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138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陈老太太在门口瞧见了外孙女和孙儿,忙上前道:“这么晚才归家?”

  谢良辰还没说话,陈子庚先道:“阿姐去与宋将军说话了,刚刚宋将军将阿姐送回了村子,看到我接了阿姐,宋将军才离开。”

  谢良辰张着嘴,该说的话都被阿弟说完了,换做她,她不会说的这么仔细。

  “饭都做好了,”陈老太太道,“快去洗手吃饭。”

  祖孙三人坐在屋子里用饭,陈子庚发现阿姐筷子动得很慢,好不容易才磨蹭着将面前的稻米饭吃光。

  春耕之后,大家比平日里都吃的多了,阿姐这是怎么了?

  趁着陈老太太起身去灶房,陈子庚低声道:“阿姐,你是不是在宋将军那里吃过饭了?”

  突然被阿弟拆穿,谢良辰一怔,灯光下眼中神采闪烁。

  谢良辰定了定神道:“没有。”

  明明就是吃过了,为何要骗人?先生说过光明磊落的事,不怕人问,也不会遮掩。

  陈子庚就像抓住了些什么,好似阿姐有些不同,七岁的小娃却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收起自己的笑容,继续低头扒饭。

  吃了饭,收拾好了,谢良辰又在灯下理账目。

  陈老太太打了几个哈欠,着实撑不住了,开始撵外孙女、孙儿上炕睡觉。

  谢良辰躺在炕上,忽然有些睡不着,脑子里不知盘算些什么,一会儿是宋羡画的那些舆图,一会儿又是嘉慧郡主,然后变成了陈子庚问她的那些话。

  “阿姐。”

  在陈老太太的小呼噜声中,陈子庚低声道:“阿姐睡不着?”

  谢良辰应声。

  陈子庚道:“阿姐在想什么?与我说说,我们说一会儿就能睡着了。”

  说着陈子庚的小手越过陈老太太去捉谢良辰。

  谢良辰伸手拍在陈子庚手背上,打得一点都不重:“快睡觉。”

  陈子庚道:“阿姐,我许久没与宋将军说话了,你们今天说了些什么?”

  谢良辰皱起眉头,翻了个身不去理睬陈子庚,她好好的阿弟怎么突然变成了磨人精,在她耳边不停地喊“宋将军”。

  谢良辰思量着,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张舆图,也不知道为什么宋羡给她看得舆图上还画着一轮明月。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是有意画上去的,皎皎明月,就似如今窗外的那一轮。

第二百一十章 归家

  谢良辰这边好不容易才睡着。

  宋羡带着人四处巡营,镇州能安安稳稳地春耕,多亏了戍边的将士,夜深人静百姓们都歇下,他们却半点不敢放松。

  常安看着威风凛凛的自家大爷,想着大爷新作的那份舆图,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得到呢,自家大爷为了能让谢大小姐欢心,连舆图上画月亮这样的事都做了。

  他跟着大爷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才看清楚大爷的真面目,人还没答应呢就这样,将来将女主子娶回了家,还不知道要怎么显摆。

  春耕开始后,大约下了两三次雨,镇州的山地种的差不多了,又迎来了一场雨。

  天不亮谢良辰睁开眼睛,迷迷糊糊地听到外祖母道:“下雨呐,不上山了,都在家歇着。”

  陈老太太说完给外孙女掖好被子。

  谢良辰闭上眼睛又睡了过去,再醒来的时候,窗外仍旧是淅淅沥沥的雨声。

  “祖母,”谢良辰嘟囔了一声,“雨还大吗?”

  陈老太太知晓外孙女关切田地,忙回道:“不大了,刚刚好,是一场好雨。”

  伴着这场雨,谢良辰睡了个足,再醒来的时候,只觉得眼睛比往常都要亮了许多。

  饭菜都准备好了。

  陈老太太照外孙女的法子煎了鸡蛋,做了锅巴,炖了只小公鸡,鸡肉里放了去年秋天晒的干蘑菇。

  吃饭的功夫,陈玉儿端来了高氏做的菜饼。

  陈老太太将陈玉儿留下吃饭,陈玉儿笑着道:“吃饱了来的,不过菜饼是刚出锅,您尝尝可香了。”

  谢良辰递给陈玉儿一双箸,陈老太太盛了鸡肉,陈子庚塞来一块锅巴,还是留着陈玉儿再吃一些。

  陈玉儿的眼睛一下子红了。

  陈老太太见状道:“这是怎么了?”

  陈玉儿摇头:“没有。”

  陈老太太道:“是谁欺负你了?”

  陈玉儿生怕陈老太太误会,忙道:“没有,就是……就是……家里有保媒的登门,我……我不想嫁人。”

  原来是这事,陈老太太松口气:“那就先不嫁,我听你二婶说了,你不乐意没有人非要将你嫁出去,等过几年都好了再说。”

  陈玉儿点点头,谢良辰拉住她的手:“还有什么思量?”

  陈玉儿抿了抿嘴唇道:“我听保媒的说,等我年纪大了,将来不好嫁,会给陈家村丢人,我不怕别的,就怕连累村子的名声。”

  “那是胡说,”陈老太太瞪圆了眼睛,“我们村子吃不上饭的时候,人伢子来村中,村子里没有一个人卖儿卖女,现在村子不愁吃,还能被保媒的一条舌头压垮不成?你不要听那些人乱说,我老太太做主,下次不让那保媒的再进陈家村。”

  陈子庚抬起头看了看自家阿姐,那是就连宋将军可能也喜欢他阿姐呢。

  陈玉儿被说宽了心:“我就是觉得嫁出去不如在村子里,在家里天天都有盼头,种药、采药帮忙熟药,有银钱赚,心里不慌。

  我不想去别人家,整日里洗衣、做饭、伺候人,看别人脸色吃饭。”

  陈老太太点头:“你家里就剩下自己了,实在不行就寻个好人来入赘,让人来陈家村。”

  陈子庚跟着颔首:“玉儿姐,祖母说的对,如果他真心对你好,就会来陈家村。”宋将军都是这样,更何况别人。

  陈子庚的话刚说完,就被陈老太太在头上打了一筷子:“你个小娃子知道些什么,不准再说。”

  陈玉儿被陈子庚说得红了脸,心结却解开了。

  吃过了饭,雨也停了,谢良辰正要去熟药所,就看到黑蛋跑了过来。

  “阿姐,”黑蛋道,“四叔他们回来了。”

  陈咏义和村里的两个半大小子,在邢州租了骡子车,一路赶回了陈家村。

  陈咏义是为了毛织物去的大名府,办完了谢良辰交待好的事,就急匆匆地往回赶,眼见就要到镇州了,遇到了一场大雨,陈咏义归家心切,车也没停就这样顶着雨进了村。

  陈咏胜带着人在村口接应。

  陈咏义几个浑身湿透,却一脸笑容,见到谢良辰过来,立即上前道:“良辰,我把织机和先生都带回来了。”

  高氏几个妇人将骡车上带着斗笠的婆子请了下来,婆子五十来岁,目光落在陈家村这群人脸上,看到大家亲和的笑容,她不禁松了一口气。

  高氏道:“我带着先生先去换衣服,这一路奔波让先生跟着受苦了。”

  “别,”苗婆子急忙道,“别叫我先生,就唤我苗婆子吧,只是会织些东西,当不起这样的称呼,能来陈家村也是缘分,我那侄儿还是吃了陈家村熟药所的药才保住了性命。”

  高氏不明就里,看向陈咏义。

  陈咏义点头道:“苗先生的侄儿是走商的,在路上生了病,找不到郎中,田老爷将带着的药丸喂给他吃了,这才撑着进了城,我四处寻找会用织机的先生,苗兄弟帮忙引荐,这才找到了先生。”

  陈老太太听得这话,上前拉住苗婆子:“这么一看,您是来成全我们的。”

  陈老太太和高氏带着苗婆子进了村。

  陈咏义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走到骡子车前,小心翼翼地揭开了盖在上面的油布。

  油布下是一层稻草,稻草底下裹着他们带回来的织机和纺车。

  陈咏义目光晶亮:“这是我们找到最好的,与良辰说的差不多,如果能学好了,不会耽误我们买羊毛。”

  眼下正是收羊毛的好时节,错过了就要等八九月份。

  织房停了许久,从前每天都待在织房的郑氏几个听到这话,眼圈都跟着红了,她们一直盼着陈咏义带回好消息。

  谢良辰道:“二舅母将织房打开,把织机和纺车抬进去。”

  高氏欢欢喜喜地应声。

  大家抬织机时,谢良辰看向陈咏义:“四舅舅可与人学了如何修织机?”

  陈咏义点头:“我还让人画了织机图拿回来。”

  说着陈咏义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将包裹了油布的纸笺交给谢良辰。

  毛织物的事,大家胸口一直憋了一口气,陈咏义道:“这次我们好好做,一定能将之前亏了的银钱,都赚回来。”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起向前走

  陈家村的织房是关起来了,但郑氏几个常在织房忙碌的女眷,还会经常来清扫,所以当苗婆子换了衣服走入织房的时候,脸上难掩住满意的神情。

  苗婆子道:“房子挺好,织机真是太旧了。”

  郑氏道:“这些年北方到处战乱,找这些织机还费了一番功夫。”

  苗婆子叹口气:“谁说不是呢,都不容易,大齐才建朝多少年?之前还不是打来打去的。”

  郑氏是陈家村所有女眷中手艺最好的,谢良辰看着织机一筹莫展的时候,还是郑氏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郑氏道:“这新织机和纺车我们从前没见过。”

  苗婆子笑道:“不要说你们,我也是才见,是你们花大价钱买来的。”要不是看着陈家村花了这么多银钱置办纺车、织机,苗婆子也不会跟着前来。

  郑氏有些惊讶:“您……”

  苗婆子道:“虽然才见过这样的纺车,但与我从前用的也差不多,就是多了几个锭子,都能学得会。”

  郑氏开始还在想,真的只是多几个锭子的事?看到苗婆子脸上的笑容,她这才回过神来,苗婆子这是在与大家说笑。

  苗婆子道:“不用慌,既然我来了,就能教的好,不过老婆子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要花大价钱买最好的纺车和织机?差一点的要便宜十几两银子。”

  陈老太太心口一疼,终于知道那些银钱外孙女都花到哪里去了。

  不过在人前还得佯装镇定,陈老太太上前拉住苗婆子道:“您刚来不知晓,我们家丫头喜欢折腾,从前为了打一个农具,硬是花了好多时候做了个风匣子。”

  听到风匣子,苗婆子惊诧地道:“那风匣子是你们做的?如今都传到了邢州,我那侄儿四处走商,有人请他从赵州买几个风匣子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