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49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李潇潇刚才就顺便把消息来源是滇省学生的事也一并说了,见他答应后,她又说:“团长,你们要保护好这个学生的信息呀,他这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

  “我知道,你放心。”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李潇潇赶着去上课,很快就结束了通话。

  重锋放下话筒后,快速将刚才通话时记下的毒贩信息写下来,在下一次工作会议中,把那几个点都列入了打击对象中。

  公安系统的训练和部队尖兵训练差别极大,毒贩获得暴利后,从非法渠道购入重火力武器,这也给军警联合的打击行动带来阻碍,因此重锋手下的队伍在行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个行动小组都是军警搭配,配置至少两名尖兵,在那份准确的执行名单帮助之下,行动大队一举捣毁多个制毒点。

  抓捕行动之后就是审讯,重锋第一时间拿到了结果,看着报告上的详情,微微眯了眯眼。

  那些李潇潇提供的名单中,绝大部分都是香岛、岛国的供货者,只有一个是A国的。

  而且,根据审讯结果,这个唯一的A国供货者,正联合其他人想要提价。

第189章 贵公子

  开放春风吹遍神州事关经济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伟动。光与暗总是相伴相随,春风润雨所到之处,除了红苗破土,杂草也会冒出来,趁机偷取养分。

  而重锋等人的任务,就是除掉那些阴暗的杂草,为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人口流动性增大,来华的外国人变多,一切都给行动带来了许多不定因素。

  贩毒打击行动已经开展一年多,因为国内外形势复杂,跨境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引发国际问题,需慎重考虑,所以通常情况下,行动只在国内作用。

  重锋握着那份审讯报告,方浩明匆匆走过来,朝重锋说:“团长,我听老张说你拿了报告,咱们得往上报了。”

  方浩明去年跟着重锋一起上战场,两人都带了战功。下来后重锋的计划得到通过,方浩明曾经跟过重锋好些年,对计划比其他人都熟悉,于是又被调回了重锋身边,成了行动大队的副队长。

  他看到重锋神色凝重,马上凑过去看那报告:“团长,怎么了?”

  重锋并没有将名单的事情公开,毕竟李潇潇不是行动大队的人,他不能因为自己信任她,而直接默认信息100%正确。

  因此,当初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他并没有将名单列入优先目标里,而是跟其他二级目标放在一起,作为首要目标完成后的排查对象。

  优先目标里就有A国的供货源,跟李潇潇提供的名单混在一起,倒也显现不出什么特别的问题来,因此方浩明一头雾水地看着重锋:“团长,是报告有什么问题吗?”

  “A国的藏得深。”重锋并不打算把问题掩住,只是没提到李潇潇。

  他忽然话题一转,说,“A国的再审一遍,把他们的接头人问出来。报告你来写,我要去一趟沪市。”

  他们现在人在滇省,扫毒工作本来就繁重,每个大队成员都没休过一天的假,甚至还有人带伤上阵,重锋作为行动大队长,谁都知道他未婚妻李潇潇人在沪市,这个时候去沪市,让人怎么想?

  “锋哥……”方浩明连忙拉住他,低声地说,“你这是干嘛呀?这个时候去沪市,不合适吧?”

  重锋抽回被拉出的手臂:“公事。”

  重团长的为人和表现,大家都有目共睹,虽然时机有点微妙,但他都说了是公事,也不会有人质疑。

  重锋不再说什么,快步回到办公室,拨通了郑兴国的专线:“首长,沪市有滇省户籍的学生给了潇潇一份毒贩名单,这名单有问题,我想去一趟沪市。”

  郑兴国:“什么问题?”

  重锋大致说了一下,最后判断说:“应该是A国想垄断香岛和岛国的货源,借着那学生的手把货源名单给了我们。”

  郑兴国听他说完后,问:“只为这一点?”

  重锋握着话筒的手一紧:“顺便去提醒潇潇注意安全。”

  “联系沪市那边的公安,让沪市那边去查。”郑兴国驳回了他的要求,“重锋,你的主战场在滇省和光州,沪市那边目前没有一例报告,就是要查,也用不着你跑过去。”

  郑兴国听到了话筒对面微重的呼吸,半晌后才听到了回答:“是,首长。”

  重锋声音微哑:“首长,几年前举报我的人,应该是A国的特务,这次把名单给我们的,应该也是A国的人,这太凑巧了。”

  几年前到现在,光州那边还在接收从光州到沪市的查核名单,也依然逐一排查,但外出的人背景都很干净,查不出什么来,而且这几年间再没有其他针对他的事情发生。

  举报是针对他的,但这次虽然对方也是毒贩,借他们的手捣毁其他毒点,但这次对他们来说,却也是个不小的帮助。

  “你出来这么久了,也知道即使同一个国家,特务之间大多也都不认识的,自己干自己的任务。”郑国兴说,“你如果实在不放心,那干脆将潇潇调回来。”

  将她调回来么?这个念头只在重锋脑海中一闪而过,马上就被他否定了——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她在沪市还有要完成的事情。

  重锋缓缓地说:“不用。”

  “当然不用了……”郑国兴在另一边捏了捏眉心,说,“你要是真这么做,我看你也别做这大队长了。”

  电话的结果,是滇省这边联系沪市公安,按照重锋的指示,在不惊动李潇潇的前提下,进行一一查核。

  然而,还没等沪市那边出结果,滇省这边的二次审讯结果出来了。

  A国供货者爆出了个接头人的名字岳海雷,公安这边马上就去核实,查到了这个岳海雷是曾用名,改过名字,现在叫做岳海磊,跟李潇潇之前告诉重锋的学生名字一样。

  随后沪市公安的查核结果也出来了,跟滇省的结果能一一对上,马上将人逮捕。

  被捕人是高校学生,在沪市引起了轰动,李潇潇马上就去找顾天泽问个究竟,却只见顾天泽也是一脸震惊。

  “是他先找上的我。”顾天泽说,“他是我之前打工的饭店的熟客,我还在好奇,他一个学生挺有钱。”

  他又说了一些细节,表明岳海磊比普通学生富有得多,而滇省的普通百姓并不富裕,一切都在显示岳海磊本身就做着见不得光的勾当。

  这简直太戏剧化了,李潇潇仍是担心有什么误会,打电话问了一下重锋,得到的回复却也跟顾天泽差不多。

  此时已经是1980年年底,新年在即,这件事很快也被庆祝新年的喜庆盖过去了。

  接下来的大半年,沪市风平浪静,治安一如既往的好,又因为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变得愈发繁华。

  1981年9月,沪市戏剧学院的配音班进入了大四学年。

  经过大三一年专业的配音方向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配音技巧,李潇潇安排学生们进入新制片厂实习。

  去年沪市新制片厂获得年度最佳制片厂的殊荣,今年承担了更多的译制任务。

  李潇潇已经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因为学历的提升,她从副导演升至配音导演,分管一个独立的配音小组,在权限范围内给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分配实践机会。

  电影、广播剧、舞台衍生剧等等,作品出来后,学们生的实力不比老配音演员差,甚至声线变化更广,这些新声音一进入观众们的耳朵里,马上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制片厂的配音演员都比较固定,观众听众们甚至一听声音,就能说得出来配音演员的名字,所以在听到新声音而猜不到是谁时,很多人都想要打听一番。

  李潇潇在广播剧访谈中放出了学生们的信息,年轻的准配音演员们马上收获了大批粉丝。

  感受到观众听众的热情之后,学生们受宠若惊,学习也更加努力了。

  继《淮海街探案》有声化之后,沪市新制片厂后续又制作了其他广播剧。

  与此同时,新制片厂的动画在亚洲国家受到好评,但电影内容多为童话、神话,受众年龄偏低,李潇潇提出流行小说动画化,提高动画片的受众年龄。

  新制片厂一直以来都是制作电影版动画,制作周期长,而流行小说的篇幅决定了动画化只能走剧版。

  如果压缩周期,质量必然降低,制片厂内因此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计划暂时被搁置,李潇潇提出将该项目转给粤省话剧中心,因为话剧中心有丰富的剧版动画译制经验,或许他们愿意尝试。

  各新制片厂都有自己的优势,大家都是为了译制片和美术片的发展,不会故意藏着掖着生怕别人超过自己。

  因此,李潇潇一提出来,孙哲绎就同意了,粤省话剧中心也接受,新项目成立,同时邀请李潇潇参与项目。

  第一届高考恢复后入学的学生,是在1978年3月入学的,比第二届学生只早了半个学年,即将在1982年春节前毕业。

  第一批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跟往后好些年的大学生一样,享受国家包分配的工作。

  这是一件让许多人羡慕的事情,但也有的大学生放弃即将到手的铁饭碗,直接进入商场淘金。

  说起这个,仅仅一年多过去,在沪市就没有人不知道顾氏物流的老板顾天泽。

  在大部分人都还在做着开餐馆、缝纫店等小本生意的时候,顾天泽就已经跟钱学农签订合同,合购了几辆黄河牌大卡车,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物流公司。

  这个年代很多人都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大多只只是简单地理解为运输。

  顾天泽借着在沪市的人脉,接到了许多政府运输需求订单,同时各家小公司也有许多零散的送货需求。

  顾氏物流喝上了头啖汤,短短一年内不但回了本,还让顾天泽积下了不少资金,往其他行业发展。

  同一条路线上给各家运送货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低运输成本,这也惠及了其他小本生意的小老板,双赢互利,让顾天泽在沪市商界中名利双收。

  沪市是大城市,也是国内流行前线,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本地市民中也有不少收入较高的,因此顾天泽又将目标瞄向这些高收入人群,朝当地银行贷款,独资开了一家高档酒店。

  1981年12月底,新年前夕,浦江明珠大酒店开业了,顾天泽特地办了个酒会,邀请各界名流前来,同时也是趁此答谢各界此前对顾氏商业的支持,特地亲自给李潇潇送请帖。

第190章 疯狂者

  此时,李潇潇正在为研究生毕业答辩准备,还要忙学生的期末考试,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1月她就能毕业。

  重锋已经准备好结婚报告,只等她一毕业,就马上提交到广州军区。

  结婚报告审核需要两周到四周,等通过审核之后,两人就是合法夫妻了。

  尽管忙得昏头转向,但好朋友在这个世界成了顾氏一代,李潇潇再忙也抽出了时间,参加了浦江明珠的酒会。

  年底天气寒冷,顾天泽让人开车去接她。

  她已经很久没有穿过礼服了,最后一次穿还是前世的时候。

  她下车时看着酒店高档玻璃门上倒映的自己身影,有种恍如隔世的飘渺感。

  “阿潇。”

  李潇潇回过神,看到顾天泽一身剪裁得体的西装,正朝她走来。

  “顾老板……”李潇潇笑嘻嘻地从背后拿出一份小礼物,递到顾天泽面前,“恭喜呀,生意红火,一本万利!”

  顾天泽笑着接过了礼物:“谢谢。走吧,外边冷。”

  酒会上是自助餐,参考的是前世顾氏举办的答谢会流程,场地中间腾出一大片空地,作为今晚的舞池,旁边有专业的乐师在演奏。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社会上兴起交谊舞,即使是在外面,很多人扛着录音机往空地一放,两两交手,就能自娱自乐。

  既能雅,又能俗,放到酒会上,也十分得体。

  两人刚走进去没多久,顾天泽就朝李潇潇伸出手:“还记得我教过你怎么跳舞吗?”

  李潇潇自然是记得的。

  前世的顾氏太子爷什么都懂,连教人跳舞都比老师厉害多了,甚至在他的领舞下,她有种自己能行的感觉。

  她抬起手,亮出了那枚被她重新戴上的戒指:“下个月就提结婚报告啦,不跳了。”

  就算是她再要好的好朋友,也要避嫌。她本来也是想着今晚把结婚的消息告诉他了,现在刚好有机会,就顺便一起说出来了。

  “下个月?”顾天泽定定地看着她的左手中指,缓缓地问,“可就算下个月你答辩通过,配音班也要七月才毕业,为什么不干脆等到七月之后呢?这样就不用跑来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