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33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何虹小声说,“孙教练不会和我们教练打起来吧?”

  常晴:“……打起来?”

  “宋诗雨,还有海燕,都输给我们了,孙教练肯定不开心啊,而且他们两以前是搭档,现在在一个地方比赛,都单独见过面,现在比赛结束了孙教练才过去,你看这个气氛,不得打起来吗?”何虹缩了缩脖子,还有些害怕。

  常晴被她逗乐了,“他们是大人,大人不会动手的。”

  两人在这儿讨论,是听不见两个教练的对话的。

  孙久林说,“常晴这个孩子很不容易。”

  俞近识懒懒抬眼,“要你说?”

  “你跟我急什么。”

  孙久林能说出这句话,说明他看过档案,知道常晴是右手换左手,否则别人过来,都是夸这孩子的左手厉害。

  孙久林是国家队的教练,又知道常晴的事情,那么当初集训的事情,他自然也应该是知道的,而且,孙久林进入国家队当教练,可是在集训开始之前。

  既然最后不录取常晴进入国家队的结果是“上面”讨论过的结果,而孙久林又知道常晴的隐秘病情,这么一看,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合着你是因为这小孩的事情,跟我生气?”孙久林哭笑不得,

  “当初我听其他人说你不会在碰乒乓球,我是不信的,果然,你转身就去了省队当教练,这是什么意思?”

  “我从没说过我是个言而有信的人。”

  “小十,”

  孙久林叹了口气,“回来吧,大家也想你了。”

  俞近识没说话。

  孙久林拿起俞近识放在桌上的背包,自顾自收拾起来,“陪我去喝杯酒。”

  “你以前不喝酒。”

  “那是以前。”

  以前是运动员,酒精会麻痹神经,而现在,早就不用在赛场上那么拼了。

  “你也说了,那是以前。”

  俞近识从他手里直接强硬地接过东西,转身离开,路上朝着常晴两人招手示意他们一同离开。

  他没回头,只留下孙久林站在原地,看着俞近识瘦削而沉默的背影消失在场馆出口的人群中。

  **

  报纸的标题头条全都换成了全国赛相关——

  《十四岁小将获得全国青少年乒乓球赛女单、女双冠军!》

  《左拍天才!乒乓球新打法!让无数右拍选手无法抵挡的进攻!》

  《击败国家队成员,鏖战前冠军,十四岁女将终夺冠!》

  《乒乓世界》杂志更是花了一整个专题的界面进行报道。

  冠军所在的地方台、中央台也对这次的比赛结果进行了播报!

  全国赛男女子单打竟然都是左拍,左拍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这一消息比往年的夺冠消息更有冲击性,也更受人关注。

  之前只是省赛,县里就把常晴当做了榜样宣传,现在人拿了全国冠军,不仅省队、省城有奖励,县里也有!

  常晴把所有的补贴和奖励都留给了家里,常晓雷又寄回来一笔钱,让她一个人在外面,多买点好衣服,吃饱些。

  在县里举办的庆功会上,落镇小学的老师们自然也在邀请行列上,班主任赵民很感慨,“当初我就说常晴是个好苗子,这个孩子,从小就能吃苦,也懂事。就算是不走体育这条路,读书也能有大出息!”

  教体育的王利材更是笑开了花,在领导面前侃侃而谈,“我竭力向省队推荐了小晴,以她的本事,去区城的体校那是屈才!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不就进了国家队吗?才十四岁啊,真是了不起!”

  县长也高兴,“我也非常喜欢打乒乓球,看到咱们县出去的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是打心眼里高兴,对了,孩子的父母今天怎么没来?”

  知道常家情况的,才小心道,“这个,孩子的母亲早就去世了,一直是跟着舅舅长大的,常晓雷在工厂上班,以前被机器夹了腿,现在只能做个文职。今天呢要上班,没办法请假,所以人也就没来。”

  “这样啊,那孩子父亲呢?”

  刘贾的事,谁好意思在这儿说出来?

  庆功宴就算是他们去请了刘贾,刘贾自己也没脸面来。

  就这样,在庆功宴之后,刘家的事儿还是传开了,原本乡里乡邻间就知道这事,只不过那是别人家的事儿,刘贾抛妻弃子的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便没人再说那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

  但现在常晴可不一样了,人家一下子拿了全国冠军,还是两个!进了国家队,以后就是要代表国家去参加比赛的!

  大学生年年有,可全国冠军一年有几个?

  国家乒乓球队的人数,比清北的学生还少!

  落镇、区城这么偏远的小地方,这么多年来没出过一个这么争气的,这一下可不是给家乡长够了脸,连中央台的电视上都在宣传她!

  宋翠菊已经没工夫去琢磨常晴的事儿了,她和刘贾吵了一架,既有之前的矛盾,也有刘耀的不争气。

  最重要的,还是这几年政策反复,做生意的人抓了好几个,那些下海的,不是潜逃就是坐了牢,她的远方表弟自然没能幸免,人都回不来了,更别说她之前投进去的所有本钱!

  没了铁饭碗的工作,家里的积蓄又全都打了水漂,就算是一向怕老婆的刘贾也忍不住发起火来,“早就说不让你管钱,你非要管!小晴她妈妈还在的时候,钱从来都是我在计划,你们女人家懂什么,只会乱花钱!”

  刘贾的老母亲王红芬还在一旁拱火,“真是丧门星,自从你过了门,家里过成什么样了?人不人鬼不鬼的。”

  “你知不知道常晴在外面赢了那个上面比赛,光是补贴,上面就给常晓雷发了多少?少说得顶你们原本三年的工资!原本都是该孝敬他爸的,全是因为你!现在闺女也不认咱们刘家,将来谁给我养老送终,指望你,我恐怕会被你提前气死!”

  宋翠菊双手叉腰,嗓子大的隔壁都能听见,“哟,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了?当初您苛待儿媳,逼死人家妈的时候你怎么不这么说了?当初是你儿子求着娶我的!我起初还不信呢,现在看来,您在对付儿媳上,还真有一手。”

  “我看我留在你们刘家,迟早也要步上个媳妇的后尘!”

  说完,转身摔门回了里屋,收拾东西回娘家去了。

  刘家的人怎么样了,常晴并不关心,她只要得知常晓雷过的好就行。

  因为有政府的补贴和奖励,在加上在工厂的工资,常晓雷不必像以前一样去补鞋,风里来雨里去的。

  何虹因为进入了四强,而女子单打四强当中,只有程霏不是国家队的,所以她和程霏参加了一场之后的选拔赛,也成功被国家二队录取。

  从万城回去,两个人就开始收拾行李,他们要在国庆之后去首都。

  何虹起初还挺高兴,但回到省城之后,一直闷闷不乐。

  常晴问她原因,何虹才说,“咱们去了首都,是不是就和海燕和骆景一样,会分到新的教练。”

  常晴点头,“当然。”

  何虹红了眼睛,“那就是说,咱们再也见不着俞教练了!”

  俞近识对她们两而言,不仅是教练,更是像父亲一样的存在。

  尤其是对常晴。

  她从小就没有父母,比谁都懂事得早。

  俞近识把她从绝境中带出来,给她一条向上的光明大路,在她被质疑,被放弃的时候,坚定地陪在她身边,还给她做饭。

  谁能想得到,曾经在别人口中的天才、传奇,会变成一个厨子,仅仅是因为她一个人留在训练基地的时候会没有饭吃。

  何虹也一样,她知道自己天赋不够好,心态也过于乐观,成绩一向都是垫底,如果没有俞近识,她早就回宁城了,之后可能当一个乒乓球教练,或者一个体育老师,这都说不准,但肯定不会再有踏上职业赛场的机会。

  而现在,她居然可以拿到全国赛的女双金牌,可以拥有进入国家队继续奋斗的机会。

  他们一起走过质疑,走过低谷,走过黑暗。

  如今她们两可以去首都,可以去追逐光明。

  而那个陪着她们的人,却无法陪着她们继续之后的路。

  离开省城的时候,国庆节已经过了,街上还有遗留的红色横幅,写着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天还是黑的,但迟早会亮起来,街上有人骑着自行车,车铃很少想响起来,因为路上没多少行人和车辆,清晨的冷气被街边小摊位的面食热气驱赶。

  离开的车越开越远,常晴从车窗外望去。

  俞近识换上了厚实的外套,站在车窗外,笔直的身影和浓黑的夜色融为一体。

  两个孩子跟着首都来的人,辗转车站,睡着卧铺,在经历了几天几夜的折腾之后,终于抵达了首都。

  窗外的树很高,很大。

  街道上来来往往全都是省城的街上也看不到的小汽车,自行车更是数不胜数。街道比省城的路还宽上两倍。

  这里的楼高是省城的数倍,区城看不到的高楼,这里比比皆是。

  街边还有路灯,即便是夜晚,也不怕看不清路,更何况现在已是白昼。

  这里,是八十年代的首都。

  也将是她们梦开始的地方!

第24章 国球无双24 打成本能!

  乒乓球队的男女队虽然是分开训练训, 由不同的总教练进行管理,但他们的训练场地和宿舍都靠的很近。

  因为是国球,设施和环境都相当好, 比起其他体育运动,受到的关注度也更多。

  国家队分为一队和二队, 二队的年龄段都普遍偏小,但也有二十多岁的, 一队的人今天没来,二队的集合训话,顺便,给新来的队员讲一下注意事项。

  女队的教练员不多, 毕竟教练员大多都是打了一辈子男子乒乓的, 女子乒乓也能教, 但国家队要的不是能教,而是熟悉和精通。

  总教练叫陈钯, 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 脸色严厉, 站在那儿的时候就像一个定海神针, 穿着深色的外套, 双手背在身后, 更映得脸黑。

  “能走到这一步,说明你们的能力都不差,但是在这儿,每一个人都是天才,每一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想要出头, 想要打比赛,想要能有代表国家去争取荣耀的机会,你就要做到天才中的佼佼者,付出比别人多一百倍,一千倍的努力!”

  “很多人觉得,以自己的水平,应该进一队,但是一队的名额有限,如果都进了一队,咱们还设二队做什么?如果想进步,就用实力和成绩说话,到了这里,更要加倍地努力,要多思考多学习,那些基本的纪律问题,刚才孙教练已经和大家说过了,我就不必重复。”

  “今天我们队来了两个新队员,何虹,常晴,出列。”

  陈钯从旁边的球桌上拿起一个球,往地上弹了弹,“秋晓楠。”

  从队伍第一排的尽头,站出来一个女生,二十岁出头,四肢修长,肌肉有力,和常晴一样,都是短发,秋晓楠的头发,甚至还更短一些。

  “这一位新队员,今年十四岁,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十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水平。”陈钯说,“秋晓楠,一队的主力,今年二十二岁,大家应该不陌生了。”

  “为了欢迎新队员,我特意找来了一队的人,和新队员打一局交流赛。”

  这句话一出来,下面就有些议论的声音了,就连何虹也回头看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