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103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臣工们每次看到这道伤疤,就会想起皇帝对大齐的付出。

  皇帝道:“李佑押送一干人等,还需要半个月才能入京,列位有没有想好,该怎么处置此事?”

  刑部尚书先躬身道:“勾结外敌是重罪,该依照大齐律法处罚。”

  皇帝略微有些迟疑。

  刑部尚书接着道:“这件事非同小可,就算镇国将军为大齐立下不少战功,但这件事上朝廷断不能姑息。”

  这话大家都明白,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皇上在这件事上抬了手,还有那么多节度使,万一还有人也这般施为,大齐岂不是要乱了?

  官员之中又有御史上前:“宋旻是镇国大将军子嗣,宋羡将军也是镇国大将军嫡长子,若不是李大人查明此案,宋羡将军凶多吉少,真的顾念镇国大将军,就该秉公处置。”

  皇帝沉默片刻,终于拿定主意:“不管是横海节度使还是宋旻的案子,刑部、大理寺都要彻查到底。”

  官员们应声。

  皇帝遣退了臣子,转身离开了广和殿。

  坐上步辇之后,皇帝忽然想起了广阳王,李佑去镇州之后,让人送了不少密折入京,宋羡将镇州打理的很好,还在镇州开了第一个官药局。

  镇州的村子还收起了药材,府衙出面为商队做文书。

  这是对治下用了怀柔的手段?

  有些像广阳王的路数。

  皇帝也曾十分欣赏广阳王,只是后来……

  皇帝挥去脑海中的思量,如今的广阳王属地至今还被前朝余孽攥在手中,由此可见广阳王的那些政见就算不错,却也没什么用处。

  “让人快马去迎李佑,”皇帝道,“给李大人送去些吃食和衣物,与李大人说,今年他不能在宫中陪着朕守岁了,朕会记得他的辛苦。”

  内侍应声。

  ……

  腊月二十九。

  陈家村的孩子们都聚在一起看杀猪、杀羊。

  想到明日就有肉吃了,孩子们笑不拢嘴,看到爹娘、姐姐将肉放在笸箩里往家走的时候,他们立即跟上前询问:“娘,是明天吃肉吗?是明天早起就吃,还是午时?能吃多少?都吃了吗?”

  大人们被孩子问的没有了耐心,一个个掐着腰将娃们赶走。

  陈老太太听到了就劝说道:“过年了,谁也不准打孩子,都要高高兴兴的。”

  “知道了。”妇人们立即露出笑容。

  陈老太太依旧四处走动巡视,肉她不用看着了,有陈玉儿几个在旁边,绝不会多给少给。

  过年了肉要按人头分足了。

  一年就这一次不是?

  陈老太太决定过年的时候,自己绝不心疼银钱,可当她走回自己家里时,脸色还是变了。

  小院子里传来一股股肉香,灶房里“滋啦”作响。

  谢良辰探出头来:“外祖母,您饿了吗?要不要先吃些?我做了面条,还有肉卤子。”

  陈老太太正在与自己做斗争,就看到高氏带着几个人进了院子,高氏手里拿着一个布包袱,笑着看谢良辰。

  “辰丫头,你过来,”高氏道,“我们有东西要给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心意

  高氏跟着陈老太太和谢良辰进了屋,将手里的包袱放在炕上打开。

  陈老太太看着一怔,那是一套杨妃色的衣裙。

  布料不是寻常的粗布,而是单经的罗织物,衣裙上有手绣的花纹,中间是两只对飞的彩蝶。

  高氏笑着道:“这是我们大家一起绣的,不过这料子是宋老太太给的,没有用特别好的料子,那些不经穿,但是这种应该可以,杨妃色看着鲜艳,过年总要讨个吉利。”

  高氏说着将那杨妃色的衣裙拿起来,压在下面的是一套他们平日里穿的粗布衣裙。

  “这套是我们之前准备的,”高氏抿嘴笑,“辰丫头平日里穿最合适了,还有这两双鞋……大伯娘每日那么辛苦,以后良辰和子庚的鞋子就我们来做。”

  谢良辰看着这些衣物,上面的针脚密密实实,绣样十分的漂亮,她平日里总去织房里,却半点没有察觉,不知道舅母和村中的女眷们是怎么偷偷摸摸做出来的。

  高氏这些日子偷偷摸摸去镇州城里的成衣铺看过几次,只感叹她们的绣工到底及不上那些绣娘,不过好在她们的良辰绝对不会嫌弃。

  谢良辰眼睛微微有些发红,村子里的情形是好多了,但也只能给长辈换新衣,就连外面跑的那些孩子们,也只是才能穿得齐整而已。

  高氏身上的衣裙早就洗的发白,衣袖下面还补过几次,但是她们都没有想着给自己添置衣服,而是悄悄的拿银钱买布料,买绣线,悄悄地给她做了新衣裙。

  这是整个陈家村对她的心意,是她收到最好的东西。

  高氏接着道:“等将来咱们村里更好了,我们也多学点绣样,给你做更好的穿。”

  这次轮到陈老太太忍不住,转脸道:“你看看,这是做什么?有钱没地方花了不是?做一套就行了。”

  嘴上这样说着,陈老太太心中却说不出的高兴。

  “你看你大伯娘,”高氏笑着拉住陈老太太,“您向夸我就夸我几句呗,躲着做什么?难不成还要在良辰面前掉眼泪?”

  陈老太太的泪水顿时被高氏几句话给折腾没了,掐着腰道:“我看你是反了天了。”

  高氏笑着又喊了一声:“玉儿,把大伯娘那身衣服也拿过来。”

  陈玉儿应了一声,快步进了屋子,将叠得整整齐齐的衣裙取出来递给陈老太太。

  高氏道:“您这套素净些,若是您嫌弃不好……”

  陈老太太差点落下的眼泪又被高氏说没了,她故意瞪眼,用漏了风的嘴道:“嫌弃不好你还能给我重新做?”

  高氏笑出声:“那恐怕来不及了,但也不是没有法子,您可以与良辰唤着穿。”

  陈老太太拿起笸箩里没有缝好的鞋垫就要去打高氏,高氏边躲边求饶:“大伯娘,求您了,媳妇知道错了。”

  “下次,下次定然好好做。”

  谢良辰和陈玉儿看着笑。

  陈老太太累得气喘吁吁,手里的鞋垫子到底也没派上用场。

  高氏和陈玉儿走了之后,赵氏的媳妇又送来了一个给陈子庚做的斜挎包和一双崭新的鞋子。

  陈老太太看着炕上的东西,不由地叹气:“这得话多少银钱啊?他们这是把手里的都拿出来了吧?”

  谢良辰点头:“应当是。”

  陈老太太有心贴补,奈何自己的腰也细得很。

  不多一会儿,陈咏胜和陈咏义兄弟来了,送来了给东篱先生和许先生的新衣衫、鞋袜和银钱。

  “这该从村子里出,”陈咏胜道,“许先生不说了,帮的是我们整个陈家村,东篱先生虽然教的是子庚,子庚将来长大了,也要为村子出头,我们还指望着他呢。”

  其实谢良辰和陈老太太已经为两位先生准备了年礼,虽然不是很多,但两位先生也不会在意。

  不过多一份那是村中其他人的心意。

  谢良辰将东西接了下来。

  陈咏胜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今天见到家家户户领了肉,村子里又有足够的吃食,能顺顺利利地过个年,心中说不出的高兴。

  对,就是高兴。

  如今的日子苦尽甘来,再往回看,尤其觉得那时候难熬,陈咏胜都快觉得自己是不是老了,怎么总要琢磨从前的那些过往呢?

  陈咏胜半晌终于道:“今年好了,什么都不用怕了,没人欺负咱们了。”

  他本来还有一肚子话要说,却忽然哽住了,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将脸丢到姥姥家去,于是伸手摸了摸陈子庚柔软的头发,又去看谢良辰:“这几天好好歇一歇,其余的事过了年再说,不着急。”

  谢良辰点头。

  然后陈里正转头走出了屋子。

  谢良辰刚将年礼送给两位先生,陈玉儿就来道:“孙阿爷、北山村的范里正,还有几个人我不太认识,都来村子里了。”

  许汀真放下手里的药材,吩咐谢良辰:“快去吧!”

  谢良辰看向东篱先生住的院子,东篱先生去试新衣袍了,也不知道合不合身。

  许汀真看出谢良辰的心思:“衣袍合身,我一看就知晓了,你不用管。”衣袍大小合适,就是有些肥,不过那老家伙肥点、瘦点又有什么?一脸褶子的人了,打扮的再精神,也不招人看。

  谢良辰离开不多一会儿,东篱先生就从屋子里走出来,陈子庚跟在旁边夸赞先生很精神。

  东篱先生却将自己的关门弟子遣出去:“快去帮帮你阿姐。”

  陈子庚觉得眼前的先生,与平日稍稍有些不一样,往常先生很是欢喜他在旁边,如今却一刻也不想见到他似的。

  陈子庚应了一声,不过出了院子并没有去寻阿姐,而是躲在角落里,看到先生扬起头向许先生的院子里走去。

  年幼的陈子庚眼睛一亮,似懂非懂,他作为先生的关门弟子,这是不是也要与先生学?

  ……

  谢良辰已经想到过年时会有人前来,于是提前在熟药所收拾出了一间屋子。

  陈家村周围四个村子都来了人,孙阿爷是来人里面年纪最长的,笑着先开口说话:“多亏了良辰,我们才跟着一起卖药材、卖毛织物,明年良辰还要帮大家一起种药材,这份恩情我们都记住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做好准备

  镇州府现在有不少的流民,过了年之后,就要入籍到各个村中。

  尤其是只有十三户的北山村,和十四户的下河村,下河村在水患的时候死了许多人,北山村则是在战乱时被山匪洗劫,两个村子人手不够,自然就会成为府衙着重安置流民的地方。

  谢良辰做毛织物的时候,北山村的女眷听说陈家村人手不够,来问问能不能帮忙赚些银钱,谢良辰让陈咏义的弟媳郑氏教了北山村的女眷。

  北山村也找了一台织机,就这样做起了毛织物,赚了一些银钱,整个村子从那时候开始就对陈家村很是感激。

  明年要在山上种药材,北山村也早早就与陈咏胜来商议,陈家村愿意帮忙,府衙也肯借农具给他们。

  北山村范里正清楚明年春耕是大事,只要有时间就前去衙门打听细情,遇到不懂的事,也不敢直接来陈家村麻烦谢良辰,先与孙家村和下河村一起商议,遇到实在拿不定主意的问题,才会来陈家村请教。

  这次流民入城,孙家村、北山村、下河村都安排了人去帮忙,早些将流民安置妥当,帮助衙署一起搬运过世流民的尸身,有了村民的帮忙,即便有不少流民涌入镇州,一切都还是井然有序的模样。

  做好这些,不光是帮助了流民,对镇州也是好事,大量流民涌入,安排不好可能会引来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