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第97章

作者:谢述宴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胖子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那咱们就是和世界冠军打,打,打,打过球的人了?”

  郑向东:“那不然呢?”

  胖子点头:“那输了也不亏啊!!”

  郑向东却说,“是啊,但是,咱们本来不该输的啊。”

  这就是职业运动员吗,这就是——

  顶级运动员吗?!

  那个记忆中漂亮又聪明,打球干脆利落,技术超强的女生,原本比他们年龄还小!

  她可以做到,他们为什么不行呢?

  所以,要更努力啊!

  **

  落镇的赵老师更是感动,他知道没有看错常晴这个孩子,而她的表现比任何人都亮眼!清华北大虽然错失一个好苗子,但是国家没有错过常晴!

  常晓雷是来赵民家和他一起看常晴的比赛的,因为赵老师家里的电视机好一点,他看着电视机的孩子,一会笑,一会哭的,赵民都为难了,“你这是怎么了?”

  常晓雷说,“高兴!”

  赵民点头,“是啊,她是落镇的骄傲,是区城的骄傲,也是咱们华国的骄傲!”

  能不高兴吗?

  电视机里,黑白的画面中,国旗缓缓升起,那刻在他们视觉印象里的红色,自动脑补进了画面当中。

  而华国激昂的国歌,也是因她,因他们而响起!

  男单决赛现场颁奖时,将有三面华国红旗,一面华国港城区旗升起,整整齐齐!

  女单颁奖现场,将有四面华国红旗升起!

  **

  常晴没有再继续注意现场主持所说的这些话,和对手,裁判握手之后,常晴转向看台上那十几个举着华国国旗的观众,向他们挥手。

  随后,她的目光从一张张熟悉的脸上掠过,从那些队员的脸上掠过,最后落在俞近识身上。

  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起立,依然在鼓掌,他站在沸腾的观众面前,观众举旗欢呼,明明灯光只能照在自己身上,明明灯光离他很远,但常晴却能看见俞近识有些微红的眼眶。

  他没有做的事情,她做到了。

  他没有拿到的单打世界冠军,她拿到了。

  隔了很久,常晴才意识到,那微红的眼睛边角瞬间闪过了微光。

  俞近识哭了?

  没有听见哭的声音,因为欢呼声更大,看不见泪光,因为那泪光一闪而逝,

  但她就是知道。

  她忽然快步走向教练。

  而俞近识也笑了起来,他跨进挡板内,伸手摸了摸常晴的头,随后放在她的肩膀上,像是在说,做得好。

  做得好。

  做得好,常晴。

  有人过来,叫常晴往另一边去。

  决赛结束之后,马上就要举行颁奖仪式!

  常晴原本是跟着人往另一边走,忽然她又回头看了眼留在原地的俞近识,然后再回头,再往前走。

  但俞近识一直站在那里,目送着她,就像是比赛时一样,只要她回头,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在她身后。

  他看她走向人声鼎沸,看她走上巅峰高台。

  看她迎着明亮灯光,头戴桂冠,手捧银杯。

  看她亲手捧起吉盖斯特杯,沐浴光芒,亲吻奖杯。

  看她完成他的梦想,看她实现所有乒乓球运动员的梦想——获得世界冠军!获得乒乓球单打的世界最高荣耀!

  这一刻,像是回到了四年前的操场边,太阳光照着学校的石梯,那春日的光却没有温度,而他脱下外套扔给她,那个时候常晴又瘦又小,连一件避风的完整外套都没有,在春寒中冻得脸通红。

  从那刻起,薪火相传,便已开始。

  四年后,她在全世界的目光中,打出他独一无二的发球,她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全世界的赞美和祝福!

  他借她避寒的外衣,

  如今成就她一身本领,一身荣光!

  乒乓球教练总是遗憾最多的人。

  无论是俞近识,还是郭立,陈钯,孙久林。

  他们打过更多的比赛,输过更多次不该输的、不想输的、甚至不能输的比赛。

  孙久林世界杯输了外战,冠军被欧洲选手获得,不仅他自己觉得遗憾,事后,国内的媒体报纸,还有国内球迷的舆论,将他骂了个底朝天。

  竞技体育,输了就是会被骂,尤其是输了外战。

  他一下成了罪人,成了人人口中的恶人,成了“没有实力被硬捧”上来的人。

  唯金牌论,说起来是四个很简单的字,实际上,却是每一个运动员背后的一座大山。

  没过几年,孙久林退役,选择成为教练。

  自己究竟有多少次是和冠军擦肩而过,输过多少场重要的比赛,他们记得清清楚楚。

  他们也曾无数次想过,如果那最后遗憾的那一场场比赛,其实是自己赢了,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是不是就不会和世界冠军擦肩而过,就不会提前退役,就还能能走到更远的地方?

  他们遗憾最多,不是因为他们打过的比赛多。

  而是因为——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以职业运动员的身份,站在赛场上去争夺那耀眼的金牌,去重新戴上胜利的桂冠,用新的胜利洗去之前的失败,只留给世界他们站在属于冠军的领奖台上的记忆。

  他们想,比任何人都更想这么做,可他们没有机会了。

  所以他们留了下来,成了教练。

  他们对乒乓球的热爱,他们的乒乓生命,将在一个个他们所教出的,所带出的下一代年轻人的身上继续延续下去。

  等到他们没有遗憾了,赛场上的聚光灯下,赛场边的指导位,赛场外的观众席上,或许也就见不到他们了。

  但现在,他们依然还在。

  无论他们带大的孩子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有没有超越曾经的他们,真正热爱过乒乓球的教练们,都是绝不会轻易离开的,他们心中的那份热爱永远都在。

  那份从幼年时陪伴他们长大,少年时激励他们昂扬,青年时裹挟他们成长的热爱,在中年时,乃至老年时,依然会燃烧着,闪耀着,哪怕不是在国际赛场上,职业赛场上!

  只要握住球拍,他们就永远是当打之年!

  这份热爱,教练们有,运动员们也有,戚无有,骆景有,常晴也有。

  正是这份热爱,让常晴坚定不移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领奖台上,抬头看赤色的国旗缓缓升起,四面国旗统一整齐,而最高一面的国旗,是因她而升。

  她也不在执着地去定义这份热爱,到底是个人的荣光,还是祖国的荣耀,或是对乒乓球的喜欢,因为这三者本就是一体的!

  这份热爱——

  如不朽青锋 ,如冬日骄阳,如星夜炬火,

  任由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也永不磨灭!

第62章 国球无双62 常晴第几

  《乒乓世界》本期封面:

  短发少女站在领奖台上, 双手握住银白奖杯,从一侧举起,转头亲吻闪着银光的杯壁, 在她身后,是四面整整齐齐的华国国旗, 赤红于人潮之顶飘动间,尽显荣耀!

  封面标题——

  戈森堡四冠加冕, 盖斯特杯新王诞生!

  常晴:只要能看到国旗因我们升起,便是最大的荣耀。

  国内主流媒体报纸——

  《华国队出战戈森堡,大胜归来,包揽六个项目金牌!》

  《单打颁奖现场, 女单四面国旗一起升空!》

  《天才小将世锦赛一战成名, 华国乒乓球队依然巅峰!》

  编者在新闻文章里写道,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戈森堡赛场上, 华国队的年轻小将势如破竹,老将也同样表现优秀, 无论是老队员还是新队员, 对于华国乒乓球队来说, 薪火相传依然在继续, 华国队的巅峰将继续, 他们让全世界看到了华国,看到了华国的实力,也看到了华国运动健儿的风采!

  他们代表祖国出战,为祖国赢得荣耀,他们值得我们的尊敬和赞美!”

  央视新闻联播转播片段——

  “在刚刚过去的世锦赛当中,华国健儿努力拼搏, 获得了六块金牌,女团项目六连冠,再次将世锦赛的项目奖杯,继续留在华国。”

  “会场上同时升起四面五星红旗时,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们眼眶里都泛起了泪光,他们当中既有伤病满身的老将,只要祖国需要,只要自己还能打比赛,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前往战场,”

  “有的,是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新人,但他们决不放弃,努力拼搏,交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尤其是常晴,今年十六岁的她,刷新了世锦赛冠军最小年龄的记录……”

  随着主持人的声音,出现在全国人民电视机里的画面,是常晴站在领奖台上,亲吻奖杯,随后转身,朝着镜头挥手的画面。

  少女的五官或许看起来还有些稚嫩,但身形修长,手腕干净有力地握住奖杯,一双眼睛带着坚定和努力,而她胸前的队服上,绣着国旗,绣着她自己的名字。

  这一刻,让无数观众都印象深刻,难以忘却!

  **

  在戈森堡呆的这几天,看似时间很短,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好像过去了很久,因为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比赛结果出来,有新的比赛要参加,每一项都无比重要,大家精神紧绷了很久。

  准备走之前,大家又聚了一下,庆祝这次的好成绩。

  世锦赛七个项目,华国队包揽了六个项目的冠军,最重要的单打比赛更是拿到了所有的名次,完全的乒坛统治地位。

  但是正如队里的传统一样,从领奖台上下来,一切都将会从头开始,颁奖仪式已经结束了,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冠军就不再是冠军,未来的冠军,可能是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