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32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陈老太太定了定神,向院子里站着的高氏几个招手:“都站在外面做什么?进来坐下。”

  高氏几个互相看看,只觉得屋子里的地都是亮的,恐怕自个儿走过去就踩脏了。

  “二婶,”谢良辰走过去道,“无论到哪里还不是我们这些人?有哪里不一样吗?”

  高氏拉住谢良辰:“要不然我们洗一洗再……”

  “都是死物件儿,”谢良辰道,“还能比人精贵不成?走了一天了,要让大家在这里冻着?”

  高氏这才点头,带着黑蛋几个半大小子进了屋。

  陈老太太看着一脸拘谨的高氏:“一个宅子还能吓着你们了?”

  高氏坐在了椅子上,看到陈老太太挺直的腰背,她暗地里琢磨,大伯娘也就嘴上说说,心里定然也有些不踏实,要不然不能坐得这般端正。

  虽然这样想,看着陈老太太、谢绍元、谢良辰都神情自若,高氏高高提着的心也放下来了些。

  就是,咋能这么没出息?将来他们也能赚到银钱,买大宅子。

  宋羡和陈咏胜安置好了东西,也走进屋子。

  宋羡先是看了眼谢良辰,然后才行礼向谢绍元道:“一会儿说不得有人就要来递帖子,老太太、世叔还得有所准备。”

  广阳王后人来京是大事,京中达官显贵几乎都知晓,不免有人想要试试陈家村的深浅。

  谢绍元心里有数。

  不过来拜访的人,显然比他们想的更着急。

  大家还没说上几句话,宅子里的管事就来禀告:“陈老太太、谢大老爷,国舅府徐家递帖子来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来人

  徐家的马车在宅子门前停下。

  徐大小姐扶着母亲孟夫人从马车上走下来。

  陈家村的人刚刚到京城,徐府就得到了消息,孟夫人立即吩咐人送了名帖。

  这第一天,作为外戚的徐家出面安抚这位广阳王血脉最为合适,而且皇后娘娘也想知晓陈家村真实的情形。

  毕竟自己娘家人出面,会看得更清楚。

  皇后娘娘的父亲已经过世,被皇上追赠太师,最小的弟弟徐国舅如今在枢密院任副使,正妻孟夫人育有两子一女,嫡长子已经成亲在福建任职,次子徐元裕,长女年纪最小,年方十五岁尚未婚配。

  孟夫人走了两步就瞧见了宅子门口站着的三个女眷,全都穿着粗布衣裙,看起来就是乡野村民。

  老太太微微佝偻着身子,十分消瘦,精神倒还算不错,旁边的农妇三四十岁,脸上有些怯懦的神情。

  最年轻的那个应该就是广阳王的外孙女,那位谢大小姐。

  孟夫人多看了谢大小姐两眼,谢大小姐相貌清秀,黛眉乌黑,一双给眼睛格外明亮,即便穿着太过普通,却仍旧让人眼前一亮。

  若是这皮肤再白皙些……当真是不多见的美人坯子,孟夫人将谢大小姐与杨五对比了一番,杨五也有几分姿色,但都经过精心装扮,若是素面朝天,恐怕及不上眼前这位。

  孟夫人忽然有些明白了,为何皇后娘娘一再吩咐她要仔细端详谢大小姐的相貌,而且在陈家村的人临进京之前,还将她召入宫中,给她看了广阳王郡主的画像。

  广阳王郡主相貌出众,她的女儿承继了至少六七分姿容。

  这样想着,孟夫人走到了陈老太太面前,她躬身向陈老太太行礼。

  “徐家夫人,这可如何使得。”

  陈老太太带着高氏和谢良辰还了礼数,请孟夫人和徐大小姐进门。

  孟夫人向院子里走去:“从镇州到京城要走好一阵子,又赶上冬天,老太太您辛苦了。”

  陈老太太道:“不辛苦,这一路中官和各位大人将我们照顾的妥妥当当,老太太……老身上车就睡,下车就吃,虽然有些颠簸,马车里垫了厚厚一层褥子,老身在上面睡的安稳,一点都没劳累着。”

  孟夫人不禁抿嘴笑,看向陈老太太身边的谢良辰:“前日我进宫去,娘娘还提及老太太和良辰,娘娘心中甚为惦念。”

  提及皇后娘娘,孟夫人明显感觉到从村中出来的女眷们一怔,尤其是那个三四十岁的妇人微微张开了嘴。

  大约是不敢相信还能被皇后娘娘关切。

  陈老太太道:“这……老身这样个粗人,怎好让皇后娘娘挂心。”

  孟夫人心中微微一笑,与她估计的差不多,陈家村的老太太也只能说一两句客套话。

  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妇,能有这样的见识已算不错了。

  若是娘娘有赏赐下来,还得请内官和宫中嬷嬷前来教她们如何接旨,请回赏赐的物件儿。

  孟夫人和陈老太太说话时,徐大小姐看向谢良辰,她在京中听到了不少谢良辰的事,七岁就离开了镇州,在越州长大,十四岁才回到陈家村,被人退过亲,还撵出了谢家,走投无路之下带着陈家村的人卖药材。

  卖药材赚了些银钱,就收了羊毛做线穗,那线穗他们府中还买过,的确很是精致,不过也就能用来做些铺盖之物,那样的东西是断断不能穿在身上的。

  总之那线穗还算卖的不错,谢大小姐也因此得了些名声,镇州村子里的人都叫她“辰阿姐”。

  在贫苦人家女眷不能留在家中,要跟男子一样做活计,谢良辰抛头露面在外,自然也不会被人质疑,不过若是冠上一个广阳王后辈的身份,未免太过不妥。

  京中刚传来这消息的时候,女眷们聚在一起常常会提及此事,朝廷查清楚之后,就要恢复谢良辰的身份,不过封号、宅院都能赏赐,谢大小姐在乡野中长大,将来婚配恐怕不容易。

  谁知道大家还没议出个结果,就传来了宋羡与谢良辰定亲的消息。

  徐大小姐想到这里,心中略微有些不快,在不知晓宋家和谢家婚事之前,皇后娘娘让宫人来问父亲、母亲,是否愿意将她下嫁给宋羡。

  就算这内情无人知晓,但徐大小姐也有种丢了颜面的感觉,即便宋羡看中的或许并非谢大小姐而是八州之地,与谢氏成亲不过想要借广阳王的名声罢了,徐大小姐仍觉得胸口有一股郁结之气始终疏散不开。

  几个人到了内宅的花厅坐下。

  谢良辰和陈子庚去端了热茶。

  孟夫人看着动作熟练的谢良辰,笑着道:“快去歇着吧,有什么事让旁人侍奉。”

  说着孟夫人身边的管事高妈妈看了一眼侯在外面的丫鬟。

  这宅院本就是徐家帮忙照应的,下人和丫鬟也是高妈妈亲手挑选,突然被管事妈妈看了一眼,丫鬟急忙上前跪下请罪:“都是奴婢的错。”

  陈老太太吓了一跳,忙站起身:“好好的孩子怎么跪下了,这是谁家的孩子,才多大……”

  高妈妈上前一步,望着那丫鬟:“陈老太太心善,还不谢谢老太太,日后要好好侍奉,若是再有轻怠,定然不饶。”

  “多谢老太太,奴婢再也不敢了。”丫鬟说完快步退了出去。

  孟夫人一脸歉疚:“这宅子里的下人都是我们府中管事帮忙挑选的,时间有些紧,没有将他们教好,还请老太太不要怪罪。”

  陈老太太道:“挺好,都挺好,夫人费心了。”

  孟夫人接着道:“日后您在京中若是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只管打发人来徐家。”

  陈老太太应了。

  徐大小姐看向谢良辰:“辰阿姐才来京中,对京里不免生疏,不如明日我带着阿姐四处走走,这京中阿姐有没有什么地方想去?”

  徐大小姐以为谢良辰会婉言推拒,没想到少女迎上她的目光:“我听说京城市集最为繁华,想要去看一看。”

  去市集?徐大小姐脸色微微一变,她很少在那种地方逗留,不过既然话已经说了出来,就没有收回的道理。

  徐大小姐道:“既然这样,明日我就陪辰阿姐前去。”

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任

  陈家村的人一路奔波来京城,孟夫人不好待的时间太长,又说了两句话就带着徐大小姐离开。

  母女两个上了马车,孟夫人才道:“多亏不用宴席款待,否则还真不知道该与那位陈老太太说些什么好。”

  高妈妈低声道:“可不是,奴婢瞧着都着急,夫人为了迎合陈家村的人,说话都要思量再三,恐怕说出来的话她们听不懂,更生被轻视的心思,夫人这趟差事不容易。”

  孟夫人叹息:“越是不好办,越要为皇后娘娘分忧。”看过陈家村之后,她反倒略微放心了些。

  “我看眼下还生不出什么事,”孟夫人道,“人总要先吃饱才能想别的,如今的陈家村和八州之地,都要先吃饱、穿暖,十九年就算从前再繁华,如今也没落了不是吗?”

  孟夫人记得太师在世时说过,要让那些小民一辈子都要为吃、穿奔波,要能吃到又不能吃的太饱,这样他们一刻都不能闲下来,他们都有了事做,少生事端,朝廷才能安定。

  广阳王战死之前,听说八州之地与京中一样热闹,如今收回来又如何?破败不堪,只能等着朝廷赈济。

  陈家村这些人也是一样,连送去的绫罗绸缎都不敢穿戴,给了他们下人,他们却不会吩咐下人做事。

  差得太远了,十九年的时间,改变的太多,即便收回来也不能恢复从前的模样。

  孟夫人看向高妈妈:“回去之后我就给娘娘写信,赶在宫门关闭之前送去给皇后娘娘,免得娘娘担忧。”

  高妈妈应声。

  孟夫人又吩咐徐大小姐:“明日好生陪着谢大小姐。”

  徐大小姐应声:“女儿知晓,母亲安心。”

  孟夫人闭上眼睛:“过年府中还有许多事要安排,希望这边顺顺利利,免得再牵扯我更多心思。”

  说完这个孟夫人又想起什么,转头去看徐大小姐,徐大小姐顺着马车帘子向外张望。

  孟夫人道:“在看什么?”

  徐大小姐摇头:“没有。”

  孟夫人哪里不知女儿的心思,只怪宋家不会做事,既然早有心思与陈家村定亲,为何要拖到现在?

  让大家都以为宋羡迟迟不说亲,就是要等到立下军功再攀岳家,无来由地扰了他们徐家。

  孟夫人道:“别再想那些,是他没眼光,到底就是武夫一个,再者就凭他家中那些事,继母和两个弟弟通敌,就算真的要赐婚,我们还要担忧会被宋家名声连累。”

  徐大小姐道:“女儿没想那些。”

  “没想就好,”孟夫人道,“这家里有你二哥一个,就弄得所有人不得安生,你要学学你大哥。”

  若非徐元裕在邢州扣住军资不发被御史弹劾,她也不会在陈家村这件事上花这样的心思,凡事都要顺着皇后娘娘,为皇后娘娘分忧,这样娘娘才能保住她那不争气的儿子。

  ……

  书房里,宋羡将手中的信笺递给谢绍元:“这宅子现在前院一个管事,后院一个管事妈妈,三个护院,四个小厮,四个丫鬟,一个厨娘,这些人都是徐家操办的。这些人都是从京中各处庄子上抽调的人手,有的干脆就是徐家自己庄上的人。”

  谢绍元道:“住在这里,就是在人眼皮底下,不过我们住的时间不长,还是要回镇州的,现在就由着他们。”

  宋羡点头:“只要平日里说话注意着些,还有常悦带着人在宅子里盯着。”

  宋羡提及常悦,谢绍元道:“你一直让常悦带着人护在陈家村,听到有事就来帮忙,辛苦了。”

  宋羡忙站起身:“世叔您这样说,就与我见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