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39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后来,找到的好苗子区城没要,反而让他觉得可惜了。

  当时省队正好对他抛出橄榄枝,俞近识办完入职的手续之后,就立刻为常晴争取进入省队的机会。

  他能教出常晴、何虹和骆景这样的苗子,将差点被省队退回地方的垫底成绩变成国家都认可的水平,更是证明了俞近识的执教能力。

  再加上孙久林的争取,还有陈钯等老人对他的期望和力荐,俞近识很快就收到了国家队的邀约——原本,国家女队的教练员就不足。

  但他一直没走,等着常晴打完了全国赛,确定可以进入国家队,俞近识在开始着手工作调动的事情。

  但带出这样的成绩之后,省队的教练,张力和程路虽然都希望俞近识赶紧走,但省队的领导和省城的领导不愿意放人了。

  这么好的教练,留在省队,能培养出多少好苗子,为他们省争取多少荣耀?

  这样一拖,也就拖了三个月,又碰上春节,节后,俞近识才入职国家队,来到首都。

  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他没时间去感慨和怀旧,第一时间要做的——是关注国际比赛和乒乓球女子世界排行,以及现在现役的国际选手的情况和水平。

  北欧的纳维亚国际少年赛,就是他挑选出来的目前最适合的比赛,这次的比赛规模比较大,邀请了亚洲、欧洲很多有实力的乒乓球国家的年轻一代选手,这些选手将来都是重点培养去参加公开赛的。

  比赛含金量不低,也第一次设定了少量的积分和丰厚奖金。

  现在,就算是俞近识想要常晴去参加没有年龄限制的公开赛,国家队也不会允许——常晴没有进一队,没有世界排行,积分为零,也没有外战经验,就这样的成绩,根本无法和一队的人争公开赛的参赛资格。

  这次的国际少年赛,就是一个绝好的跳板。

  如果能拿下一个冠军,常晴在之后外赛、公开赛的资格争取当中,就有更大的优势。

  而且,也可以让常晴提前熟悉国际上的对手。

  当然,混双和双打这些都是买一送一,单打才有积分,单打冠军,才是俞近识给她订立的目标。

  此刻,被买一送一的女双和混双搭档,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搭档:人在队中坐,运从天上来。

  如果没有这个送上门的跳板,他们要在队内循环赛中打败一队的强者,杀入一队,就不知道要多少年,更别提出去参加比赛,去刷新自己的排名和比赛成绩,让教练员看到自己。

  众所周知,能在华国乒乓球队杀出来的,都已经是世界顶尖的乒乓球手水平。

  这一次比赛,除了参赛的几个孩子收获丰厚以外,总教练也获益匪浅——这场陈钯原本没抱什么希望的少年赛,给了他绝无仅有的惊喜。

  因为俞近识履行了他的承诺——带着冠军回来!

第27章 国球无双27 外战零败(营养液加更)……

  俞近识的办事效率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被省城那边拖了小半年, 但这段拖延的时间,他并没有浪费——重新了解国内外的乒乓球形势,各国选手的打法和优缺点, 还有国乒现状。

  在加上孙久林等老朋友的帮忙,他要了解常晴的状态, 也不算难事,就是电话费交多了一些。

  因此, 针对常晴的专项训练计划,在第二天就到了她手上。

  当然,俞近识能进队,并不是做常晴一个人的独家教练, 孙久林索性就把何虹也分了回来, “本来我就是代管, 我自己的孩子都带不过来,小何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话是这么说, 但孙久林还是把何虹这段时间的情况交代的很清楚。

  除了何虹、常晴,俞近识手里还分了三个二队的队员带着, 他的工作量并不轻松, 也不会把所有的时间经历都放在常晴一个人身上。

  但这不代表, 他会减少对常晴的关注。

  男队那边对于混双不是很重视, 而且又是少年赛, 对于他们来说,训练冲击一队的名额、参加国内的大型比赛、国外的公开赛和大赛等……这些事才是重点。

  虽然混双是一个项目,但并不是所有的比赛都有这个项目,能把双打练好就已经不错了,单打是证明一个运动员真正水平的项目,双打——虽然没那么强调, 但是却也是夺冠教育一环中的必备项目。

  混双,就更“非主流”了。

  自然,为了配合这次的少年赛参赛要求,选手只能从十八岁以下的年轻苗子里选,在十八岁以下,又要熟悉双打的,考虑到女子那边的常晴本身就是左拍,男队选人,最好得是右拍。

  那些苦练男子单打,准备即将要来的美国公开赛的选手自然不再考虑范围内,陪练的人也分不出来,除了美国的公开赛,还有国内的一些比赛,乒乓球的比赛虽然不算多,但每一场背后,都是长年累月的训练支撑着。

  但既然报名了混双,人也去了,顺便就把单打也报上,怎么说都是出国打比赛,不是去浪费国家经费的,冠军是目标,派出去的选手,又不能太差。

  在年轻一辈里,显然,骆景和戚无是两个很被看好的苗子,一番筛选下来,最终是骆景拿到了这个名额。

  纳维亚的少年赛在四月举行,留给他们的只有两个月的训练时间,虽然骆景学过双打,但混双还是第一次接触。

  男子单打或许有一些难度,但混双这个项目,是男队这边力争必须拿下冠军的,

  两个月的时间,要在国际少年赛上拿到冠军,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而因为报名了单打比赛的原因,他们还得同时练习单打。

  混双这个项目出现的很早,和双打一样,有比单打更加复杂的规则,同时,也讲究搭档之间的默契配合。

  虽然很多比赛并没有混双项目,但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是有混双这一个项目的,也就意味着,混双项目同样可以产生含金量很大的世界冠军。

  在世乒赛这项乒乓球顶级赛事当中,五六十年代长达二十年的时间,混双的冠军一直被日本占据,其中不乏二连冠、三连冠的选手。

  七十年代初的名古屋世乒赛——华国混双组合的夺冠,终结了这二十年的记录。

  这之后,除了华国以外,还有法国等其他国家夺得混双的金牌,连续两届,混双金牌被其他国家的选手获得,直到这几年,全国上下全民乒乓的热情,还有国际赛事上的频频夺冠,让混双的奖牌,再一次回到华国手里。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世乒赛两年一届,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冠军产生,华国能否继续拿下混双金牌,甚至创造连冠的记录,谁也不能做出预测。

  为了备战纳维亚,骆景和常晴便常在一起训练。

  两人一开始的配合还有些问题。

  骆景不像是何虹,何虹和常晴本来就是舍友,对彼此的球风也很熟悉,双方要怎么打,下个球给的是什么,对方都能明白。后面,两人又在一起练了很长时间的双打,因此配合完全不是问题。

  但骆景和常晴之间的配合,磨合的时间就得多一些。

  向来都是女子防守,男子进攻,但骆景的性格比较内敛,他固然也可以进攻,但当常晴在旁边,时不时主动爆发出进攻球的时候,骆景就会不自觉地转为守方。

  而当常晴转为守方时,骆景还在守。

  他不是看不出来常晴是在守,但常晴的球变化很多,这一板球是看似是在防守,是不是在给她自己的下一板球进攻做准备?那自己是不是应该替她继续营造进攻条件?

  骆景不是不熟悉常晴的打法,他好歹也和常晴对打了半个多月,但就是因为熟悉了一些,但没有完全熟悉,想的就容易偏,想法很多,但大多不准。

  分数丢的多了,两人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打到后面,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打,原本配合的挺好的,怎么忽然之间就不会打了呢?

  谁的打法都没有问题,但偏偏就在那样的状态下,怎么反应都不对劲。

  第一天的配合对打训练完全就是失败,还是俞近识看完了两人的状态,说了一句,“想太多。”

  这句话,说的是骆景,也是说的常晴。

  骆景考虑周到,但周到过多,反而成了累赘,常晴算球精准,但当身边出现一个怎么配都配不进去的搭档时,反而会算错。

  像是何虹,乐呵呵的,管你怎么打,她反正就是削,输了也不着急,下次借着削,把你削的没脾气,削的暴脾气,削到失误,削到丢分。

  俞近识站起身,看了眼时间,“这几天晚上你们的单打训练换成对打训练,混双也是,全都改对打。”

  他说,“接下来的训练,你们两就做一件事,每次打球的时候,喊出自己的想法和接下来下一板球的打法,一直打到你们能喊出对方的想法和下一板球的打法之后,再找我。”

  他就这么关门走人了,留下两个孩子面面相觑,随后——

  体育馆里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喊声。

  一天后戚无来找两人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这样的画面。

  “变直线!”常晴喊的,但她这一板球明明拉了个斜线。

  “左区!”骆景喊的,嗓子都有些哑。

  戚无站在旁边满头问号的看了很久,才跟上两个人的速度。

  没办法,他们喊得太快了,有些球也太快了,戚无看了半天才看出来,两个人喊的是——对方下一板球的大致想法!

  比如常晴这个球打出去,看似是摆短,其实她下个球要拉弧圈进攻了,摆短只是吊住对方的节奏,为自己这一边准备进攻创造条件。

  但这个战术喊出来了,不就代表你已经看破对手的变化了吗?对手的心态无疑是会被干扰的。

  俞教练真会玩啊……

  戚无看不懂,但他大受震撼。

  “有事?”骆景休息的时候,坐在地上擦汗,抬头看见戚无,少年个子高高的,挡住了灯光。

  戚无说,“没事就不能来看你们了?”

  没等两人继续问,戚无自己就主动热情地交代了,“我想学双打,你们两教教我呗!”

  骆景一听戚无说要学双打,眉头一皱,感觉自己的脚有些疼。

  戚无见骆景低头看他自己的脚,立刻解释道,“意外,纯粹是意外啊,那次是地太滑了,不是故意踩你的!”

  骆景:“……那球拍砸我的事情也是意外?”

  “对,球柄太滑了,明天我就去换个新拍子!”

  常晴被他们两逗乐了, “行了吧,我知道你想什么,你也想去纳维亚。”

  戚无拉着脸,“我也想出去比赛啊!早知道就好好练双打,教练说得对,别被一点小挫折阻碍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来队里没法打比赛,各种比赛资格争夺都与他们无关,每天就是无尽的训练训练,然后羡慕地看着一队的出去。

  所以戚无才会在全国青少年比赛选人的时候,铆足了劲,拼命去争夺到了参赛的资格。

  如果他双打不错,争取到和骆景一起去,两人可以参加单打,还可以参加男子双打。

  骆景无奈笑道,“你那不是小挫折,是你的搭档有生命危险。”

  常晴说,“其实很简单,最关键就是节奏。”

  她认真地把自己经验说出来,“单打的节奏非常快,一个人就要顶住全场,但双打不一样,打出你的那一板球之后,下一板,就要放心地交给搭档,要相信你的搭档可以帮你打好下一个球,无论他是选择进攻、防守还是给你的下一板球创造机会,他都能打好,而你要做的,就是在自己这一板球,处理地无懈可击……”

  她说着说着,自己的眼睛亮了起来。

  对啊,与其去想自己这一板球会给搭档带去什么样的后果,搭档的球是要怎么打,倒不如,放开了去相信自己的搭档!

  她和何虹双打的时候,不就是这样的吗?何虹相信她,何虹只需要在自己的回合打好自己的球,剩下的下一板,完全放心地交给了自己。

  而自己习惯了被相信,也就习惯了去主导所有的节奏,去做全场的控制,却从没想过,去相信自己的搭档——去相信骆景,他也可以打好下一板球!

  她还没说话,骆景已经站了起来,眼底多了笑,胳膊抬起来转了转,手握住球拍,“我们,能,能再练一次双打吗?不是对打,就是配合双打!”

  戚无说,“你们傻了吧,这个时间别人都在休息,上哪找两个人和你们对打。”

  常晴上下看了看戚无,看得他眯了眼睛,往后退了几步:“……?”

  她说,“这不是现成的陪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