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08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三言两语?

  萧兴宗心中轻蔑一笑,从镇州到陈家村,然后挖出薛恪,这一步步不知道花了多少精神,折了多少人手。

  只有葛坤这样的人才会觉得简单。

  高豫也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之前频繁让他们借路,不过是要他们的兵马扰乱大齐关卡。

  现在也是无计可施,只能拉着他们做同盟,分担宋羡的兵力。

  说到底都是利益权衡罢了,不过也得提前有所谋划,才能分一杯羹。

  萧兴宗笑着道:“下臣不过就是用些计策,还要靠三皇子带来的兵马。”

  听到这里葛坤眼睛一抬:“萧大人到底有何谋划,到现在我也不知晓。”

  事情到了这里,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萧兴宗道:“三皇子可知我为何一直留在灵丘?因为有个人想要刺杀我。”

  “眼下太原府就要开战事,我们这边也到了动手的时候,我一向有个习惯,开战之前亲力亲为,明日一早我就会带着十几个心腹前去调兵,那人对我必然十分了解,我前去调兵的路上就是刺杀的最好时机。”

  听到刺杀,葛坤的眼睛又是一亮。

  萧兴宗接着道:“他们在中途设了埋伏,只等我一脚踩进去。”

  葛坤道:“所以萧大人就准备在那时候反捉他们?”他知道萧兴宗的打算,却一直没有听说细节,现在萧兴宗对一切了如指掌,那人肯定就逃不脱了。

  萧兴宗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露出一抹笑容,光捉他还不够,他派出去的眼线探查到代州的情形,谢良辰果然派人往灵丘靠近,他想的没错,谢良辰留在代州,就是看准了时机,要为她的外祖父、外祖母复仇。

  广阳王被皇帝算计之前,他们家与广阳王一家也是故交,萧兴宗见过广阳王、王妃和郡主。

  如果一切没变,早该认识了郡主的女儿。

  这样明里暗里交手了几次,也该揭开那丫头的真容了。

  ……

  刘济照谢绍元的吩咐安排好了人手,也确定这两日萧兴宗定然要去调兵,他们一直守在萧兴宗必经之路上,一定有机会与萧兴宗交手。

  天黑下来。

  刘济也没有休息,仍旧盯着萧兴宗军营的动静。

  趴在山坡上许久,眼看着一切如常,刘济就要起身离开,却在这时候,一个黑影闪过,紧接着他的嘴被捂住。

  “别出声。”

  低沉的声音传来:“我是陈家村的人。”

  刘济自然不会轻易相信,正要设法挣脱那人的钳制,而那人手臂一动将转了个身站在了刘济面前。

  借着月光刘济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孔。

  他虽然没有与这人说过话,但设法送消息去陈家村时,在谢大小姐身边见过这个人,他是宋家家将。

  “我是常悦,陈……”常悦嘴一快差点说自己是陈家村人,“宋将军命我带着人护卫谢大小姐,谢大小姐命我前来灵丘寻你们。”

  刘济怔愣片刻,立即点点头,示意他听明白了。

  常悦放开手,刘济低声道:“谢大小姐知晓我们……”

  常悦点点头:“知晓你们要刺杀萧兴宗,但不知道你们具体有什么计策,又有多少人参与其中,我们还是寻个安静的地方仔细说说。”

  刘济深吸一口气,他们这次做的隐蔽,外面人应该不会知晓,也就是说谢大小姐还不知道安排这些的是她的亲生父亲谢绍元。

  刘济跟着常悦离开萧兴宗军营,钻进了深山中。

  常悦停下脚步望着刘济:“你们被萧兴宗的人盯上了。”

  刘济还没有从方才的惊诧中回过神,听到这话心里一沉:“你……你们如何知晓?”

  常悦沉声道:“我知道一条小路,能从代州来到灵丘,于是吩咐人先过来探看情形,就瞧见你们被萧兴宗手下的十三太保盯着,萧兴宗该是早就洞悉了你们的动向。”

  刘济脑子里一阵嗡鸣声,仔细回想哪里出了差错:“难不成是因为我们杀了死牢里的人?”

  也许他们觉得一切做的天衣无缝,其实早就被萧兴宗察觉了,萧兴宗故意不说,是要放长线钓大鱼。

  “这要怎么办?”刘济慌张起来,“谢……我们的人还都在……而且萧兴宗还要攻打代州,你们可知晓?”

  “知道,”常悦道,“正因为这样谢大小姐才让我前来。”

  刘济看向常悦:“难不成大小姐有法子?”萧兴宗既然早就有所安排,自然不会轻易让谢绍元逃脱,之所以没有将他看住,也是要让他四处奔走寻来更多人帮忙。

  常悦道:“大小姐在代州的一举一动也被人盯着,如果算的没错,萧兴宗想要抓的人是谢大小姐。”

  难不成萧兴宗知晓了谢大小姐的身份?这常悦是宋家人,他又知道多少?

  常悦道:“你放心,有些事大小姐不必告诉我,我是大小姐身边的护卫,只会按大小姐的吩咐做事。”身为家将,知晓什么事该知晓,什么事不该明白。

  在谢大小姐身边久了,他已经感觉出来了,谢大小姐和陈家村有秘密。

  刘济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些什么,至少应该将消息送给谢绍元,他更加不明白宋羡身边的人怎么看起来对大小姐忠心耿耿?

  常悦道:“谢大小姐让我问,你们是否知晓她父母的下落?”

  刘济所有念头在这一刻都消失的干干净净,只有眼前常悦的这个问题。这样危机的时候,他到底该不该说?

  刘济沉默半晌,想到谢大小姐冒险让人前来,又要设法将他们救出,心底一块柔软的地方被触动,终于开口道:“谢绍元还活着,明日就是他带着我们一起对付萧兴宗。”

第三百二十一章 父女齐心

  常悦知晓谢绍元是谁,来之前谢大小姐已经清清楚楚告诉他父母的名字。

  但是没料到困在灵丘的真的就是谢大小姐的父亲。

  常悦很佩服谢大小姐,到底是女主子,有这么重的心事,却还能沉着应对。现在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消息送回去,大小姐听了定然会欣喜。

  常悦道:“见不到谢大小姐,萧兴宗不会动手。明日大小姐会偷偷前来灵丘,行踪透露给萧兴宗,萧兴宗既然目的是谢大小姐,就要调兵遣将前来捉拿谢大小姐,到那时我们就趁乱将谢大老爷救出。”

  刘济听了明白,他微微张开嘴:“你的意思要用良辰做诱饵?这哪里行?告诉绍元他绝不会答应,他的性子宁可死在萧兴宗手中,也不能让良辰涉险。”

  “大小姐也是如此,”常悦道,“大小姐不能确定被萧兴宗困住之人的身份时,就做了这番安排,若是清楚那就是谢大老爷,更不会坐视不理。”

  父女两个有些地方极为相似,易地而处也会如此。

  事情紧急,刘济深深地吸一口气:“那么我该做些什么?”

  常悦道:“在离开代州之前,我家将军以防萧兴宗有异动,特意留下了兵马护卫,代县的村民在山中开了一条路,直接通到灵丘,今晚兵马就会通过那条路抵达灵丘。”

  “如今并非真正的两军对阵,就要看谁先把握先机。待到我们动手的时,还请您带路引我们去寻谢大老爷,我们设法将所有被萧兴宗困住的人都救出。”

  刘济忍不住道:“你可知辽国又派了不少兵马前来?”

  “知晓,”常悦应声,“所以这一仗在所难免,为了谢大老爷,也为了代州的百姓。”

  辽人兵马毕竟不少,就算宋羡留下了人,恐怕也很难将关卡守得固若金汤,到时候受难的就是无辜百姓。

  “我家将军会来的,”常悦格外笃定,“只要我们撑到将军来援,将军定会击退辽人。”

  常悦心里对自家大爷一向没什么信心,但带兵打仗除外,这世上还没有人能与大爷匹敌。

  刘济看着宋家家将笃定的神情,其实心中半信半疑,宋羡奉命捉拿伪王,怎么可能放下那边的战事,带兵来代州?但等到一切平息了,只怕代州早就坚持不住。

  心中有许多担忧,却也别无他法。

  父女两个虽然尚未见面,却不耽搁齐心协力度过难关。

  ……

  天刚亮,谢良辰就穿戴好从军帐中走出来。

  一出门就瞧见了王里正和虎子。

  虎子眼睛通红,小孩子不清楚谢大小姐要去做什么,但知晓定然十分危险。

  虎子上前紧紧地攥住了谢良辰的衣角,谢良辰恍然想起阿弟,一样担忧,一样的害怕,也一样懂事、听话。

  谢良辰伸手摸了摸虎子的头顶:“要好好听话,等阿姐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不用做好吃的,”虎子道,“只要阿姐回来。”

  谢良辰答应:“好。”

  王里正没有什么话要说,谢大小姐要去做什么,并没瞒着他,他还知道宋家家将吩咐人通过那条小路去了灵丘。

  这样奔波了一个晚上,天将亮的时候常悦才回来。

  谢良辰向王里正点点头,带着常悦等人径直向灵丘方向而去,常悦赶回来的时候将父亲的消息告诉了她。

  谢良辰心中欢喜、酸涩……各种情绪混在一起,她没有失神太久,就强迫自己恢复平静,这样才能将父亲接回家。

  ……

  灵丘军营。

  萧兴宗收到消息,谢良辰乔装打扮成农妇,走小路从代州一路来了灵丘。

  萧兴宗一笑,等了那么久,总算有了好结果,他的兵马都调动好了,只等着给广阳王这个外孙女前来。

  萧兴宗起身看舆图,刺杀他的人埋伏在哪里他已经知晓,谢良辰定然是往那里去,他不用等到二人汇合,只要谢良辰进入他兵马所及之地,他就会动手。

  “没抓到谢良辰之前,先不要惊动那些行刺的人,”萧兴宗道,“免得打草惊蛇。”

  既然动了手,萧兴宗看向胡古:“让三皇子安排兵马前去攻打代州关卡,高豫留在应县、朔县的兵马也一同前去。”

  胡古等人应声,各自去安排。

  萧兴宗穿好甲胄,领兵离开军营,斥候不停地禀告谢良辰的动向。

  谢良辰走的很小心,为了遮掩行踪没有骑马,所以动作格外的慢,若非有耐心的人,只怕早就动了手。

  萧兴宗还能耐住性子,胡古等人心情开始焦躁。

  “她们好像走的路不对,”胡古道,“似是故意绕了个圈子。”

  萧兴宗淡淡地道:“为了谨慎起见。”他没亲眼见过谢良辰,却已经知晓她的狡猾和谨慎。

  胡古派人再去打探:“还没离开代州关卡。”代州关卡有宋家军把守,如果谢良辰发现端倪,就会立即逃回去,一切就都前功尽弃了。

  萧兴宗道:“再等等。”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知是谢良辰疑心太重,还是太过狡猾,就像是一只即将踏入陷阱的野兽,却突然改变了方向,不停地在陷阱周围试探。

  萧兴宗的兵马几次三番的准备,却都没能顺利动手。

  萧兴宗也是有耐心的,既然谢良辰即将走到他面前,他何妨将手再往远处再伸一伸:“向前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