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115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狗子的事并不着急,将一切安排妥当,谢良辰还有其他事要做。

  二月里,田家的商队动身离开镇州。

  田家是今年第一个远行的商队,浩浩荡荡的骡子车走在官路上,田承佑和伙计们脸上都是欢喜的神情。

  这次他们事先准备好了一切,比哪次走的都踏实,而且宋将军接管了赵州,清剿了山中的一伙悍匪。

  他们在离开赵州之前,都可以放心大胆的走,这时候绝不会有山匪前来偷袭。

  走了一段路,大家停下来歇息。

  田承佑去看陈家村的人。

  陈咏义等人第一次去赵州,田承佑这一路将自己知晓的都告诉陈咏义:“从陈家村到赵州路不远却也不近,开始走的时候要多注意,不要贪黑赶夜路,等进了城我就带你去寻骡车,那些人与我关系不错,不会给高价。”

  陈咏义点头。

  田承佑道:“去了邢州之后,我再带你认识一些人,好好问问矿石的价钱,免得吃亏。”

  田承佑说完一笑:“谢大小姐真是不一样,我还在走商,大小姐都想到了铁匠铺。”

  两个人歇了一会儿继续向前走。

  一路风尘仆仆到了赵州,就要去递交文书进城,陈咏义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站在城门口的人是常安。

第一百七十三章 信心

  田承佑有些意外,急忙和陈咏义一起赶过去行礼。

  常安笑着道:“一路辛苦了,我家将军让我备好吃食和住处,晚些时候再带你们去铁匠铺看看。”

  田承佑知晓宋将军这番安排看的是陈家村,但能带着他,这就是天大的面子。

  常安将人带去一处院子,院子虽然简陋,田家商队的车马和货物都能拉进去,这样方便大家休息、守货。

  常安道:“大爷吩咐衙署在城里、城外寻了几个地方,以后来往的商队都可以在这里歇息,商队吃用都可以在这里买,与外面的市集上的价钱一样。”

  说话间就有伙计上前来帮忙田家商队安置。

  田承佑将院子看了一遍,商队需要的东西果然一应俱全,若是路上车马有损伤,还可以在这里修葺。

  常安指向旁边一个空出的屋子,向陈咏义道:“大爷说了,那地方可以卖药材,会让官药局来铺药。”

  田承佑听到这里心中一动,这可真是好机会,衙署有这样的地方,等到大家认同了成药,谢大小姐的成药岂不是就能在这里卖?

  田承佑越想越高兴,但是看着常安将官药局的事一句带过,并不像有所思量的那般,也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

  等他这次走商回来,亲自试用了成药,谢大小姐也能有个凭据,说不得宋将军就答应了,顺顺利利将成药送入这里。

  常安不急着走,大家在一起吃了饭,陈咏义急着道:“我带了做好的几个风匣子,明日送去给铁匠铺,我们还会在这里停留一阵子,租个院子留几个人专门做风匣,这风匣不止铁匠铺能用,酒楼、人家都能用得上。”

  然后他才会启程去邢州拉矿石,赶在春耕之前能赚些银钱,换回更多的农具。

  常安接着与陈咏义说话:“我们出来有一阵子了,陈家村怎么样?上次一起在村中守岁,兄弟们也都时常提及村子,村子里怎么样?”

  常安口中的“兄弟们”指的是宋家家将。

  这句话将陈咏义说的面红耳赤,当年他入军营时,看到宋家军的背影都要羡慕许久,那可是北方最厉害的兵马。

  怎么也没想到,不但与宋家军一起过了年,还能听到常大人这样熟络的称呼。

  陈咏义道:“都挺好的,这些日子就忙着做药做风匣和毛织物。”

  常安应声,继续陪着陈咏义喝水。

  陈咏义之前就听二嫂高氏说,常安特别爱喝水,今天晚上他也是见识到了。

  田家商队陆续都睡下,陈咏义这才道:“天不早了,常大人回去吧!”

  说完这话,陈咏义想起了一桩事,忙进屋拿出一个包袱:“这是子庚让我捎来给宋将军的。”

  常安松了口气,这一晚上他都快要憋死了,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他都不知要怎么回去。

  陈咏义道:“都是些小东西,子庚帮忙在熟药所熬的,知道我们要走远路,就将梨膏熬成了块,宋将军在外不方便,只要含着服用就好,但一日不能用太多,若是肚腹不舒坦或者吃了寒凉的东西都不能吃。”

  常安心里更有了底,肯定是陈大爷帮着谢大小姐一起熬的,谢大小姐还怕大爷吃坏了,特意让陈四叔嘱咐几句。

  不过陈四叔真能稳得住,到现在才将东西给他,常安抱着包袱就能揣着宝贝似的,开口道:“陈四叔歇着吧,明日我带你一起去铁匠铺。”

  听到陈四叔这样的称呼,陈咏义心里又是一阵乱跳,常安怎么跟他这样亲近?让他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送走了常安,陈咏义躺在炕上,看着周围那些呼呼酣睡的半大小子,这次他们从镇州出来真是要见世面。

  常安将东西带去军中给宋羡。

  宋羡看着包袱里的梨膏块,一块块用油纸仔细地包好,放在编好的小竹篓里,可惜竹篓不好戴着,否则他就这样挂在腰间,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一块。

  常安想要提醒大爷,看得时间有些长,外面还有几个副将等着呢。

  宋羡起身去净了手,这才拿出一块放入嘴里。

  常安心中再次啧啧,大爷这仔细的模样,像是要接圣旨。

  宋羡嘴里甜了,整个人都十分熨帖,抬头吩咐常安:“让他们进来吧!”

  趁着大爷高兴,常安安排糟心事最多的几个副将先进门。

  第二天常安带着陈咏义去铁匠铺,陈咏义将手里的风匣装好,然后开始推拉,铁匠炉里的火苗慢慢地越烧越旺。

  铁匠和伙计开始并不看好这个木匣子,如今也都看傻了眼。

  跑了一上午,走了三个铁匠铺,陈咏义渐渐有了底气,他看向那边的陈初二:“过了今天,就在城中找个院子,招工匠教做风匣,我们发工钱,但每个人都要至少干够一年。”

  陈咏义说着拍了拍陈初二:“你要好好学,等过阵子我回陈家村,这里的事就要交给你了。”

  陈初二有些担忧:“叔,风匣子做出来就会有人学去,铁匠铺会不会就不来我们这里买了?”

  陈咏义早就想过这件事,走之前还跟良辰说过,良辰怎么与他说的?

  陈咏义道:“我们磨了一个冬天,才将风匣子做的这么好,工钱要的也不多,都是货真价实,如果有人比我们做的好,卖的便宜,那是我们没本事,怨不得旁人。

  再说我们也做不了那么多,还不兴别人也跟着赚钱?做的人多,卖的好,风匣子就越有用,这跟卖药材是一个理,你阿姐说了不用藏着捂着,好的物件儿就得传出去。”

  陈初二点头:“叔,我知道了。”

  陈咏义惦记着早些将这边的事了了,他还得带着人去邢州看铁矿石,拉些矿石回到赵州和镇州。

  ……

  陈咏义走了五天,这才让人将消息送回陈家村。

  陈咏胜松了口气,陈家村迈出去的第一步要稳扎稳打,陈咏义带走的初二手艺最好,也是村子里年纪最大的大小子,能接下一摊子活计自然是最好的。

  陈咏义的媳妇和陈初二的娘高兴的不得了,陈初二没想到自家小子会这么快就能为村中做事。

  众人赶紧生火做饭,要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陈咏胜吩咐陈玉儿:“去村口看看,你阿姐、许先生她们怎么还没回来?”

  陈玉儿应声,就要往外走去,却看到黑蛋急匆匆地跑回来。

  黑蛋边跑边喊:“爹,娘,大伯娘,要……要两套衣服……阿姐和许先生……在外遇到病患了,怕是疫症。”

第一百七十四章 反应很快

  二月里并不暖和,好在谢良辰担心前世的时疫会来,提前有所准备,早早就在远离村口的地方搭了棚屋。

  陈玉儿和黑蛋将热水和衣物送到棚屋前,谢良辰挥了挥手让他们离开,这才将衣服拿进屋子里。

  陈玉儿急得不行直念叨:“棚屋里也不暖和,梳洗完换衣服会不会着凉?”

  陈老太太一直在不远处等着,听到陈玉儿这话,更是皱起了眉头,辰丫头说怕有疫症,还真的来了,拖些时日也好啊,原本想过几天暖和能动土了,将这棚屋好好修修,真是不容功夫。

  陈老太太还是希望那不是时疫。

  高氏安慰道:“咱们辰丫头聪明,又有许先生在,就算真的遇到了时疫也能避开,没事,您不要担心。”

  陈玉儿还想说话,高氏急忙给使眼色,让她不要吓着陈老太太。

  好一会儿,许汀真和谢良辰才从棚屋里走出来,两个人都遮掩了口鼻。

  陈子庚和东篱先生听了消息也到了村口,陈子庚见到阿姐这般模样,也跟着焦急。

  “我和许先生都没事,”谢良辰没有与众人走得太近,“我们今日在城门口见到一个患了病的人要进城,那人的症状像是疫症。

  我和许先生禀告了衙署,衙署将病患安置在城外,许先生开了药,明日我们再过去看看情形。”

  谢良辰说完看向陈咏胜:“二舅舅,您还得跟几个村子的里正说一声,让他们与外面人来往时要小心,村子里有人生病也要及时知会。”

  陈咏胜听说时疫之后就想到了这些,又在谢良辰这里得了主意,立即吩咐人去送信。

  谢良辰道:“真的是时疫的话,水不能脏,还得让人看着水源,现在不知晓是不是疫症,村子里粮食都够用,能不出村的先不要出去。”

  众人齐声答应。

  许汀真和谢良辰没在棚屋里住,而是绕到了村尾,熟药所旁有空出的屋子。

  陈子庚、黑蛋几个挤在屋子外不肯走。

  谢良辰不禁失笑与阿弟们隔着门道:“都回去吧,有事我就喊一声,住在旁边的钱舅母就能听到。

  你们去熟药所帮忙,将除了治时疫的药材都搬走,弄好了我和先生还要过去熬药。”

  其实没有什么太多事需要交待的,生怕有时疫,提前做了准备,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就好。

  许汀真看向谢良辰:“不应该让你上前,这村子里还有那么多事等着你。”

  谢良辰道:“眼下这一件就是最重要的,人命关天。”

  许汀真道:“我看衙署处置的很快,有曲知县在,应该不会有事。”

  衙署处置的确实快,就在宋羡去赵州之前,还去衙署看了文书,只要发现镇州有人换了疫症,就照文书上的去做。

  曲知县责无旁贷亲力亲为,一直坐镇衙署。

  许汀真和城中的郎中都去看了病患,确定是时疫,这疫症上吐下泻,吃了药不消片刻就呕出来,趁着病患稍稍清醒,文吏将那病患盘问仔细,知道他一路从瀛州过来,中间做了骡车。

  曲知县让人去寻骡车,将上面的人都找到,又去瀛州送文书。

  早在去年年关时,曲知县就奉宋羡之命,提点过周围的州。但时疫年年有,就算刻意提醒过,大家也不能胆战心惊的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