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87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第三局,23比21,骆景及时叫了暂停,最后压制住戚无的反攻,成功拿下第三局。

  第四局,16比21。

  戚无直接打疯了,有一次球拍甚至摔了出去,不是因为发泄,而是因为击球的力度太大,长时间的爆发手腕力量一下没稳住,没有拿住球拍,让球拍和球一起飞了出去!

  而这个球,居然还是戚无得分,因为速度太快,仿佛一颗小型炮.弹打了一个直线,骆景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回球。

  “天哪,天哪……这……”

  另一边的男子半决赛早就结束了,邓奕以三比零获胜,而这边的比赛却进入了第五局!

  两人比分二比二平,

  这几个小单局打的太有戏剧性了,总是一胜一负,一胜一负,仿佛约好了,谁也不连续拿大比分。

  当然,这必然不可能是约好的,只是两人的实力实在是太相近了,不分伯仲。

  第五局,将没有任何再翻盘的机会,谁能进男单决赛,就看这一场!

第56章 国球无双56 全场哗然

  砰!

  全场哗然。

  “上帝, 戚无的爆发力太强,这个球直接被打坏了。”

  解说都惊了,这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孩能有的力量吗?

  倒也不能全怪戚无, 骆景为打烂这个球也贡献了不少力量。

  两人你来我往,前三板就解决的还好, 但更多的时候,相持段的对拉也不少, 在这样高强度的击打之下,球直接被打烂是迟早的事情。

  这已经不是他们两在对打当中第一次打烂球,但却是第一次在赛场上打烂球!

  球坏了就换一个,但是换球并没有那么简单。

  现在还没有实行多球制度, 一场比赛, 往往用一两个球就可以打完, 而新球和旧球的影响是不同的。

  比起篮球、足球来说,乒乓球的体积非常小, 也更容易受到材质的影响,一个球打久了之后, 上手的手感和打出来的效果, 都和旧球差别很大, 尤其是对于要拉弧圈的职业选手来说。

  赛场上换新球, 意味着两人都要同时重新适应这一个球。

  而第五局, 将不只是比谁的技术更好,心态更好,发挥更好,更要比谁对新球的适应速度更快!

  果然,开局没有前四局打的那么顺手,两人都各有失误。

  即便如此, 两人也以比同龄人更快的速度适应着手里的新球。

  因为失误率的提高,比赛的节奏也变得更快了,比分很快来到15比13!依然是骆景领先两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骆景扎实的基本功,在适应新球上的速度,比戚无快了一点点,放在平时,这一点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在这样的关键局比赛当中,就格外致命!

  平时在队里训练的时候,他们也有过这样的心态训练,教练会让他们拿到一个极其危险的比分,比如20比19,只要输一个球,就算输给对方,想要逆袭,必须时刻顶着最后一个球的压力,连赢数分!

  15比13,看似距离21分还有一段距离,但两人谁也不敢放松。

  戚无调整呼吸,紧盯着远处的骆景。

  从年龄上来说,骆景还比他小一岁。

  骆景直拍横拍都打过,打球的时候偶尔会受到以前训练直拍时的影响,出现横拍直打的情况,但他的这种打法还并不成熟,依然有漏洞。

  戚无则是完全的横拍,爆发性,进攻性强,爆冲弧圈的威力也不容小觑。

  “两人再次进入相持,依然是连续对拉,”

  解说摇摇头,心中暗想情报是不是有误。

  不是说骆景是快攻为主的选手吗?怎么在戚无的逼迫下,和他居然开始弧圈球对拉了,难道和他的混双搭档待久了,骆景也变成弧圈球结合快攻类选手了?

  不管怎么样,能在戚无的弧圈对拉当中不落入下风,骆景的实力也非常强!

  现在的各种材质胶皮层出不穷,选手的发挥不仅受到打法的影响,还受到胶皮的影响,不同的胶皮对球体的影响不同,常晴之前遇到的那个国外选手,本身水平并不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是就凭借独特的胶皮材质让不少对手吃了亏。

  而常晴的球拍也用了好几年,这几年的比赛数不胜数,那是俞近识替她挑选的最适合她打法的球拍,胶皮也是同样的,所以,常晴适应的很好,几乎完全把这种球拍和胶皮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在加上她并不落后的打法技术,让常晴得以击败不少比自己年龄更大的选手,一路杀进女单半决赛。

  甚至在半决赛当中对阵宋芳瑜,也完全不落下风!

  这种进步速度,这种涨球速度,让所有人惊叹!

  而她才十六岁,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再给她几年的时间,常晴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葛小若?

  葛小若出名较晚,之前一直也是前辈们的陪练,总是被主力队员阻拦在各种大赛的半决赛,决赛场之外,但是从二十四五岁后开始,葛小若厚积薄发,突然开始崭露头角。

  从那之后,世锦赛女单冠军,女团冠军,亚锦赛和公开赛多项冠军,让她一度成为最受热议的运动员。

  发挥稳定,内战很强,外战的胜率也非常高。

  那个时候,秋晓楠和宋芳瑜,不过还在二队历练!

  只不过,辉煌背后带来的无数伤病终于集中爆发了出来,葛小若无法继续参加国际比赛,选择休赛治疗,如今重返赛场,水平很快也恢复了起来。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停滞,要想恢复之前的水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性格沉默,却能吃苦,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从不松懈。

  葛小若的双打配合也差一点,她更像是独行者,所以,团体赛当中虽然她也是单打主力,光芒却没有同时兼顾单打和双打的常晴来的亮眼。

  如果她在这一场世锦赛上能够拿下女单冠军,完成世锦赛二连冠,那么她的职业生涯或许还可以在长一点。

  如果输了……

  和葛小若不同,常晴则是一开始就如同天才般崛起,这样的天才最受人瞩目,但是也让人为她担忧——

  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天才太多了,但都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太早成名未必是好事。

  换在别人身上,成名的压力,亚锦赛上击败宋芳瑜,世锦赛上绝不可以再输的压力,三冠王之后能否创造四冠王成绩的压力,还有来自各国媒体的吹捧,都可能毁掉一个年少的天才。

  但是常晴没有。

  第一,她不看别人给自己的彩虹屁,也不把别人对自己的诋毁和毁谤当做真事,她只在在意俞近识等人的评价和指导。

  她不骄傲,也不自负,归根结底,还是俞近识能让她信服。

  他是把她一步步带到这里的人,也是在低谷的时候依然不放弃,依然陪着她努力的人,是整个省队的人都离开,但他依然会留下来给她做饭的人。

  所以,常晴相信俞近识。

  她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天才也好,盛誉也好,这个世界,这个领域,从来都是新人换旧人,总会有新的冠军不断诞生,新的记录不断被创造,新的王捧起奖杯,披上国旗,接受所有人的崇拜和敬仰。

  但是,这一切都消散之后,自己能留给这个世界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无论是刻在奖杯上的名字,留给无数球迷人生记忆中最亮眼的色彩,还是为国家继续培养下一代的辉煌。

  人活在世界上,总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一些值得被记住的东西。

  这样,她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来过。

  **

  “18比19!戚无反超骆景!进攻,好球!这个球的落点非常的出乎意料,骆景假动作迷惑了戚无,居然打了戚无的近台,现在比分就来到了19平。”

  这两位真的是来这儿极限拉扯来了。

  华国队的内战也能打的这么激烈,是解说员没有想到的,但是如此精彩的比赛,必然会在之后成为各国球迷津津乐道的一场。

  尤其是两人的弧圈对拉,还有连续多板扣杀对打!

  中远台对拉能打的如此势均力敌,足以进入十佳球的评选之中!

  接下来的每一个球,两个人都要抢到最后。

  “第二弧圈变线,哇哦!”

  解说员都忍不住发出了惊呼声,“戚无这个球的第二弧线变得太厉害了,骆景没有接住。”

  第二弧圈变线,这是常晴当时打他的球!

  当年在集训的时候,常晴和戚无对打,关键球当中就有这么一个球,球上带着高速旋转,但是击球的力度也不小,所以力量暂时压住了旋转,球带着第一弧线跨网而去的时候,弧线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对面的球桌上落桌后二次起跳时,旋转爆发了出来,球的第二条弧线的方向和高度完全发生了改变!

  在那短短的瞬间,对手已经到位准备击球,但是球却朝着另一个方向,以另一种高度过去了!

  “19比20!戚无,戚无率先拿到赛点!”

  解说员已经不想赌谁能赢了,刚才一直落入下风的戚无,适应新球速度不如骆景的戚无,居然率先拿到赛点!

  “发球,抢攻,戚无扣杀!”

  骆景腿部发力,全台跑动速度极快,瞬间将这个扣杀球打了回去。

  戚无再次扣杀!

  面对力量又一次增加了的扣杀球,骆景无法再反攻,但是他中远台的优势不是白说的,立刻退台,整个人都退出了录像机的画面范围,飞奔救球!

  戚无继续扣杀!

  骆景救球。

  第四板扣杀,戚无在电光火石击间果断变了直线!

  骆景却没有任何犹豫,早就准备好了跑动救球,速度快到让观众怀疑他开了闪现。

  第五板的扣杀,眨眼就到!

  然而这一次,骆景却没有继续放高球,而是在球刚刚起跳的瞬间,立刻上前,近台切球!

  很多人打了一个漂亮的球之后就会松懈,以为对手接不住球,如果对手够强,或者运气很好,站桩都可能把这个好球打回来,而这个时候松懈的选手则没有机会去救球,这种丢分现象我们称之为被打了回头。

  但是戚无不会,无论他扣杀了多么厉害,多么精彩,力量多强,速度多快的球,他都会在击球瞬间立刻开始跑动,随时准备接对面的回头球。

  他做人虽然自信,打球也自信,但是戚无始终贯彻的一点就是,心理上蔑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

  尤其是他的对面站着的是骆景!

  骆景面对戚无的连续扣杀球,变化处理,绝地救球,让很多人认为是最佳反应。

  所以,在球没有落地之前,戚无绝不会松懈,而骆景也的确神之又神地把每一个球都打了回来!

  “20平!20平!这个分数,上帝。”

  解说员已经放弃对两人对打内容的解说,所有人更关注的是骆景追上来之后的两个分数,究竟谁能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