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7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一局至少打二三十个球,先拿到21分的获胜,在一局之中,面临更好体力,力道更强的男对手,骆景落入下风是正常的。

  之前一个月超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已经将骆景的体能极限拔高了不少,在加上他进攻虽然薄弱,但防守却很稳固,作为常晴的陪练,能发挥和别人对打时两三倍的实力。

  传统直拍更灵活,前三板球就得分的优势很大,但反手是弱点,反手接球和正手接球角度不同,很多人并不适应,能够接住球,让球回到球桌上,守住就不错了,少有人在接球的同时还能反攻。

  但常晴不同,她没有接受过传统或者非传统的概念,对她来说,怎么打顺手就怎么打,如果这么回球不顺手,那就练到顺手为止。

  和她对打的是机器,每天她可以接上万个球,这上万个球能让她疯狂地练习自己的反手。一开始练习的是反手接球,后面直接把反手进攻变成了习惯。

  和队里其他成员比起来,她的年龄小,手脚也就短点。腿不够长,跑动就不够,手不够长,能控制的距离就不够远。

  所以,常晴的站立距离非常靠近球台。

  当然,大部分的女乒队员都是近台类型,打球讲究巧和稳,变,而常晴还多了两个特色——快和狠。

  骆景被她扣杀一个球后,瞠目结舌,“你打球,有点像男生。”

  但她又和他们不同,男生喜欢中远台,球线拉的很长,再快的球,到了中远台都容易被拉回来,还容易放出高球、远球。

  常晴的球,快,准,狠,变化多,变线快,力度也大,而且她进步的速度,也让同组的另外两人觉得不可思议。

  她的失误球都给了发球机,并且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和弥补自己的缺点,留给骆景的失误球越来越少,但骆景的防守也被常晴打的越来越完善,两人都没遇到过对方这样的打法。

  常晴是对手太少,骆景是没遇到这样风格的对手。

  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人的技术在不知不觉之间,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挟裹着对方飞速进步,而因为对照组都是彼此,他们本身没有任何感觉。

  每天只知道琢磨该怎么弥补前一天发现的问题,该怎么打赢对方。

  除了骆景,常晴也在何虹身上学到了很多,何虹的球就和她的性格一样,慢悠悠的,不紧不慢,何虹喜欢削球,拍子轻飘飘在球下面一擦,对面打过来的即便是快球,都能慢悠悠,带着旋转回去。

  这种球,是之前用木拍的常晴没见过的,但在这儿,到处都是,旋转球是基本功。

  当然,这样取决于削球的技术足够好才行,像是何虹之前,体力不行,跑动不行,训练进度慢,球没把对方旋转住,自己就把球旋下台了,自然成绩垫底。

  任何一种打法,都有打得好的,和打的差的。

  再又一次和骆景连续一个球打了十八板之后,两人自主安排时间,歇息五分钟的功夫,常晴说,“你球打的很厉害。”

  骆景擦了擦脸上的汗,腼腆一笑,“你别安慰我了,我没事的。”

  他说,“何虹只是训练进度跟不上,她才进队半年,还有时间进步。你也很厉害,我没见年龄这么小,打球还这么厉害的,可能你现在还打不过他们,但也不过是年龄的问题,等过一两年,你肯定能拿好成绩。”

  骆景说这些,是发自内心的羡慕和赞美。

  他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不算突出,但很有礼貌,没有锋芒,却很坚实。

  “大家的确都很优秀,”

  常晴说,“你可以看到别人的优点,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骆景靠着球台,低头笑,“我没什么优点。”

  常晴说,“你用不惯直拍。”

  “不是用不惯,”骆景说,“一开始是练的直拍,十岁的时候改横拍了,你来之前,改的直拍。”

  他像是在大雾里迷失了自己的孩子,一直在努力地寻找对的方向,而每一次选择尝试的路,都一点点拿走了他的时间。

  常晴问,“为什么。”

  “我不擅长进攻,进攻球失误多,之前的教练说,我的性格更适合防守,直拍的中远台防守稳,手腕转动灵活,而打横拍的人球风更快,更狠一些,适合进攻。”

  “你觉得呢?”

  骆景没有立刻回答,他坚持了三年,但……最后,他只说,“教练的经验总是比我们多的。”

  常晴拿起球拍,“等我打败你的那天,你再把那句话当成安慰你吧。”

  她说,“至少现在,它是事实。”

  骆景的球打的很厉害,在常晴这里是事实。

  且这段时间,他是用不太熟悉的直拍和她练习的对打。

  对打的一个月时间转瞬即逝。

  队里的一些声音也越来越多——关于俞近识的。

  进队两个月,周周都请假,带的学生成绩垫底,关起门来不知道在练什么,别队的来一看,在练跑圈和接发球。

  这里是省队,不是市队,也不是体校,这合理吗?

  俞近识的“消极怠工”引起了一些教练的不满,听说还找领导告了一状,这件事虽然之后不了了之,但谁都知道,如果在之后的队内考核里,他手里的两个垫底王和空白成绩的新人被退出省队,这事可就不能轻飘飘过去了。

  没落的天才、本就没有攀上过乒乓最高峰水平也不一定多高、徒有虚名、会打球不一定会教球——这样的话,不是没人说。

  第三个月开始之前,俞近识难得来看三个人练球。

  骆景和何虹早就对自己退队命运做足了心理准备,但骆景还是想走之前能和俞近识打几场球。

  虽然他知道自己是被碾压的份儿,但五年前点燃全国乒乓热情,被寄予众望的“直拍天才”,无数人心中的神,如今就在自己面前,谁能忍得住?

  他小心翼翼提了一句,“俞教练,今天还是我们三个自己练球吗?”

  俞近识看了他一眼,骆景就闭嘴了。

  “我和你们每个人打十个球,看看你们两个月来训练成果。”他拿起了拍子,随手拿的,不是他自己的拍子,意味着这个拍子的材质和胶皮,对俞近识来说都将是陌生的。

  第一个对俞近识的,是何虹。

  俞近识发球,何虹试图削球,回球造成旋转,出乎她意料的,这个球旋成功了,旋的很漂亮,在球桌上绕出出人意料的弧度,如此的优美,漂亮,温柔,当然,也刁钻——

  啪!

  俞近识一个近台回球,等何虹回过神来,球已经到了自己的身后。

  何虹:??发生了什么?

  削球削的好,就是快球的克星,管你多快的球,过来我都能给你轻飘飘送回去,还带旋转,一个回合能打十几板,打到你没力气扣杀。

  但球够快够狠,反过来会成为削球的克星。

  管你怎么削,如果你连球过去了,反应都还没跟上,能怎么接?

  十个球,九分钟。

  何虹下台了,但还是满脸茫然:刚才发生了什么?

  一板过。

  这就是打球时偶尔会出现的情况——一板得分,在对战的第一个回合就击败对手。

  每一个球,何虹都没有任何反击和喘息的机会,打球时偶尔出现这种得分情况很正常,但俞近识每个球都这样。

  这已经不是天才了,这简直是乒乓球流/氓。

  骆景第二个上。

  他的防守能让常晴都头疼,经过一个月的变态训练,少年的体能比以前更恐怖,虽然不可能打败俞近识,但至少能抗下两个回合,不至于全都被对方一板绝杀……吧?

  骆景发球,

  俞近识直接上削球,球带着强烈的旋转,从骆景预判的弧线下方落了下去。

  骆景:??

  何虹:???

  十个球,九个都是一板过,有两个过了两板的球,是骆景耗尽了全力才争取到多打一个回合。

  到常晴了。

  何虹捂着脸,不敢看最后一个组员被吊打的画面。

  俞近识发球,

  常晴回球,快而准地将球击到俞近识的左侧球桌上,他是右手执拍,要打左边,就要反手接球。

  她观察了刚才的两场比赛,俞近识的打法并不固定,似乎每种打法他都精通,很难从打法本身去找破绽,但是无论什么打法,他总有稍显弱势的角度和方向,这无关打法,纯粹是一个人的习惯。

  当然,虽然这个稍显“弱势”的地方,已经是很多人的长处。

  俞近识即便是反手回球,也依然带着不小的进攻力落在了近网的区域,而常晴早就预判到了球回到这儿,她提前拦球,回球变线,球快速地落在了近网的球桌上,却是另一个方向,在球桌的最右侧。

  从最左侧到最右侧——

  这样回球很危险,要是没控制好,可能就撞网了。

  俞近识以更快的速度打回了这个球。

  并且,球的高度不算高,速度却很快,眨眼就落在了球桌边缘。

  常晴提前退台,两人还没看清俞近识的这个快球,球就以相同的弧线,怎么来的,又怎么被常晴打了回去!

  被这一场球吸引了目光的另外两人此刻完全没意识到,眼前的这第一分球——已经进入了对打的第四回 合。

第7章 国球无双7 最后一赛

  10比1。

  十一个球,把另外两人看懵了。

  这就是俞近识吗?

  这就是俞近识啊!

  骆景和何虹已经缓过来了,但随后他们也看到了常晴的可怕之处,以前她是和他们两对打,找出缺点,然后光速补缺,不断进步。

  现在她的对打是俞近识,俞近识能让她出现更多的问题,暴露更多的缺点——同时,进步的更快。

  何虹总算明白,俞教练为什么会把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成绩的小女孩招进省队。

  她的天赋太可怕了!

  三场对打结束后,俞近识第一个问的人是骆景,“直拍,还是横拍。”

  两个月前,他问过同样的问题。

  和那天在凌晨六点的大操场一样,骆景沉默了一分钟。

  “是,横拍是很流行的打法,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流行,比如你。”

  “你喜欢横拍,那又怎么样,你根本不适合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