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86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打脸 爽文 穿越重生

  经过陈凤琪的点拨,安常煦立刻将这些串联起来。

  “奶说得对,他们原本的目标是针对先帝,只是老天没给他们机会,才会拖到今年,因为拖的时间比预期要长,那天河大堤才会在天河稍一涨水的情况下,这么快就出现溃堤。”

  “可是为了修筑天河大堤,征了数以万计的民役,难道那些人都不曾发现偷工减料的事情吗?原州也陆续安置了一些南江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为何都不曾发现这其中的异常?”

  包括这次能及时收到天河大堤出现溃口的消息,也不是原州的眼线报上来的,而是御卫军的人在途经那附近时,无意间听人提及‘被淹’的事,悄悄打听确认了一下,快马加鞭送回来的。

  对于这件事,陈凤琪心中隐有猜测,神色凝重的回道。

  “南江书院的出身,已经变得太过惹人瞩目,那些人肯定都知道朝廷将那些人派下去的目标,应该是一去就被盯上了吧,有心算无心,尤其是在那些人位卑官小的情况下,很好糊弄。”

  “参加修筑大堤的那些劳役再多,只要在关键环节使用他们自己的人,想要避过那些役工并不难,只能说,原州还真叫他们给彻底经营成自己的地盘了,才能做一步。”

  安常煦知道,这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解释,他那亲爹自诩英明,可他还是没能逃过那些有心人的布局算计,差点被算计丢了皇位。

  要不是他有祖母可以做依仗,既处置不好原州的事,也发现不了这溃堤背后所潜藏的大阴谋,能挣脱算计的希望渺茫。

  郊外一座位置比较隐秘的庄子中,此刻正聚集着好几位王公大臣,为首的则是自打受伤残疾后,就变得特别低调的,很少在人前现身的成王。

  “王爷,大堤提前溃口,消息被提前暴露了出来,那边已有应对,现在该如何是好?”

  面色阴沉的成王没有出声,坐在他身边一个中年人接过话道。

  “刘大人,你不用这么紧张,大堤的真实情况,我们这些人都心知肚明,无论他们现在做什么,都注定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另一位发须皆花白的老者冷笑着附和道。

  “对,现在派去的人越多,到时候死得越多,有什么好担心的。”

  说到这里,老者看向成王道。

  “王爷,我们要不要安排人伺机动动手脚,等到那些人去大堤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看他们还能不能忍得下去。”

  成王眼中闪过一抹冷意,摇摇头道。

  “他们正在往那边调驻军,现在不易轻举妄动,必须要趁势而为,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沉住气。”

  那位刘大人忍不住再次问道。

  “王爷,依您看,他们是真不打算追究,还是为了安抚人心,才会表面上这么说?实际上在私下里另有主张。”

  成王神色平静的瞥了他一眼,淡淡回道。

  “就算他们另有主张,也要看我们会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那里可是原州,他们这些年,可少往那里派眼线,可曾起到作用?至少目前,他们要维持朝堂的稳定,肯定会担心将人逼急了,在暗地里坏事,不敢做什么。”

  “哼,根基不稳,就不得不这般顾虑重重,注定一事无成。”

  听到这话,那位刘大人松了一口气,他的儿子在原州任职,若是上边要彻查,肯定是在劫难逃。

  “王爷圣明,毕竟只是妇孺之辈,又只是乡野出身,胆小没见识,毫无魄力所言。”

第一百一十三章 民心

  接到去原州负责烧制一种新式防水建筑材料, 用来加固天河大堤的任务,张文谦心里本有些担忧,考虑过是否要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是出于对陈凤琪的信任,以及他祖父每次给他来信时的再三叮嘱, 张文谦最终还是选择咽下自己的所有质疑, 全心全意的照着吩咐做。

  这个选择的结果, 就是他在刚进入原州后,就先派人前征太尊圈出来的两个地域,分别寻找那两种矿石时, 原以为需要费些时间,结果还没来得及发出悬赏,随便向当地人一打听,就有人给提供信息。

  因为那两种矿石在当地实在不是什么稀罕物,虽然不是常见物, 但是当地都流传着一个经验,凡是地下有那种石头的荒山荒地, 都长不好庄稼。

  那些石头也没什么用, 放火里烧烧就能直接化成灰,不是什么金属, 连那些难以烧化的普通石头都不如, 盖屋子打地基都种不上的那种废物。

  所以这些年下来,太尊所说的那两种矿石所在区域,都是无人问津的不毛之地,矿石被掩埋的土层也不厚, 已经接到调令的原州驻军抵达后,开采起来颇为方便。

  这让张文谦大大的松了口气,事情远比他所预料的进展顺利, 按照太尊给出的图纸,又在当地请来一批有着烧窑经验的匠人,在距离天河大堤不远的一片区域中筑窑。

  第一口窑筑成后,出于稳妥起见,张文谦立刻让人将已经运过来的两种矿石送往窑中,进行试烧,看窑中堵塞进去的基本都是那两种矿石,只加了一些引火柴禾,旁人看着都有些不解。

  不过张文谦是主持这项工作的官员,他这么吩咐,别人也就只能照做,随着那些柴禾被点着,那些黑色的矿石也被燃烧成火红色。

  哪怕柴禾已经烧完,窑外众人仍能感受到窑内散发出异常灼人的高温,众人才意识到,那些黑色矿石,原来是种燃料。

  等到另一种矿石在窑中经这种高温锻烧成灰出窑后,张文谦迫不及待的让人取出一部分细灰,让加水和成泥状,就近涂抹到提前让人垒起的几处实验墙壁上,期间还洒了两次水,等到次日,众人再看时,那些水泥已经在凝结。

  张越身为帝卫军统领,本来肩负着另外的任务,只是明面上要以辅助张文谦加固大堤的工作为主,伸手摸了摸了涂得较薄,已经彻底凝结的一处水泥面,心中颇为震惊。

  “来,往这里泼水,多泼一些!”

  他的手下闻言,立刻用木桶提水,往那处水泥面上冲淋,接连冲了好多桶水,都没发现那薄薄的一层水泥涂面有任何融化、脱落或是渗水的痕迹。

  只涂这么薄的一层水泥,就能有如此效果,让所有人都感到赞叹不已,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张越更是直接感慨道,

  “果然是可以防水的好东西,而且凝结的速度如此迅速,真是太好了!”

  有此神物,天河大堤算是有救了!

  张文谦也在一旁露出充满欣慰的笑容。

  “通知下去,那些已经修建好的窑即刻封顶,不用再做调整,尽快接着烧,窑也要继续修建,新窑要适当放大规格,尽量增加出产量。”

  要不然,烧完一窑,还要等待冷却好后,才能出窑,即便可以通过从外部泼水的方式,尽量加快降温,也很费时间,每窑的周转时长无法缩短。

  太尊的要求是在汛期到来之前,尽可能的多加固几层,如此一来,就需要烧制出更多的水泥,最缺时间,就只能设法多增加产量。

  由于众人都知道时间紧迫,再加上成功烧制出水泥的喜悦,让所有人都感到颇为振奋,对加固大堤一事变得十分有信心,所以众人做事的积极性可谓是空前的高涨,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各方面工作。

  与以往征劳役时,家家都是愁云惨淡不同,听说朝廷这次征工,不仅按工给钱,还会管一日三餐,管饱的三餐待遇还都很丰盛,不仅让沿河两岸的百姓都在积极报名,连较远地域的百姓听说消息后,也在主动赶往征工区域。

  天河大堤一旦出现全面溃堤的重大灾情,别说他们的田地庄稼,恐怕连房屋都保不住,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若是再次强制征役,他们也只能应征。

  现在不仅不是在征免费的劳役,还给出如此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可以赚钱,对那些已经被征役惯了的沿河百姓而言,实在有种如在梦中的不真实感。

  河口村的黄家正是如此,黄二柱在听说这个消息后,赶紧跑回家通知家里人。

  “爹,镇上都在说朝廷征役,哦不,征工的事儿,俺特意跑回来通知俺大哥和俺三弟,那报名的人可多了,去晚了,俺们就赶不上趟了。”

  黄家老太太听到这话,立刻从屋里出来,站堂屋门口大声呵斥着。

  “你个憨货,是想上赶着去找死吗?还想叫上你大哥他们一起?俺们一家老小还过不过了?”

  “老二也是好意,才会提这事,你嚷嚷什么?”

  正蹲在门口台阶上的黄老汉说完老伴后,看向二儿子,叹了口气道。

  “老二啊,前两年,是俺们爷几个轮着去修堤,才能活着回来,虽说家里的地被淹了,好在前两年收成好,攒了点余粮。”

  “再加上山边子还有块红薯地,也就是吃得假一些,这日子还能凑和着过下去,不被强征俺们就谢天谢地了,你就别惦记着为省口粮去修堤的事了。”

  黄二柱赶紧解释道。

  “哎呀,爹,你不知道,这趟不一样,当官的说了,朝廷这趟是征工,每天管饭管饱不说,还给十文工钱,十文哪。”

  黄二柱伸出两只手比划着,满脸激动。

  “当官的还说,这是因为朝廷知道俺们受了灾,有意给俺们这些穷人发钱,所以不叫征劳役,叫征工,还叫工代赈啥的,俺听不太明白,反正就是不管是去修大堤的,还是去沿河两岸挖大沟的,都管饭给钱。”

  听说还给钱,黄老太的眼睛立刻亮了一下,却面带迟疑的回道。

  “俺咋觉得这事听着这么不靠谱呢,这古往今来,老百姓给官家干活,哪有官家给钱的好事呢。”

  黄老汉心中也存在着同样的想法,毕竟他们夫妻活了大半辈子,从没听说过这种事。

  “老二,你娘说得对,你别是被人哄了吧?”

  黄二柱正想解释,就看到黄大柱背着锄头快步进院。

  “爹,俺们刚才在山边子那边,看到老洪家的人,抄小路去镇上,还说什么‘快点、别赶不上趟’之类的话,你们听说镇上有啥好事吗?”

  落后一步的黄三柱喘着气回道。

  “看老洪家的人偷偷摸摸的样子,不用问都知道,镇上肯定有好事,俺们也赶紧去吧。”

  听说这话,黄老汉也心中一动,老洪家出了个里长,在村里势大,有啥好事,他们那门子肯定冲在前头,要是坏事,他们肯定会缩在后头。

  黄老太更是一拍大腿道。

  “哎呀,看来老二说得是真的啊,这么好的事儿,差点被俺们给错过去,又让老洪家占尽便宜,去,你们赶紧去,不对,看你们这邋遢样,还是先回去换身衣服再走。”

  黄老汉已经精神抖擞站起身,听到老伴的话,连下台阶,连摆手道。

  “不用换,俺们都是庄稼人,一看就知道是干活的好手,衣服脏些是常事。”

  看到他爹这架势,黄二柱赶紧劝阻道。

  “爹,俺们兄弟去就行了,你就不用去了吧。”

  黄老汉不服气的说道。

  “能吃饱饭的好事,俺凭啥不去,不比在家里天天喝红薯糊糊汤强。”

  关键是还有钱拿,他们家有四个劳力,每人一天十文,加起来就是四十文,一个月下来,就能有一两多银子的收入,再加上他们四个不在家里吃,还能省下一些粮食,让家里的妇孺吃好些。

  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大好事,所以黄老汉现在是充满雄心壮志的带着三个儿子大步出门,黄大柱和黄三柱还有些不解。

  “爹,你还没说,那镇上倒底有啥好事呢?”

  黄老汉边急匆匆的带着人往外走,边低声回道。

  “老二今天去镇上换盐,正好遇上当官的来镇上征工,不是征劳役,是征工,知道吗?三餐管饱不说,每天还给十文钱,我本来还当他是在说什么梦话。”

  “既然你们遇上老洪家的人了,就说明这事肯定不是假的,对了,你们先走快点,我去通知你叔他们。”

  黄三柱下意识想要劝阻。

  “爹,这给钱的好事,肯定连镇上的人都要抢着去,要是知道的人多了,俺们选不上咋办?”

  “俺们可不能像老洪家,总做些昧着良心吃独食的事,你们先去就行了,这要是事后让人知道俺们赶上趟了,没通知其他人,将来不得被人戳脊梁骨啊。”

  听到这话,黄三柱才无奈的松手,对他的两个兄长说道。

  “看来俺们可得跑快点,被俺爹这么一通知,村里人肯定都得去,既然朝廷给这么好的待遇,要的人肯定不多。”

  他们河口村是这次大堤溃口被淹的村子之一,好田好地里的庄稼都被淹了,只剩下一些山坡上的劣地没受损,要不是祖祖辈辈都被淹出经验了,尽量将房子往坡上建,说不得现在连家都被淹了。

  没了好田好地里种的庄稼,他们家家户户的生计都有些艰难,靠着朝廷前两年推广种植的高产红薯,倒是饿不死人,可是红薯那东西吃多了烧心,总吃也不是个办法。

  现在有了这只要出力干活,就能管饱,还给工钱的活,只要不是那种懒汉,肯定是家家男丁都要去应征。

  黄老大边加快脚步,边小声问道。

  “老二,你说这朝廷这趟征劳力干活,怎么跟以往不同了呢?”

  他们前几年被征役,官家不给钱不说,给他们吃得也差得很,要不是他们家有四个劳力可换工,就算没像有的人直接被累死在大堤上,身体也能被累垮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