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131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女子生产本就这样,老太爷只管放宽了心,好好喂养。”

  “哎!”

  郑玉娥懒得喂孩子,他秉承的就是儿子她喂,闺女不喂,好在老太爷之前便请了乳娘,也不需要她多来照看。

  不过这次儿媳妇儿和自己的妾室都生产,老太爷也拿出了之前便准备好的两套五金,一套是男孩儿样式,另一套是女孩儿样式,重孙子的之前就已经给过了,如今就只剩下他闺女和他孙子了。

  把手镯和平安锁给孩子戴上的时候,郑玉娥都有些没眼看,一个女孩儿,要这么好的东西有什么用?她能怪谁?

  只能怪自己的肚子不争气,生了个女孩儿日后就连想要科举的资格都没有,她是没什么指望了。

  妾室是什么反应,老太爷都看在眼里,之前她就心心念念的想要生儿子,如今生个闺女,她心中自然会有落差。老太爷也不是不能够理解,只不过还是希望郑玉娥能够早日摆脱心结。

  反正男孩儿女孩儿他都是一样看待。

  礼不可废,他得了闺女两个儿子也送来了贺礼,两家就算分了家,这该走的礼还是要走的。

  老太爷兴奋的招呼他俩:“老大,老二,来瞧瞧你们妹妹。”

  姜二爷“……”

  姜大爷“……”

  嗯,这是他妹妹,比他孙子还小的妹妹。

  九月九,又到了重阳,姜鱼林也在前一日回了来。

  他这一回来,家里便又多了个堂弟,侄子,还有个……小姑姑。

  唉!

  几个孩子一想起,老太爷生的那个闺女就有些闹心,他们如今都多大了,还得喊一个刚出生的娃娃叫小姑姑。

  他们哪知自己的爹娘更闹心,日后若是跟那孩子走到一块儿……指不定要被人怎么错认呢!

第一百四十四章 棉花成熟时

  到了九月份, 他之前种下的那些棉花也到了采摘的季节。

  赵平安算是运气好的,他提前便做了不少的准备,可以说伺候这些棉花比伺候自己都要精心。不过他手上棉籽的基数毕竟还是少, 三株棉花总共才产出那么几十粒儿种子,所以产出的只有那么将近二十棵。

  二十棵, 他也算是知足了。

  要知道这棉花都是按指数倍增长的,虽然一开始还需要熬些时间下功夫去呵护, 但到了后期,有了一定的基数,那这棉花的数目便能够很快的扩增。

  但眼下,他决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能有这三盆都不知是耗了多久才找来的, 若是折了, 赵平安才真的要哭。所以,回回种植之前他都要留下几颗种子在手里, 就当做压箱底儿,一切正常倒也还好, 万一有个什么, 他也能东山再起。

  这些棉花都种在姜家的院里, 一排排拥在一处, 开满了白花, 极是好看,不过重阳的插头习俗倒不会选它,这头上的白花不是随便就能戴的,可不敢触这个眉头。

  赵平安选了一个好天儿把这棉花都收了,因为棉花与小麦、大米都不同,不管是小麦也好、大米也好, 生长的时候都要经过暴晒,所以便不像其他的农作物那般收回来以后还需要再晒一遍,除非那几日天气不好。

  收回来的棉花他找人把这棉铃都摘了,而后又进行了清理,里头的棉籽也要摘下,赵平安也都给晒了,细细的收好,等到明年,这些种子还有大用处。

  看着眼前被处理好的棉花,他心头莫名生出一种成就感。拿一朵棉花出来,找个头儿在手里捻啊捻,没多会儿就成了一根粗粗的棉线。

  正经的棉线自然不是他这样捻就的,但原理大都也都差不多,只不过还要用上一些工具。

  正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姜鱼林也过了来,离得老远就在问:“平安,你这花已经收了?”

  赵平安眼前一亮,冲着姜玉林招手:“鱼林哥,你来的正巧,过来瞧瞧。”

  等他走到跟前,赵平安把自己刚碾的那根棉线拿给他看,姜鱼林接过去看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给他讲。

  “你瞧,这东西真的能够纺成线。”

  两根手指把那线扯断,感受了一下松紧度,姜鱼林摇了摇头道:“这线有些松了,要怎么做线?”

  虽说他对这些女红虽说没太去研究过,但也知道这线是需要一定的韧劲儿,不容易扯断才行。

  见他这么说,赵平安不由得勾起了嘴角,从屋里随意摸了跟胖胖的棍子出来,在他跟前儿把那棉花摊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棉片,而后一片片缠在那棍子上。

  最后,他又让姜鱼林把那小棍子拿着,从尖的一头揪出一根儿线当他的面开始捻线。

  姜鱼林看得认真,等到捻得差不多了,赵平安把那棉线又递给他:“你再试试……”

  姜鱼林听话的接了,又在手里拉扯了一下试了试,惊讶的道:“这个真能行。”

  赵平安昂着下巴,得意的道:“那是自然”

  紧接着,他又跟姜鱼林说起了这棉花有多丰产,又有多柔软、暖和……既能够做衣服,也能够做被褥。要知道,他们这里的被子和冬衣都是用丝絮来填充,若是这棉花长成,之后便能够做冬衣、做棉被。

  他说的娓娓道来,没看见姜鱼林脸上越发震惊的神色,甚至说到兴奋之处,赵平安还去了他姐的屋,把之前给他姐做的那个手捂子给他拿过来瞧了瞧。

  姜鱼林定了定心神,随即又说道:“平安,若是真如你说的那样,你可知此举代表着什么?”

  “知道”

  代表什么赵平安比谁都清楚,这棉花对土壤的适应度极强,又抗旱,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就是在一些相对炎热到营养物质有多的地区。像这样的地区,大都不大适合种粮食,但是种棉花是极合适的……

  若是这棉花普及下去,不只是能够增加百姓们的劳动力,更是能够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人活一世,最先要解决的不就是穿衣吃饭吗,如今两者都不曾解决,这就是个机会。

  他说的不夸张,举个例子,譬如说他们李家庄的人,起初赵平安第一次见他们时他们穿的是什么?

  是长衫。

  不论男女老幼都是如此,连条正经的裤子都没有,有些连长衫都拿不出……

  夏天都如此,更何况是冬季?这种天气还穿这么少,总之年年都有被冻死的。

  他问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问赵平安明白,姜鱼林能想到的赵平安自然也能想到,之前制糖的事情还算是小事,都是小打小闹,但若是将这棉花拿出去……那定会惹得一场大风波

  况且,以谁的名义去说也是个问题,总不能说是出自他这个十二岁的孩子之手吧?

  太荒谬!

  赵平安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更好写,他暴露的太多了,不能再捣鼓了,太渣眼。

  “鱼林哥,不如这功劳你认了吧?正好你也要科考……”他刚要接着去说,只见姜鱼林一瞪眼:“胡闹,我就算是要科考,也用不着去占你的功劳。”

  只见他一脸为难:“那要怎么跟家里说?就说是我一个人搞出来的?”

  姜鱼林看了看他,也有些无奈,会的东西太多,怎么圆谎倒成了个问题。

  试探地看了看他,赵平安提议道:“不如这样吧!就挂在咱俩的名下,不然我一个人实在是有些遭不住毕竟这白叠子也是我陪你一道儿去郡俊里带回来的,说成是咱俩合伙弄出来的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姜鱼林刚要拒绝就听他接着道:“唉!我是什么情况你是知道的鱼林哥,你就当是帮我一个忙。”

  想想他的情况,再冒头儿确实不合适了,便不再推辞,只道:“行吧!”

  姜鱼林也知道,这事儿明摆着就是他自己占了大便宜,但眼下确实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他们总不可能一直拿白胡子老头儿来说事儿……

  赵平安这回可算是给他揽了件大麻烦、大功劳。

  赵平安也看得出他有些纠结,又接着劝:“鱼林哥,你不用觉得有什么,咱们俩也算是互利共赢,我拿你当挡箭牌,你也能落得个好名声,岂不是妙哉?”

  他拿肩膀碰了一下姜鱼林的肩:“你想想,我若是找了旁人被坑了怎么办?还不如找你,对不对?”

  只见姜鱼林轻轻一挑眉,张口道:“这话你说的倒是没错,你的眼光还是没问题的。”

  “这话你是在夸我还是夸你自己?”

  “当然是夸咱俩……”

  赵平安一脸不信:“我怎么觉得你在夸自己……”

  只不过,这棉花纺成线不能只靠手搓,还需要一定的工具,问题是赵平安对于这些工具压根儿就不懂,只能找人帮忙。

  找谁呢?除了姜家人,也没别人了。

  这件事是姜鱼林来说的,具体怎么说赵平安也提醒过了,他俩也是提前就商量过,姜鱼林如今毕竟是举人老爷,在姜家的份量可不一般,有时候他说的一句话比赵平安说的十句都要好用的多。

  尤其,姜家大房那边倒不会有什么意见,就怕是二房搅浑水,所以让姜鱼林来说才是最合适的。几番强调,他让一家人不要把这件事情说漏了嘴,只要他们不说,旁人见了也不会知道这是在做什么?

  他们家话最多的就是姜二爷和二太太,见孩子既然发话了,他们再三保证绝对不说,这是有关于他们儿子的仕途,他们可不能在这种时候拖后腿。

  后来提到关于这纺线工艺改良的问题,几个大人都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老太太。

  老太太最近才得了孙子和重孙儿,心里正是高兴得紧,而且那郑玉娥生的又是女孩儿,也没人来跟他两个儿子争家产,所以老太太自然神清气爽。

  见一家人都举荐老太太,姜鱼林还有些不确定的看向了她,问:“奶奶,这事儿你能行吗?我记得昨儿平安才跟我说过您还在忙着折腾那炭笔的事情,再缆下这活儿只怕是要忙不过来了。”

  老太太笑眯眯的回他道:“无妨,那笔也不需要我来弄,如今正好也进入了瓶颈期,我也得空,不如先做些其他的事情……”

  “只不过,这工具的改良可不一般,奶奶能做?”

  听他这么问,几个大人不禁笑出了声,姜大爷回道:“你奶奶要是不能,这家里也没有谁能了……”

  见几个孩子不解,他大爷又接着解释道:“你可知你奶奶的娘家是做什么的?”

  他这么一问,家里几个孩子也都来了兴趣,都等着要听姜海说下文。

  只见他顿了顿,故意吊着他们胃口道:“作坊,纺线织布的作坊。”

  几个孩子,不由得看向了老太太,恍然大悟。

  那要是这么说,老太太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既然决定了人选,后来,赵平安又把他这脑子里所知道的关于这棉花如何处理的方式也跟老太太演示了一遍,起码也给她一个方向。

  这棉花跟苎麻纺线的法子可不一样,麻线是用苎麻的茎晒干了再进行处理做成的,但这棉花不同,只能一点点的来弄。

  但棉花的用途多样,总体来说比苎麻还是要强,只不过眼下他手上留存的棉花还不多,今年也只能够先用来做一些个尝试,若是想给一大家子都做些个小物件什么的,还是等有了进展再说吧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在这里讨论朝廷大事合……

  等过了这个重阳没两日的功夫, 姜鱼林也要回去了。

  对于认了师傅的事情,赵平安之前就跟李爷说过不会说给别人听,大房人知道也就算了, 毕竟是李爷非要送那拨浪鼓,他实在圆不过去才说的, 至于姜鱼林,也是唯一一个知道他一部分秘密的人, 这件事还是等以后找个机会再告诉他吧!不急!

  而等他走了以后,家里就又来了一位客人。

  只见鸟爷摸着赵平安的脑门儿,满脸喜气的恭喜他中了秀才,他之前虽说也写了信, 但当面的恭贺还是要有。

  赵平安任他动作, 趁这个空还问他:“干爹, 怎么来郡里了?是专门来看我的吗?”

  鸟爷笑呵呵的把平安揽到跟前,回道:“也不光是如此, 另外还有一些事情想来打听打听。”

  想着赵平安也不是外人,不用避讳什么, 紧接着他又仔细把这事情与他说了。

  鸟爷做得生意毕竟跟一些个鸟类有关, 他此次过来也是针对着县上突然出现的一些奇怪的禽类想来打听打听。这种事情从前也不是没有, 但都比较少见, 近些年越发频繁了, 便就显得有些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