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56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谢绍元道:“有没有吓到?”

  谢良辰摇摇头:“女儿一直有所防备。”杨五靠过来的时候,她就从荷包中取出了针捏在手中。

  谢绍元道:“将东西清点好了,我们立即就回去。”良辰虽然没事,他心里依旧不踏实。

  没想到出了这种事,旁边的官员不停地赔礼,刑部的人脸色难看,杨五是他们看管的,何时让杨五拿到了利器,他们竟然一无所知,虽然嘉安郡主没事,但他们也是难逃罪责。

  谢良辰上过战场,遇到过辽人奸细,早就见怪不怪,从官员手里接过文书,就开口道:“现在就开始吧!”

  谢良辰和谢绍元带着广阳王的物什离开时,杨五的死讯已经传开了。

  天黑的时候,消息送到了鲁王跟前。

  “春山说过,杨五就算死也不会供述出本王,”鲁王说着叹了口气,“可惜了,可惜春山是个得力的下人,杨五做了错事,她也只能跟着一起死。”

  鲁王说着吩咐下人:“将毛毡子给本王铺好,本王这些日子睡毛毡觉得舒坦得很。”镇州陈家村的确做了不少好物什。

  不知道将来陈家村还能做出些什么,只要是好物什,管它是哪里做出来的,他都能收为己用。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处斩

  杨五主仆的尸身被衙差送去了城外的荒山下,这么冷的天,着实不好动土,衙差就这一个深坑,将尸身往下一丢,又从旁处弄了点土就草草埋葬了。

  “这么费事做什么?”衙差累得气喘吁吁抱怨,“依我说就堆放在那里,大牢里还有不少犯人要处置呢,到时候一起埋了。”

  “好歹是做过郡主的人,万一被野狼叼走了,我们都要被责骂。”

  大齐元平十七年,发生了太多事,以至于刑部大牢忙碌不堪,到了岁末还在处置犯人。

  刑部、大理寺不眠不休定了萧兴宗的罪名,赶在元平十八年到来之前,将萧兴宗送入闹市处斩。

  那一日街市上一片喧闹之声,萧兴宗勉强抬起头看着面前的人影,他去了大辽之后,许多年没有见到这般景象了,大家推推搡搡只为了看他一眼。

  萧兴宗一晃神,想到年少时随父亲征战,打了胜仗之后回城时也是这般模样,人群中还有女眷看着他笑,当他转过头来,她便羞的挡住了脸。

  那时他还稚嫩,只觉得没有什么事比这再欢喜的了,还是年少好,没有烦恼,容易满足,心只有一点点,给一些就能满足。

  他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

  朝堂上明争暗斗,开始为了自保,而后觉得不甘开始为自家筹谋,后来广阳王死,父亲愧疚战死,母亲不久也撒手人寰,他眼看着新帝登基,想想新帝的那些手段,更加知晓什么叫做成王败寇。

  他顺着这条路走了下去,一直到现在。

  萧兴宗在人群中看到了熟悉的面孔,那是宋羡。

  宋羡身边的就是广阳王的外孙女。

  官员开始宣读萧兴宗的罪名,谩骂之声传来。

  萧兴宗却紧紧地盯着宋羡和谢良辰,他的喉咙被灌了热油,再也发不出一点声音,但他还是无声地笑了。

  他依旧不后悔,只不过是现在输了而已,那个坐在皇位上的人也不一定能赢到最后,也许元平帝的下场还不如现在的他。

  鬼头刀扬起,萧兴宗人头落地,周围传来一阵欢呼声。

  萧兴宗死了,接下来是蔡戎和其麾下一同兵乱的将领。

  宋裕眼看着牢房中的犯人越来越少,自从萧兴宗开了第一刀之后,每日都会有犯人被论罪处斩。

  每次当衙差走到他牢房前,宋裕都会忍不住瑟瑟发抖,这样胆颤心惊的日子,比立即杀了他更加让他难以忍受。

  宋裕想要结果又不想结果到来,饭食吃不下,晚上更是难以合眼,仿佛下一刻就会崩溃。

  “又……这牢房骚气怎么越来越重,是不是吓尿了?”

  “这不是宋节度使的二弟吗?”

  “放心,这会儿还轮不到你,下一个是不是我们也不知晓。”

  当宋裕觉得自己已经癫狂时,终于等来了宋启正遣人前来探看,老管事送来消息道:“夫人没了,在牢里走的,二爷定要撑住。”

  母亲死了,三弟也死了,剩下了他。一直压在心头的恐惧一下子涌出来,宋裕拼命地拉扯着大牢木栏,头不停地撞上去,如同失心疯了般大喊大叫,引来了狱吏将他捆绑起来丢在了角落里。

  宋裕最终没死,被判了流放,年后就要被押解上路。

  ……

  谢绍元、谢良辰和陈老太太等人还是在京中过了年。

  宫中设宴时,谢良辰跟着女眷一起入宴,经过藏书阁的事后,谢良辰更加谨慎,跟着女眷一起同进同出,徐皇后想要挽留她多在宫中坐一会儿,她以身子不适为借口推脱了。

  徐皇后也没有强求,赏赐了些点心,就将谢良辰放出了宫。

  “你就这么说的?”高氏道,“皇后娘娘没说别的?”

  谢良辰道:“没有,让我回去好好歇着。”

  高氏觉得辰丫头愈发厉害了,连皇后娘娘也敢拒绝,若是她,只怕就跟小鸡见到黄皮子一样。

  谢良辰笑着道:“宫中有那么多事,皇后娘娘顾不得我,会那般说就是礼数罢了。”眼下鲁王、祁王分别有两个儿子入宫,徐皇后现在的精神都放在这四个孩子身上,要在鲁王、祁王回属地之前,从中选出两个孩子留在宫中教养。

  加上之前闹出了萧兴宗诬陷宋羡的案子,皇上还要与两个弟弟周旋,这段日子他们和宋羡都会轻松许多。

  陈子庚道:“宫中那么多事,我们是不是也该趁着这时候回镇州去?”

  谢良辰点头。

  这可比什么消息都让人欢喜。

  “那阿哥呢?”陈子庚道,“阿哥跟不跟我们一起走?”

  谢良辰看向谢绍元:“应当差不多吧!”

  中书省已经发了公文,第一批前往八州的官员不日就要前去上任,虽然还有不少空缺没有着落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办好的,作为戍守八州之地的节度使,宋羡和杜琢也得早些回去处置公务。

  高氏道:“这下我收拾好的包袱不用再打开了。”

  谢良辰临走之前还得去趟李家,再见一见孟长淑她们,这段时间她们几个常常在一起,突然要分开心中十分不舍。

  陈子庚向门外看去:“阿哥今晚也不知道还回不回来。”

  宋羡自从受伤之后,动辄就跑来谢家住下,过年更是以宋家宅子冷寂为由,跑过来热闹。

  宋羡真的怕冷清,就不会整日留在军中,一年到头也不回家几次,大家也都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晚些时候,宋羡果然回来了,给陈子庚带了点心,又从酒楼拿了小菜,准备与谢绍元和陈咏胜、陈咏义在书房里说说话。

  还带回了陈老太太最想知晓的消息:“这一路往北去,官路上虽然有些积雪但也不耽误车马,只要路上不遇到大雪,就能顺顺利利回到陈家村。”

  陈老太太笑道:“往后几日的事谁也不知晓,唯有盼着别下雪了,这若是在镇州,说不得灶王爷还能托个梦给我,人在外面就是诸多不便。”

  高氏不禁笑道:“大伯娘,这里也有灶膛,要不然您过去问问?”

  “不问了,”陈老太太道,“隔得那么远,灶王爷听不清楚,万一会错了意,给咱们下场大雪,那可就糟了。”

  高氏道:“媳妇忘了,您家的灶王爷还守在陈家村呢,到不了这里。”

  屋子里一阵欢喜,宋羡看着烛灯下的谢良辰,少女的笑容仿佛更暖了几分。

  大家说完了话,宋羡终于找了机会与谢良辰单独说话:“这次真的可以回去了,杜琢那边也准备启程。”

  宋羡和杜琢两个在京中寻了个小宅子,在里面商议了一个时辰。

  谢良辰想想那情形,两个节度使就跟私会的男女似的,偷偷摸摸地凑在一起,着实让人觉得好笑。

第三百九十九章 缘分

  宋羡看着谢良辰垂下头不自觉地露出笑容,这笑颜他虽然看的越来越多了,却还是忍不住每次心都跟着悸动。

  就快了,现在要回镇州了,等到了陈家村就能定下婚期,明年春耕之前便可以将她娶回家,以后再也不用分开。

  宋羡低声道:“我今晚留下不走了。”

  谢良辰自然知晓宋羡说的是什么,他要留在东院里过夜,这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反正这宅子很大,不缺宋羡和常安几个的住处,可让宋羡用这样的语气一说,她莫名的脸红。

  “阿姐的脸怎么红了?”宋羡道,“想到了什么?我又没说别的,为何还会害臊?”

  宋羡说着故意向前走了几步。

  谢良辰看了宋羡一眼,这人明明是故意的,却还这样问。

  心中明知他不会有过分的举动,谢良辰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去,嘴里更是换了话题:“在想宋节度使不用去拜见同僚吗?我明天一早还要去找孟姐姐。”

  宋羡道:“孟长淑?”

  谢良辰点头。

  宋羡询问:“季远想要与孟家结亲的事已经了结了吧?”

  谢良辰道:“孟姐姐与外祖母和舅父说了,又写信给了父亲,再加上王家出了事,孟家是不可能将孟姐姐嫁给季远了。”

  谢良辰说完这话,发现宋羡目光微深似是思量到什么:“怎么了?你是想到了有关孟家的事?还是季远……”

  宋羡收回思绪:“你可知前世孟长淑的结果?”

  谢良辰知晓一些:“听说是小产身子不好,早早就过世了。”

  宋羡道:“那时候越州有战事,倭人上了岸,孟长淑被护着离开,结果路上太过颠簸,加上季远被围攻的消息传来,孟长淑受了惊吓,病情加重,人就这样没了。”

  谢良辰有些奇怪,宋羡怎么会知晓的如此详细,莫不是宋羡与孟长淑……

  “不要乱想,”宋羡忙道,“是程彦昭,他心系孟大小姐,知晓孟大小姐过世之后,人就消沉了下去,前世听说季远带兵来阻拦我们,程彦昭嘱咐我定要将季远生擒。”

  谢良辰惊讶地看着宋羡:“还有这样一件事?那你有没有……提醒程彦昭?”

  宋羡道:“前世与今生必定不同,我也不知道要如何与程彦昭说,这毕竟是两情相悦的事,就连我自己不是也才弄明白,要如何指点程彦昭?”

  “我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不是一直撵着程彦昭回家,让他老老实实待在家中,莫要往我这里跑。”

  谢良辰怀疑地看着宋羡:“你支开程二爷,是这样的思量?”难道不是因为程彦昭太聒噪吗?

  宋羡昧着良心:“自然都是为了他。”

  “程家与孟长淑的舅舅家离得很近,前世两个人就是这样遇见的。”

  谢良辰道:“程二爷虽然在家中,但最近孟姐姐却跟着我忙药材图的事……难不成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两个人就又错过了?早知道……”

  宋羡道:“不要想那么多,难不成你要阻拦孟大小姐做这些事?就算你让孟大小姐也待在舅舅家中,他们也不一定会如何。”

  “而且程彦昭和从前也不太一样,特别是田老爷和四舅舅来到京中之后,程彦昭总会去寻他们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