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要出家 第124章

作者:天下无病 标签: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重生 穿越重生

  谢渺道:“不瞒大师,我正有出家之意。”

  “原来如此。”了空大师道:“佛偈有言: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②

  谢渺对答如流,“是以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③

  “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了空大师道:“能否让我替你解上一签?”④

  谢渺欣然答应,拿起案上的签筒摇晃,一支签恰好落到大师面前。

  了空大师拾起竹签,看清签文后,心绪顿时起伏跌宕。

  谢渺见他沉吟不语,忐忑地问:“大师,签文如何?”

  了空大师放下竹简,随意将带字的一面盖在案上,笑道:“檀越好运,此乃上上签。”

  谢渺双眸晶亮,期待地听他解签。

  “签文有曰:祀佛敬苍天,心诚得正道。”了空大师道:“谢檀越果然命里与佛有缘。”

  谢渺不疑有他,就说吧,定是她与佛祖有缘,才会得了重生的机运。

  了空大师又请她告知生辰八字,亲笔写下祈福带,请小沙弥领她去十方树上挂福祈愿。

  谢渺走后,了空大师翻开竹签反复端详,随后摇头长叹。他侧过首,往身后被布帘遮掩的侧室喊道:“崔大人,请你出来吧。”

  须臾后,崔慕礼掀帘走出,正坐到方才谢渺的位置。

  “大师。”他盯着了空大师手中的签文,并不拐弯抹角,“签文是何?”

  了空大师推过竹签,“崔大人不妨自己看。”

  崔慕礼掩唇咳了两声,拿起竹签念道:“凡人时至复生光,逝水溯回逆天命。”⑤

  即便他不懂佛法,不懂解签,也能从字面上轻易地理解意思——阿渺果真是重生之人。

  了空大师进一步解释:“这是一支改命签。”

  崔慕礼重复:“改命签?”

  了空大师道:“贫僧测谢檀越的八字,她本该是英年早逝之命,然观其今生面相,佛缘深厚,福泽绵长,即便遭遇磨难亦能化险为夷……依贫僧之见,分明是有人借了功德给她。”

  言罢,他意味深长地凝视崔慕礼,“崔大人,劳烦你给下生辰八字。”

  崔慕礼便神色无波地道来。

  了空大师将他与谢渺的八字合到一处,测算出了意料中的结果。他闭了闭眼,内心惆怅难安。再睁眼时,他眸光慈善中带着悲悯,还有一丝几不可察的愧疚。

  “崔大人,此番贫僧见你面相大变,虽天庭丰满,地阁方圆,然印堂青淡,双目盛赤,是切切实实的虚福之相。”

  崔慕礼问:“何为虚福之相?”

  了空大师道:“虽有荣华富贵,腰金衣紫,难逃命运多舛,荆棘载途。”

  崔慕礼听后,只淡淡问了一句,“可会连累周遭?”

  了空大师摇头:“有因才有果,一切皆为你个人劫数。”

  “好个虚福之相。”崔慕礼自嘲一笑,以此类推地问:“您从我的八字看出了什么?”

  了空大师沉默片刻,道:“九世功德,本该一朝圆满,从此势位至尊,贵不可言。”

  一个是本该早逝,然今生面相平顺,佛缘深厚。一个本该功德圆满,却印堂青淡,呈虚福之相。

  逆天改命,逆的是崔大人的天,改得是谢檀越的命。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⑥

  了空大师发出一声喟叹:这天底下的痴男怨女,又有几人能堪透情爱?

  相比于了空大师的触动,崔慕礼显得异常平静,甚至眼中闪过隐隐讥讽。

  那个蠢货也知道后悔莫及吗?在失去了阿渺与笙苼后,选择用逆天的法子来换取阿渺的重生。但那又怎样,是他一手造成了悲剧,便理应付出沉痛代价。

  好在今生还来得及,自己不会像他那般愚蠢,会竭尽所能地待阿渺好。

  崔慕礼丝毫不为他感到同情可惜,掸掸衣袍起身,朝了空大师深作一揖,“怀瑜谨记大师恩情。”

  他本已走到门口,忽又回身相询:“大师,我与阿渺今生的姻缘……”说着又笑笑,“算了,不测也罢。”

  待崔慕礼的背影消失,了空大师捻动佛珠,满面自责。

  罪过,罪过,另一个贫僧怎会如此荒唐,犯下大戒,助崔大人逆天行事……

  *

  到了与谢氏约定好的那天,谢渺带着两名丫鬟去向她道别。

  谢氏心乱如麻,偏要装作镇静,道:“我待会还有事,便不送你出门了,你自行去清心庵,那里的师太都认识你,我也派人去传了信,叫她们多加关照你,那些扫地收拾的活都不

  “姑母。”谢渺啼笑皆非地道:“您安排的这样好,届时我在清心庵乐不思蜀,干脆长长久久地住下了。”

  谢氏撇过头,哽咽着道:“臭丫头,只会欺负你姑母。”

  谢渺静静地搂着她,过了会道:“姑母,阿渺该走了。”

  谢氏依依不舍,“阿渺,你受不住苦便差人告诉我,我马上派人去接你回来。”

  “好。”

  王大驾着马车,带着谢渺与两个丫鬟从侧门离开。四年前他们跋山涉水来到京城,四年前后依旧是他们几人,一同陪着谢渺去清心庵。

  旁人早已习惯她时不时去清心庵小住,以为这次并无不同。谢渺如愿地,在没惊动他人的情况下离开崔府,这座两世加起来,她待了足足十七年的府邸。

  她在这里有过欢乐,期盼,失望,悲痛……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今日是终结,亦是她的全新开始。

  *

  马车载着她的期许渐行渐远,不多时便有人返回明岚苑,向书房里的崔慕礼禀告。

  “公子,表小姐走了。”

  崔慕礼坐在案后,执笔的手一顿,复又徐徐书写。

  “庵里都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沉杨迟疑了会,道:“周三公子那边也安排了人。”

  “嗯?”

  “与您想得一样,都是女护卫。”

  “宫里呢?”

  “听闻前几日,周三公子与皇后撕破了脸皮,声称非表小姐不娶。随后皇后数次求见圣上,但因圣体未愈,都被尤大人挡了回去。”

  崔慕礼长眸冰冷,道:“凉露惊夜,皇后娘娘身染风寒,该在殿中好好休养。”

  沉杨先时未理解,随即意识到话里的指示,“是,属下明白,这就吩咐人去办。”

  崔慕礼低声咳嗽,俊容愈加苍白,沉杨见状立刻往暖炉里添了炭。

  书房内暖意渐升。

  案卷写到一半便被搁置,崔慕礼铺开宣纸,聚精会神地书写。

  鹤笙鸾驾隔苍烟,天上那知更有天。

  “笙苼。”他声调清冷,眸光却柔和,“再给我点时间,我会将你母亲接回来。”

  也将你接回来,从此一家三口,再不分离。

第111章

  谢渺就此在清心庵住下。

  谢氏嘱托过慧觉师太, 称侄女心血来潮,想试试带发修行,希望她暗里多加关照, 但也不能关照过头, 需让她吃些苦头, 好叫她早日回心转意。

  慧觉师太懂。

  清心庵作为百年庵堂, 名声在外,香火旺盛, 每年前来礼佛小住的女眷不在少数。

  小住的多,喊着要出家的自然也有,但她们都是娇生惯养的贵女,离了丫鬟伺候便事事不能自理,又何况是按出家人的清规, 严守戒律,返璞归真?

  但这位谢小姐的情况有些不同。

  自去年起,谢小姐便常到庵里小住, 跟着其他弟子修课茹素, 态度之虔诚, 令人着实刮目相看。

  慧觉师太看得出, 谢小姐有慧根和毅力,假以时日定能四大皆空。只可惜红尘牵绊, 谢小姐愿意割舍,旁人却苦苦强求。

  且不提崔二夫人,只说那定远侯家的三公子与崔家二公子。

  前些时候,周三公子便往全京的庵堂递话, 称不许应承谢姓女子出家, 但这几日他又改了口, 让她们想尽办法,打消谢小姐出家的念头。至于崔二公子,要求便更简单:谢小姐带发修行可以,剃度出家万万不行。

  再观谢小姐本人,满怀虔诚地住进来,穿袍戴帽,坐禅诵经,凡事亲力亲为。当真是心无杂念,修佛乐在其中。

  ……唉!

  慧觉师太身为出家人,本不该打诳语,然而在谢小姐私下询问,能否落发为尼,拜她为师时,慧觉师太编了借口推脱。

  “庵堂每三月由庵主亲自替新尼主持落发,谢小姐来得不巧,上回剃度仪式刚过,你需要耐心再等等。”

  谢渺没多想,一年时间她都等了,再等上三月又何妨?

  自打说服谢氏,成功住进清心庵后,谢渺便如释重负。与她而言,前尘过往都已消散,余下只有顺应本心的佛前生活。

  ——能在姑母发现前顺利剃度便更好了。

  相比之下,拂绿与揽霞则有些不适应。她们是小姐的贴身丫鬟,干得就是照顾小姐的活,但小姐如今躬体力行,样样都不用她们插手……

  两人似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谢渺便趁机让她们下山去巡视纸坊。在她的设想中,两个小丫头跟来庵堂是过渡,她得慢慢扭转二人想法,最终让她们放开心怀,下山开始全新生活。

  拂绿和揽霞奉命下山,去纸坊见过方芝若与巧姑,随后四人一同回到清心庵。

  谢渺静修完毕,回到素心院时,见到的便是以下的画面:方芝若、巧姑、拂绿、揽霞,四人依次站在院中,后两位解释:“小姐,巧姑和方小姐听说你在清心庵,非要来看看你……”

  一看便看出了问题。

  谢渺容颜俏丽依旧,却不施粉黛,头戴尼帽,身穿灰袍,活脱脱出家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