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21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谢绍元讶异:“这就好了?”

  大家都很想家,天气虽然冷,但大家内心火热,每天急着赶路,等看到眼前熟悉的大山,所有人都欢欣雀跃。

  不知是谁先对着山脉挥了挥手:“我们回来啦。”

  紧接着所有人都跟着大喊起来。

  谢良辰陪着谢绍元站在那里眺望远方,仿佛能透过大山看到远处的陈家村。

  谢绍元眼睛一热,竟然有些近乡情怯,他一时停住了脚步,耳边响起当年陈老太太对他的嘱托,让他照顾好妻女。

  可是……

  “爹,”谢良辰低声道,“外祖母等着我们回去呢,咱们走吧!”

  谢绍元应了一声点头:“走。”这些年他一直没脸回去面对,现在看着女儿,想想失去的这些岁月,他忽然又释然了,他错过太多,不能再浑浑噩噩地下去,以后的日子应该陪在他们身边。

  谢良辰道:“爹爹,我一直没跟您说二叔的事,还有谢氏族里……”

  谢绍元没有听谢良辰继续说下去,而是道:“回到镇州之后,我去一趟族中,将你祖父给我留下的财物、田地、房屋都拿回来。”

  谢绍元说的是谢良辰没能从谢氏带走的那一份。

  谢绍元接着道:“拿了东西就搬去陈家村,等到天暖和了,就将你祖母的院子扩出去,或者在旁边另盖两间屋子,让子庚跟着我住。”

  谢良辰点头,一切都像是在梦里一样。

  陈咏胜走到谢绍元身边:“过了前面的山就能看到村子了,今天晚上我们怎么也得回村里住。”

  陈咏胜说完担忧谢绍元的身子:“姐夫身子怎么样?还能不能撑得住?”

  谢绍元道:“走这点路不算什么,我也想早些到家。”

  陈咏胜道:“那我们就快走几步。”

  ……

  镇州,陈家村。

  陈老太太坐在宋家的马车里,一边与宋老太太说话,一边注意着外面的动静。

  宋家家将传回消息,谢绍元、谢良辰带着村民们回来了。

  这一路有惊无险,村子里的人手没有折损。

  陈老太太是个沉得住气的人,听说女婿还活着,也是连着几天都没能睡着觉,天天在炕上烙饼。

  陈子庚因为听不到祖母的小呼噜声,也睡得不安稳,在东篱先生那里不敢打瞌睡,从先生院子里出来就跟霜打了似的,蔫头耷拉脑。

  这样的情形也不光是因为夜里没睡好,还有一个原因是想阿姐。陈子庚知道姑父能回来阿姐比谁都高兴,但没有姑母的消息,是不是姑母已经不在了?阿姐定然特别难过。

  可惜他不在阿姐身边,否则就能好好安慰阿姐。有了这次的前车之鉴,陈子庚暗下决心,下次阿姐再去八州之地,他必须要软磨硬泡跟着一起去。

  宋家家将送来消息,陈子庚和几个村子的半大小子就结队迎出去十几里。

  归乡的队伍绕过大山,这些小子们就纷纷瞧见了。

  “回来了,回来了,”黑蛋大喊大叫,“最前面那个定然是俺爹,旁边那个……就是……应该就是姑父。”

  陈子庚拍了一下黑蛋的脑袋:“胡说什么,那是四叔,四叔后面那个才是姑父。”

  两伙人终于遇到一起。

  谢绍元看到了跑过来的几个孩子。

  陈子庚走在前面,一双眼睛格外明亮,站在谢绍元面前规规矩矩地喊了一声:“姑父。”

  “这是子庚吧?”谢绍元道。

  陈子庚点点头:“是。”

  陈子庚与谢绍元还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却从来没有断开过,互相惦念,互相牵挂,见了面之后,也就顺理成章的亲近。

  谢绍元弯下腰,伸手搂了搂陈子庚。

  陈子庚又喊了一声:“姑父。”眼圈有些发红,这些年姑父太不容易了,祖母和阿姐也不容易,终于将人盼了回来。

  陈子庚道:“姑父,到家就都好了。”

  谢绍元应了一声,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迎他归家。

  陈子庚离开了谢绍元的怀抱,又扑过去抱住谢良辰:“阿姐,我们都想你了。”

  短暂的相聚之后,大家一起往回走。

  村子里还有许多人都望眼欲穿。

  陈子庚道:“你们走了之后不久,镇国将军就让人送来了米粮,说我们为朝廷兵马凑军备渡过难关,只要有了粮食就还给大家,不能让大家饿肚子。”

  “宋家军将蔡戎的人赶出镇州之后,我们就回村子里了,先生让我们再将地里的农物和药材捡一遍,村中粮食不宽裕,先生就让大家将粮食都放在一起,饭也都一起吃,这样粮食能吃多少日子,算的更加清楚。”

  总之在家的日子比去八州之地的人要好过的多。

  陈子庚看向旁边的田承佑:“田家也没事,田阿姐也常来陈家村。”

  田承佑点点头,他们这趟也不白跑,手底下这些伙计全都长了见识,除了瘦了点没别的毛病,见过大世面的人,将来放出去就能独当一面。

  苗子贵摸着头,想要问黑蛋几句话,却又因为有陈咏胜在,不敢随便开口。

  “路边那么多人呢,”陈咏胜的声音响起,“这是全都出来接我们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 欢乐

  来迎接归家队伍的不止是几个村子的村民,还有镇州知县、县尉等官员。

  曲承美站在最前面,看到陈咏胜等人之后,他快走几步上前。

  众人向曲知县见礼。

  曲承美目光落在谢绍元身上:“这位就是谢大老爷吧?”他事先接到了消息,镇州去往八州之地的村民和商队他都认识,唯有谢大小姐身边这个人看着眼生,那一定是素未谋面的谢绍元。

  谢绍元上前再次向曲承美行礼,曲承美哪里肯受,幸好他腰还不算老,这一揖比谢绍元弯得更低些。

  “宋将军公文上交待了,这次能够打个胜仗,多亏了大家运送的军备。”曲承美身为镇州父母官,就算宋将军有些话不宜与他明示,但他也能从来往的文书中发现些蹊跷,伪王有意将一些消息散开,关于陈家村和谢大小姐的传言,听到的人不在少数。

  曲承美不会在这时候去打听真相,涉及到这样的秘密,时机到了自然清楚,他只要做好自己手里的事。

  他会对谢绍元这般恭敬,与这秘密固然有些关系,但更多的是因为陈家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爹。”

  “大哥。”

  周围喊声传来,大家脸上满是欢喜。

  曲承美看得眼睛有些发酸,还好,一个都不少,虽然看着瘦了些,像是逃难的流民,好好吃几顿饭,睡几天就能好起来。

  继续往前走,谢良辰就瞧见了宋老太太的马车。

  宋老太太和陈老太太被人扶着从车上走下来。

  谢绍元收起了脸上那谦和的笑容,一步步向陈老太太走过去。

  陈咏义也要跟着上前,就被陈咏胜一把拉了回来,这样的时候,当然不能过去打扰。

  谢绍元先向宋老太太和陈老太太行了礼,然后郑重地向陈老太太叫了一声:“娘。”

  陈老太太眼睛晶亮,露着豁牙笑道:“回来就好,回来我就能安心了。”

  谢绍元伸手搀扶起陈老太太,看到良辰只觉得一晃眼孩子长那么大了,看到陈老太太这一刻,心中一揪,发现眼前的老太太是那么苍老,背不知道什么时候佝偻了,牙也没了,脸上满是皱纹,人看起来又矮又瘦。

  谢绍元努力压制着胸口的酸涩,这些年他失去的不止是自己的时间,还是身边的亲人们。

  “他们这么长途跋涉的回来,别再拉着他们在这里说话了,”陈老太太下令,“回村子里,让他们好好歇一歇。”

  知晓归家的队伍今天能到,几个村子一商量,就在陈家村准备了饭食。

  陈老太太这么一开口,陈家村的人不敢怠慢,麻利地安排众人进村。

  “良辰啊,”宋老太太拉着谢良辰的手,“瘦了不少。”

  这样想着,宋老太太对自家孙儿就不满意起来,也不知道孙儿怎么照顾的,好在看起来没有受伤。

  谢良辰笑着道:“走得路多了些,歇几天就好了。”

  谢绍元感谢宋老太太:“还劳烦您过来相迎。”

  宋老太太笑道:“如今我来陈家村就跟回自己家一样,家中孩子回来了,我也得这个机会出来走动走动。”

  谢绍元想到宋羡说的那些话,宋老太太果然心中有数。

  回到村子里,谢良辰忙去拜见东篱先生和许汀真,他们不在村中这些时日,多亏了两位先生帮忙操持。

  陈咏胜看着眼睛红了的高氏,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轻轻捏了捏高氏的手:“哭什么,这不是平平安安回来了吗?”

  陈咏义也与媳妇去旁边说话。

  苗子贵去见过了姑姑,然后在人群中找到了陈玉儿,陈玉儿刚准备上前说话,就被村中的女眷拉走了。

  苗子贵虽然有些失望,不过心中仍旧欢喜。

  陈初二和陈仲冬也与家中人团聚在一起,陈仲冬的娘觉得自家儿子话有些少了:“这是咋了?在战场上吓着了?晚上的时候我求求笤帚精,把魂儿给你收一收。”

  田承佑将这一路的惊险讲给田卉珍和在家的伙计们听。

  总之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

  避开了人群,陈老太太和谢绍元进了屋子,陈子庚见到祖母拎了小棍儿,快步走出去将门关好了。

  屋子里没有了旁人,谢绍元撩开袍子跪下,陈老太太的小棍儿就落在了谢绍元身上。

  陈老太太眉毛都竖起来:“既然没有事为何不归家?不认我这个娘了是不是?”

  谢绍元哑着嗓子道:“不是。”

  陈老太太又打了一下,棍子挥得虎虎生威:“我这把老骨头了,见过多少风风雨雨,还怕你牵连?一个人躲起来做什么?还想要刺杀萧兴宗?”

  谢绍元低声道:“娘,是我错了。”

  陈老太太哼一声:“你是错了,你是我的女婿,还是辰丫头的爹,子庚的姑父,村子里有多少人都惦念着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还如此荒唐,不将自己的性命当回事,若真的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外面,别想我再认你这个女婿。”

  谢绍元心中一着急,忍不住咳嗽起来,好不容易才平稳了呼吸:“往后不会了,娘别动气,伤了身子。”

  陈老太太擦了擦眼角,将木棍儿放在桌子上,脸上都是威严:“家中还有那么多小辈,你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的?再让我知晓你胡来,以后就莫要跪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