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24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我刚刚听苗子贵提及这件事,”陈玉儿道,“他说愿意来陈家村。”

第三百四十五章 好生意

  苗子贵肯安家在陈家村,还许诺二人将来长子取姓“陈”,这虽然没落在纸面上,但当着陈咏胜和高氏面前说的话,自然不可能反悔。

  谢良辰看着陈玉儿红彤彤的脸,着实为她高兴。

  谢良辰道:“这下二舅舅也能安心了。”

  这次去代州的路上,苗子贵如何谢良辰也看在眼里,遇事从来都冲在前面,对家中的伙计十分关切,战场上帮忙照顾伤兵。听陈咏胜说,代州关卡要被攻克的时候,苗子贵拿着利器与守城将士们一起堵在城门口,半点不见惧意。

  这样的人有担当有情意是个良配。

  陈玉儿不免想起过世的爹娘,拉住了谢良辰的手:“谢谢阿姐。”

  谢良辰笑道:“谢我做什么?”

  陈玉儿不是个口齿伶俐的,不懂得说太多好话,但她心里清楚,阿姐没有回来之前,她有多胆小、懦弱,只觉得自己是个负累,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日还能赚银钱帮衬家里。

  也许外面人也知晓她的变化,但现在与从前到底有多不同,只有陈玉儿自己心里知晓,若是从前有苗子贵这样的人上门提亲,她是怎么也不敢相信的。

  如今听到苗子贵说那些,肯为她来陈家村种种,虽然受了触动,但整个人坦荡荡,一点不觉得心虚,这些她都能受得,因为她往后会更好。

  “阿姐,”陈玉儿看向谢良辰手中的纸张,“你在忙些什么?”

  陈玉儿恐怕自己因为苗子贵的事,耽搁了村子里的活计,没能帮上阿姐的忙。

  “与许先生一起试了试染色。”谢良辰道。

  陈玉儿道:“咱们的线穗绑绳要换颜色吗?”之前阿姐说过,绑绳用过一段时间就要换颜色,以免有人仿造。

  谢良辰道:“不是,我是试试给纸张染色,如果弄好了可能要在纸坊里忙一阵。”其中的细节谢良辰先不跟陈玉儿解释,等到一切准备齐全再与大家说不迟。

  “这件事不着急,等需要的时候自然喊你,”谢良辰道,“我去织房看看,还要去寻东篱先生。”

  说完话谢良辰急匆匆地走了。

  陈玉儿看着谢良辰的背影,不知道阿姐又在捣鼓些什么,跟着阿姐这么久了,按理说她也该能看出些门道,可每次不到最后一步,她还是猜不出来。

  谢良辰先去看了纺车,约莫东篱先生给陈子庚讲完了课业,这才一路去了东篱先生院子里。

  灶房里飘出一股饭菜的香气,平日里严厉、肃穆的东篱先生,今天很早就放下书本,与陈子庚一起坐在院子里。

  不一会儿功夫,许汀真从灶房中端了菜出来,东篱先生忙去亲自打帘,让许先生将菜摆在屋内的桌案上。

  谢良辰心中一动,看向许先生,怪不得许先生说她来请东篱先生帮忙,东篱先生定然没有二话,原来许先生早就为她铺垫好了。

  谢良辰上前向东篱先生行礼。

  东篱先生道:“先吃饭,有什么话饭后再说。”

  陈子庚摆箸,谢良辰帮着许先生一起端菜,四个人其乐融融地一起吃完了饭,许先生还体贴地送来一壶热茶。

  东篱先生惬意地眯起眼睛,简直恨不得接着睡一觉才好,这样舒坦的日子不多见。

  正当东篱先生迷迷糊糊琢磨的时候,耳边传来许汀真咳嗽的声音,东篱先生立即振作了精神,正襟危坐看向谢良辰:“大小姐前来是有什么事?”

  谢良辰道:“有桩事想要与先生一起商量商量,有些地方我想的不周全,还请先生赐教。”

  东篱先生道:“我能帮衬,自然尽力而为。”

  谢良辰这才道:“这次去代州和忻州,我发现那里与这边差不多,山上有药材,盛产桑麻,农物和药材需要春耕时再做打算,但有些事可以提前有所筹备。”

  谁都知道八州之地想要治理起来不容易,即便朝廷会给赈济,但赈济毕竟有限,那也不是长久之计。

  东篱先生道:“你要教八州之地的百姓用纺车?”

  谢良辰道:“那是其一,还有第二件。”

  谢良辰将染好的纸张摆在东篱先生面前:“还有纸笺。”

  “镇州、祁州的几处纸坊有不少伙计都能熟练地做纸药,”谢良辰接着道,“这些伙计可以去往新开的纸坊做师傅,但这次除了做纸药之外,我还想以纸药为根底,再做些别的,这样无论是数目还是品质,北方的纸坊都能占有一席之地。”

  从前两州加起来纸坊太少,现在有了更多的地方,更多的桑麻和药材,自然要将目光放得更远些,单一的纸药不够北方的纸坊扬名。

  谢良辰道:“我想要做花笺,还要做染色的金笺,只不过这些东西没有比照,恐怕做不好。”

  东篱先生从小读书,笔墨纸砚等等没有他不喜欢的,还得过几张前朝时做的花笺。

  除此之外,东篱先生还认识建国寺主持,染色的金笺大多用来抄写佛经,这些事许汀真再清楚不过。

  东篱先生叹口气,怪不得许汀真会做四道菜,这是让他吃饱了好干活。

  东篱先生道:“金笺不是那么好做的。”

  谢良辰点头:“上面还要涂一层蜂蜡,用药材染色防虫蛀,用蜂蜡防霉湿,这样佛经才能保存的久,不过我们做出的金笺到底好不好,还得请教寺中主持。”

  上好的金笺不多见,若是做好了寺庙自然肯要。

  东篱先生望着谢良辰:“若是寺庙肯要,接下来你要如何?”

  谢良辰道:“我听说北方战乱时,建国寺僧众曾前来施粥,他们还帮忙掩埋尸身,做法会超度亡灵。这次八州战事过后,我猜建国寺僧众也有心前去,我们若是能做出金笺,不收建国寺银钱,若是其他寺庙前来,只收本钱。”

  东篱先生明白了谢良辰的意思:“善男信女从寺庙中请走金笺,留下的善缘可以用来帮助八州百姓。”

  谢良辰点头。

  东篱先生道:“这样舍纸,纸坊要如何赚银钱?”

  谢良辰道:“主持帮我们做了金笺之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法子做‘白蜡笺’,‘白蜡笺’用来写贴、做藏书。”

  东篱先生不得不赞叹谢大小姐心思敏捷,这可是一桩好买卖。

第三百四十六章 提亲

  东篱先生揉了揉肚子:“我去一趟建国寺,将主持请来陈家村,这段时间你们刚好在村中做金笺,等老和尚来了之后,也好有个比对。”

  谢良辰立即向东篱先生道谢。

  东篱先生想说,总要先做好金笺再思量做花笺吧?那时候他再拿珍藏的花笺应该也不晚。

  他不在陈家村的时候,看不到花笺的去向,总有些不放心……

  东篱先生想着看了一眼旁边的许汀真。

  都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更何况他这哪里是套狼,是要恭恭敬敬地请女菩萨入家门。

  罢了罢了。

  东篱先生站起身:“我去拿花笺。”

  东篱先生向屋子里走去,许汀真道:“我记得你还有几幅好画,都是年轻时所做,做花笺总要有个比照,万一良辰用得上呢。”

  听到这里,东篱先生身子一僵,他当年风流倜傥,那些画作无不令他得意,连个念想都不能留?

  东篱先生想问一句,要这画做什么?借走还会不会还,可当看到许汀真那张脸,他将微微张开的嘴闭上。

  算了,管他们用来做什么呢,眼不见心不烦。

  东篱先生将谢良辰要的东西都拿出来,等到谢良辰和陈子庚走了,他看着空荡荡的柜子,长长地叹口气。

  “叹什么气?”许汀真道,“好像你有多少家财似的,拿出去有了用处,比留在柜子里不强?”

  东篱先生觉得这话甚有道理,正想着应承,就又听许汀真道:“大不了到时候,我什么都不要就是。”

  东篱先生听得心中发颤,若是这话再晚两年,他身体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只怕要直接晕厥过去。

  东篱先生道:“你说的是真的?”

  许汀真没有说话,也不去看东篱先生。

  东篱先生连连道:“都要有,哪里能没有呢?”

  许汀真不去理会东篱先生,不过这次她没有转身就离开东篱先生的屋子,而是帮他收拾起行装来。

  东篱先生脑子里再也没有了别的,什么花笺,什么画作,什么老和尚……

  当然大事还是要做好的。

  东篱先生道:“我明日就去建国寺,早去早回。”顺顺利利将金笺做出来,让老和尚先去八州之地帮忙,这样就不用只依靠朝廷赈济,自己也能有所掌控。

  第二天一早,常悦派了人跟着东篱先生一起前往建国寺。

  在村门口送完了先生,陈咏胜看向谢绍元:“姐夫今天穿了新长袍。”

  谢绍元点点头。

  陈咏胜道:“这是为了送先生特意穿的?”

  谢绍元摇头:“不是。”

  陈咏胜望着谢绍元半晌忽然想明白了,原来姐夫将他的话放在了心上,苗婆子明日会登门商议苗子贵和玉儿的婚事,姐夫收拾成这样,就是准备明日与他一起见苗家人。

  陈咏胜正要说话,发现旁边的陈老太太也穿了件姜黄色的衣裙,这衣裙也是崭新的。

  几个人往村子里走的时候,陈咏胜道:“伯娘、姐夫,你们记错了,苗家人明天才来。”

  陈老太太看向陈咏胜不禁叹了口气。

  难道他说的不对?陈咏胜总觉得陈老太太那目光像是他犯了大错似的。

  陈老太太向谢绍元道:“本来不该让先生走的。”

  谢绍元道:“纸坊那边着急,良辰也是一早就被叫了过去,眼见天越来越凉了,不敢耽搁功夫,再说今天也不是正式的礼数。”

  陈咏胜点点头:“姐夫说的没错。”

  不过先生早些走,还是晚些走,肯定跟玉儿的婚事无关啊,伯娘和姐夫到底在说些什么?

  三个人一路到了陈老太太的院子,陈咏胜发现老太太院子里说不出的整洁,显然是一早就会收拾过。

  陈咏胜愈发觉得不对了。

  迎过来的高氏环看一下四周:“明日要将苗婆子带到伯娘这里说话吗?”大娘这院子收拾的可比她那边干净多了。

  高氏话音刚落,就看到陈老太太转过头来,脸上是终于忍不下去的神情:“玉儿不是明天吗?今天我们……不是因为玉儿……”

  陈老太太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陈子庚道:“祖母、姑父,镇国将军和宋老太太来了。”

  高氏一怔,旁边的陈咏胜也不禁惊讶,之前没听说宋老太太会来,而且怎么镇国将军也跟着一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