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相国夫人 第217章

作者:红姜花 标签: 穿越重生

  二人一走,其他人也不敢随意找茬出言反对了。

  然后父皇才把李斯与远在新郑的公子非提拔上来,一为左相,一为右相。

  秦国以右为尊,据说新封时,有人还为李斯鸣过不平——他在秦做事多年,为何偏偏是公子非尊为右相?

  但李斯并没有多说什么。

  之后秦国开始改制。

  自扶苏有记忆起,朝堂之上就没停过。实行三公九卿制,以郡县取代分封,征兵制变募兵制,根据当下情况完善秦律等等。一系列措施将六国旧贵的念想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直至此时公子非尊为右相的价值得以彻底彰显出来,他虽为韩国旧贵族,但推行改制毫不手软,如此得罪了不少人。

  今年扶苏七岁了,改制还在进行当中,有朝堂非议、有楚人起义,公子非则完全秉承着逆皇帝者当亡的态度,分毫不退缩。

  扶苏曾经偷偷问过李相国:公子非不怕吗?

  向来不将情绪和姿态摆在明面的李斯闻言一顿,片刻过后,他送给扶苏一个足以称之为动容的神情。

  “他早已把自己当死人,死人是不怕死的。”李斯说。

  扶苏听得懵懵懂懂,但直觉告诉他,这件事不好去问。

  但扶苏自己多少想明白了一点:这应该是父皇与他们说好的。

  包括文信侯与夏阳君离开也是一样。

  他们不走,这些事就要由他们来做,父皇肯定不愿意——至少父皇不会准许孟隗夫人把自己当死人。

  她走之前,孟隗夫人都不是孟隗夫人呢。

  除却父皇母后,其他人都以为扶苏不记得,可扶苏记事很早,他记得父皇喊夏阳君喊的是“维桢夫人”,也记得“维桢夫人”曾经笑眯眯地教过自己背诗经,还说背得好就给麦芽糖吃。

  况且,不止是扶苏记得维桢夫人。

  祖母在学堂做事时,常常提到维桢夫人。她总是抱怨说:“夫人倒好,自己撂下摊子走了,留我们在学堂忙里忙外。要我说,走就走了,她还要把赵高带走,不韦先生修史需要人,学堂就不缺人么?”

  抱怨归抱怨,可说到最后,还是怀念多一些的。

  不止是祖母,母后也对扶苏说过,维桢夫人是她最崇拜的人。

  至于父皇,他虽然不说,但扶苏知道,他也是会想念的——这可是他的先生。

  况且,不韦先生与维桢夫人的女儿还在咸阳呢。

  他们二人离开咸阳时,说要去修史著书,却只把大女儿德音姐姐带走了。

  二女儿文茵姐姐,则去了军营。

  军营苦啊,祖母时不时就念叨说,文茵姐姐一个女孩子,父母又不在身边,会苦上加苦。

  但扶苏觉得文茵姐姐乐在其中。

  他也听蒙毅说过,起初文茵姐姐不受待见,军中将士觉得她一名女子想要上战场纯属痴心妄想,年轻入伍的又觉得她只是借着阿父阿母的势过来凑热闹,不当回事。

  可文茵姐姐都忍了下来。

  她不仅忍了下来,还做得很好。去年父皇下令出兵征伐南越,文茵姐姐领了不小的功劳,彻底堵住了朝中之人的嘴。

  父皇也不客气,该封照样封,并没有因为文茵姐姐是女子而手软。

  文茵姐姐成了秦国第一名女武官,虽然位置很低,但也是实打实的有了底气。

  今年再来拜见祖母和母后,文茵姐姐人黑了不少,手上也留了疤,可人却是意气风发。

  祖母问了问她可有意中人,打算说亲,文茵姐姐悻悻敷衍了过去。

  末了见到扶苏在偷听,她也没生气,只是戳了戳扶苏的脑门抱怨,说日后再问,她就不来了。

  不过扶苏觉得文茵姐姐还是会来的。

  而德音姐姐,扶苏就不清楚了。

  她随不韦先生和维桢夫人离开了咸阳,扶苏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她,都不记得德音姐姐长什么模样。

  祖母说,德音姐姐与文茵姐姐长得一模一样,就是白一些,要文雅好多。

  然而扶苏根本想象不出文茵姐姐白净文雅的模样,也就作罢。

  其实他也不记得不韦先生和维桢夫人具体长什么样子了。

  扶苏能记事,却不擅长记住影像。他记得维桢夫人教他背诗,记得不韦先生鼓励他在宫中奔跑,可他们的模样模模糊糊,只有个笼统的形象。

  不韦先生救秦有功,对诸子百家的门生以礼相待。他广纳建议、亲民温和,咸阳城中的学生无不都称赞他。

  维桢夫人做的事情更干脆,她为秦国钻研出许多先进技术,也为秦国彻底改制提供了思路。更遑论扶苏在咸阳学堂读书,同窗有好些个同龄的女学生呢。

  至于二人政治上为秦国做的事情,则数不胜数。

  扶苏大致能拼凑出来一名温和谦逊的男性与一名雷厉风行的女性形象。

  但要说具体模样,他明明见过,却说不上来。

  困惑与好奇藏在心底,虽然不重要,但总是时不时冒出来,搞得扶苏心痒痒。

  好在,很快扶苏就有了满足好奇心的机会。

  “东巡?”

  扶苏瞪大眼看向面前的李斯:“去哪儿?”

  已为大秦左相的李斯,仍然是那副平板无波的神情。迎上七岁小扶苏惊讶的神情,也是淡淡道:“先去临淄,而后皇上准备到海边看看。”

  “啊……”

  扶苏反应飞快:“那我可以去吗?”

  李斯低了低头:“这就要公子去问问皇上了。”

  哼。

  对于这样的回答,扶苏毫不意外。李相国什么都好,就是一点:不是父皇的直接命令,他才不承担责任呢。

  现下回答了扶苏,去或者不去,都是他的问题了。

  但扶苏脑子转得快,他很快就分析出了大概:母后大概是去不了的,因为妹妹今年才三岁,弟弟还不到一岁,她要留在咸阳照顾他们。

  公子非也去不了,他走了,谁来干活?

  父皇肯定会带着李斯去,否则也不会由他来通知自己,而都通知自己了……

  那就是要带自己去嘛!

  扶苏心满意足,而后又好奇道:“父皇早就想东巡了,为何一直拖到现在才筹备?”

  “臣不知。”李斯回答。

  扶苏一撇嘴:“本公子命令丞相回答!”他肯定知道!

  果不其然,听到这话之后,李斯的眼底闪过几分无奈。

  但他到底是俯下()身,拉近了与小扶苏之间的距离:“那臣就说了,公子可切勿不能外传。”

  扶苏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本公子听着呢。”

  李斯抬起手,拢住扶苏的耳朵,压低声音:“皇上第二年就想去看海,臣与公子非觉得不合适,就偷偷告诉了文信侯与夏阳君。结果君上一封加急信送了过来,把皇上骂了一顿,才歇了心思。”

  扶苏闻言,震惊地瞪大眼:把父皇骂了一顿。

  这、这天底下,还有能骂父皇的人?!

  这下,扶苏对这夫妇二人就更好奇了!

  …………

  ……

  一年之后。

  始皇帝向东出巡,浩浩荡荡。

  不仅丞相李斯随行,始皇帝还将嫡长子扶苏带在身边,对外表明对嫡长子的重视,对内则是父皇亲自对扶苏说:你是秦国的嫡长子,怎能不知道自己的山川土地长什么模样?

  于是扶苏随着父皇一路向东,到了临淄,而后来到东海岸。

  他也大大地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扶苏终于见到了德音姐姐,祖母没骗他,德音姐姐果然长得与文茵姐姐一模一样。只是德音姐姐肤色白皙、神情温柔,哪怕穿得一身赵地胡服也是文雅内秀,和文茵姐姐全然不同。

  他也见到了不韦先生,一如扶苏想象,先生虽鬓生白发,但模样却年轻得很。与父皇交谈时,二人仿佛从未分开过,从日常琐事聊到朝堂变动,恭敬却亲切。

  只是这些事情听多了有些无聊,于是扶苏偷偷跑开了。

  紧接着他就撞上了维桢夫人。

  虽然已经忘了夫人的模样,但一见到她,扶苏就知道是她。

  维桢夫人笑吟吟地牵起他的手,也不急着见父皇,而是问他见没见过海。听说扶苏随父皇直接来到府上,干脆就拉着他,点了几个护卫直接出府。

  人生第一次,扶苏见到了海。

  维桢夫人带着他,学着海边渔夫渔妇的样子,脱去鞋子,赤脚踩在海岸上。大家都不觉得如此失礼,因而扶苏拘束了片刻,也就不在乎了。

  至于维桢夫人,她虽着漂亮的衣衫,但她却一点也不嫌海水脏。

  她陪着扶苏在海边捡贝壳和小螃蟹,并且告诉扶苏这些都是什么,还对扶苏说,海有潮汐,同日出日落一样,是自然现象。

  夫人一边讲,一边询问扶苏咸阳的细节——祖母好不好,母后好不好,李斯与公子非好不好,最重要的,父皇过得好不好。

  扶苏一一认真回答了。

  他一面回答,一面心有愧疚:亏他还觉得夫人雷厉风行,肯定凶巴巴的不好惹呢。但眼前的维桢夫人亲切又和蔼,分明是个性格温柔大方的人。

  于是扶苏磕磕巴巴地开口:“夫人,我,我要向你道歉。”

  维桢夫人一愣:“怎么?”

  扶苏:“我本以为,本以为……”

  他话说一半,突然为远处的喧嚣打断。

  一大一小同时循声扭过头,就看到一名渔妇匆忙地赶过来,一脸埋怨:“夫人,你管管荆轲壮士吧!他仅仅是觉得好玩,就把我们的渔网偷走了!”

  扶苏:“……”

  什么叫好玩就偷走了,连七岁的扶苏都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他刚想出言,无意间瞥见了维桢夫人的脸色,当即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