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75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等谢绍元和刘济走了,谢良辰看向徐乾,其实在见到徐乾时,她就能确定前世见过徐乾,只不过那时候徐乾改了名字叫周铭。

  前世周铭与阿弟一起往来于海上,阿弟手里的罗盘八成是出自周铭之手,前世阿弟和周铭都死在了季远手中。

  这两个孩子前世担负了多少重担?尤其是阿弟,又要为父亲、母亲报仇,又要与鲁王、季远等人周旋。

  今生她有宋羡帮忙,前世阿弟只能靠自己,不管是阿弟还是徐乾,他们年纪还那么小……

  谢良辰正要与徐乾说话,徐乾却先一步开口道:“郡主,收竹竿要多少银钱?我这里有一些,若是不够,我日后再还,您这是为了找到杀我师父的凶徒,为我师父伸冤,这银子不能让您来给。”

  谢良辰笑着道:“我这样做,是给多买的人让些利,为了长远做打算。”

  徐乾虽然听明白了,还是向谢良辰一礼,目光变得更加坚定:“我一定要早些将师父的罗盘做出来,到时候带着这罗盘去海上抓那些人。”

  谢良辰知晓徐乾能做出来,但前世是什么时候做出来的她不得而知,不过看着徐乾自信的面容,徐乾应该已经有了思量,不会花费太久。

  “如果哪里需要帮忙,你就来寻我,”谢良辰道,“这里有些匠人,说不得可以帮你参详。”

  徐乾应声道:“我知晓了。”

  谢良辰不用嘱咐陈子庚,她阿弟一只细致,会好好照应徐乾。

  这两个孩子,不会再孤立无援,这辈子有人护着他们。

  谢良辰将陈子庚叫过来:“你这些日子在衙门里都瞧见了什么?”

  陈子庚道:“衙门将我们买卖线穗,建纸坊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

  谢良辰点头。

  陈子庚心里清楚,朝廷不放心他姐夫,所以才派来那么多人盯着,但姐夫也不干涉,只要他们如实记,就都由得他们。

  说到底记仔细也没什么不好,这样京城里的皇上就会对姐夫放心。

  姐弟俩说着话,就听常悦道:“陈老太太来了,马车就要进城了。”

  谢良辰看向陈子庚:“我们去迎外祖母。”

  ……

  陈老太太撩开马车帘子向外张望。

  旁边的高氏道:“这代州好大,看起来应该比镇州还要大些。”

  高氏想想陈老太太包袱里的账目,大伯娘一心想着过来帮忙记账,但大伯娘的账目旁人又看不明白……

  “大伯娘,”高氏道,“依我看,您那账目还是别拿出来了,咱们就在代州住些日子,看看良辰就好,别的不用您操心。”

  陈老太太瞪圆了眼睛:“怎么,刚让你管几个人,就看不起老太太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主心骨

  高氏哪敢啊,陈家村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谁也不能在陈老太太面前撒欢。

  高氏忙道:“媳妇是怕您劳累着,坐了这么远车,好好歇着才能不让人担忧,我们陈家村可都指望着您呢。”

  高氏这话虽是哄陈老太太开心,却也确然是这样思量,别看陈老太太个子不高,人也瘦,揉搓揉搓都占不了什么地儿,却是陈家村里必不可少的,只要陈老太太在这里,他们就踏实。

  陈老太太听着舒坦,高氏是愈发会说话了,咏胜没回来的时候,整日背地里偷着哭,咏胜回来之后,见到咏胜伤成那般,人前人后也没少掉眼泪,整日里就想着如何能省出一口粮食给她男人和儿子。

  那会儿的高氏畏畏缩缩的,哪有半点里正家媳妇的模样,她可没少因为这事说高氏,现在高氏不一样了,在那么多人面前被叫“高嫂子”,神情还那般自然。

  这一转眼间,不少人都不一样了。

  陈老太太是不能总夸赞自家外孙女,否则现在又要将良辰的好处说一遍,眼下她最喜欢做的事,除了数腰上的银钱,就是提及自己的姑爷、外孙女和孙女。

  陈老太太想着又向外面看了一眼,离开八州的时候是逃荒,回到八州是帮衬大家渡过难关,她那老头子再厉害也没料到会有今日的情形吧?

  所以说,老头子没有她有福气,他聪明却走得早,这些还得她帮他看,百年之后见面了,她也好向他提及这些。

  这样想着,陈老太太心头有些发酸,可当看到不远处奔过来的几个身影时,陈老太太又笑起来,心里那些烦心事全都烟消云散了。

  “外祖母。”

  “祖母。”

  谢良辰和陈子庚将陈老太太扶下来,陈老太太先将目光落在谢良辰身上,外孙女还似从前一样,虽然没胖也没瘦,心踏实了一半。

  再看看孙儿,个子长高不少,看着也结实了,可见被他阿姐照顾得好。

  谢良辰道:“父亲跟刘叔去商议事了,一会儿得了消息就能赶回来。”

  “羡哥儿呢?”陈老太太又问。

  谢良辰道:“宋羡带着京中的官员去榷场了。”

  这下陈老太太全都踏实了。

  几个人走进屋子,陈子庚动手去给大家沏茶。

  陈老太太道:“纸坊准备的怎么样了?这眼见又要做花毡、毛毡了。”她在家里给盘算着,时间紧,要做的事着实太多了。

  代州又不像镇州,镇州现在被曲知州治理的好,凡事曲知州想在前头,大家只要跟着衙署做事就好了。

  外面来的商贾也多起来,陈家村事先建的屋舍,这下可算是派上用场了,除了安置商贾之外,八州的人也会前去。

  苗婆子前些日子刚带着人做了几块花毡,柳二娘就带着几个八州的人过去请教。

  陈老太太提及陈家村的热闹,脸上是骄傲的神情:“大锅天天烧,八州人去了还带米粮,附近村子里的人也会送粮食来,还说这是大家伙儿的事,不能让陈家村整日里搭人搭物的款待。”

  “我与他们说,这些银钱不是陈家村出,都是算在平日里大伙儿的花销里,按月记好了,再从公中出,但他们就是听不明白,没法子,我与你二舅说了,又立了一本账目,将大家送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最后算的时候要有个说法。”

  谢良辰喜欢听外祖母提及陈家村,虽然这些二舅早就在书信里与她说了,但没有外祖母说得这般详细。

  陈老太太接着道:“初二的弟弟三旺还记得不?”

  谢良辰点点头:“记得。”

  陈老太太道:“初二整日里在外面跑,家里许多事就交给三旺了,从前拖着鼻涕跟在他哥身后的小家伙,现在除了帮忙做家事之外,读书也甚好,先生说三旺好好学着,将来也有可能考上功名。”

  “我来的时候,三旺娘非要我带一罐腌菜给你,说你爱吃。我推不过,就替你收下了。”

  “该收,”高氏道,“您不收她才要惦记着,初二管事赚不少银钱,三旺又进了族学,她家现在不愁吃穿,还有喜娘上门,想要帮初二说亲。”

  “她总跟我念叨要感谢良辰,可惜腿上有病平日里做不了什么活计,只能做些腌菜。”

  谢良辰听到大家都好,心里也跟着欢喜。

  陈老太太道:“初二早些说亲也好,那孩子整日里跑来跑去,他娘又病着着实顾不上,每次初二出来鞋子和鞋垫都带不够。”

  说完这些,谢良辰带着陈老太太去歇着,这宅子是朝廷给节度使的,院子虽然不算大,但陈家村来人都够住下。

  高氏要跟陈老太太住在一起。

  谢良辰道:“今晚我陪外祖母。”

  高氏立即道:“姑爷不回来?”

  谢良辰摇摇头:“不回。”

  陈老太太笑道:“就算羡哥儿在,让良辰陪我又能如何。”

  不能如何。高氏心里道,只不过您不是早就惦记着抱曾外孙,这次来代州之前,陈老太太和宋老太太背地里嘀咕话,她没听全,不过大概意思也是添丁进口。

  谢良辰服侍着陈老太太歇下,陈子庚去寻徐乾。

  屋子里没有旁人在,陈老太太看着谢良辰:“这边到底如何?有没有什么麻烦?别跟我说什么都好,我也不信。”

  谢良辰笑着道:“朝廷里没事,许多百姓都能信我们,眼下没什么大事,就是要抓紧时间多赚些银钱。”

  “应该,”陈老太太道,“做什么不得用银钱?这么多人能吃饱穿暖不容易。”好在外孙女是个会赚钱的。

  陈老太太打起了呼噜,谢良辰这才轻手轻脚走到外间去给孟长淑写信。

  孟长淑回到了越州,刚好要帮谢良辰收集越州的药材,也画成图册,谢良辰一来询问孟长淑的情形,而来问药材图的事。

  越州也要建官药局,这药材图在越州也能帮上忙,至少让百姓采药时有所比照。

  谢良辰这封信和宋羡给孟肃的信函,被宋家家将护着一路送去了越州。

  孟肃正在看女儿的药材图,他一开始并没有将女儿说的话当真,没想到女儿回到越州办了几次宴席之后,竟然就画好了几张图。

  而且这图还要送去京中给李太医过目。

  孟肃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些图,孟长淑道:“可惜我怎么画,都没有良辰画的好,送去太医院之前,最好先让良辰看看。”

第四百三十章 合作

  孟肃看向女儿,自从孟长淑从京城回来之后,提及最多的就是嘉安郡主。

  嘉安郡主在越州李家时就对孟家有恩,最让他感激的就是嘉安郡主提醒了女儿,让女儿避开季远。

  知晓季远和王家的事后,岳母一直埋怨他,说他没有将人查清楚就胡乱做主,季远那般有心机,真的成亲之后,长淑还不得任由他摆布。

  孟肃也不知道是不是想的太多,晚上做了一个梦,竟然梦到季远婚后指使恶奴欺负女儿,女儿还怀着身孕,结果肚子里的孩子没了,他气得抽剑要砍杀季远,居然不是那季远的对手。

  孟肃汗湿透了衣襟,半晌才清醒过来,孟长淑的生母早早就没了,孟肃没有再续弦,自己将女儿拉扯大,除了忙于政务之外,最宝贝的就是自己的女儿,如果真是自己的疏忽让女儿落得这样的结果,他就算死也不能闭上眼睛。

  正因为这件事,孟肃对嘉安郡主多了几分感激。

  现在看到药材图,再想起女儿说的嘉安郡主和镇州的种种,虽然他还没见过嘉安郡主,但脑海中仿佛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模样。

  “老爷,”管事进门将信函奉上前,“镇州宋节度使让人送来书信。”

  孟长淑顿时来了精神:“是给我的,还是给父亲的。”

  管事笑着道:“都有,有两封信函。”

  孟长淑从管事手中将信接下,将宋羡写给父亲的那封递过去,自己则迫不及待的将良辰的信展开。

  孟肃将宋羡的书信看完,不禁微微皱起眉头,宋羡与他提及了一个叫刘熙的案子,这案子中牵扯了那些私运的海商。

  如果就是寻常一桩案子,宋羡不会专程给他些书信,更何况这桩案子没有发生在越州。

  沿海有民众偷偷走船,这是他们早就知晓的,刘熙就是其中之一,宋羡向他讨主意,自然不是想要听他分析什么案情线索,而是与他论海上的乱象。

  宋羡就是借这桩案子,在与他说海商的事。

  难不成宋羡还知晓其他内情?刘熙的案子还能牵扯出别的吗?孟肃心中隐隐有些猜测,他这些年并不是一无所知,早就清楚有人在海上动手脚,只是苦于朝中无人支持,他无法仔细查下去。

  如果有别人帮他一把呢?可是宋羡远在北疆,又能帮上多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