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110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赵平安不愿意起, 时瑞就掀了他的被子亲手给他穿衣服,能得时大少爷服侍原本也是一件长脸的事,但赵平安却开心不起来。

  他真的好困。

  赵平安实在搞不懂,同样是十七岁,人家姜鱼林十七岁的时候就成熟稳重,而时瑞的十七岁还不如他这个十一岁的假孩子稳重。瞧瞧, 他都这么大了,连弟弟都收拾不住,简直是丢人,不过等赵平安去了时家,他再也不敢这么以为了。

  据他所说,这两个弟弟平日里在他跟前儿就各种胡搅蛮缠,在他爹娘跟前就只会装可怜。赵平安合计着这不就是白莲花吗?还是两朵新鲜冒尖儿的小白莲,可不就得教育嘛!

  他知道时瑞的性格好,不然也不会被这两个小崽子和他赵平安欺负。

  时瑞的弟弟是对双胞胎,四五岁的样子,长得那叫一个粉雕玉琢,这两个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让人他们猜他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起初见面时,赵平安问他俩:“你们谁是哥哥呀?”

  其中一个男孩儿开心地回答道:“我是哥哥,我是哥哥。”

  “那你们谁是弟弟?”

  只见另外一个男孩儿莫名其妙地看了他一眼,讽刺道:“你是傻逼吗?”

  赵平安“???”

  是他拿不动刀了还是这两个小崽子飘了?

  时瑞有些尴尬,跟他解释说这两个孩子一直都是这样:“前些年我爹被调到这郡里来,因为孩子还小就让祖父和祖母来给带,老人带孩子难免溺爱,结果就惯得不成样子,如今改也改不过来。”

  赵平安在内心争斗了好半天,只得替那两个孩子默了个哀,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他拍了拍时瑞的肩膀:“时大哥,听我一句劝,孩子要是实在管不住的时候,你只需要记得一点,打一顿就好了。”

  “啊?”

  赵平安用现身说法给他洗脑了一番,传输的就是如果讲了道理以后孩子还不听话,那该打的时候还是得打,不然后果……

  他又给时瑞举了两个例子,说的时瑞频频点头,只不过到后来赵平安还是提醒了一句让他注意手上的分寸,还交代了哪里不能揍哪里能揍,这都是高姨告诉他的。

  时瑞当真是贯彻了赵平安说的法子,不光是揍了,还揍了顿狠的。

  有一日早上起床时,他脸上被用墨汁和朱砂画得惨不忍睹,就连被子上、地上也是一团脏乱。正好那日爹娘不在,时瑞便把门关了起来,把两个小崽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屁股疼的连凳子都不敢坐,睡觉都是趴着睡的

  等晚上爹娘回来的时候,两个孩子不但不听,还跟家人告状,时瑞就装得一脸可怜,把这两个弟弟的暴行说给了他爹娘听。

  因为这种事情发生了已经不是一次了,所以两个孩子说的话,他爹娘压根儿就不信。第二日,趁着爹娘不在,时瑞又把这两个孩子揍了一顿。这一回揍的理由就是他们满口脏话还告状。

  他俩之前是有人护着,所以天不怕地不怕,但如今祖父祖母不在,爹娘也不护着他们自然是要改。后来他把这事儿说给他听时赵平安还一脸欣慰。

  听时瑞这么讲,他有理由相信他爹娘是知道实情的,只不过是默认让他管教,让时瑞去做这个坏人,也是把当他哥哥的威严给树立起来。

  二月底才能出榜,眼下还有几日的时间,在这种紧要关头,看书是看不下去的,赵平安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也不勉强自己,只管去忙别的事情。话本子的事情倒不用他多去管,只管每月写就一篇交给方长即可,别的事情都由他来打理,方长也一直贯彻着这一条。

  而另外一边便是这泉水的事情,整座山不只是有山泉,值得开发的地方还有许多,就比方说他之前在李家庄种的柴胡,以及其他的一些中草药,之前为了寻找有用的植株,赵平安是有研究过这些草本植物类的。

  因为每个地方的环境湿度光照都不大相同,他还需要实地去进行考察,所以在临出榜的这一日,赵平安背着药篓子上了山。

  马车依然是停在村落里,那座村子如今倒是有不少人都在高小姐的手下工作,运送水源只是其中一环,如今就连配送的伙计大多也是从他们村子里来进行挑选。

  赵平安只带了车夫一个人上山,他们先是去的张氏夫妇所看守的山泉源头那里。打了一声招呼以后,赵平安便背着药篓子在这四周逛了起来,此前他虽然也来过这,但并没怎么去细瞧,但瞧完之后也只得出这山跟平常的山是一样的结论。

  他原本还以为那玄衣公子挑选这座山是因为山上有什么矿脉之类的,毕竟他这辈子运气好,但如今,想来人家兴许只是单纯的喜欢。

  凡事不可两全,这山上能产出一条山泉已是难得,他也不指望有别的寻常之处。

  此番过来,赵平安还带了一小包的番茄种子,他打算种在这附近,让张氏夫妇以山泉来浇种。赵平安想试试以山泉来灌溉的作物会不会比寻常水源浇种出来的作物味道要好。不过这番茄生长时间长有将近五个月的时间,此番种下,怎么着也要等到八月份左右才能收获,所以这次实验周期会很长。

  不光如此,等到三月的中旬,他的棉花也要开始种植,好在植株的数量比较少,哪怕是平时读书也看顾得过来。

  栽种完了这番茄种子,赵平安又在这山上逛了几圈,正好就走到了那玄衣公子包的那半座山附近,他那座房子就修在张氏夫妇的上头,只不过是另外一个方向。

  正好碰着有小厮提着红桶出来往山泉的方向走,赵平安想着应该是去挑水的便走上前去问了句:“你家公子是不是过来了?”

  那人只笑笑,并不说话,兴许是被交代过不许将主人家的行踪泄露,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有些富贵人家对下人看管的严,便会有这种规定。

  上回他来过此处,不过他观察到此次过来门口看门的门房神色,明显要比上回看管的要严肃许多如此,赵平安心里便有了底儿。

  既然如此,赵平安决定登门拜访,让门房通禀,他就照实说他是这座山的主人。

  他一个孩子说出这种话门房自然是不信的,不过赵平安,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之前他去参加举子宴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事。

  原本还想着让张氏夫妇来给他做个证,他们常在此处居住,想来是认识的,他刚要离开,迎面就遇见了那个玄衣青年旁边的随从,也就是当初与他签订契约文书的那人。

  赵平安瞧见他时,他手里还提了一兜纸包的点心,他上回看见那青年时他在吃巧人,这次也不知里头包的是什么。

第一百一十八章 山中“禽兽”

  他还记得那契纸上写的是钱智的名字也不知是那主人的还是他的名字。

  门房与那人说明了情况, 那人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又提着东西朝着赵平安这里过来,笑着道:“赵小少爷来了, 我带你进去吧。”

  “好”

  那随从只是负责带他进去,但若是要见主人, 还需要再进去通禀一声,所以只留赵平安一个人在那厅堂坐着, 他坐着无聊,自然要把这四周打量一番。

  这房子盖得匆忙,又是在半山腰上,精致倒是真的精致, 不过占地倒不是很大, 毕竟来住的只有那青年和一些服侍的人。

  进门儿便是一个小院子, 不大,栽种的花草有些就连赵平安都不曾见过, 只在书上瞧见过图样,还别说, 虽然是新修建不久, 但那院子倒也是休整的极为雅致。厅堂里好些摆设他瞧着也不像寻常人家用的东西, 不过说来也是, 若是寻常人家, 谁舍得一年花五十两银子去租别人的山,还在这上头盖了座青砖大瓦房。

  要知道这是在山上,可不是在闹市的平地,哪怕房子不大,但光是把这砖瓦搬运上来都要耗费不少银子,这么算起来自然是不一样的。

  他在这堂屋里等了半天, 那随从才出来与他道:“我家主人让你进去,赵小少爷,咱们动身吧。”

  “行”

  俩人进了里屋,屋里就那青年一人,他今日穿了一身绛紫色的衣衫,身姿高挑纤长,很是夺人眼球。

  赵平安进去的时候,那人正立在窗边背对着他,手里还拿了本书,赵平安想着这人莫不是也要走科举的举子,他瞧着年龄不大,约摸不到二十,兴许也是学生。

  不过当他看到那书的封皮儿,就不这么认为了,只见那书的封皮儿很是熟悉,再仔细一看,上头明晃晃的写着《七侠下剑宗》。

  “拜见公子,我此番过来,是不是打扰到你看书了?”

  那人听他说话,转过身来,淡淡开口:“那倒没有,这书等会再看也不迟。”他自窗边走至书案的椅子处坐下,问道:“你今日过来是有什么事情?””

  “没什么事情,就是来看看没别的意思,公子不必担心。”

  “我不担心,刚刚钱管家告诉我咱们之前见过,我还没还没想起来到底是在哪儿见过。不过此时看见你倒是想起来了。”

  他勾起嘴角:“去年七夕节夜,台上拉琴的是你吧!”

  “不错。”赵平安直接应下,他以为这人就是想夸夸他,只听那人说了曲儿不错,他等了半天都没有下文,便接着问:“然后呢。”

  “什么然后?”

  “技艺如何?”赵平安问出这话时一点儿也不害臊,他就是想听听这人会怎么说。

  那人想了想,道了句:“技艺不行,我记得那日有位公子也在台上弹琴,一首《清平乐》弹得炉火纯青,技艺倒是不错,你如今年纪小,还需多练练。”

  赵平安越听越是觉得熟悉,听到他说《清平乐》时更是确定了,“公子说的那人应该是我哥哥,是不是一身青衫,十六七岁,长得还挺好看的。”

  那人听他这么说还愣了楞,孩子果然就是孩子,夸男人怎么能用好看来形容呢?不过这会儿他倒不至于跟个孩子计较太多,只道:“确实挺好看的。”

  赵平安眨眨眼,得意的道:“是吧是吧!我哥哥十四岁时就惹得我们县上的女孩子全城求嫁,也不知道我过两年会不会如此,我跟你说啊!其实我平时拉琴也还可以,只不过那首曲子好久没练,所以不熟练。”

  “哦!”

  那位公子以为他是在吹牛,便只是跟着附和,敢在他跟前吹嘘的人毕竟还是在少数,这小子也是有意思。

  他轻笑了一声,赞道:“你娘把你跟哥哥都养的很好,生的也好,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儿郎。”

  “那啥,你误会了,我跟我哥哥不是亲兄弟。”他跟姜鱼林怎么可能是一个娘生的,他娘要是二太太……

  想想赵平安都要打冷战。

  那人一脸惊讶:“不是亲的?那是堂兄弟还是表兄弟。”

  赵平安摇了摇头,解释道:“都不是,我姐姐是他堂弟的媳妇儿,早些年我跟着姐姐一块儿住他们家,所以很是熟悉。”

  不过太具体的他也不方便解释太多,像这种父母已经过世以及姐姐嫁作童养媳的事情,讲出来他自己都觉得跟前世有些节目组的参赛选手哭诉:“从小我的妈妈就告诉我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很像。

  但是他没有啊!他真的没有啊!他不仅是有车有房有地有仆人,还有钱有闲的,再贪心些就不合适了。

  他跟眼前这青年毕竟还是头一回见,不好说得太多,平白无故让人家可怜他实在没有这个必要,他过得真的挺好的。

  那人起初确实觉得他可能是身世可怜,所以才会住进姐姐的婆家,不过一想这孩子的身家怎么也有一座山,想来里头应当是有别的缘故,只不过这话人家不说他更是不主动问。

  两人聊了许久都没有互通姓名,赵平安的名字他自然是知道的,但这青年的姓名赵平安并不太清楚,便问了一句,那人说他姓李,具体的名字倒没说,他便就没多问。想着也是,人家签订文书的时候都是管家去签,那自然就是不想透露姓名。

  正好这时候钱管家也将他刚才买的糕点给切了块儿装盘儿拿了进来,赵平安定眼一瞧,竟是江南特产——千层油糕。

  这油糕被切成菱形小块儿,上头还撒了红绿丝,瞧着极为养眼,每一块儿都被竹签子插着,方便取用。

  “李爷喜欢吃这个?”

  他们还不熟悉,自然不好叫大哥,而且他们李家的仆人也都是叫爷而不是少爷,那赵平安也不好再管人家叫少爷。

  毕竟“爷”这个称呼指的是当家做主的人,“少爷”不是。

  李爷听他这么问,回了句:“没吃过,尝个新鲜。”他自己没急着动,先挑起了一块儿给了赵平安。

  一点吃食,不好推辞,赵平安自然是爽快接了,这千层油糕是甜口的,入口松软,香甜绵密,他吃的出来这里头是掺了猪油的,还是用的老油,之前听人家说过这糕点就得放猪油,还得用老的猪油,放的越久就越香,但也不能太久,太久就该变质了。

  不过李爷尝着倒没什么反应,没吃几口便就不动了,赵平安还问他:“是不是不合口味。”

  李爷摇摇头:“倒也不是,习惯了,家里的规矩。”

  赵平安也不明白啥规矩还能管人家吃饭,便又换了个话题:“公子平常来这都做什么?”

  “不过看书习字罢了”

  “那为何来这山上,不在家里?”

  李爷吃过了糕点又拾起那书,边看边道:“家里人多,待着太拘束。”

  赵平安想了想他自己,确实是拘束,但他的拘束倒不是姜家人给的,而是他自己有太多的秘密,都是不为人知,所以才觉得拘束,不过每个人家庭成分不一样,吃食都要管,兴许人家就是规矩多些。

  赵平安觉得这人性子太过淡泊,仿佛什么都不在意,觉得有些尴尬,便道:“李爷,你在这里等我会儿,我去拿样东西来。”

  他抬起头:“去哪儿?用不用我让管家陪你过去。”

  “不用了,我自己过去就行,就在泉水那处,离得不远。”

  “好”

  他出门去了张氏夫妇那儿,取了自己的背篓,又从里头掏了两个番茄出来,这还是他上山前特意给自己带的。那人不是喜欢尝个新鲜嘛!这番茄在瓜果里虽然说不上最好吃,但尝个新鲜绝对是没问题。

  上辈子家常虽然不注意,但仔细想想,能够介于在水果和蔬菜中间并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可想而知这番茄的地位有多高。

  他拿了番茄之后便又拐了回去,走路上的时候还感觉附近林子里老有人看着,不过一转眼又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