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72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三斤娘朱氏是个少言寡语的妇人,生得也不好,身形比寻常女子还要矮小些,生的第一个娃娃,也就是三斤,用朱氏婆婆的话说,比小猪仔大不了多少,全都加起来也就三斤肉。

  朱氏的男人去年冬天没了,两个老人,两个孩子的重担一下子落在朱氏的身上,朱氏一度觉得不如死了干净,直到三斤突然病倒了。

  朱氏还记得三斤看着她的目光,竭力地想要安抚她,三斤说:“娘,我不怕,就算我死了,我也不知晓,也不会觉得难受,再醒过来的时候,说不得又是您的儿子了,再说我走了也好,剩下粮食能给您,您吃的太少了……我看着难受。”

  朱氏把眼睛哭红了,那一刻她决定抛开悲伤,要真的撑起这个家,她一直盼着大齐朝廷官员前来,等他们来了,或许就会有转机。

  后来宋节度使来了,镇州来人了,郡主在村中架起了纺车。

  朱氏等这个机会太久了,她学会了用纺车,纺出与柳二娘一样的线穗,她几乎将所有的精神都用在了上面,因为她知道一切来之不易。

  就这样这个人前很少言语的朱氏成为了王家村做活最多的人。

  朱氏背着孩子,捧抱着两贯二百多文的铜钱,她整个人是懵的,好像一切都在梦中似的。

  “三斤,你也来,”王里正道,“这是你的九十六文。”

  三斤看着自己的一串铜钱,一脸激动地看着朱氏:“娘……您看,我也有银钱,我也能赚银钱了。”

  两个人说话的声音太大,惊醒了朱氏背上的女儿,听到女人的啼哭声,朱氏这才回过神,一切不是梦,都是真的。

  三斤又跑去人群中给虎子看:“哥,我就说吧,我们都有。”

  王里正干脆将虎子他们都叫过来,把这几个孩子的银钱都给了。

  虎子又恢复了平日里伶俐的模样,心中开始盘算银钱都做什么用处,要留些买物什送给郡主。

  王里正笑着道:“拿着银钱回去吧,商量商量都做点啥,你们家的米不多了吧?又是老人又是孩子,去买点稻米回来,你家中的房子也不行了,需要村子里的人帮忙,尽管来与我说。”

  朱氏张开嘴,想要说的有很多,却不知道该如何说,于是向王里正行了礼,小声说了几个字:“谢谢里正。”

  沉甸甸的铜钱,抱在怀里的感觉,朱氏说不出来,就是心里暖洋洋的。

  王里正开始念其他人的名字,接下来的村民都是两贯左右的银钱,最少的也有一贯五百多文。

  大家领了银钱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全都留在王里正院子里不走。

  “看你们那点出息,”王里正道,“都愣着做什么?觉得银钱不够多,还想让我再发一些?”

  “不是,不是……”

  村民们忙否认。

  王老六被众人推着向前:“里正,我们就是想知道,这银钱全都是给我们的?羊毛和纺车不是朝廷和镇州带来的吗?这些银钱是不是还得交给朝廷?镇州那边也不能白白为我们忙乎……”

  原来是因为这个。

  王里正又好气又好笑:“我从曲知州那里回来就与你们说清楚了。知县上任后,我又去了趟衙署,回来又与你们说过,羊毛的银钱,等线穗被商队拉走之后就会还给衙署,镇州那边也不用一下子还清。”

  “你们手里那些银钱,是扣完这些之后才发下来的,不用给任何人,你们自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过不要乱花,要给家里人买粮食和衣服,吃饱了有力气,要将东西备到春耕以后。”

  现在将货物卖出去,发下来银钱,就是因为要开始春耕了,大家备好东西,忙碌两三日就要正式下田。

  王里正说完,王家村的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在院子里说起话来。

  王里正委实听着心烦:“我跟商队算了一天的账目,紧接着又去衙署对账,然后给你们挨个算了银钱,分好给你们……”

  王里正话还没说完,王家村的人道:“里正辛苦了。”

  王里正伸手:“我的意思是,我很累,有话回你们家里去说,我要歇着了。”

  众人这才心领神会,忙拜别里正向外走去。

  人终于都走了,王里正深深地吸一口气。

  清静了。

  “他爹,”葛氏走过来道,“这银钱怎么花?我们什么时候出去买米粮?”

  王里正闭上眼睛,无奈又欣喜地笑了,就算再累总归有了银钱,心中别提多踏实了。

  “现在就去买,”王里正道,“想买多少买多少,咱有银钱。”

  但是在此之前,他得养养精神去趟忻州,替全村老少谢谢节度使和郡主,再帮着代州的衙门将春耕用的物什接回来。

  去年春耕的时候,谢良辰在镇州,今年她却在忻州忙碌。

  新上任的忻州知州昨日向宋羡禀告过,有了耕牛,忻州的良田都会种上农物,但这并不能让宋羡满意,宋羡还要开荒。

  田地开荒,山上种药材。

  知州带着知县等官员,在春耕第一天,一起上阵陪着百姓在田中忙碌,果然鼓舞了士气。

  耕牛、农具也安排妥当,七八天忙下来之后,忻州的几个知县都差点哭出来,累是真的累,但也见成效,天公作美,秋天会有个好收成。

  这几个知县中,有两个人是京畿尹知府的学生,现在想想出京时,老师拍在他们肩膀上的手……

  果然被老师猜中了,八州之行比他们想的还要辛苦,宋羡与旁人不同,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

  在宋羡哪里没有过得去之说,做事必须尽全力。

  就算有些事做不好,也别想着去宋节度使面前请罪,还是先想出法子如何解决。

  京里来的官员,很快就都变了个样子,一个个看起来风尘仆仆,就像是在田地里滚了几圈似的。

第四百二十四章 感谢

  忻县知县郭晖将户部官员带去了忻县衙署二堂。

  所有人坐下,郭晖将忻县如今的情形讲给上官听:“眼下都在春耕,宋节度使带人去了代州军营。”

  往年春耕的时候,辽人都会寻机会扰边,今年自然也要稳固边疆,更何况眼下正在建榷场,不能有什么闪失。

  户部前来北方本是为了巡视耕种的情形,一路往北而来发现今年八州格外不同,就像是寒冬过去,万物复苏。

  不止是因为今年朝廷给了粮种,更因为战事过了之后,百姓终于安下心来,干起活比寻常人更有力气似的。

  八州也都仿照去年镇州、赵州的做法,朝廷打造不少农具,购买耕牛借给百姓们用处,可以说朝廷、百姓将所有精神都用在了春耕上。

  户部巡官一路而来,身穿官服在官路上行走,竟然没有人驻足查看,要知道他没到八州之前,没经过一州、一县,当地官员早就得到消息前来迎接,他来八州之后,还要遍地去寻八州的官吏。

  郭晖和户部巡官从前就相识,几个人在衙署叙完公事之后,郭晖就将户部巡官引到侧室里说话。

  “我们这位宋节度使与旁人不同,”郭晖道,“平日里节度使来衙署,不会事先知会,也用不着我们相迎,他不是那么在意礼数的人,但若是谁政务没处置好,那定然不会轻饶。”

  户部巡官道:“怪不得前来八州的官员,其中有几人暗中上奏折参宋羡一本,说他喜怒无常、独断专行还草菅人命。”

  提及草菅人命这茬,郭晖叹口气:“那还真的不怨宋节度使,那胡知县仗着族中有人在中书省,私底下不听从宋节度使吩咐,被宋节度使当众处罚之后,闹着去投河洗清冤屈。宋节度使没有理睬他,他还真的这般做了,捞起来的时候人还没死,但北方天气寒冷,这么一冻,就冻出了病,前前后后五天人就没了。”

  户部巡官点点头:“宋节度使上了奏折,将一切说明了,皇上没有责怪节度使。”

  这些在郭晖等人意料之中,整饬八州之地,定然不会平平顺顺,如果就怕出事畏首畏尾,将来更会被人制约,倒不如大刀阔斧,惩治了一个胡知县,杀鸡儆猴,那些目的不纯的人就不敢明目张胆的造次。

  难得的是,宋羡还将胡知县种种作为留了证据,就算被告去了天子面前也没有任何的结果。

  郭晖愈发觉得老师和李佑大人有眼光,宋羡是个有本事的,现在的宋羡在八州,是官吏敬畏,百姓拥护,坐稳了节度使之位。

  户部巡官又低声道:“郡主那边如何?”

  往常肯定不会问到郡主,但八州许多事要依赖郡主。

  郭晖道:“前几日在山上看药材,这些日子不知在何处。”节度使对郡主护得严实,郡主的消息他们并不是全都知晓。

  户部巡官道:“我还要去附近县里看看,然后就要北上代州。”

  户部巡官说完这话,看到郭晖一笑,他不禁道:“你笑什么?”

  郭晖咳嗽一声,恢复了往常的肃穆,不过眼睛中依旧满是自信:“您去看了就知晓,八州的州、县都一样,再过一阵子地里就会种满了农物。”

  户部巡官道:“真是这样,回去京城我也能向朝廷复命了。”不管八州之地是谁戍守,朝廷还是希望这里安定,至少不能闹出灾荒和民乱。

  站起身将要离开之前,户部巡官看先郭晖:“你是京中派来的官员,要好好做事,等有了政绩就能调回京师。”

  郭晖心中一动,躬身将户部巡官送了出去,他来八州的时候,是老师暗中帮忙,他们这几个人动身来北疆的时候,皇上特意召见他们,意思再明白不过,要他们在八州看住了宋羡。

  他们几个人满怀心事来到八州,不过很快就被衙门的事务缠住了,将这些全都抛诸脑后,先是赊羊毛给百姓,之后又打造农具,这一笔笔账目和文书都要做好。

  没有时间让他们适应新的职司,应该说根本没有适应,等回过神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八州父母官,宋羡提及的那些事件件都对八州有利,他们自然而然要尽全力去做,总不能让百姓因为没有好的父母官忍饥挨饿。

  天家的那些暗示……眼下着实没有功夫去思量。

  “郭大人,”衙差进门道,“咱们还要去山上看药材吗?”

  “去。”郭晖道。

  药材种了有些日子了,不亲眼看看总放心不下,郭晖向前走了两步,忽然觉得脚下有些奇怪,低头一看,鞋底不知道什么时候磨破了。

  郭晖道:“再换一双鞋来。”母亲一定没料到,到了八州之后,她儿子最需要的是鞋子。

  ……

  代州,并没有像郭晖等人思量的那般剑拔弩张,反而有些不一样的声音。

  羊羔的叫声此起彼伏。

  宋羡关上城门,看了一眼那些精神十足的羊羔,满意地点了点头,榷场还没正式开起来,但三皇子葛坤十分配合,对他提出的要求几乎都能答应。

  就像这次的羊羔,他是真心实意买羊羔,在葛坤眼中仿佛他要寻机开战似的,每只羊羔都经过了仔细地挑选,看着个个强壮。

  宋羡忽然对葛坤生出了几分爱才之心,希望葛坤一直留在这里,这样对两国的榷场更有好处。

  “将我们北方酿造的酒给三皇子送几坛,”宋羡道,“以示感谢。”

  常安可以预想到,突然收到大爷的礼物,葛坤会是什么心情,可能又在揣摩大爷到底在谋划些什么。

  大爷的心思,葛坤可能要用一辈子的功夫来猜。

  宋羡从关卡出来,一路回到代州的宅院。

  常悦见到宋羡迎过来:“郡主在堂屋里,刘济从西府回来了。大老爷和郡主找的那个刘熙应该已经过世了。”

  宋羡听到这话目光微深:“人是怎么死的?”

  常悦道:“听说是遇到了歹人,被人掳到了深山中,抢了财物,伤了性命。”

  一个常年来往海上的人,会被歹人不声不响的杀了?宋羡微微皱眉,这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第四百二十五章 推断

  宋羡进门的时候,谢良辰正与刘济说刘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