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129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陈老太太不疑有他,点了点头:“是该有些准备。”

  谢良辰以为这桩事就过去了,哪知道陈老太太又道:“那些衣裙和绣鞋的料子又是怎么回事?谁会想的这么仔细?”

  谢良辰沉默着没说话,不知应不应该将猜测说出来,可是刚刚已经糊弄过去了,现在又改嘴像是有些不太对。

  陈老太太想到了一个人:“莫不是曲知县的大娘子?”

  谢良辰一怔,然后跟着笑笑:“大约是吧!”

  陈老太太道:“这得记得,下次做些东西给曲知县家中送去,好好谢谢人家。”

  几个人说着话到了熟药所前,陈咏胜带着人将熟药所跟前的屋子重新修葺了一下,里面添了几张桌子和杌子,这样一来就能坐下更多人。

  孙里正先笑着道:“这次官药局做出的成药治好了疫症,我远在祁州的岳丈家,听说我也去官药局帮了忙,还让人捎口讯,问我是不是真的?”

  听到这话孙阿爷笑道:“他那岳丈秀才出身,家中有些良田,一向看不上他,这次倒是让人捎了二十两银子前来,让他有些本钱,也好多收些药材。”

  孙里正听得这话脸不红心不慌:“二十两银子我不白要,秋收过后就能还岳丈二十五两。”

  孙阿爷点头道:“可见人得有本事,才能挺直腰杆子。”

  众人一笑,都对谢良辰投去感激的目光。

  陈咏胜道:“大家过来,是不是也想问问良辰官药局的情形?”

  孙阿爷琢磨着道:“外面现在有不少人提及咱们镇州的成药,兴许旁人不知情,但我们知晓这不是官药局的法子,而是出自许先生和谢大小姐之手。

  这次时疫过后,谢大小姐的熟药所还要继续做成药吗?”

  谢良辰正想找个时间将大家叫在一起说说这些,免得外面的传言多了,大家心里也没底,不知晓后面会怎么样。

  时疫时几个村子一起巡视,大家互相帮衬,关系更甚从前,以后的路大家还得齐心协力一起往前走。

  话说清楚了,大家心里也就透亮了。

  谢良辰看了看许先生,许先生点点头,她这才接着道:“我们陈家村不做成药,肯定不会再做入口的成药。”

  之前她给田家商队那些药丸,除了想要商队知晓成药用处很大之外,是怕田老爷在路上遇到时疫。

  但不管是给田家商队成药,还是后来去官药局帮忙,她并没想过以后要由陈家村的熟药所做药。

  孙阿爷惊讶地道:“这么好的药就不做了?”

  谢良辰神情平静:“陈家村不做,但官药局应当会做,尤其这次朝廷知晓了成药的好处,应该会在大齐推行这样的制药法子。”

  众人面面相觑,北山村的范里正皱眉:“这是朝廷不让陈家村做了啊。”大家都尝过苦头,在宋羡没来之前,衙署做过不少欺压百姓的事,难不成这次又是如此?

  孙里正道:“若不然去找找曲知县,再不行……不是还有宋将军吗?”

  谢良辰摇头:“就算朝廷允许我们做成药,我们也不能做,只会将成药的方子和做成药的法子献给朝廷。”

  范里正不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谢良辰道:“大家可知晓这成药是如何起的效用?是宋将军带了一队兵马押送药丸,药丸送到瀛州疫所之后,每次用药都会有官兵在旁边跟随、把守,从官药局里出来的成药尚要如此谨慎,生怕有人半途偷梁换柱,害人性命,若这事落在我们手里,我们能不能保证不出差错?”

  谢良辰几句话说的众人冷汗涔涔。

  看着所有人神情肃穆,谢良辰一笑道:“不管是成药还是药材,都是为民造福之物,好东西散得越多越好,大齐没有谁能够比朝廷的官药局更适合。

  而且我们也不会因此吃亏。”

  孙里正道:“这话怎么说?”

  谢良辰道:“官药局上上下下才多少人,朝廷总不能搬空了太医院,让所有医工都来镇州。

  开始做成药后,就需大量的药材,更别提做成药之前还要将药材熟好,这些谁来做?

  官药局还需要有人押送成药,衙署现有的衙差也不够用。”

  谢良辰停顿片刻接着道:“我们已经与衙署写了文书,将周围能种药材的山地都拿在了手里。

  村民们还会挑选药材、熟药,这阵子几个村子派人四周巡视与衙署的衙差也相熟,衙役不足,衙署还从这些人中挑选了人一起办差。我不敢说他们日后肯定能留在衙署,但也并非全无可能。

  我们虽然不做成药,但成药带来的这些已经足够了。”

  谢良辰说完话,周围登时一片安静,所有的眼睛都落在谢良辰身上,目光中满是惊诧和不敢置信。

  所有人仿佛都被震住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 齐心协力

  陈咏胜在此之前没听谢良辰仔细说过这些,但毕竟舅甥二人常在一起议事,虽然心中也十分惊讶,但还是先一步回过神来。

  孙阿爷将谢良辰的话反反复复想了几个来回,这才稳住了情绪,心中又是感激又是庆幸,陈家村接回了这位谢大小姐。

  孙阿爷道:“早在去年腊月之前,大小姐就想好了这些?所以才让我们一同去买山地,买不起山地的村子就寻衙署做文书?”

  孙阿爷说的这些不齐全,除了这些之外,陈家村不是还做了风匣,在铁匠铺打了好多农具?陈家村做农具也给大家提了醒儿,整个镇州城的铁匠铺都不再打铁锅了,全都换成了犁头等物。

  谢良辰笑道:“我也看不了那么远,当时就是觉得山地一定要买,光凭在山中采挖能卖多少?不去种植总有挖空的一日。”

  几个里正心中有数,谢大小姐这是不愿多占功劳,其实哪一步不是人家谢大小姐领着他们走的。

  谢良辰道:“所以大家也不用想太多,一心准备春耕就好了,除了种药材之外,我们北方的桑麻也不少,还有粟、麦、黍、豆,先种什么后种什么,大家要有个算计。”

  如何种粮食几位里正和阿爷心里清楚,她会将精神都放在药材上。

  大家说完话,高氏进来笑道:“饭菜都做好了,我这就让人端上来。”

  几个里正想要离开,陈老太太掐着腰道:“哪有进门不吃饭的?外道了不是?刚刚还说都是一家人,我们村子里的半大小子也在你们那里端过饭碗,你们都不怕被他们吃垮,难不成我们陈家村还拿不出这点口粮?瞧不起谁呢?”

  听着陈老太太的话,孙阿爷几个忍不住笑起来。

  还真是这样,这段时间村子里的人一起巡视,到了吃饭的时候,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吃饭,早就不分是你村里的人,还是我村里的崽。

  孙阿爷道:“好,吃饭,吃好了之后,我们将几个村子的地都放在一起商议一下。”

  屋子一片热闹。

  几个里正边吃饭边说话,一直到了天快黑了才结伴离开。

  走了好长一段路,几个里正将要分开时,大家转过头看向陈家村。

  范里正到现在还有些难以置信:“谢大小姐怎么说的来着?我们不但能卖出药材,还能帮成药局熟药。”

  孙里正点头,大柳村的冯里正道:“还可能去衙署做衙役。”

  孙阿爷接着道:“等到官药局的药卖好了,我们也能吃上成药。”

  “真是……”范里正道,“我们这些农户还能做成这些事?”

  “陈老太太这是带回来一个什么样的外孙女啊?”

  几个里正在风中站了一会儿,这才各自回到村子里,他们要做的还有许多,哪个村子没做好就要拖了大家后腿。

  这种情形万万不能发生。

  送走了里正们,谢良辰回屋子里梳洗,忙碌了这么久,她也委实乏得很,此时此刻她只想靠在炕上安安静静地捧着账目筹算一番,这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放松。

  陈老太太去了许先生院子里说话,陈子庚将衙署送来的锦被抱了出来。

  “阿姐,”陈子庚就像奉宝般将被子送到谢良辰面前,“你看看这被子,摸一摸软不软?盖起来定然舒坦。”

  谢良辰伸手去摸,出手柔软又光滑。

  陈子庚道:“祖母还说可惜了,这若是用来做衣裙该多好。”

  谢良辰看着陈子庚小心翼翼抚摸锦被的模样:“阿弟,不是有两床被子吗?趁着祖母没回来,我们都拿出来,我们一人盖一个。”

  陈子庚有些犹豫。

  谢良辰道:“说不定哪一天就被祖母拆了做衣裙了,你可就盖不成了。”

  陈子庚听得这话动了心:“那我去梳洗。”生怕蹭脏了被子。

  谢良辰看着阿弟的背影不禁笑。

  过了好一阵子,陈子庚才爬上了炕,小心翼翼地将锦被盖在身上,眉眼中露出心满意足的神情。

  锦被太好,太舒坦上,陈子庚整个人都缩进了被子里,半晌都没出来。

  谢良辰忍不住喊道:“阿弟出来,别憋着了。”

  陈子庚这才慢慢地露出了头:“阿姐,这锦被真好,将来我长大了赚了银钱,给祖母和阿姐买更好的。”

  谢良辰点点头:“阿姐记住了。”

  陈子庚接着道:“等咱们种好药材卖出去之后,村子里的房子是不是也能修葺了?这次修房子初二哥他们就能替四舅舅做木活儿了,四舅舅手不方便,每次做活儿右手仅剩的拇指都会受伤。

  左手也是一样,指尖都是小伤口。”

  陈咏义在这样的情形下还能做出那么好的风匣,陈初二他们就是因此受了触动,才会跟在陈咏义身边学手艺。

  谢良辰道:“多赚些银钱,冬天还要多买些毛袜子,好好养养你们脚上的冻疮。”

  陈子庚一笑,被阿姐这样一说,他还真的觉得脚背上发痒。

  半晌陈子庚喃喃地道:“阿姐,咱还有那么多事要做呢,真好。”

  姐弟两个盖着锦被说话,谢良辰的精神彻底松懈下来,耳边阿弟的声音越来越远,直到再也听不到。

  姐弟两个一前一后就这样睡着了。

  许汀真屋子里。

  陈老太太被许先生看久了,额头上都起了细小的汗珠,许先生盯着人不说话的样子,还真有些骇人。

  陈老太太咳嗽一声,正要开口。

  许汀真先道:“我听良辰说了,你早就认出了我?”

  陈老太太又清了清嗓子:“开始时是真不识得。”许先生这话有些夸大其词,好像她隐瞒了多久似的。

  许汀真沉着脸:“你这肚子还真是什么都能盛得下,忍了这么长时间,硬是半个字都没透露。”

  陈老太太笑着露出豁牙:“我还不是怕给先生引来危险,才不得不将苦楚往肚子里咽。”

  陈老太太说得那么轻松,许汀真却发现平日里看着抠搜、仔细的陈老太太其实是只老狐狸。

  许汀真道:“良辰说你有话要告诉我,是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