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89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可他听到下午那中年男人的话,自然而然地就亮出了未婚夫的身份,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对方才会不去找周所长,将自己儿子介绍给潇潇。

  重锋忍不住想,万一那个未知的男人有吸引潇潇的地方呢?

  本来现在他就还不能跟潇潇定下什么关系,潇潇是有选择的权利的。

  然而,重团长转念又一想,这就是战术。他只是描述事实,对方大可以迎难而上,他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挑战的。

  对,没错,对方在战术上就被他吓倒了,太弱了。

  接下来的几天,已经是进入了交流会的尾声。

  总体来说,会议期间,李潇潇在今年比去年要轻松一点,美中不足的就是:来之前她和重锋还说好,要和苗秀心一起去滑雪玩耍,但因为苗秀心加入了秘密项目,所以计划也就泡汤了。

  不过在这黎明前的黑夜里,她和好友都各自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也相信这个小遗憾能在以后弥补,尽管这也许要到一年之后了。

  李潇潇虽然没加入项目,但也向周冬阳推荐了卫东,卫东收到通知后,没多久就从光州到了京市,面见周冬阳,最后通过面试,也加入了项目组,跟苗秀心一起为传统音乐做贡献。

  光州市文工团去年出了一个李潇潇,今年又出了苗秀心和卫东,周冬阳顿时就对这市级文工团上了心,还特意给这文工团团长肖星打电话,肯定了他和文工团老师们对演员们大力培养的辛勤付出。

  肖星团长在结束通话后,马上跟老师们和学生们分享了这个消息,整个文工团上下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他们知道,是李潇潇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现在她已经走向更高的舞台,他们只有带着她留下的经验继续前行,不断创新,才有可能继续突破,继续维持甚至发扬光州文工团的荣光。

  因为李潇潇,他们明白了文艺中创新的重要性,不能再像几年前那样,死气沉沉地守着那几出戏,否则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的文艺,最终会变成一潭死水。

  现在苗秀心和卫东都去了京市,其他人也要更加努力,争取往更高的舞台走。

  而在京市,尽管秘密项目组每天都非常忙碌,但人是铁饭是钢,饿肚子是要不得的,加上李潇潇后面就要到各军区交流,于是苗秀心和卫东趁着一点晚饭时间,跑出来跟李潇潇相聚了。

  卫东当初在羊城剧社时,就已经对李潇潇伸出过援手,虽然当时李潇潇并不需要,但自那次之后,两人也就成了朋友。

  后来因为《蜕变》背景乐,李潇潇发现了这男生在乐器上的天赋,而且他的性格跟她有点相像,两人非常合得来,比起从小穿一条裤子的死党舒诚,卫东甚至更偏心李潇潇,当初没少私下数落舒诚。

  当然,之前在面对重锋时,卫东一直以来都是站在舒诚那边的,并且大力劝说舒诚改掉公子哥的臭毛病,这样才好追上李潇潇。

  然而,这次来到京市后,卫东再次见到重锋时,心里明白,舒诚这辈子也许都追不上李潇潇这姑娘了。

  李潇潇带着苗秀心和卫东去同和居吃饭,重锋就陪在李潇潇身边。

  明明四个人的场合,那重团长仿佛当自己不存在一样,没加入他们的聊天,只在李潇潇同他说话时,他才开口,又不时跟服务员说要添茶,或者加菜。

  一顿饭吃得差不多后,重锋去结账,卫东看他走远了,才一脸感叹地朝李潇潇说:“潇潇啊,我这次来之前,本来还想着看看能不能给舒诚救一下的。”

  李潇潇没想到他突然提起舒诚,飞快地往收银台那边看了一眼,见重锋还在那边,这才松了口气,瞪了卫东一眼:“你提什么舒诚,我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的,你别在团长面前胡说。”

  说完后,她又反应了过来:““本来”嗐,是没救了,死心吧。”

  卫东笑着点了点头,不再提这件事了。

  舒诚那家伙,从前连他的醋都吃。可看看那重团长,全程就坐在一边,特意让潇潇跟他和苗秀心尽情聊。

  项目组的时间紧,苗秀心和卫东只能出来一个半小时,重锋将他们送了回去。

  李潇潇看着他们下了车,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文艺俱乐部的花园里。她拍了拍脸,朝重锋说:“我们也走吧!”

  “好。”

  十二月十四日下午,全国交流会正式结束,各交流团在第二天一早就陆续进行返程。

  李潇潇和重锋在送别叶老师等人后,也开始了在京市军区部队文工团的内部交流。

  这里的话剧组负责人是何凡,去年在交流会上,李潇潇舌战群师时,何凡曾经替她说过话,嘲讽那些想抢署名权的人。

  何凡也不过二十六岁,也是有天赋的那一挂,在众多军区戏剧组负责人里面,年纪最轻,一路走来也没少经历事情,因此十分理解李潇潇当时的难处。

  京市本就是政治中心,百姓们的思想觉悟也高,这跟宝安县百姓当初的问题完全不一样。

  对于京市来说,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就像之前南下的朱凯力。

  这些问题都不能拿上台面明说,李潇潇在进行普通授课之余,何凡在课后私下与她讨论,由他主动提起这个话题。

  李潇潇因为心里顾忌,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往这个方向说,但何凡先主动说起,两人一对视,同路中人间的默契,让李潇潇想到当初写《蜕变》时的自己。

  “你不用担心……”何凡说,“我们不踩线就行,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李潇潇点点头:“我明白了。”

  何凡显然早就对这个剧本心有轮廓,很快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让李潇潇给出参考意见。

  剧本的目的,是让那些名人们明白未来还有希望,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委屈,而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何凡的构思十分完整,中心思想明确,李潇潇只提了一些边边角角的小建议,算是锦上添花。

  然而,在这些小建议里面,有一个却又影响了不少人的命运。

  李潇潇提到了人声音效的问题,就像当初《蜕变》里用人声来模拟风声,在剧本中也可以加入特殊音效,来增强观众的新鲜感。

  “去年我们在工农兵大学演出时,人声音效请的是沪市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效果十分好。”

  李潇潇按捺着心中的小激动,朝何凡建议:“何老师,京市电影制片厂也有配音演员,两个单位离得也近,可以朝他们借一下人。”

  去年的演出,何凡也在,当时印象就十分深刻,所以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可以,我回头跟上面申请,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剧本的情节在框架限制下,很多东西不能写,吸引力会下降,但如果有让人身临其境的音效,那效果完全就不一样。

  与此同时,何凡申请与京市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合作,上面很看重这次李潇潇的交流,所有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全部通过,于是几名配音演员被借调了过来。

  这是配音界二代的京圈啊……李潇潇看着那几名年轻的配音演员,再一次追星成功,只是这次追星,她已经克制很多了,而且主要是何凡跟他们对接。

  新剧本很快就出来了,李潇潇的其他授课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在一众学员中挑选了几名有编剧潜力的,将名单整理给何凡,方便他重点培养。

  京市军区文工团的内部交流提前结束,李潇潇还高兴地跟重锋说:“如果后面的军区,也跟京市这边一样顺利,那我们估计二月份就能回光州了。”

  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京市地位特殊,很多方面都往最好的做,演员们当然也不例外,素质比其他军区的明显要高一点。

  重锋想了想,说:“晚一点也没关系,就当是散散心。”

  因为京市这边提前结束,进入下一个交流的时间自然就要提前。

  1976年1月1日,两人在新年的第一天,踏上了前往冰雪之城的火车上。

第124章 小心思

  “让让嘞,同志,麻烦腿收一下,让个道!”

  绿皮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过道上连个缝隙都不剩,列车员推着餐车,让乘客们挪一挪,好让他的小车子能往前推。

  餐车上放满饮料和零食,有散啤、矿泉水、花生等等,小孩子们眼馋地看着,目光像是黏在了上面,有胆大的就摇晃着自家大人的手,嚷嚷着要吃,却只换来一顿骂。

  列车员快要经过时,四周都是吵闹声,重锋往李潇潇那边靠了靠,往她耳边说:“想吃什么?我买点。”

  那些嘴馋的小孩子咬着手指,仍在眼巴巴地看着,因为列车员往前走,他们在后面,只能抬起头伸着脖子看。

  李潇潇带着护耳,半张脸都埋在围巾里,隐约听到了重锋的话。

  她扒下一点围巾,微微摇了摇头,又有点哭笑不得:“我又不是小孩儿。”

  这绿皮或者冬凉夏暖,因为封闭性差,车厢里组件缝隙大,外面的寒风不断灌进来,所有人都冷得瑟瑟发抖。

  不过是拉下围巾一小会儿,李潇潇就感到冷风往脖子里钻,连忙又把下巴埋了回去,把缝隙都堵死了。

  “真的好冷啊。”李潇潇苦着脸,声音从毛巾里透出来,显得闷闷的,“这还有大半天的车程,真要命。”

  她确实穿得多,虽然人是恒温动物,但那冰冷的空气被吸了进去,在肺腑间走了一遭,又带着她的体温被呼了出来,她感觉自己的身体都还来不及生产相应的热量。

  京市距离沈城大概十五个小时的车程,李潇潇和重锋今天不到六点就到了火车站,重建忠知道她怕冷,还特意吩咐勤务员给她准备了个暖水袋。

  这会儿暖水袋已经凉得差不多了,重锋说:“我去看看有没有热水,给你去换一下。”

  七十年代的绿皮火车条件极差,这大冬天的,别说开水了,有时候连漱口水都没法保证。

  现在车里到处都是人,出去麻烦,回来也麻烦,李潇潇连忙说:“别,待会儿你一起来,有人坐了你的位置怎么办,到时候是让还是不让?”

  她可不想跟别人一起坐。

  她眨了眨眼,飞快又小声地说了一句:“你的手不跟热水袋一样暖吗?”

  重锋在二十四岁以前,基本都是在大西北和北边间流转,别说沈城离京市不过七百公里,就是北边边境,他也呆过一段时间,这天气对他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小姑娘的声音藏在围巾里,但还是被他捕捉到了。

  他扫了一眼四周,用身体挡了挡,朝李潇潇打开了掌心,轻声说:“那来暖一下。”

  这年头男女关系管得严,就算是情侣,也不好当街牵手的,所以光线昏暗的电影院就成了情侣约会的热选,但电影工作人员也会在放映期间,拿着电筒到处巡查,灯光要是照到哪对小情侣“越界”,那是要大声喝止的。

  李潇潇偷偷冲重锋笑了笑,从行李袋一侧抽了条薄薄的毯子,放在膝盖上,把手藏在毯子下,放到他掌心上。

  她的手很凉,重锋轻轻地收拢掌心,将她的手裹住。

  他想了想,说:“其实该让他们来京市,然后集中办班,这样能节约时间,也省得我们到处跑。”

  “他们想让我把宝安县的报告再说一遍,给分军区的人也说……”李潇潇轻轻挠了挠他的掌心,有一下没一下地说,“要是他们来京市,分军区的人不少,车票就是一大笔支出。”

  这就是理性和感性间的差别。

  重锋觉得是不是本人汇报,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文工的老师们都希望李潇潇本人能亲自去一趟,让学生们能有与她交流的机会,振奋人心。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列车终于抵达沈城站。

  李潇潇坐得整个人都麻了,把毯子塞回行李袋,重锋自觉地扛起两个人的行李,和她一起下了火车。

  沈市是东北最大的火车站,是北方交通枢纽中心,在这一站下的人很多,站台上人来人往,两人没走多久,来接人的沈城军区战友就看到了他俩。

  “重团长!”

  重锋职级放在那儿,这次又是各军区联合要求来交流的,沈市军区派来的人也是名团长,叫陆世东。

  陆世东也是负责军区野训一块,在相关交流会上也是跟重锋一起参加,跟重锋也算是半个熟人了。

  侦察兵出身的观察力都好,陆世东一看到重锋,马上和勤务兵跑了过去。

  李潇潇戴了帽子和护耳,围巾挡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陆世东虽然来交流的是哪两位,但他一时间也没看出来这是不是那位李潇潇同志,所以也不好直接喊出来。

  来到跟前看到那双露在外面的桃花眼,陆世东倒是确定了,爽朗地笑了几声:“哎哟这……小李穿成这样,就只剩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我都认不出来了,这么冷啊?”

  这没什么好丢脸的,李潇潇连连点头,连围巾都不扒拉下来了:“冷啊,我还是第一次来沈城。”

  一行人上了军车,军用吉普车的封闭性比绿皮火车好很多,座位也比硬座舒服多了,李潇潇坐下后才缓了过来。

  当晚沈城军区给李潇潇和重锋安排好休息后,第二天两人就各自给文工团和陆军上课,不但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因为学员们都想抓紧时间请教,都非常热情。

  各区文工团的目标是培养能写剧本的人才,而李潇潇又是目前话剧上唯一能将演员与编剧完美结合的人,是每位年轻话剧演员的榜样和目标,谁也想有朝一日能像她一样,写出轰动全国、深受百姓喜爱的剧本。

  李潇潇采用的是当初在光州文工团时教授的方法,因为当时市文工团的演员们接收得都还不错,所以她在这基础上,只修改了一点内容,然后讲授给沈城军区的这些演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