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26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宋启正看向谢绍元:“宋羡是嫡长子,我们自然愿意越早越好,不过到底选什么日子合适……还要请谢大老爷斟酌。”

  宋老太太也颔首,表面上是要答应,但暗地里还得多央求几次,人家的姑娘,怎么舍得早早就送出嫁?

  宋老太太道:“大家都在这里,羡哥儿如今脱不开身,有些话事先与我在信中说了,如今当着保山的面,我要将这话说了,让保山做个见证。”

  宋启正不知晓宋羡与母亲都商议了什么,也仔细听过去。

  宋老太太道:“羡哥儿说了,他只结这一次亲,此生绝不纳妾。老太太和谢大老爷也可放心,他与良辰会常在陈家村住,良辰不但将来是他明媒正娶的正妻,还是大家的‘辰阿姐’,这话也要写在我们送来的聘书上。”

  宋启正半晌才回过神,想起宋羡与他提及冯氏时的神情,他对冯氏……离宋羡想的相差太远了吧。

  就连崔珪这个保山也不禁面露惊讶,宋羡这样做,万一将来有所违背,岂非要受制于人?

  不过连宋老太太都认同了,崔珪这个保山也只是听听罢了。

  谢绍元没有拒绝而是坦然接受了,眉眼中多了几分温和的笑容,这时候崔珪才察觉,别看谢绍元无官职在身,却也气度从容,不卑不亢。

  陈家村和广阳王的关系,别人不知晓,他们这些镇压兵变的节度使自然听到了消息,虽然崔珪还没看到谢大小姐,但光看谢绍元这个模样,就觉得这个传言没错了。

  谢绍元道:“今天也是两家的喜事,老太太、镇国将军和崔节度使就在陈家村用饭吧!”

  几个人应声,谢绍元起身出去安排。

  刚走出了院子,谢绍元就看到陈咏胜。

  陈咏胜忙道:“高氏带着几个人去准备饭菜了。”

  谢绍元道:“就去熟药所那边用饭吧,大家都来。”这一向是陈家村的待客之道。

  听到这话,陈咏胜眼睛一亮:“这么说,姐夫你是应承了?”

  谢绍元点点头。

  陈咏胜心中五味杂陈,觉得欢喜,又有些空落落的。别看他是陈家村的里正,良辰却是陈家村的主心骨,这良辰若是嫁人了,陈家村该怎么办呢?

  但没有谁家是带着整个村子一起嫁人的。

  陈咏胜看向谢绍元,姐夫也是不容易,才回来……女儿就要嫁人了。

  陈咏胜又是愧疚又是心疼:“姐夫,还有什么事我能做,你只管吩咐。”他也好将功补过。

  谢绍元想了想:“其余的事都做了,唯有一件非你不可。”

  陈咏胜应声:“姐夫只管说,我会做的妥妥当当。”

  谢绍元道:“宋羡从代州回来之后就要来过大礼、请期,到时候别忘了掐着脖子打,若是怕打不过,姐夫给你寻一根棍子。”

  谢绍元说完向前走去。

  陈咏胜怔怔地看着谢绍元的背影说不出话来,掐着脖子打征西大将军?他又不是没看到过宋将军战场杀敌……

  就算宋将军伸着脖子让他掐,他也不敢啊。

  ……

  这顿饭宋老太太早就盼望已久,吃的说不出的舒畅。

  今日是宴请宋家人和保山,还是与往常不同,孩子们没有上桌,只有陈咏胜、陈咏义几家相陪。

  吃完了饭,谢良辰上前与宋老太太、宋启正和崔珪见了礼。

  崔珪仔细看了看这位谢大小姐,这就是广阳王的外孙女,别看穿着一身粗布衣裙,走上来就让人感觉到不同。

  眉眼舒展,落落大方。

  而且她走过来,陈家村村民们的神情就变了,大家的神情是自信和与有荣焉。

  崔珪也是能一眼就能从万千兵马中找到主将的人,如何能不明白?怪不得宋羡说,谢良辰还是“辰阿姐”,原来是这个意思。

  崔珪暗自赞叹:广阳王之后,就是不简单。也难为宋羡能找到这颗明珠。

  离开陈家村之后,崔珪和宋启正一路回到宋家,进到书房里,崔珪坐下来道:“京城还不知道你家与广阳王一脉结亲的消息,若是知晓了……”

  “晚了,”宋启正道,“递了婚书,谁能无故从中阻拦毁了这门亲事?”

  无论是刚刚打了胜仗的宋羡,还是战死的广阳王一脉,都不是轻易能动的。

  崔珪思量片刻:“结亲是好事,但也难免会引人觊觎,毕竟八州曾是广阳王属地,你也要小心着些。”

  宋启正点点头,若是从前他定然要阻拦,可现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他愈发觉得宋羡或许比他想得更远。

  但宋羡将来到底想要做什么,现在就算他问了,宋羡也不会说。

  只能先这样,走一步看一步。

  宋启正看向崔珪:“京中若是有什么消息,你也要知会我一声。”

  “那是自然,”崔珪道,“宋兄放心。”武将之间不能来往过密,他们都是私下里走动,不管谁有事,都会暗中相助,这次蔡戎兵变就是如此。

  宋启正长长舒一口气:“但愿一切顺利吧!”也不知道圣上如何思量这一桩。

  崔珪劝说道:“宋兄,你与羡哥儿毕竟是父子,如今所有事都查明了,日后还要慢慢缓和,总归是血脉相连。”

  宋启正点头。

  崔珪笑道:“这些烦心事不说了,我与宋兄再喝两杯以示庆贺。”

  ……

  京城。

  偌大的宫殿还是灯火通明。

  皇帝将宋羡呈上来的信函一把拍在了桌案上:“他是不是早就知晓了谢良辰的身份?”所以才有朝堂上信誓旦旦的那些话。

第三百四十九章 喜讯

  皇帝满脸怒气,宫人们惊惧地低下头,内侍杜正轻轻地挥了挥手。

  宫人这才如蒙大赦般退了出去。

  杜正道:“天家消消气,眼下因为八州之地的胜仗,举国欢庆,高豫被押送进京之后,百姓们都山呼万岁呢。”

  皇帝皱起眉头,杜正是在提醒他,在这样的时候不能对宋羡动怒,毕竟宋羡是功臣,这么快就平了八州,彻底摧毁了高氏王朝。

  现在朝臣中有人开始上表请朝廷封赏宋羡和杜琢,自然也有奏折提及广阳王女儿没死的传言,请求朝廷查清此事。

  杜正端了一杯茶放在皇帝面前。

  皇帝压制着胸口的怒气:“宋羡信中请求朝廷彻查广阳王之事。”宋羡明明早就知晓,现在却假惺惺地装作这般模样。

  高豫被押解进京,与高豫一同来京里的还有薛守贵。

  听说这个薛守贵是宋家军翻遍了整个太原府才找到的。

  薛守贵被高豫抓入大牢中,受过重刑,人已经奄奄一息,宋家家将寻了郎中好不容易才留下薛守贵的性命,又一路用马车将薛守贵妥妥帖帖地送入京中。

  为了什么?

  还用得着他来说吗?因为薛守贵知晓当年陈家村的人营救了广阳王郡主,高豫也正因为这桩事才在战时下令将一干武将入狱。

  皇帝道:“宋羡早就将人证送入京城,所以他这封密信不是恳求朕查明实情,是催促朕为广阳王后辈正名。”

  杜正也不知该如何劝说皇上,话虽这样说,皇上也不能因此惩戒宋羡,宋羡做没有错,领兵入八州之前,宋羡就说要擒拿高豫告慰广阳王……这些年皇上一直将广阳王挂在嘴边,为此还善待广阳王旁支的血脉。

  现在有了广阳王郡主的消息,宋羡自然要如实禀告朝廷。

  想要从这里面找到宋羡的错处斥责,还真的不容易。

  尤其是现在,朝廷才拿下了蔡戎,蔡戎为大齐征战多年,被封为节度使戍边北疆,虽然因为勾结辽人被抓,但大齐其余节度使不免因此自危,恐怕朝廷是忌惮蔡戎手握重兵,故意寻了借口惩治蔡戎。

  宋羡才立下大功,若是朝廷不奖反罚,必然引起朝廷动荡。

  杜正想到这里轻声道:“日子还长着,天家也不急于一时,听说八州之地比大齐最偏远之处还要贫瘠,户部连续半个月都在调拨赈灾粮,但这赈灾粮也只能解燃眉之急,真的想要这些地方有些起色,就算风调雨顺,至少也需要三五年时间。”

  也就是说,三五年之内,宋羡反而会受制于八州之地。

  杜正道:“宋将军会受封指挥使,都是因为他一心为百姓着想,现在八州百姓需要大齐朝廷,期望宋将军能够不辱皇命,将八州治理的如同镇州、赵州般。”

  “等到八州有了起色,皇上可将宋将军另外拔擢重用,让宋将军带兵离开八州之地,去往西关或是南疆,大齐不少地方都需要宋将军这样的官员。”

  皇帝不是没想过这些,杜正的话刚好搔到他的痒处,许多事现在解决会引起轩然大波,等过阵子,朝廷上下的目光从八州之地和宋羡军功上挪开目光,再暗地里将一切抚平。

  皇帝淡淡地道:“朕本很看重宋羡,希望宋羡能一心一意为朕做事,哪知他竟然还惦念着广阳王。”

  杜正道:“由此可见,此人勇猛有余,谋略不足。”

  宋羡是一桩,还有另一桩。皇帝道:“派去镇州的人还没回来?”

  杜正道:“还没有。”

  现在皇帝最想要看到的就是陈家村的谢氏,广阳王的外孙女。

  皇帝道:“听说就是她带着镇州村民运送军备去忻州,大齐打赢了辽人之后,她和她父亲谢绍元就带着镇州村民离开了代州。”

  这样的举动确实有些像广阳王,不知她是故意仿效广阳王,还是确实有几分本事?这些广阳王的人藏在陈家村那么久,又是在谋算些什么?

  皇帝露出一抹冷笑,广阳王早就死了,光凭一个外孙女还能如何?

  “天家,”杜正轻声道,“您有没有想过要如何赏赐宋将军?宋将军年少有为,还没有成亲,若是赐婚一位贵女,一来皇恩浩荡,二来这门亲事让宋将军称心如意,宋将军也就能专心为皇上办事。”

  皇帝思量片刻点点头:“传朕旨意,让皇后娘娘遴选贵女,等到宋卿回京之后,朕就为宋卿赐婚。”

  为国征战固然重要,成亲生子也是大事。

  ……

  宋羡坐在军帐中,正在看手中的信函。

  那是宋老太太从镇州寄来的。

  常安将双手最后一根手指落下,大爷已经看了十遍,若是再看下去,他就得扳脚指头了。

  “大爷,”常安借着送茶的往纸笺上瞄了一眼,“是好事?”

  宋羡镇定自若地道:“还没怎么看。”

  常安吞咽一口,没怎么看?目光就差将纸烧穿了才对。

  宋羡将信函递给常安:“你看看上面说了些什么,讲给我听听。”

  常安接过信函,其实他不看也知道,送信来的家将都说了,老爷和老夫人去了陈家村,为大爷和谢大小姐换了庚帖,送了聘书。

  “大爷,”常安一脸惊喜,“您要成亲了,女主子就是谢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