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科举种田 第144章

作者:酸茄 标签: 玄学 穿越重生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这孩子,聪明着呢!……

  不过, 因为此事也帮他揪出了幕后主使,两个孩子跟赵平安无怨无仇的,凭什么要来陷害他, 两人的父亲一逼问,自然吐出了苑长青的名字。

  一听说是上舍的学生, 赵平安就明白了,这就又是扯到了姜鱼林那边……

  只不过他此时还在紧锣密鼓的复习, 倒是不好再跟他讲这些。

  总之,账先给他记上,反正这波他不亏,一切都等姜鱼林科考完了再说。

  二月中旬的时候, 赵康也过来了, 月底时接到赵平安的来信说让他过来, 赵康一度激动异常,一夜都没合过眼。

  国子监是天下学子向往之地, 他当时就想要过来,但县上的事情还有许多, 他一时也脱不开身, 便只能晚些。

  虽说赵康年纪不大, 但是能力上不输旁人, 那蚕茧还有庄子上的事这些年大多都是他在打理, 所以才一时走不脱身。经过这些年的经营,不管是蚕茧从前到后的处理方法也好,还是纺线织布,李家庄的人大多都摸熟了,几个主事也终于培养了出来。此次,他将这些事情交给了庄子上的管事人, 所以直到这个时候才来。

  来了郡里,他先是去的姜家。

  阿康是赵平安的人,招待自然也是赵平悦来,这些年他在姜家虽说名头上是做赵平安的小厮,但他俩平日的相处更像是朋友,以主仆来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

  赵康此次过来没有带太多的东西,但在不多的东西里依旧给他们带来了见面礼。那是李家庄的妇人们拿蚕丝布缝的两个小老虎玩偶,里头满满的充了丝絮,正是孩子玩儿的。

  也没那么多忌讳,屋里姜鱼墨和姜雨也都在,她便带赵康去见了两个孩子,自己又去忙活账簿的事。

  过去的时候,两个孩子正坐在地上玩得开心,为着这两个孩子,姜家还特意隔出来一个空屋,里头还烧了火墙。

  这火墙便是像北方的炕一般,只不过烧柴取暖的来源是在墙内,不是在炕底。屋里的地上铺的都是席子,整个屋子都被烘得暖暖的,大人们也常往里头跑。

  小长生如今也有近十个月大,长得肥嘟嘟白嫩嫩,一脸福相,一身的婴儿肉,此时他正拿了块糕点在嘴里慢慢咬着啃。

  他如今也长了四五颗牙,吃些个软物倒是无妨,只是苦了姜鱼逸,也就是大太太生的那个孩子。

  长生比他大三个月,尚且能够吃些个糕点,而姜鱼逸只长了一两颗糯米牙,只那么一丁点儿大,孩子长牙的时候见什么都要吃。但长生能吃的东西,大多他都吃不了,家里便切了块白萝卜塞他手里。

  虽然只有白萝卜,但他也能吃的开心,旁人笑得直乐,他啃得就更高兴了。

  赵康过来的时候屋里头这会儿是姜鱼墨和姜雨两个人在带孩子,这两个孩子倒是好带,都不怕生,跟前儿有人就行,也不拘是不是亲娘。

  尤其是姜长生,他是不管谁,只要有吃的就是娘,而姜鱼逸只是单纯的性格好,老太太之前还常说,家里从没出过这么能吃的孩子,长生这般的确实少见。

  赵康刚过来还没能见识到,但等过了一会儿,他就见识到了。

  只见这孩子吃完了手里那一小块糕点就又开始到处去找其它的吃的。

  如今长生有十个月了,也能走路,不像小逸,只会爬,他们俩又常待在这屋里,屋里的抽屉便一直备着些孩子吃的东西,他见人拿出来过,放在哪,他自然是知道,所以也没有哭喊着找大人,自己就先去了放吃的的地方。

  小逸年纪小,还不会走,但长生两条小腿儿扑腾的倒是稳当,等到他从抽屉里翻了吃的出来,刚要下口正好儿被他爹姜鱼墨瞧见。

  只见姜鱼墨走上前去,板着脸训道:“长生,你今天都吃几块了,不能再吃了。”

  小长生也不说话,也不闹腾,只是看着他爹,等姜鱼墨走了以后,过一会儿他又去了他小叔姜鱼逸那里。

  他什么也不说,就只管陪着姜鱼逸玩儿,等他小叔玩儿的高兴了,趁着姜鱼逸不注意,就迅速的从他手里抢来了那块啃了半截儿的白萝卜。

  姜鱼逸还有些懵,伸出手看着手里空空如也,他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但到底缺的是什么他也不太清楚。而后他又看了看附近的地上开始寻找。

  因为几个大人离得远,附近只有长生一个孩子,但这孩子老神在在地坐着,在姜鱼逸看过来之前就把那块白萝卜藏到了身后,等他转过头去不再看了,才把那块白萝卜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嘴里慢慢啃了起来。

  长生以为自己刚刚这举动没有任何人知道,然而他却不知已被远处的三人组逮了个正着。

  姜雨和赵康不禁想笑,姜鱼墨却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这种事,他儿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回回都抢他弟弟嘴里的东西吃,他也不嫌弃上头沾了姜鱼逸那么多口水,啃的那叫一个兴致勃勃……

  姜鱼墨都有些搞不明白了,他怎么就生出来个这么贪吃的玩意儿?

  等到小长生把最后一口萝卜也塞到了嘴里,开开心心地眯着眼睛享受,嚼到半截忽然就看到了不远处他爹正一脸怪异的盯着他。

  小长生神色一定,嘴巴顿时就不动了,一直等到他爹姜鱼墨转过头去他才又咀嚼起来。

  赵康忍不住开口:“他想吃你就让他吃嘛?”孩子吃个东西都得看人脸色,太可怜

  姜鱼墨抽了抽嘴角,一脸的无奈:“不是不让他吃,家里能饿着他吗?阿康你知道吗?这小子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每日还要吃上两个狼桃,两块特制糕饼,还有时不时我奶在投喂一些……”

  赵康沉思:“那确实是有些多了”

  只见姜鱼墨摇了摇头,又接着道:“还不只是这样,家里常吃的零嘴还有饭后甜点有时他也会跟着要,不给就盯着你看,瞅着可怜巴巴的,不免又要喂他两口……”

  最后他又补了一句:“就这还不够他吃的!”

  赵康“……”

  他在心底默默地补了一句:还有时不时抢他小叔的零嘴。

  “你说家里也从来没饿着过他,这小子怎么就这么能吃呢?”对于姜鱼墨的问题赵康也回答不出来。

  “之前我们还想着,平常既然吃的多了,那三餐上稍微就减一些,结果这小子倒好,稍微缺一点饭食他就跟你折腾,我就没见过这样的……”

  随后他又看了看他弟弟姜鱼逸:“还是我弟弟省心?”

  赵康也不知该说些什么,虽然两个孩子都是白白净净,一脸福相,但性格确实迥然不同。

  姜鱼墨不禁在心里吐槽,他弟又好带又懂事,回回被抢了东西都不哭,时不时的还拿东西给长生吃,哪像他儿子似的?

  家里又不是穷的揭不开锅了,虽说他小时候也贪吃,但也不像这孩子似的这么能吃,也是奇了。

  小长生吃完了东西,见他爹在旁边看得严实,有了刚才的事情他也不敢再去拿东西吃,就只管陪着姜鱼逸玩赵康刚送来的小老虎。姜鱼逸时不时的朝他笑笑,小长生就摸摸他的头,木着脸一本正经的点点头。

  话说回来,自打赵康过来见了这孩子就没见他笑过,反倒是姜鱼逸倒是爱笑得很。当他问起时,姜鱼墨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叹了几口气才又回道:“小时候还会笑。现在已经不怎么笑了……”

  “怎么回事?”

  姜鱼墨冲着两个孩子努努嘴:“你看啊!不光是这样,阿康你没发现吗?自打你过来,这孩子就没说过话。正常来讲,像他这么大的孩子说上一两个字也是正常,但他就是不说,也不是听不懂,嗓子也没坏,哭的声音比谁都大。”

  “可能有的孩子说话晚,家里有没有带去医馆看看?”

  “去瞧了,都说没问题……”

  “那别的地儿可曾去过?”

  姜鱼墨回道:“医馆寺庙道观都去过,也让一些有经验的老人给看了,都说孩子一切正常,不过我瞧了这孩子的性格,我估摸着……他就是不想说。”说到后头,他还有些欲语还休:“这孩子,聪明着呢!”

  赵康有些不太理解他的意思,姜鱼墨以为他是不信,起身从抽屉里拿了一小块糕点藏在身后,喊道:“长生,你过来。”

  只见小长生看了他爹一眼,见是他爹在说话又转过了头去,懒得搭理他。

  姜鱼墨“呵呵!”了一声,又把那糕点拿到身前再喊,这回,长生刚要转头就看见他爹手里的糕点,连忙起身过来了。

  等人到了跟前儿,姜鱼墨又把这手里的糕点掰成两半,给了他一半,又告诉他:“你把这糕点分成两半,你一半再给小逸一半。”

  眼瞧着儿子那眼神明显就是不大想给,姜鱼墨又利诱他:“你给他一半,我手里的这一块就是你的了。”

  长生冲他爹翻了个白眼,明摆着就是不信,姜鱼墨只能虎着脸威胁他道:“你要是不给他你也别吃了,还给我。”

  话音刚落,他刚要伸手,只见小长生颠儿颠儿的跑过去,到了姜鱼逸跟前把这糕点掰了一半递给了他,见两半儿分的大小不一样,他还仔细看了两眼,给自己留了块大的。

  姜鱼逸倒是不管这些,有人给吃的也就开心地接了,还冲着小长生甜甜一笑。

  长生也没再搭理他,径直过来了他爹这里,只见姜鱼墨又把自己手上那半块糕点又掰成两半,只给了小长生其中一半,他倒是接了,紧接着又站在那儿直勾勾的看着他爹,也不说话,就啃着糕点抬头看他。

  姜鱼墨微笑的看向赵康:“你瞧见了吗?”

  赵康楞楞的点点头:“瞧见了。”这孩子真是神了,理解能力满分。

  让孩子一直站在这也不是个事儿,无奈之下,姜鱼墨便又把自己手上那块儿地给了他才算完,等拿了糕点,小长生又颠儿颠儿去了他小叔姜鱼逸旁边坐着,高兴的吃着点心。

  姜鱼墨一摊手,脸上的表情已经不是无奈就能解释的了:“阿康你告诉我,这孩子他笨吗?”

  赵康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这要是笨天下就没有聪明孩子了,难怪姜鱼墨说这孩子是故意不说话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说不是故意的他都不信。

  姜鱼墨冷笑一声:“这孩子,聪明着呢!”

  姜雨也捂着嘴,噗嗤一笑:“平悦姐姐说,长生跟鱼墨哥哥上辈子就是冤家,所以才整日跟他爹反着来。”

  确实!若不是冤家路窄,这辈子怎么会成了一家人……

第一百六十章 这糟心孩子

  因为有赵平安的例子摆在眼前, 幼教的作用有多大姜家人是清楚的,之前他们也跟赵平安商讨过这件事情。

  虽说赵平安心里清楚当初他成长起来最大的作用可能不是因为幼教,而是他自身的原因, 但幼教能够起到的作用还是极大,便没有反对, 欣然同意了。

  姜家还特意给这两个小娃娃雇了两个识字的读书人,只负责每日间给他们读书开智, 就在两个孩子时常待着的那有火墙的屋里。两人轮换着来,一个歇着,另一个就负责给他们读书,还别说, 貌似真的有效果, 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聪明。

  请人来读书花费不小, 一个月也得几两银子,这个钱大房人表示他们可以自己出, 毕竟这两个孩子都是他们大房的,用公家的钱确实不合适。

  而且家里这两个孩子虽不是二房生的, 但姜雨时常过来带, 她过来单纯是因为喜欢, 赵康见她带孩子带得高兴, 还问了一句:“大小姐为何一直不成家?”

  只见姜雨摇了摇头, 她倒没有因为赵康的话觉得冒昧和不好意思,坦然道:“没遇着合适的不想成婚。”

  她不想把一辈子的指望都放在一个男人身上,不确定性太高。

  要说家里脾气秉性好的孩子,姜雨算是其中一个,但在婚事上,她比任何人都倔, 大太太也与她说几回,但都被她拒绝了。

  时不时的姜雨还会拿他哥哥姜鱼林来说嘴:“哥哥比我大这么多你都不着急,我着什么急?”

  一听这话,二太太急了:“你跟你哥哥能一样吗?他是男子,又是举人,而你是女子,又没有功名可考。人家诗经上都说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就是说,男的能耽搁,女的不能耽搁。”

  姜雨还纳闷儿呢!这句话这话是这么解释的吗?

  她刚要开口辩白便听她娘接着说道:“你哥哥如今要科考,若是中了进士,在京都随意挑个贵女都比这儿要强,但小雨你不成,若是再耽搁下去,好男人都被人家挑走了。”

  “挑走就挑走”她娘天天催,日日催,催得她心烦,回回姜雨都扭过头去,坚定的说道:“不嫁,说什么都不嫁。”

  “唉!”

  在两个孩子的婚事上,二太太整日都在烦忧,瞧瞧人家大房,不光孙子都有了,还添了个二儿子。她们二房倒是好,这两个孩子一个接一个的不愿嫁不愿娶,难啊!

  劝解不成她便采用怀柔政策:“你那么喜欢孩子,你自己生一个不就得了?”

  “我喜欢孩子怎么了?平悦姐姐家的孩子还有婶婶家的孩子都由着我玩儿,两个就够了。”

  二太太无语:“你以为那俩孩子是生给你玩儿的呢?”

  “反正能玩儿就行……”

  总之,姜雨就是把她娘说的话当做耳旁风,甭管他娘说什么,她雷打不动,怎么都不同意相看人家。

  有时候若是说到她烦急了还会把他爹搬出来说事儿:“我爹之前就答应过我,不经过我的同意不会给我随便定下亲事。”

  二太太自然知道这件事情,若不是丈夫从中阻拦,她闺女何至于到这个年纪连婚事都没订下?”

  “你爹糊涂,你也糊涂”

  姜雨无所谓的道:“就当是我糊涂,谁爱嫁谁嫁,反正我不嫁。”