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租婆的收租日常 第21章

作者:酱酱卡拉卡 标签: 重生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那个手工皂制作厂是香胰坊吗?”张芸问。

  郭信惊讶的看着张芸,没想到她这就知道了具体是哪家工厂。

  见到郭信惊讶的表情张芸笑了:“本地除了这间老字号还有哪家,而且是个海市人应该都用过它家的手工皂,你别说这有祖传秘方就是不一样,它家洗脸的那款手工皂用起来效果一点不输大牌的洗面奶。”海市人都能猜出来。

  因为时间紧迫郭信这边想下午就去挑选门面,张芸当然没意见,眼见时间快中午十二点了,郭信邀请张芸在这边吃过午饭再去富光菜市场。

  郭信热情地问张芸喜好:“阿芸你能吃黄鳝吗。”

  张芸小时喜欢吃这玩意儿,后面长大了胆子却小了认为黄鳝很像蛇她便抗拒起这类动物,也就没再吃过黄鳝。

  天天牛奶厂这附近属于郊区野外,张芸不好意思拒绝郭厂长一片心意,“能吃一点点。”

  真的只能一点点。

  郭信心情好,热情的为张芸介绍这家店的特别之处:“怎么能只吃一点点呢,我带你去附近一家专门卖黄鳝饭的店,他们家的黄鳝都是养在稻田里的,你知道现代人喜欢使用农药,但黄鳝对环境要求高呀,他们家的稻田基本上都不使用农药。他家的米使用的也是自家没有喷洒过农药的米,现在九月份他家的稻子前段时间刚好收获,去吃时间正好,往前几个月吃的米可就是他们从市面上买的了。”

  没想到能在这边吃上一份无污染的美食。

  郭信和张芸分别开车各自带着几名厂里员工一同前往那家店。

  “张姐,就是前面那个房子。”坐在张芸车里副驾驶的是天天牛奶厂的一名销售岳榕,张芸顺着岳榕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家店与这边三三两两坐落在路边的民房一致,简单的两层楼房面前再加上一个院坝,只是他家那不太大的院坝摆满了四方桌坐满了食客。她来青禾区这边还没见到哪处聚集这么多人。

  路边一溜都停满了食客专程来这里吃饭而开来的车,张芸跟着将车停放在路边,。

  郭信将车停放好后先去前面看了一番,又折回来,“阿芸,我看我们好像来晚了点,里面没位置只怕要等一等。”

  张芸表示不介意,但很好奇这家店怎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这么多人专程到这里来吃饭,就算无污染食材也不至于吧。而且她停车时有留意到,这边停放的车有好几辆都不太属于会出现在这种地方的豪车。

  张芸向前走:“我们去店里拿个凳子坐着等,我看那儿有些人坐在那里是在排号吧。”

  郭信放下心,说:“是在排号等位置,既然你不介意等那我们就去拿个号。”

  一行九人浩浩荡荡抵达饭店,郭厂长他们几名男性熟练的从饭店里面搬了三条长板凳,几人坐在院子边缘看着旁边各桌满员的食客热闹的享受这顿美食。

  挨着张芸他们的那桌食客一家七口占据了一整张四方桌,食量不大的老太早早吃饱,停下筷子看自己儿孙胃口大开夹着桌上的各样菜色。

  张芸一行人搬了凳子坐在她身后等位置,老太自己干坐在位置上感到无聊便转过身跟张芸几人聊天。

  “你们今天来的晚了,我们每次要来这儿十点多就开始准备出门了。”老太太热情的给张芸几人传授经验。

  “我们今天上午有点事耽搁了。”张芸笑呵呵的回答。

  老太太继续说:“我们来的时候这里已经坐满了我们这都已经是二轮了,等到你们的时候不知道他家的鳝鱼饭还有没有。”

  “没事,就算没有鳝鱼饭也可以吃点其他的。”反正她也不喜欢吃鳝鱼。

  老太太转动眼珠仔细一想:“也是,这里的炒菜也不输城区里的那些知名大饭店,他家食材新鲜都是老板自己种的没有打过农药。”

  “阿姨你们今天十点多就开车过来了?”张芸想起刚刚这位老太说她们十点多就准备出门还是有点震惊。

  “哪儿呢,我家那口子今天磨磨蹭蹭,结果今天快十一点我们才开车过来,我们家在丰兴区搁这儿开车都要一个多小时,来的时候还等了一会儿才有位置。”

  坐在老太旁慢条斯理夹菜的熊彬又听见自己老太婆在埋怨,忍不住说了句,“你从出门就在说,说到现在你都吃完了还在这说,你这个嘴今天话真多,又不是没有吃上,真不知道你要说到什么时候。”

  潘秀琴本来只是习惯性随口抱怨两句,没成想平时一向被自己压着的老头竟然当着这么多外人顶撞自己,深感此刻丢了面子想要找回来。

  气势十足:“本来就是你出门的时候找不到衣服耽搁了时间才导致今天到了这儿还等了十多分钟才等到位置,这不是你的问题吗,我怎么不能说了。”

  潘秀琴的亲家母吴敏见两口子要吵起来了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我们今天也没等多久你就别再说老熊了。”

  潘秀琴的儿子儿媳跟着劝了两句,潘秀琴也知道在外面吵起来容易让人看笑话只好憋着这股气。

  张芸等人在一旁怔住片刻跟着劝说,她真的没想到自己随便问了一句差点让人吵起来。

  张芸有点不好意思,“阿姨叔叔对不起啊,没想到我的一句话差点让你们吵起来,不好意思啊。”

  “哪儿能怪你,都是他的错,是他今天脑子瓦特了。”熊彬不想跟自己的老太婆争执,只当没听见这几句话。

  张芸生怕自己再次挑起争端转移话题:“阿姨你今年多少岁了。”

  “我今年六十九。”

  张芸捧场夸赞:“瞧着这么精神看着才五十几呢,你保养的真好。”

  上了年龄的女性被人夸赞年轻总是会心情愉悦一阵:“哪儿哟,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潘秀琴正准备问问张芸的年龄但这边张芸他们等到了位置,张芸起身跟潘秀琴说了声再见。

  一张不大的四方桌九人挤在一起,郭信落座之前就点好了菜只等店里做好送过来。

  张芸问:“没看见这家店的招牌,这家店的店名叫什么?”

  “这家店一直没有做招牌,我们都是直接叫这儿黄鳝饭或者加个地名青禾区的那家黄鳝饭,一般这样说知道的人就知道了。”岳榕笑着跟张芸解释顺便活跃饭桌的气氛。

  “我在海市这么多年还没听周围谁说过这儿,真期待他家食物的味道。”

  “海市这么大一共15个区,就算是出租车司机也不一定知道这儿,这家店不仅黄鳝饭是一绝,他家的农家小炒味道也很好,他们每天就中午营业,当天准备的食材卖完了就不再接客所以一般来这儿就要来早一点,我刚刚点菜的时候好几样特色菜都卖完了。”郭信说完几人的黄鳝饭就被端上来。

  每人面前一个砂锅,砂锅饭的表面铺满了一层黄鳝肉,满桌四散的香气直冲着张芸的面门,张芸拿起勺子,说:“那我就不客气开吃了。”

  郭信跟着招呼:“吃吃吃,别客气,放开吃,大家吃饱一点。”拿起旁边的勺子在自己面前的砂锅中搅拌,其余人员也跟着动手开始品尝这顿公费午餐。

  陆陆续续又端上好几盘郭信刚刚点的菜,这个小桌子都快放不下了。

  张芸不停的夹桌上其它的菜品尝,她刚刚吃了一口黄鳝饭,入口味道鲜美,黄鳝和米饭的搭配Q弹嫩滑,但她还是过不去心里这关,她真的很怕这种跟蛇类似的动物,大着胆子吃了一口后看着砂锅里的黄鳝肉她真的不敢再下口于是只好夹其它的菜吃。

  郭信他们见状劝了几句见张芸是真的不太敢吃黄鳝随作罢。

  张芸品尝了面前这些菜,感叹:“这里的菜吃起来真的一点不输大饭店,我感觉好多菜吃起来比知名餐厅里的菜吃着更有感觉。”

  “所以才有这么多人专程开车上这里吃饭。”有一名销售人员接了张芸的话。

  张芸这一顿饭吃完,内心的小心思又蠢蠢欲动,“你们知道这家店在这里开了多少年吗?”

  “好像有个十多年了,听说掌勺老板以前在香江学的厨,学成后回到老家就这里开的这间小店。”刚刚那名销售员接着回了张芸。

  “他怎么不去城区里开呢。”

  “不知道,可能在这里食材使用方便点吧。”那名销售员继续回应张芸的疑惑。

  待会儿要带郭厂长他们去选门面,张芸也就没时间跟正在掌勺的老板搭话,她准备等杨吉回来了再往这里来一趟。

  一路驱车到达富光菜市场,张芸带着郭厂长他们观看几间空出来的门面,路过蒋峰赵茹两口子的两元店,说实话张芸很久没有看到过这种大字海报挂在店外,并且旁边的音响不停播放: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门市到期,只剩三个月,店内商品通通两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通通两元通通两元。

  店里人头攒动,很多老头老太在里面买家里需要但又找不到地方卖的一些小物件。

  蒋峰和赵茹站在门口的高凳上,站在凳子上他们不光能看到店里的情况避免有人偷东西,也能在这里给人结账。

第28章 28

  蒋峰他们这间两元店开了好几天了,有这么好的生意他们两口子真的没有猜测到,他们本以为开业后生意只会是普通的好,结果没想到如此火爆。

  每晚上他们回家算账都能直观的估算出当日的盈利,不光是开业那一两天,现在每日的营业额都有两三千,他们两口子在这里也不需要付额外的人工费在海市这个人工费巨贵的地方省下了不小的一笔开支。

  店里标识两元的商品卖得反而没有五元十元的商品畅销,原本准备了一个月的库存好几样商品已经见底,蒋峰这两天必须得去进货补充库存不然货架上就只能空置了。

  “李月,你快看这个指甲刀,只卖两块,我用的就是这个但我买成十块。”被叫李月的那个女孩弯腰从篮筐中拿起一个仔细观看,“做工也没问题,跟你使用的是同一个牌子,你被坑了,卖给你的商家心好黑。”

  “对啊,好气哟,这里卖两元我前几天买一个要十块钱,而且做工质量都一样,那个商家真的太过分了。”

  “既然它这么便宜我买一个好了,我的那个指甲刀太小用着不方便。”李月将手中的这个放回篮中想重新挑选一个质量好的,翻了几下李月发现质量都一样好随即不再纠结直接拿起手边的一个指甲刀放入自己的篮中。

  “李月,你快来看这个梳子好好看,才五元,是木梳子,我想买一把。”陈梦瑶拉着李月看自己新发现的梳子。

  “你寝室里有一把梳子了,买了这个也不会用到就别买了吧,我们看看其它的。”陈梦瑶不愿放手,“可是你看这里刻的图案好漂亮。”

  两个女孩在这里纠结手中的梳子,对面的吴老太正跟自己的邻居兼好友推荐她前天在这里购得的好物。

  “我没骗你,这个洗碗刷用着真的好用才五块钱,你不信买一个回去试试嘛,我这两天都是用的它刷锅刷碗跟手一样用着得劲还不用脏了手。”

  …

  路过这家颇具小镇风格的两元店郭信几人万万没想到在海市在七宁区在西工口这边能看到这样一家店,特别是在绕着菜市场走了大半圈后几人发现这里的商铺都太接地气了,你无法想象在这么一个摩登都市遍布高楼大厦来来往往皆是时髦人士聚集的黄金地段还能找到这么多上世纪风格的店铺。

  上次来考察郭信他们只看了菜市场大门那边的位置,或许是因为菜市场大门前的道路是主干道且有地铁站的原因这边的店铺装修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次,谁成想拐个弯看见的这些店铺能这么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街边氛围。

  这一切跟对面街道楼下那一间间有格调有氛围的商铺形成了鲜明对比。

  郭信犹豫了,不只郭信,随从跟来的那几名销售人员在看过这边的街景也不禁怀疑他们上午商讨的那个决定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不是说这边人流不行而是这边的风格总体看起来不太适合推销他们的牛奶,他们想往高端线走,100头娟姗牛的引进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且短暂的租一间商铺他们肯定要重装修这样一来能营业的时间更要缩短。

  好吧后面的都是借口,纯粹就是对这边的环境不满意。

  张芸一路陪着这几人能明显的感到几人越来越沉默。

  “前面还有最后两家店你们要继续看吗。”

  “看吧,我们看完了再商量下。”郭信做出回答。

  等将这些店铺一一浏览完毕张芸给了郭信他们空间与距离让他们讨论。

  “郭厂长,我们还是重新找个地方开店吧,这边的消费人群可能跟我们预想的有出入。”

  他们想的是菜市场这边老人多,而能在海市生活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属于本地人,谁都知道海市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特别是这群有钱有时间的老年人就是他们此次转型后准备盯向的消费群体。

  可看完这一带的店铺,众人觉得或许有那么一部分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没钱但有时间的老年人会更愿意聚集在这边买东西。

  “郭厂长,菜市场背面挨着地铁口那边的门面虽然看起来好一点但那边没有大门这边的老年人多,我也认为我们可以换一个地方开直营店。”

  “赞同,我也不太看好在这边挑间店进行营业,尤其是只剩下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众人劝说郭信放弃他们上午的提议另寻他处。

  脑中回忆了几家店面的位置,再想了想他们品牌的的新策划郭信屈服了,他同意上午那个提议过于草率。

  “阿芸,我们这边讨论后决定暂时不租你家的商铺,我们主要认为只能开三个月左右这个时间太短了。我们这边觉得还是应该找一间能长久租下来的店铺营业。”

  郭信总不能说:你们这边的店铺风格都太低端跟我们的品牌路线不符。

  “好的,祝你们能找到自己心怡的店面,以后若改变主意了可以继续跟我联系。”

  对于这个单子张芸可有可无,反正今天去了青禾区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也不算浪费她时间,至于张芸到底看没看出郭信他们的真实想法,你猜。

  送走郭厂长等人张芸又折回去来到钱福开的小吃店。

  “钱老板我来照顾你生意了。”

  钱福接手这家店后很快就开始营业,招到了一名洗碗工他没有了最开始那几日的忙碌,现在每日能空出一些时间做点自己想要尝试的小吃,最近几天卖的是粿条、糯米胀猪肠、春卷、和他的招牌牛肉丸。

  钱福准备每隔半月就换一次菜单,尽可能进行多的尝试。

  店内坐满了自开业那天品尝半价美食后自愿继续来这儿光顾的食客,当然这里也有很多人是被自己的好友拉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