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19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黎海燕说她,“你都说了,那是半年前,俞教练来了之后,你连来集训的名额都能拿到,凭什么不能冲一下国家队?”

  “女队就收三个人,”

  何虹吐了吐舌头,“如果真是把咱们宿舍三个人都招了,那江南江北队的女生,还不把咱们宿舍吃了呀!”

  至于男队那边,以戚无的优秀,三个名额是肯定有他一个的,但即便是骆景自己也不能保证,自己能进前三,毕竟集训结束后的体能测试和循环赛,才是重点。

  大家的打法五花八门,有时候你能打败A,A又打败了B,但说不定B就正好克制你。

  进入循环赛之前,先用分级赛,将男女队分成水平高低不同的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再进行循环对打。如果能进入最好的甲组,意味着对打成绩已经和垫底说再见。

  循环赛,和淘汰赛不同,是最考验综合水平的考核。

  只有基础功扎实,又能发挥稳定,经验丰富的,才能保持高胜率。

  江南队的乔琪,打法的进攻性也很强,再加上赵小玲这种难缠的旋转高手,能攻能守,有柔有刚,两人都是横拍,而横拍的攻击优势不言而喻。

  江北队的高清芬虽然上次输给了男生,但在女队当中实力也不弱,她用的是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喜欢近台,远台是弱点,反而明显。

  集训的时间过的很快,眼看就到了尾声。

  俞近识后期调整了他们三个的训练计划,大量地减少了常晴的对打训练时间,反而让她练习体能、耐力和下肢,或许是因为上次手腕受伤的事,上肢的训练量减少了很多。

  如果只是细微的调整,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常晴的体能和耐力比很多更大的孩子都好,完全没必要再练。

  而且,考核马上就开始了,这个时候减少对打训练对于考核十分不利。就连同宿舍的黎海燕都察觉出来——俞近识对常晴的安排有些“不合时宜”。

  换在平时,俞教练怎么安排他们练单项都没问题,但现在可不是平时!

  担心归担心,考核还是顺利到了,毫无疑问,在俞近识一年来魔鬼的体能训练下,三个人的体能都没有问题,甚至比很多人更好,尤其是常晴,在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体能和耐力训练之后,体能这一项上获得了很高的成绩。

  但体能测试只占总成绩的五分之一,最关键的还是得看球桌上的技术。

  集训总人数七十多人,女生占三十人,每五人一组,正好六组,每个组的人数少了,竞争也更大了,毫无疑问,女队的三个国家名额,将从成绩最好的第一组,也就是甲组出。

  分级赛结束后,宋静静进了丙组,何虹差了一点,最后进入了乙组。

  女队甲组的五个人分别是西南队常晴、黎海燕,江南队赵小玲、乔琪,江北队高清芬,他们五人的体能成绩都不差,常晴最好,这也意味着,甲组的人已经坐稳了总成绩前五的位置。

  男队因为人数原本就比女生多十几个人,分六个组,每个组的人数为七人。进入甲组的有西南队的李子茂、骆景,和女队江北队只有一人进前五的成绩不同,江北的男队有不少好苗子,进了包含戚无在内的三个人,江南队则进了两个人。

  上次输了之后,赵小玲天天研究常晴的球,她虽然输了,但努力过,最后输了也不遗憾。反而是乔琪,经过这三个月的训练,水平已经超过了赵小玲,成了江南队寄予众望的队员,常晴对上她,第一局还被压制了开局。

  但常晴打的最难的一场循环赛,对手却是这个人。

第16章 国球无双16 唯一胜者

  黎海燕用的是横拍。

  原本在张力教练的教导下, 她一直练习近台快攻的能力,横拍的打法,原本就讲究一个快字, 攻击性强。

  但来到集训基地之后,和很多其他队交流打下来, 弧圈球异军突起,甚至比握拍方法本身更引人注目。

  弧圈球脱胎于旋转球, 但却并没有止步于旋转,上旋明显是它的一个特点,而能有多明显,得看每个人的技术。

  尽管弧圈球优势很大, 但毕竟很难练, 经验少, 因此,快攻作为一项最基础的打法, 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黎海燕这一个月拼命地练,比以前累多了, 何虹以往还会劝她, 让她劳逸结合, 但直到黎海燕家的事儿以后, 她也不好意思开口, 只能帮忙多打点热水,让黎海燕好好休息。

  努力付出总是有回报的,黎海燕的快攻进步非常快,她和常晴对打不是一两次,彼此都是很熟悉的对手。

  而常晴减少了对打训练,再对上黎海燕, 也没有掉以轻心。

  毕竟是决定命运的循环赛,从之前的三局两胜改为五局三胜,最先拿到三个大比分的获胜。

  这三个大比分,就是他们能否进入国家队的关键机会。

  女队的循环赛制决定了每个人都会和剩下的四个队友各打一场,一共四场比赛,从个人的胜率就看得出来。

  江南队的赵小玲发挥还算不错,两胜两负,输得两场都是败给了西南队,输给常晴她心服口服,输给黎海燕却让她回去自闭了一整天——乒乓球没有永远的赢家,但黎海燕的进步实在是太快了。

  没有人会呆在原地等着你去追赶,时间就是生命,不努力往前冲,就会被别人远远甩到身后。

  和赵小玲不同,乔琪连输赵小玲、常晴和黎海燕,心态提前就被打崩,最后一场面临的又是江北队的独苗高清芬,最后四场全败,胜率为零。

  不过,她还年轻,虽然输了四场,但之后还有继续努力的机会。

  高清芬的胜率也是一半一半,毕竟在江北队的女队里,她也是成绩第一,只不过另外几人不仅天赋高,而且一个比一个拼命努力,她能赢了乔琪是意料之中,但赢下黎海燕,全靠打法优势。

  女队胜率最高的是西南队,这倒是让国家队派过来的负责人没想到,西南一向成绩都不如江南江北那几个省,今年却情况不同,即便是在乙组的何虹,也表现不错,拿到了乙组第一的好成绩。

  女队总成绩第一第二,最终竟成了西南队内比——

  也就是,由常晴和黎海燕的这一场比赛决定。

  黎海燕输了高清芬一场,却赢了乔琪和赵小玲,她已经胜了两场,常晴的成绩更厉害,和另外三人的比赛全胜。

  如果黎海燕赢了,她的胜率就和常晴相同,三胜一输;如果常晴赢了,常晴将创造女队甲组循环赛全胜的记录。

  但她们两人自己也知道,这一场胜负没那么好分出来。

  黎海燕知道常晴的球厉害,一旦进入她的节奏里,自己就只能被压着打,所以开局就爆发,强压常晴,掌握主动权。

  她先发球,连赢四分,只最后一个发球分被常晴得了。

  直拍的优势在于前三板,常晴也是如此,只要拖住她的前三板,进入相持阶段,黎海燕的横拍优势和她自己水平就出来了,第一局黎海燕以四分领先常晴的优势拿下。

  她越打越有信心,进入第二局,虽然打的艰难,两人分数相互追逐,但黎海燕还是以持续的爆发、强大的耐力拿下了第二局。

  就连观战的其他队员也直摇头。

  “不是常晴打的不好,而是黎海燕的气势太强了。”

  “能克制黎海燕的,只有赵小玲那种旋转球了吧,可赵小玲都输了,高清芬的打法是出奇制胜,再来几次也不管用。黎海燕的爆发太厉害了,我在对面都害怕。”

  常晴低头,擦了一下球桌,黎海燕的确气势很强,换谁拿下二比零的大比分,气势都不会弱。

  常晴前几个弧圈球的旋转都不够强烈,发力也没有黎海燕强,两人的差距不算大,每局的比分只差四五个球,但结果摆在那里——拿到大比分的是黎海燕。

  五局三胜,换做任何一个人,到了第三局,都该放弃了。

  但常晴的第三局,却出手比第一局还猛!

  一板过!

  常晴发球抢攻得分,黎海燕甚至没有机会接到球!

  无论是发球抢攻,还是自己发球,常晴的球都像是变了一个人在打似的,第三局开始的很长时间里,黎海燕很少有机会把球拖到三个回合之后,而前两局的高强度爆发让黎海燕的体能有所下降。

  之前的她不是一般的爆发,而是又要顶住常晴的球,在比分紧紧相咬的情况下,精神高度紧张的持续性爆发。

  到了第三局,耐力再好的人,也有所松懈了。

  更何况她大比分领先。

  常晴的突然爆发更让其他人意外。

  “她原来能顶住黎海燕的扣杀啊。”

  “卧槽,常晴爆发起来居然比黎海燕的快攻还可怕。”

  “这个球根本没给人接的机会啊!”

  “……这什么走向,我还以为今天的比赛结束了,原来才刚刚开始吗?!”

  “许教练来了!”

  来的不只是江南江北队的教练,还有集训的总负责人,但他们没说话,只是在旁边安静地看着比赛。

  而其他队员的目光,也很快被球桌上的比斗吸引了过去。

  21比9!

  十二个球的差距,比前两局差距的总和还要多!

  常晴赢了第三局,两人大比分二比一,常晴一分。

  常晴要赢,得接下来的两局全都拿下,而黎海燕要赢,只需要在接下来的两局比赛里,随便拿下一局。

  简单吗?

  一点都不简单!

  常晴比黎海燕小三岁,个子,四肢都比不上她,三岁的差距能打成这样,已经是极其恐怖的天才了。

  但即便是乒乓球天才,也不一定每一场比赛都能赢。

  黎海燕对自己有信心。

  第四局开局之前,张力和黎海燕交代战术。

  俞近识则和常晴说,“开局之前,我和你说的忘了?”

  常晴低头看地,“没忘。”

  俞近识说,“减少搏杀和爆冲的使用,以旋转为主,必要时可以使用削球,提高你在三板球之后的得分率。”

  这是开打之前,俞近识的原话,现在他又说了一遍,虽然没什么表情,但常晴能感受到俞近识的严厉。

  她要在前三板得分,就必须和黎海燕对冲,绝不能靠前三板防守拖延,让黎海燕把对打拖到三回合之后,黎海燕上次输给赵小玲之后,对旋转球练的格外刻苦,这才能在循环赛里打败赵小玲。

  常晴自认为自己对旋转的把握达不到赵小玲的水平,那用旋转来对付已经进步巨大的黎海燕,并不是一个好的战术。

  而且,前三板过后的回合是她的弱势回合,也是黎海燕的主要得分段。

  拖到三板球之后,常晴再想得分,比前三板难多了。俞近识这样,是要她放弃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劣势去打对方的优势。

  常晴相信俞近识,也一直按照他的指导在练球,所以无论俞近识怎么安排,她都无条件地服从。

  但这场比赛再这么服从下去,自己就要输了。

  进入国家队,对她来说,对这儿所有的孩子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大事,谁也不愿意放弃,分球必争。

  俞近识却说,“后两局,绝不能像你第三局那么打。”

  他看着常晴,“手长在你身上,我管不着,但如果你还当我是你的教练,就按我说的打。”

  如果此刻听到这段话的是戚无,肯定毫不严肃地问他的教练,“您如果被对手教练绑架了,就眨眨眼。”

  然后点头应好,上场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冲。

  但常晴性格不同,她很认真,也很成熟。

  尽管她只有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