好奇,其他人也心里奇怪,放在他们看到远处冒着白烟的车就好奇,而眼前的这长车虽然比不得那白烟车长,但是却也有几分相似。

  而领路是孩子只是平淡抬头扫了一眼,然后骄傲地开口道,“那是公车,是官府给咱们百姓准备的,只要使上几个铜板就能坐……”

  先前开口相问的青年人脸上立刻出现了跃跃欲试,他原先在国子监的时候就性子活泼又多诸事心生好奇,如今看到这样怪模怪样的车,立刻想要上去坐一会儿。

  而旁的文人相互看了彼此一眼,最后还是决定一同上车试一次,但他们没想到这车上居然还有人数限制,他们这一行人太多,只得分成几批,有的留到下一批才行。

  ***

  弘晖这一阵子忙得脚不沾地,本来弘昀还能给他搭把手,但近来弘昀忙着自己的婚事,很多事情弘晖只能带着德伍与乌智两个人来干,而这日雍王府上宾客满座,他作为世子还要被拉出来接客。

  弘昀今日穿得非常喜庆,又有从李氏那里遗传来的好相貌,看着便是衣服仪表堂堂模样,他这个新郎官倒是比弘晖这个世子轻松些,见大哥为自己忙前忙后,额间都沁出汗珠,赶紧递了一块方帕过去。

  “让大哥费心了。”弘昀脸上带有歉意,看上去惴惴不安模样,而弘晖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结果帕子在脸上擦了一圈才道,“都是要成家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

  弘晖找了一个地儿坐下,然后才漫不经心地看向弘昀,“成亲以后那就是大人了,也该做些大人该做的事情……”

  弘昀眼里亮晶晶地望着他,听到弘晖说起给自己安排了一份差事,迫不及待问道,“是什么差事?”

  “急什么?先将你婚事办好!”弘晖轻咳一声,从袖口拿出一张图来,递过去,“这两天你好生琢磨一下这图纸,三日后来寻我。”

  弘晖觉得自己是该给弟弟留点婚假,但是如今手头上任务也很繁重,就只能让弘昀先歇息三日,三日后就得赶紧来他这儿报道上岗。

  弘晖递给弘昀的是一张沼气池设计图,在几年前他就将这京中排水沟整顿过,后来还修了公厕,对京中住户的家宅厕所也做了规范,但是这两年京中人口激增,粪便池那边的压力也大了起来。

  而弘晖还在京中将公车弄起来,他一开始是想先将发电机造出来,然后安排起来电车,但是手头已经有了现成可用的石油,还是汽车更快捷些,这公车其实就与公共汽车差不多,只不过速度没那么快,坐席要更多些。

  弘晖如今没让人造私人汽车,他考虑的就是汽车尾气问题,如今他这工业步伐跨的太快,好多产业都在搞,弘晖担心短时间内可能会造成大量污染,他可不像让京城变成“雾都”,这些年一直有意在给人们输入环保意识,定期安排人植树造林。

  而这沼气池也是处于环保考虑,不管是从新能源方面考虑,还是本身要处理的污秽,将沼气池弄出来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而且这项技术不算难,以目前拥有的基础,完全可以先开发出来。

第90章 日常一章

  弘昀虽然一直都知道弘晖手中的差事都很不容易, 但他没想到轮到自己接手的第一份差事居然就是厕所,顿时傻眼了。

  看着愣住的弘昀,弘晖拍了怕对方的肩头, 语重心长地开口, “你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份差事, 虽然是苦了些累了点,但是若是能将这沼气池建好,同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弘昀连忙解释,“大哥, 我并非是怕苦与累……”他脸上有些迟疑, 望着弘晖的脸,纠结地开口, “只是我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沼气池究竟是何物, 废这么大力气将其建造出来有何用呢?”

  这可真是一个好问题, 弘晖望了望四下,找了一块较清净的地儿, 打算拉着弘昀好生唠叨唠叨这沼气池的用处,那可真是相当有前景。

  因为如今京中人口不断增多, 这不管是对卫生, 还是对道路交通方面,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在之前朝廷花了不少银子雇佣人工来处理, 那些排泄物被弘晖弄去京郊外的山林当肥料了, 但随着这两年京中人口不断扩增,先前的方法显然不太行了。

  排泄物的降解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京中人口的扩增, 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其在林中自然降解,若不想其他办法解决,很快京外就会出现恶臭难闻的状况。

  而沼气池一出,不仅能解决掉这个隐患,还有其他方面的诸多好处。其一便是提供燃料,先前弘晖用石油加工成石蜡,造出了一批廉价蜡烛,如今京中寻常百姓也能花得起银子置办一些蜡烛回去,但是在京城以外的地方,还是有不少人压根就舍不得,而若是能让乡村里的百姓也能将这沼气池安排起来,那他们完全可以用得起自家的沼气。

  不仅仅于此,对城中人家也是有极大好处,这城里人平时做饭用的同样也是灶台,而他们离乡下远,柴火都是要靠银子来买,若是城中人家装上沼气池,到时候不仅省了买柴火的银子,更是减少了人们对林中树木的砍伐量,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而除此以外,弘晖这些年一直在宣传环保卫生问题,如今这两年城中风尚尚可,不管是高门大户,还是寻常人家,都在弘晖的刻意宣传下越发文明起来,但是这项工作在乡间的进展却不太如意。乡下的百姓不仅日子过得辛苦,接受文化教育的人数稀少,甚至家家户户还都养了不少鸡鸭家畜,想要弄得卫生干净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若将沼气池建起来情况就立马不一样了。

  将沼气池与厕所、猪圈等建在一起,不仅可以减少蚊虫滋生,消除臭味,还能降低传染病的病发几率,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沼气池里出来的沼液与沼渣在农村都是好东西,可以当做肥料、饲料来用,甚至经过加工后还能充当农药,可谓是一举多得。

  弘晖先前就考虑过,要如何对如今的乡间进行革新,而要想搞现代化农业生产,那这沼气池明显是必不可缺失的一环节。

  在弘晖循循善诱的劝说下,弘昀脸上原先的那点不情愿顿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眼里亮晶晶的,他摩拳擦掌,恨不得此刻就立即带着人去大干一场。

  弘晖见他激动起来,反而按捺住对方的肩膀,让弘昀稍微冷静些,他每次都将动员工作做得很好,这样才能让办差的人心甘情愿地去接下任务,差事才能被办得漂亮,但是今日是弘昀大婚,若真让他此时就带着人去大干一场,不用想弘晖也能料到,自己肯定会被四爷与乌拉那拉氏合起来痛批一顿。

  弘晖让弘昀先去迎客,将眼前的要紧事办好才行,而他自己也没闲下来,才离了弘昀那里半刻钟,便听闻那出海讲学团回来了,如今还派了代表前来求见。

  “可总算是回来了。”弘晖嘀咕一句,他这些天一直在算日子,猜到今年出海讲学团该随着商船回京了,但是没想到竟会这么巧,所有的事情都撞到了一起,竟还赶上了弘昀的大婚日子。

  “你让他们先去我书房,备好茶水,我马上就过去。”

  弘晖是王府世子,本来是被四爷安排在庭前招待客人,但是这个点大多数差不多已经到齐了,他想要提前离开一段时间,打算与弘时叮嘱几句,让他好生照看着些。

  等弘晖进自己的书房时,讲学□□来的代表已经等了有一会儿了,他们见弘晖阿哥迟迟没来,心里正忐忑着呢。

  原先他们在没回京时还壮志踌躇,觉得以自己等人在海外这些年的经历,见识了那么多新鲜事物,必然会让皇上重视,说不准还会亲自召见他们,而他们都已经写好了提议建海军的折子,随时准备上书就可以,而等到了京城码头后,他们原本的气定神闲的底气顿时消失不见。

  短短几年的时间,京中发生了太多的变故,让他们都有些认不出来了,而且先前在街头听着那几个孩子讲解后,他们不确定皇上当真会重视他们吗?哪怕他们知晓京外的情形,但是压根说不出几条改革之道,也不能像弘晖阿哥那样,直接为皇上与朝廷建造出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